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刘五妞(一)未修
作者:呵气成霜      更新:2022-02-23 02:56      字数:3525
  平行世界

  1860年5月

  阳光很明媚!即便已是傍晚,但能轻易地将周围的一切看得清晰。

  这是一间二十多平米上下的土胚房,下面三分之一是圆滑的砌得平平整整的石头墙,上面是土胚做的墙,顶部是层层叠叠的毛草做的盖。

  往下看这房间,是横贯窗前的炕头,还有一个黑漆漆的大柜子。

  五妞坐在窗户边吹着小风,刚刚她大致读取了五妞这有限的记忆——她是五妞,上头有大妞,有二牛,有三牛,有四妞。

  以及,五妞的死因——二十六岁那一年,她跟着主家娘子跑路时慌不择路,意外失足而亡。

  ……

  这年代,不好过哦!

  她有什么?不过一个三门冰箱食料而已,自个儿犹自养不活,更不过这一大家子了。

  五妞低头不语,瞧着黑不溜秋似鸡爪子般的小手,这样小,才四岁,想离开这穷乡僻壤的贫困户,只能让父母亲卖掉自己,可她拥有现代人的灵魂,又无法让自己卑恭屈膝的活下去!

  “五妞,出来吃饭了?”

  晚上,五妞还得跟着刘家夫妻睡正房。好在大热天又是即将农忙,晚间没有夫妻生活。

  而,四妞跟着大妞睡西屋,二牛与三牛睡东屋。

  五妞没有非要跟大妞睡,是她想听一听刘家的家事。

  “还是带着二牛与三牛一起去李秀才家干活吧,李秀才家好说话,可以算两个工……”妇人的声音压得低低的。

  “那你和大妞,能行吗?”男人却是不放心家里。

  “不过三亩冬小麦……不行也得行啊,二牛十一岁了,转眼就要娶亲……”妇人想得更多更远。

  “这一回要铜板还是要粮食?”男人叹气。

  “……还是要粮食吧。”妇人是挨过饥荒的,只有粮食使她心安。

  ……

  次日一早,五妞就着一小碗菜粥,吃了半个分到手的粗粮窝头。

  这年头,一日两餐。

  五妞才四岁,正是到处乱野的时候,家人只有吃饭时候才会想起她,唤她回家吃饭。

  可今儿一早刘父便带着两个儿子去李秀才家打短工,而刘母带着大妞下地收冬小麦,七岁的四妞忙着洗衣做饭喂鸡,还得吃力的给菜地浇水。

  不过,五妞知道四妞没有认真将菜地浇透的,她没有耐性,只会敷衍得进灶房舀几瓢水缸的水随便浇浇就作数。

  这样一来这一亩菜地的菜哪会长得好,她自己接下了这个活儿,她慢慢的舀水,蹲在菜地里一点点浇水。

  ……

  刘家庄,是一座三面环山的小村庄,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弯弯曲曲地绕着村庄,河面不过两米多宽,河岸上满是长得茂盛的青草。

  五妞穿过不过一米宽的古朴石桥爬上后山,后山不高昂也不峻峭,村民们忙的热火朝天!

  五月份的山上有不少半熟的果实,五妞摘了一把酸酸甜甜的野绿豆,挺开胃口,还不成熟,过十天半个月再来吧。

  五妞又往上爬了一会儿,见到了果壳很厚果肉很少的野核桃。

  还见到了不少草药,如蒲公英,雷公藤,益母草,婆婆针等。

  不过五妞没有去采摘,而是向已微老了的野菜下手,春天的时候野菜鲜嫩,味道也可口,到了夏天野菜是又老又苦。

  但她依旧要摘采回去洗净、晒干、收起。

  农忙过后,天儿更热,五妞早晚上山采摘野菜野果以及草药,中午最热的时辰开始下河摸鱼摸虾摸蟹摸螺蛳摸泥鳅等等。

  对,凡是能入口的,五妞均不放过。

  有备无患吧。

  每个朝代末年,都是天灾频发的时候。

  清朝也不例外。

  河里的鱼虾蟹可真不少,刘家庄的村民不知为何不大吃鱼,觉得又臭又多刺。

  如此情况正中下怀,五妞见天儿的向外跑,晒得又黑又红,每晚上床睡觉时都有鱼腥味,刘母得闲了就抓过来揍几下。

  然,五妞依旧我行我素,家里人都看不上五妞晒干的野菜与鱼干,问她在干嘛?

  五妞只笑不语。

  说什么呢?说了也没人信。

  虽说刚刚收了夏粮,可村民交了一大笔赋税,粮食也没剩下多少,家家户户顿顿精打细算,想着如何才能节约些粮食下来。

  好在家家户户在屋前屋后两边开了菜园子,用不到成年人大腿高的篱笆一围便成了墙。

  瓜果蔬菜家家户户都不缺,青菜茄子豆角青椒黄瓜等等,疙疙瘩瘩附满园。

  做饭时,多放菜少放主粮省下一点是一点,得闲就开始晒各种酱各种菜干。

  ……

  晚间

  “……李秀才那边找挑水的,一担一文钱,一天挑二十担没有问题……”

  “天太热,要去就早晚去……别病倒了自己。”

  “嗯……”

  “让四妞与五妞呆家里头,二牛三牛和大妞跟我一同去,大夏天也没有别的什么活儿……”

  “嗯……”

  “还好咱家没有良田,不然也得挑水灌溉……李秀才家那一大片良田,得请多少短工啊?”

  “……村里老人说今年明年会大旱,咱们多存些粮食吧。这回别要工钱,让李秀才用旧粮换吧。反正李秀才家有存粮的习惯,听到有个粮仓,年年用新粮换旧粮……”

  “……哦,李家也是那边逃亡过来的,当年……只留下我一个……”

  “我家也是……”

  “……”

  “睡吧,咱们不卖儿女……”

  “唉……还不如卖了呢,至少活下来了。”

  五妞听得云里雾里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村民知道会大旱却无可奈何。

  ……

  次日,刘氏夫妇挑着两担空桶带着大妞与二牛三牛到离刘家庄五里地的李家庄打短工。

  五妞有三门冰箱内的食料补充营养,整日里都不觉得疲惫,便南北通透自家的三亩高粱地慢慢浇水。

  高粱根系再发达再抗旱,那适宜的水分条件也能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是不?

  一直到十月初。

  天空依旧挂着高高在上的太阳,没有下一滴雨!

  村民开始恐慌,又是个灾荒年,在村长的号召下将村口那条河流的出口堵了起来。

  好在离村子最近的李家庄也不是靠这条河水吃饭用水的。

  李家庄是个大庄,人口比刘家庄多了一半不止,而良田比刘家庄多了五倍不止。

  那位李秀才一家子占有良田的三分之一。

  可惜,他家光生闺女没有儿子。

  李秀才家有七个闺女,人称七仙女!头六个闺女均已及笄出嫁,嫁得均是附近县城的有底蕴的读书人家。

  听说,七个闺女只有三个是同母所出,剩下的四个是典妾所出。

  说来话长,早年李秀才还不是秀才时,被一和尚批了一挂,说他命中无子,之后李秀才苦苦哀求有何破解之法?

  和尚留下一句先迎接‘七仙女’吧就飘然而去。

  李秀才想早些得个儿子,就在娘子一连生了两个闺女后,便让娘子歇一歇,一连去典了五位腚大好生养的妾。

  可在次年生下四位闺女后,便再也没有好消息,包括娘子与四位好生养的妾,那位从头到尾没怀上过的妾早早被打发走了。

  无奈之下又去求了那位和尚,和尚摇头不语,最后才吐了一句:等着。

  李秀才晕头转向的回到家。

  面对娘子淡定的脸,问她怎么不急?

  秀才娘子道:不急不急,最后一位最金贵,还是我自己来生吧。

  次日李秀才知道那四位典妾被娘子打发走了。

  罢罢罢!直到十年后,秀才娘子才不急不缓的生下最金贵的小仙子,李秀才大喜!

  说要招婿……今年那位七七小姐已六岁。

  十月中旬,稻谷成熟时,几乎整个刘家村的村民都跑去李秀才家打短工。

  还个个不要工钱,要旧粮,李秀才家的旧粮只要十文一斤……李秀才笑呵呵的扶须同意了。

  虽然今年的收成少了二成,外加额外的挑水工钱,这一季是亏了,但自家存粮多又秘,放些旧粮出去让更多的村民感谢李家就是对的。

  现在他不是有了七七了吗?

  人多力量大,前后不过十天,就将李秀才家大批的稻谷收割完,之后村民们才心满意足的背着或抱着从李秀才家得来的旧粮乐滋滋的回家。

  十一月初,五妞家开始收自家那三亩高粱地。

  不错,挺好的,收成与往年一样一样的。

  高粱一收完,就马不停蹄地开始整地种土豆,土豆学名为马铃薯,马铃薯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作物。

  年底一闲,大家坐在炕头一嗑牙才知道别家收成确实少了近一半,就只有五妞家与往年一样的收成。

  有村民半是忌妒半是羡慕地说了出去,越传越神,越传越灵……其实就是刘家山地因水份足阳光足,比别人家提早了半月成熟罢了,可因为这一点被神奇化了。

  有村民说那片地下面有泉眼,有村民说那片地风水好……

  还没过完年,就有马家庄的人上门说媒,意思是让大妞带着三亩当嫁妆,可以嫁入马家庄。

  马家庄与刘家庄相隔十五里路,可条件却是天差地别。

  作者有话要说:为新文——《地府重生app》求收藏——

  死后,你后悔吗?后悔,十分后悔……那就下载地府重生app,申请重生一次吧……

  什么?要开挂,要系统要金手指……

  可以,可以,都可以,只要愿意付出一点点魂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