第307章 刘五妞(二未修
作者:呵气成霜      更新:2022-02-23 02:56      字数:3786
  马家庄地势较低,马家庄其实是个大族,马家祖辈为官,被贬后回乡,马家庄有几百口族人——

  有三名举人,十三名秀才,三十五名童生,可却没有一名进士,不是考不上。

  是祖训不许考,不许进朝堂。

  马家庄与李家庄相连处有个很广很深的大湖,就算到了旱灾年也绝不会干涸的深湖。

  可惜马家庄与李家庄看着紧,深湖周边是一片很大很大的良田。

  马家庄几乎人人都有良田,家家是富户。

  可,就是让人上门说媒的老秀才家是个例外——

  因是他大儿好赌,将家里的几十亩良田拿去赌了,现在家里只有他每月在族里教书的一份束修。

  小儿念书不成,下地也不成。

  这样的小儿,只能找个能干的有好地陪嫁的姑娘。

  刘父刘母没有马上答应,即舍不得推了马家这门亲,又舍不得那三亩薄地。

  五妞说:答应下来吧。

  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

  新一年,大妞可就是十四岁了,及笄后便可出嫁。

  马家老秀才的老伴去了,自己身子弱,两个儿子不争气,念不了书。大儿赌了家里的良田,就失踪了。

  他一气之下,让族长将那大儿除了族,身边只剩下十六岁的小儿一个了,这个宝贝是留着养老的。

  正在刘父刘母犹豫不决时。

  马家老秀才又让媒婆过来说:地还是让刘家种,地里出息六、四分,刘家六马家四,三个月内就要嫁过去。

  刘父咬咬牙道:“可以,但之后地里的出息好不好刘家不保证,咱家要三十两聘礼……给大妞办嫁妆,三个月时间太紧,半年后,八月份成亲。”

  他家的地虽说是薄地,可也值五两一亩,三亩地就是十五两;外加自家地去年干旱却未减产,指不定今年也不会减产呢,那就算是上好的地,少说也得十两一亩。

  拿出十两银子,给大妞扯两块布,做两套换洗衣裳,打点银饰,用后山的木头给大妞打八台嫁妆,像柜子箱子木桶木盆马桶浴桶之类的。

  媒婆在刘家庄与马家庄之间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过了正月里才将这亲定了下来。

  三十两聘礼到手还没有来得及捂热就被刘父取了二十两送到李秀才家换成了旧粮。

  二十两换了2000斤带壳粮食,听起来很多,可刘家七口人也吃不了多久的,要吃饱饭刘家一个月就得花150斤带壳粮食。

  那换算下来也吃不到14个月,加上之前家中存粮,勉强能过一年半。

  不必像别家一样卖儿卖女,希望明年不再旱了。

  与此同时,刘父还带回了一个好消息,李家七七小姐要找聪明能静下来念书的女伴读——

  年纪5-9岁之间,一个月100文月例,李家包午膳一顿,一年四季各两套衣裳。

  刘父回家这样一说。

  刘母便道要是二牛三牛能去就好了,被刘父瞪了一眼。

  七七小姐怎能要个男伴读呢,传了出去坏了名声,李秀才可会发怒的。

  李秀才可宝贝这位七七小姐,三岁就能念诗,去年六岁时正式开蒙,今年开春就要给七七小姐寻个聪明安静的伴读陪着念书。

  四妞今年八岁,五妞今年五岁,都可以送去试一试。

  当然成不成就不抱希望了。

  “爹,要不要与李秀才家签契约啊?”五妞在炕上抬头问道。

  “没有,李秀才说都是七七小姐要同窗,不要丫头。”

  “大姐,我要洗澡……”五妞对正在纳鞋底的大妞轻声提要求。

  大妞愣了一下,才回道:“行,四妞也得洗……明天我送你们过去。”她去过李秀才家,很大很宽的青砖瓦房,不知道马家是不是也是那样子的房子?

  ……

  次日一早

  大妞帮她与四妞梳了两个同样的小啾啾,一边一个牵着向李家庄走去。

  人小腿短,走得自然不快,大妞将就着两个妹妹的步伐,五里走了将近一个时辰才到了李秀才的二进青砖黛瓦的家门前,此时早有女人与小孩们等着。

  五妞没有看女人们,只在心底默默的数了数小孩子们。

  不多,只有十几个,大部分都比她长得高比她长得白,只有几个比她矮小与她一般黑。

  这半年来她天天跑山上找吃的,吃的饱又多运动的情况下,五妞长高了半个头,就算如此还是比四妞低一头。

  本来这十里八乡的不会只有那么十几个女孩子,可不巧去年年底来了一个牙婆,将这十里八乡的六七岁的女娃几乎全部买走,听说是大户人家要丫头。

  当年的四妞就是被这个牙婆带走的。

  今年因为收成同往年一样,刘父没有想过卖闺女。

  如今家里两个带锁的大柜子里放满了那么多粮食,更不会卖闺女的想法。

  可,她难道只有那么一点生活要求吗?

  不,她要吃好吃的、她要穿新衣、她睡松软的床铺、她要娱乐……如今,这个女伴读身份是目前最好的出路。

  如果说真的是挑聪明的安静的,那非她莫属。

  可如果找可爱的漂亮的,那与她相差悬殊,如今的她只有枯黄稀疏的头发,只有黝黑干燥的皮肤。

  突然,李宅咯吱打开一个小门,出来一位四十来岁的白净妇人,乌发整齐的挽成一个髻,髻上插着一只银钗,眼风淡淡一扫,却让在场的女人孩子们一下子安静下来。

  “孩子们进来,大人们要在外面等着。”白净妇人丢下一句,便直接转身进去。

  见众人没有反应过来,五妞牵起四妞的小手规规矩矩的进了红漆的小门。

  见状,身后的女人纷纷推着有些怯懦的孩子们。

  小孩七八岁的模样,头发用蓝色丝带绑在脑后,身穿一身蓝色棉袍子,挺胸抬头地端坐在红木靠椅上,双腿规矩的下垂。

  可惜还太短,不能踩到地面。

  另一边的红木靠椅则坐着留着几缕美须的李秀才。

  李秀才不到四十的年纪,穿着一身干净的灰棉袍子,端着一个青花茶杯,慢条斯理的喝了一口,才道:“七七,你自己选一个吧。”

  李七七眼前站立着三个穿着补丁棉袄棉裤的小孩。

  两高一矮,她不喜欢仰头看别人,因而她低垂着星眸微抬下巴,对着那个矮子方向扬了扬,道:“就她吧。”

  那个矮子正是五岁的五妞,她明白自己被录取了,心下狂喜,李家是她来到这个世界以来见过的最好的人家。

  可惜不能住在这里……可寄人篱下的生活也不那么美好,回去也有回去的好处。

  李秀才没有开口反驳,虽然他看不上这个黑瘦矮小的孩子,但这孩子确是有天分会念书,不过跟着管事念了几回《三字经》,就能背诵下来,别的孩子也就能记住两三句。

  李秀才没再犹豫并对正等着他下一步指示的管家微一点头。

  管家收到指示,立马对着三个孩子挥手,三个孩子沉默地跟着管家出了正堂。

  ……

  就这样子五妞开始了早出晚归的上学日子。

  一开始是大妞早晚接送她,每日在这一来一回的两个时辰中,五妞会将当天学到的文字一一让大妞记住,一开始大妞说自己学了有什么用啊?

  五妞说,头一个要学的就是你,你婆家是马老秀才家,秀才家的媳妇怎么会目不识丁呢?

  听罢,大妞羞赧地点头。

  她对自己可以嫁到马家庄十分满足,马家庄那一批都是一水的砖瓦房,比起刘家庄强太多,以后她在马家庄立稳了脚根就可以反过来帮衬家里头。

  可听五妞的意思,她才十四岁,不能这样早就怀孩子,至少也得到十六岁后才能生养。

  五妞的话是李秀才家听来的,那就是对的。

  五妞还帮她问来了如何才能不早早的怀孩子?

  回到家里,五妞将白日里学到的字贴到墙上去,让大妞二牛三牛四妞一起来认字,这一点刘父刘母十分支持。

  因为县城客栈常会招一些识字的小二。

  到了八月,大妞出嫁了。

  除了那三亩地契还有一对带锁的大柜子,刘父在这对带锁大柜子里放了两百斤带壳粮食。

  另外还有一对马桶,一对木桶,一对木盆,两套新衣,一对银首饰等等。

  没了那三亩地,刘父一开春便带着儿子去山上开荒。

  马老秀才虽说让他们一家还种那三亩大妞的嫁妆,得到的粮食与往年也差不多(给了秀才家,就可以不纳税),可刘父想着自己家也得有新的田地。

  无地就是无根,于二牛说亲不利。

  自从大妞出嫁后,早晚便有两个哥哥一接一送。

  这时五妞在李秀才家也摸清了情况,对那七七小姐的脾气也了解的差不多。

  开始会偷藏一些吃食,如七七小姐的下午点心,如中午在灶间与帮厨们吃饭时会吃半个白面馒头私藏半个。

  不论是偷藏还是私藏的,回到家里都会取出来做成稀的,一家子一起吃。

  家里人很久没吃到细粮了,除了五妞能在李秀才家吃到一顿外。

  半年多下来,五妞养白了些也长高了些,头发也不像之前枯黄枯黄。

  今年依旧未下一滴水,河水下降的十分严重,好在没有枯竭,还是可以洗衣挑点水浇菜地,上半年全村都绝收。

  五妞不能在这种情况下去那三亩地中加三门冰箱内的纯净水。

  那不是自救之法,那是自找死路。

  纯朴的村民狠起来也会杀人抢粮。

  好在刘父是经历过灾年之人,上一回买粮时特别小心谨慎,没人知道家里有多少粮食。

  刘父跟村民一样天天上山寻觅能吃的……至从大妞出嫁之后,五妞便搬去与四妞一同睡觉。

  村里有人家已经开始断粮了。

  有人将家里的田地贱卖了,向南逃荒去了。

  有人将家里的闺女儿子送去换了粮食回来。

  作者有话要说:为新文——《地府重生app》——求收藏——

  死后,你后悔吗?后悔,十分后悔……那就下载地府重生app,申请重生一次吧……

  什么?要开挂,要系统要金手指……

  可以,可以,都可以,只要愿意付出一点点魂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