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4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4:44      字数:3202
  作者的收入是一个大家津津乐道的问题, 这个问题既隐蔽又敞亮。

  一般来说具体的是无人知晓的, 知道的人大多是行里人, 不会乱说。不知道的说出来,自然只是揣测。这样一来, 收入问题就变得不那么清晰了。

  但是大众对这个话题显然很感兴趣,再加上一个作者的收入就是从稿酬上来, 价码也能粗略估算, 所以硬说没有一个大概的谱儿,那也不可能。

  这一行的收入虽说是‘上不封顶’, 实际上还是有顶的。至少‘洛北公子’宋志平就用他的上一部作品划下了一个天花板, 一部一百二十回的作品大概能收入两万两银子——当然,后续肯定还会有收入, 不过这已经是出售过一年以后的统计数字了,就算还有收入, 也不会太多了。

  而一部一百二十回的作品, 看写作速度以及作品质量, 短则需要一年, 长则十几年, 甚至写一辈子也不是不可能。

  这样一来,收入还真不好估算。

  总之宋志平划下道来了, 其他人基本上就在这个天花板下讨生活。

  不过说实在的,一部长篇能有上万两收益的毕竟是少数,那是大神才会有的待遇,整个天下也是不过十多人而已。

  而位于第二阶层的显然多得多, 这些人如果不懒惰,年收入能上千两!也就是说,一部长篇收益在两三千两到一万两之间。这样的作者属于小神,人数不好统计,但是光是苏州都有近百人。只不过他们大多集中在这个区间的下层,就是一部两三千两那一块儿。

  连翘如果论身价大概就处于这个阶层,不过外界对她的评估要高一些毕竟她在平台不好的情况下做到这种成绩,这是有加分的。

  做到小神的份上,这就算是不错的了。而且由小神跨入大神最难,有不少作者出道之后很快就达到了这个水平,然后在之后的年头里再难寸进。

  不过每个行业都是这样的,行内最多的不是金字塔的顶尖,而是金字塔的基石。

  年收入在二百两以上一千两以下的,这个区间内的作者被称为‘中坚’作者。虽然低于这个收入的下层作者更多,但是考虑到稳定性,以及社会地位等等因素,这是作者群体中最重要的一个阶层。

  这个阶层人足够多,同时更多的年收入二百两以下的,那意味着达不到世人眼中成功人士的标准——这之下的作者往往不是很稳定,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转行了。毕竟大量的新人涌入作者这个行业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名利。

  二百两以下的年收入与‘一夜暴富’这个梦想差距太远了,甚至连普通的富家翁都不如要知道维持一个下层中产阶级小家庭的生活也需要几十两银子一年,二百两看着多,其实依旧是社会的普通人,社会地位也没有因为作者身份而高上一两分。

  不过如果年收入能达到五十两到二百两之间,也能称之为‘准中坚作者’。虽然这离大众眼中的大作者太远了,但是如果能克服这种心理落差,只把写作当成是一份普通的工作,也会比较稳定,要知道这个钱足够维持小家庭比较舒适的生活了。

  流动性最大的是年收入五十两以下的,这里面本身就有很多人是兼职作者,有的时候一个月零收入也不稀奇。人都是要吃饭的,当温饱问题都不能满足,自然也不用提其他了。

  中坚作者和准中坚作者的‘中坚’二字其实还有另一个比较主流的含义,那就是各种报纸的版面基本上是由他们的填充的——没办法大小神们的作品固然受欢迎,但是他们人数有限,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大家不可能就指望他们那点作品过日子,报馆不可能,读者也不可能。

  可以这么说,他们就是业和报业的脊梁。

  钱宝儿自我定位未来成为‘中坚作者’,这是一个拿出来说的时候最保险的答案。别人既不会觉得她太过于没志气,也不至于认为她太猖狂。

  连翘对此倒是没有太多想法主要原因可能是她已经达成保底任务了——以她在业挣钱的速度,不管挣多少,反正是足够她这辈子过上吃好喝好的生活了。

  那么对于她一个现代来的女孩子,剩下的事情就不是追求封建社会的各种享受,反正想来也不会有现代社会的空调、手机、游戏、综艺节目、新番等等等等更让她享受了。

  这种心态应该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对于连翘来说,追求事业攀登的快感,写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反而比较有兴趣。没办法,享受过现代社会各种的人在这个时代注定很难因为外物而动容。

  可怕的古代,硬生生地把一个佛系宅女逼成了事业青年

  也因为这个,八卦了一番那位‘清虚散人’于诚的婚姻加炫富之后,连翘很自然地说起了如今真正的行业动向,而不是花边新闻啥的。

  连翘虽然对这个时代了解没有那么深刻,但是她了解,是不会变的。而且从后世而来,她的眼光对于的发展是俯视,所以有一种异常的清晰,仿佛是掌上观纹。

  身处局中的人往往是被时代的浪潮推着走,或许有的作者能够写出超时代的优秀作品,但是他们很少知道这其中的道理。算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而连翘则不同,理论分析上面的事她高出这个时代一般的作者何止一两筹!实际上她正是依靠先进理论的指导,才造就了如今的‘乔琏’神话,以一种让业内不少人目瞪口呆的方式成名,作品质量梆硬!

  而她对于自己这些理论的发挥其实还远远不够,只不过是稍加利用就有了如今的成就!

  实际上她也没指望能够百分百发挥——这类理论在后世可有不少,可也没见多少人因为知道这些就登顶了。

  “很多人看不起‘金华楼主’的书,我却觉得这些人缺少见识。金华楼主的又怎么了,他们觉得实在太不通了,完全就是三流文人的情趣。男主角见一个爱一个,女性角色则是个个喜欢男主角,故事套路也永远不变,总之就是主人公幸运而舒爽的一生。甚至连文笔,也不过是将将合格而已。”

  这个金华楼主属于大神中的一个,还是收入在大神中也名列前茅的那种。只不过在众多大神中他的口碑最坏,很多人扬言根本不看他的,业内人士甚至以看他的为耻——或许私下有偷偷的看,但明面上是从来不会说的。

  如果这个时代有鄙视链,这位‘金华楼主’的绝对是鄙视链的底层。

  连翘第一次看这位的的时候却惊为天人,无他,这位大佬的作品其实就是后世都市爽文的雏形!

  或许一些套路没有后世那么凝炼,行文节奏等不是那么合适,人物塑造也有待加强。但是在这个时代,这已经是非常爽的爽文了!

  连翘颇有一些指点江山地道:“其他人却没有想到,日子过的已经很累了,好多市井人看就是消遣发泄而已。这时候要是有一部‘金华楼主’的,肯定是最合心的,不费脑子,随着主人公的际遇一直满心愉悦就好。”

  “行内的人多数都有习惯挑剔,可是更多的是不会挑剔的市民!或许有些人会说,等到读的多一些了,或者年纪大一些了,自然就不再会爱读‘金华楼主’的。这话本没有错,只不过他们忘记了,这个世上总有刚刚开始读的人,总有少年人。‘金华楼主’很聪明,他就是针对这样的人。这可比好多人强出太多了,有些人就连自己写的是给什么人看的都没有弄清楚呢!”

  作为一个还算成熟的网络写手,连翘是会分析自己一本书的读者人群的。大众或者小众,大众的好处是天花板高,未来前途无量,当然,前提是做得好。小众则是入门门槛低,写这个题材的人少么,死忠读者大多没有太多选择,对于水平就没有那么介意了。

  另外,无论是硬核还是小白都很好,对应的人群不一样。但是一旦决定了这个基调就要坚持下去,不然不上不下的哪一种读者都讨好不了。至于写小白文成为鄙视链的底端什么的,这种事根本不用在意,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只要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好了。

  连翘总结道:“‘金华楼主’的套路虽然老套,但是管用就可以了,读者买账啊。至于说文笔相较其他大家多有不如,这也不是问题,人也不是为了看他的文笔,差不多够用也就行了。所谓‘决定一个人能做到何种程度的从来不是他的最短处,而是他的最长处’。”

  这是‘乔琏’写在里的句子,随着她的传播,竟然也成了金句了。

  钱宝儿手拄着下巴,忽然觉得有些隐隐的怀疑起来——连翘或许不是那么简单。她这样的见识做一个编辑助手,那也太屈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