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5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4:44      字数:3288
  盒子会办的挺成功的, 至少几个聚在一起的女孩子觉得轻松又有意思。临走之前刘盈盈小声与钱宝儿说话, 叮嘱一些事情。连翘见了拍了拍刘盈盈的肩膀:“好啊, 你们说什么私房话,偏偏我们听不得了!”

  刘盈盈本没有什么隐瞒的意思, 没好气地瞪了她一眼:“能有什么事儿?不过是苏州那边的《玉林报》评赛月开始了,若是宝儿有空, 可以着重写一篇来投稿。若是没空, 把以前已经发表过的再给修改修改,好送去评赛!”

  《玉林报》可以说是大名鼎鼎了, 因为这一份报纸不做, 只做的搬运工。

  事实上它也不是任何报馆旗下的,它是苏州报业协会自费办的一份报纸。苏州, 包括下面的县里,只要是在苏州官府注册过的报纸都需要给协会交钱。协会当然也不是干拿钱不办事, 常常要替报业同官府打交道、争取福利啥的, 有的时候需要整个行业共进退时, 协会也会充当组织者。

  另外, 很多行业内部的事情, 行业并不希望外界插手,这种时候协会就充当了官府的职能。官府不能管、不想管, 报业不让他们管的,最后都收归到了协会名下。当初彭冬生写了《宦海》的模仿文,这件事还不是找了协会出面。

  这样看起来协会的权力还挺大的。

  协会当然也有自己的‘会报’,一般来说会说一些业内政治性的动向, 就是官府关于报业、业有什么新举措什么的。除此之外就是评、评报纸、评作者了,这份报纸就叫做《玉林报》。

  《玉林报》的公正性还是有的,所以常常会有人根据《玉林报》的推荐买报纸、买——可以想见,这里面绝对存在一些交易。只不过《玉林报》做的体面,在乎名声,所以办的风过水无痕而已。

  他们绝对不会把烂报纸烂推荐上去,而优秀的基本不会漏掉,但是中间的呢,可操作空间就大了。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评出来的东西,只要不离谱,大差不差都能解释的过去。

  不过这也不错了,要是真说有一个评审机构能做到完全公正——来自现代社会,不惮于以最大的恶意进行揣测的连翘,她才会不能相信呢!

  《玉林报》平常推推这个,批评批评那个,说起来《海上归来记》和《宦海》都上过这份报纸的推荐了,连翘对他们印象还不错。而每年的三月份就是他们搞事情的月份,他们会举办一个比赛。

  只要是苏州混的作者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报馆向其递交短篇,这个短篇可以是已经发表过的,也可以是没有发表过的。不过已经发表过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年,一年前发表过的就不行了。

  这些如山一样的会经过筛选在三月份的时候进行发表,就发表在《玉林报》上。考虑到相比寄过去的作品,发表是一个很小的数字,这其中的竞争是很激烈的。但《玉林报》的受众范围十分广,对于新人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扬名的机会,所以大家即使知道很难,依旧对此趋之若鹜。

  倒是已经成名的作者,一般不会凑这个热闹。上了之后对个人名气并没有太大的提高,还容易让人觉得占了新人的机会,打压后辈。

  但有一种例外,那就是《玉林报》自己约稿。

  出于话题的考虑,整份报纸总要有几个知名作者撑门面。这些作者倒不一定是大家公认的地位最高的,但一定是过去一年拿得出手的、有话题的、有代表性的。

  《玉林报》属于旬报,也就是说一个月有三期(说是报纸,这种旬报和月报其实更像是杂志,是好些张报纸折成了一叠,只不过没有装订起来而已)。从二月份到三月份下旬开始之前,都是投稿期内。

  不过要注意,除非是自己去《玉林报》本部投递的,否则身处外地必须考虑驿站的送信时间。不是说寄出去的时间在截稿期内就可以了,要作品到达《玉林报》本部的时间在截稿期内。

  连翘摸了摸头:“那怎么这个时候才说,现在都二月中了!应该早一些说的,可以多准备一段时间。”

  刘盈盈看了连翘一眼:“你说的轻巧!每家报馆的推荐名额也是有限的,若是之前我手上没有分到名额,我哪里轻易会和宝儿提这件事!现在确定下来了,我手里头有名额,这才说起来。”

  虽然一般来说只要是苏州报馆旗下的作者都可以通过报馆报名参加这个比赛,但实际上也是有一些潜在的规则的。

  各个报馆根据其规模和影响力会获得不等的推荐名额,这个名额有什么用呢,大概相当于后世选秀中的‘直通’。有了这个推荐,就可以直接跳过海选,进入复试了。

  听起来没有什么用,优秀的作品肯定会出头。而稀烂的作品不要说进入复试,就是直接进入决赛又有什么用?

  但其实是很有用的!

  这就好比大公司收简历,你以为你的简历会是公司高层,或者人事部专门人员看的?太单纯了。很有可能就是公司临时不知道找了一些什么人过滤筛选,这些人不管什么人能进,只管什么人不能进公司的下一步筛选。

  筛掉那些学历不合格的、简历不清楚的总之是门槛以下的存在。

  一些人其实是很有能力的,但是就倒在这一关,根本没有机会展示——不过这也不能怪公司死板,他们也必须考虑人力成本,如果不用这种方式卡人,单单筛选简历就会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

  这还是筛简历!筛简历到底有迹可循,不要的理由多少还能说出来。筛选才容易让作者们欲哭无泪——审美真的是一个很私人的问题,除了主流之外很多要遇到对的人才能欣赏的来。

  一个人的明明不错,但是遇到一个外行人t不到点,然后给打落下来了,这都没有地方说理去。

  进入复试之后就不一样了,审稿的都是行内人,而且对待一篇稿件的态度也会重视一些。过与不过需要看三个审稿人的意见,一旦出现分歧,就会送到总审稿人那里评断,这倒是有点像高考作文阅卷了。

  这种情况下,过与不过都显得有道理多了,只要自身水平过关,根本不用发愁。

  刘盈盈竟然拿到了推荐名额?连翘赶紧恭喜她。拿到这种名额本身是小事,关键是这是一个信号,意味着刘盈盈在报馆内的地位确实已经水涨船高。但凡是报馆内其他编辑有的东西,上头也记得给她留一份儿。

  连翘想了想又道:“这次肯定是《一刻说》的编辑分了更多的名额,他们本就是做短故事的。”

  闲扯了几句,又鼓励了钱宝儿一回,几个女孩子这才散了。

  《玉林报》的比赛什么的,连翘根本没有多想,她自认为自己已经出名了,这种比赛自然不好意思再去。至于说《玉林报》的约稿,她也没想过。这种约稿肯定是要向苏州本地倾斜的,她一个外县作者,就算最近有了一些名气,那也轮不上她啊。

  要知道苏州的大神小神多的很呢!

  但是做人说话不能这么铁齿,fg不是那么立的——第二天她就收到了《玉林报》的约稿函。

  连翘眼睛瞪着这封约稿函,似乎能看出花儿来一样:“这是做什么的?”

  “《玉林报》的约稿函呢,好大的荣耀!你该要请客了!”刘盈盈笑着道。

  连翘想了想,始终觉得有些蹊跷。《玉林报》从举办这个比赛开始,有向下面县城约过稿件吗?这个不可考,但是就算是有,恐怕也是凤毛麟角。

  不过她也没有多想她自认为自己也挺优秀的,凤毛麟角为啥不能是她呢?所以也挺高兴地写了肯定的答复函,用快件递回《玉林报》。

  这种很快就要办的比赛肯定是要早点知道回音的,要是她没有那个意思,早点告诉人家,人家也好另外再约么。

  而所谓的快件,虽然要多花一些钱,但是从嘉定到苏州,一日足够了!

  刘盈盈见连翘嘴角微微地翘着,知道她有些高兴,便道:“怎么,已经想好写什么了?”

  连翘到底就是一个普通的、没有见识过社会的小姑娘而已,受到这种‘特殊’待遇自然有些得意。‘嗯嗯嗯’了几句,这才道:“其实也没有多想,《药庐琐记》下一篇就可以用在这里呀!”

  《药庐琐记》这么个单元性的真的很方便,连起来当成是长篇没什么不可以的,但是拆开单独作为一个短篇也完全没有任何问题。之前连翘为《药庐琐记》攒了不少的梗,现在用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不过这样看的话,《药庐琐记》的发表就很有意思了,总共只有三篇而已,却已经换了三份不同的报纸。恐怕在连载中是不可能看到的了——连载开始连载之后就会签订合约,不可能因为大红大紫了,就可以坐地起价,或者受到更好的待遇吸引,转换门庭。

  作者有话要说:  五天日更万字达成!忽然觉得自己棒棒哒!

  以及感谢小天使们的支持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