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2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4:55      字数:3507
  你怎么知道这是个悲剧嗯嗯嗯, 就看出来的啊。类似于《红楼梦》的故事, 前面虽然写的花团锦簇,但是那种时不时暗示一下大厦将倾的感觉, 这不是很容易就能看出来的吗?

  主人公都说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之类的评语了,只要理解没有问题, 这种结论应该是顺理成章的。

  连翘一边回忆《金钗记》的内容, 一边无所知觉一样地将自己的推理说出来。完了之后又开始兴致勃勃地讨论起中的种种伏笔、隐含深意、人物原型。

  在后世《红楼梦》一本书就发展出了一门学问。‘红学’。对于一个中国的文学爱好者来说, 没有读过《红楼梦》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再加上电视节目、各类书籍的熏陶,或多或少都会知道一点《红楼梦》隐藏在故事情节之下的东西。

  连翘本身就是文学爱好者,又非常喜欢《红楼梦》,对于红楼最有名的批注, 脂砚斋的注释,也就是‘脂评’是非常了解的。再加上红学家们对《红楼梦》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探索,连翘现在只是照葫芦画瓢,用分析《红楼梦》的方法分析《金钗记》就已经能得到很深的含义了。

  “《金钗记》中贵族少年少女居住的地方便是幻想出来的理想国?最洁净、最美好,等到他们长大到必须婚姻嫁娶, 面对外面的世界的时候,故事就要结束了,而且必须是要以毁掉的方式结束——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永远保有那种洁净。”连翘一只手支着下巴非常自然地说出这些。

  死亡能够让很多东西永恒, 这是后世中常用的一种手法。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许文华其实是一个非常温柔的人,为了保护纯洁所以将人物写死了。

  完全的浪漫主义。

  连翘是这样想的, 于是也是这样说的。说到后面她就接近于喃喃自语了,根本没有注意到许文华已经从最开始的得意洋洋,变成了别扭的不好意思, 最后变成了怔然。

  很多人会称赞许文华,许文华甚至有着‘才压江南’的美名,他这样的人从来都是在鲜花和掌声中成长起来的。他缺的其实并不是赞美,他缺少的从来都是一个能够完全了解他的人,而不是一些浮于表面的‘赞美’。

  了解他下笔时的用意,了解他的思想,了解他的灵魂。

  连翘一直能做到这一点,从一开始就这样了,并且丝毫不费力气。这个姑娘不会知道的,她每次只是非常自然地说到许文华和许文华的相关,对于这个年轻人来说确实一场真正的暴风雨。

  夏天的暴风雨,狂风大作、大雨滂沱。

  “说的真好!乔琏先生还可以给许先生做个批注呢!”忽然有人提出了这个建议。

  连翘在说对《金钗记》的评价的时候,除了许文华之外,也有其他的人在听。在场的都不是什么不懂行的,自然明白连翘对《金钗记》以及许文华的了解是远超众人的,或者说从某种程度上也超过了许文华本人。

  这听起来很奇怪,读者对的了解超过作者本身什么的,但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仔细想想就知道了,很多作者在写的时候其实并没有考虑地太深,只是顺着自己的感觉就写下来了。有的时候人的感情比理智要快一步,作品中呈现的感情会让作者本人都吃惊呢!

  最典型的就是很多自传型作者了,其实他们很多都是截取了自身,或者身边人的经历,然后写成的。他们有的只是有感而发而已,实际上自己也说不清楚自己的作品中到底隐藏着什么。

  不过这种程度的了解并不容易,也不是遍地都能找到——这就好像有一个人比你自己都要了解自己一样。不是找不到,只是很难而已。

  但是如果是连翘做到了这一步,那倒是没什么好说的。不知道为什么,随着和连翘交往越来越深,大家都觉得连翘是那种做出什么来大家都不会觉得稀奇的人了。就好像只要她想要去做,就什么都能做到,完美地契合了她的风格呢。

  “做个批注?”连翘笑了起来,指了指自己书架上只有四五册的《金钗记》:“这离完结还早着呢!这时候做批注?且等他写完了再说!”

  就像《红楼梦》在后世有一个‘脂评本’一样,就是带着脂砚斋注释的版本。一本写的好,然后又有另一个名人做了一个非常棒的注释,那么在印刷出版之后,在出一个注释本,这是很正常的事。

  说起来注释最多的应该是四书五经那种典籍,历朝历代都有大家做注释呢!然后受到认可的注释版本又能大卖,对于书商来说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连翘如今也是大神了,东华书社一边出版她的新书,一边还想和她商谈出注释本的事情呢!之前已经出过插图本了。注释本和插图本对于书商的含义差不多,都是圈钱的手段。

  毕竟那些已经出版过一遍的书,除非是印刷数量不够,市场需求依旧旺盛,不然原版原样地再出版一遍,那也是没有好效果的。但是换成是插图本和注释本就不一样了,对于粉丝来说,收藏一两个不同的版本算什么?

  况且插图本多了插图,注释本有其他大家的注释,往往能替自己解疑一些自己没有看懂的部分,明白作者作品的更多妙处。对于大多数有钱买一套的粉丝,往往也不会吝惜买第二套第三套。

  而买了第二套第三套,后面再出各种不同的版本其实也就更容易接受了。要么不要,要么就一整套,买过动漫角色手办的人应该很懂这种感觉,心志不坚定的人很快就会陷入这种强迫症一样的陷阱中呢。

  所以手办厨们经常说,只有没有这回事和完全沉迷的差别,不存在一次两次这种浅尝辄止。

  不过所谓的注释本都是在出完最开始的原本之后才会有的,现在还未过半,就谈什么注释本,实在是太早了一些。

  连翘自己上前抽出《金钗记》的第一册,丢给许文华:“其实我是真的有写批注,你觉得怎么样?”

  许文华虽然不太容易感到不好意思之类的情绪,但是在连翘家看到自己的,这时候又被逼翻自己的,多少还是有点不好意思的,这类似于‘公开处刑’了。但是不看又不行,只能翻开了的第一页。

  许文华的是墨刻,都是雕版印刷的黑字,连翘的批注特意用了朱砂写,是鲜红的。与印刷的标准字体不一样,连翘的字体显得又小又圆,女孩子的闺阁味道一下就出来了。

  这个女孩子或许是小心地磨了朱砂,然后在临窗的书桌前读书,反复读他的,然后心有所感做出批注。

  还不只是批注呢,连翘就像是后世对待手账本一样,还会给批注做装饰,偶尔也用到‘小图’和‘便利贴’一样的信笺。毕竟只是普通的文字批注实在是太普通了,也不能满足连翘的需求。

  连翘还提醒许文华:“小心一些翻动,里面粘了好些信笺,要是翻动地太厉害,说不定就散掉了。”

  连翘的批注确实做的很用心,有的地方似乎是对中出现的某种小摆设的考据,有的地方甚至会探究一下一个人物脱口而出的方言,追究一下人物的籍贯。还有的时候会根据一个人的姓名,猜测一下人物命运

  至于正经要做批注的各处伏笔,字就更多了!有的地方连翘的注释写在信笺上,都要超过这一页的字数了。

  连翘见他在看,还笑着道:“我猜测的人物命运对吗?还没有到中盘,我还有些不能确定呢!”

  就像《红楼梦》一样,很多人没有读过后面四十回,还是能够根据前八十回的内容做出比较科学的续写。这里所说的科学,指的是符合了前八十回暗示的人物命运,有的东西一开始就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很多优秀的都是这样的,前面的内容从来不是没有用的,后面的结果也必定有自己的铺垫。只不过有的人能看出来,有的人对于过于隐晦的伏笔没有多少敏感度。

  许文华显然已经看到了几处关于人物命运的猜测,丢下第一册,去翻最新的单行本,最新内容中果然有更多更精细的猜测。放下书,他的表情相当微妙。一方面连翘用这种行为充分地表明了她对他的了解,另一方面,他又有一种不太开心的感觉。

  我的已经这样没有惊喜感了吗?一半不到,后面的人物命运就已经一清二楚了!说不定这时候让连翘续写,能够写出和他七七八八,大差不离的东西呢!

  朱敏显然注意到了许文华古怪的神色,于是也拿起了连翘批注过的《金钗记》翻阅。他不是许文华,当然不知道中未来的发展是不是如连翘预料的一样,但是光是他能够评断的部分,就已经很惊人了。

  不要以为注释一本就比写一本容易到哪里去了,这需要的是两种完全不同方向的才华!而且是对许文华的做出这样深刻的解读要知道许文华的有一点很出名的,如果只是图个乐呵,那可以读的很容易。可要是想要读的深,那就属于相当困难的一种了,一点都不必那些严肃文学来的轻松。

  朱敏甚至觉得自己翻阅了一下连翘的批注,对许文华这部《金钗记》了解上了一个新台阶的同时,对于‘’本身的认知也有所提高。要知道连翘在注释中所使用的很多分析习惯真的非常厉害,不只是直指了《金钗记》一部,应该说直指了很多!

  “乔琏先生,这有注释的《金钗记》借我拿回去读可好——若是能借的长久一些就更好了,我还想抄写一遍。”朱敏虽然平常很没干劲的样子,实际上对于提高业务水平也是有想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