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3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4:44      字数:3358
  “这就是你做出来的东西?”刘盈盈啧啧着指着连翘面前的两碟小糕点, 一叠米糕, 这个可以蘸糖来吃——其实就是现成的米糕蒸熟了。另一叠是黄米枣糕看起来比米糕要难一些, 不过也就是那样,半斤八两而已。

  连翘干笑了一声:“这个嘛我就是不善这个, 能如何呢?”

  比连翘更尴尬的是钱宝儿,拿出了两盒子糕点:“盈盈姐, 我”

  刘盈盈招招手:“宝儿你不用说的, 你如今租住在人家的房子里不能开火,你的事情我们都知道。”

  钱宝儿的点心一看就知道是糕饼铺子里买的, 这是瞒不了人的。

  只有张贵子的最有看头, 一样桂花糕,一样酥皮果馅饼, 香喷喷又好看。

  “那你呢,盈盈姐?这样挑剔我们定是好手艺了?”连翘的脸皮肯定是比一般的古代小姑娘厚的多的。说着笑了起来:“其实我这等手艺不好的, 每次盒子会也应该有一个, 不然也显不出你们的本事了。”

  连翘的脸皮让张贵子只能叹息:“你真是让人说不出话来!我就想着这个世上恐怕没有完人, 别处比别人强出那么多了, 一些地方就让人叹息了不是, 果然是如此的。”

  刘盈盈的言下之意是连翘写作上面的本事非常大,所以一个普通小姑娘该有的厨艺反而没有了。不过这听在不知道内情的钱宝儿耳朵里就有一些奇怪了, 连翘是一个很优秀的女孩子,但是她不明白为什么能这样形容。

  她也没有问——这是人家在说好话呢,她上去较这个真,那就实在是太扫兴了。

  六样点心摆上桌, 刘盈盈也端上了自己准备的东西。一样椒盐牛肉干、一样猪肉片,都是肉食咸口。古人吃点心就像现代人吃零食,甜咸混合着吃倒也不算奇怪。

  连翘就立刻尝了一个牛肉干,咸香可口,韧韧的还很有嚼劲,吃完吮了吮指尖:“还真不错呢!平常盈盈姐吃了我家多少肉干,怎么也没有带到报馆里,让我们尝尝这个口味?”

  连翘平日里常带着家里做的点心去报馆,刘盈盈是真吃了不少。

  刘盈盈端来香喷喷的芝麻糊:“吃还堵不住你的嘴——若是觉得不够甜,自己再添一些。”

  旁边的糖罐子里有准备砂糖,就是用来调芝麻糊的。

  连翘的口味偏甜的厉害,这时候忙着加糖,没时间再和刘盈盈斗嘴了。

  倒是张贵子见连翘不要钱一样撒糖,就笑着道:“我记得小时候连翘放糖是最凶的,一碗白粥若是吃甜的,她能放小半碗糖下去。当时家里有长辈说这个太靡费了,我娘就道这才是富贵的命格!那等没有富贵命格的,就是有福气也不会享受。”

  连翘翻遍记忆也没有这样一件事,或许是很小的时候的事情了。

  古代的糖是很贵的,特别是甜味提纯的很好的糖——关于这一点,吃惯了现代制糖的人可能没有感觉。古时候很长一段时间,古人吃的糖甜味都不纯,酸味、涩味、杂味都是有的。

  真正纯甜的糖也有,但那是贵族专供。

  到了这个时代倒是好了很多,但是糖依旧是一个偏贵的调味品,穷人家家常买上两斤糖就能吃上半年了。

  以连家的家境,连翘这样吃自然不是吃不起,也就是人喜欢嚼舌根而已。没错,这人正是吴梦春她娘古氏,关于妯娌小姑家的‘奢侈’行为,她一惯是喜欢说一说的。

  连翘不想太多提这个,笑了几声就道:“这有什么好说的?还不如说说那个龙公子是怎么回事!我听说他日日来报馆约你,是不是真的?”

  上次相亲会认识的人,当时就看出来了,喜欢张贵子喜欢的不得了。更重要的是,张贵子虽然因为家庭经历的关系对成亲什么的很有抵触,然而面对这个‘龙公子’龙守业却不是很讨厌。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人家日日都来约张贵子。

  张贵子若是真一点意思也无,早就严词拒绝了。虽说如今约三回里头也去不了一回,但愿意去就是一个信号了。

  ‘叛徒!明明说好一起做单身狗的,结果转头就找到了男朋友!’,连翘不直说,但是眼睛里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说着说着自己先笑了起来——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件好事!在这个时代遇到一个喜欢自己的人,而刚好自己也喜欢他,这多难呐!

  张贵子窘迫起来,脸变得通红,伸出手来捏了捏连翘的脸:“呵!你这个小丫头还说别人?我可听说了,嘉定有名的美人图画师赵子美常常来找你来着!怎么的,你有什么好说的?”

  连翘有什么好说的,站起身双手叉腰道:“哼,我行的端坐得直,赵子美寻我不过是想照着我画美人图而已,我还怕你说——难道那位龙公子也是这样打算?”

  姐妹笑闹了一会儿,盒子会才正式开始。

  盒子会名义上是炫耀各自手艺,发展到现在其实早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更多的是小姐妹悠闲地聚一聚,说会儿闲话而已。然而在场的四个人都是报业、业的行内人,话题说着说着自然而然就往行业里去了,这也是没奈何的事情。

  刘盈盈掰着手指算账:“这月苏州的‘清虚散人’于诚成亲了,啧啧,买下了苏州有名的‘华园’,好大的手笔。”

  ‘清虚散人’是笔名,于诚则是真名。这位作者据说本身喜好道家黄老之学,所以特意取了一个更像是道号的笔名。他也年纪不大,不上三十岁,算是一个小神级别的作者。若不是有更年轻、成就更大的‘西湖客’许文华顶在前面,说不定就是他们这一代作者的领军人物了。

  作者们也是有‘辈分’的,只不过这个辈分的划分比较微妙。它不是依靠这个作者出道的时间,用这个法子划分非常不准确,很多作者其实换过不少笔名,直到成名了才会固定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断辈分就很难了。

  再者说了,有些人在行内打滚多年,但是成就平平。若是辈分划分的极高,对别人尴尬,对他自己也不自在——成就比他高的后辈要执后辈礼,若是遇上心高气傲的难免生出事来。而他们自己也很清楚处境,要是因为这种高辈分得罪人了,反而得不偿失。

  所以行内划分作者辈分的方式是成名的时间。

  ‘清虚散人’于诚是七八年前靠一部名为《枕中书》的神仙志怪红的,当时他才二十出头,也算是年轻有为了。

  不过这世上向来是一山还比一山高,于诚年少成名已经够厉害的了,偏偏还有比他更牛的,那就是‘西湖客’许文华。许文华是五六年前凭借一部《洪三娘》的才子佳人火起来的,当时他才十六岁,已经凭借自己的才华一举名震天下了。

  两人成名前后差了不到两年,这在行内自然是属于一辈人的。

  钱宝儿似乎十分感慨:“那可是‘华园’,听说原本是苏州巨富家的一所宅子,辗转流落,没想到到了‘清虚散人’于诚手里。恐怕要花不少钱?”

  苏州多名园,华园也是小有名气的,再加上最近有于诚成亲的事炒热,他们这些知道这件事的就更加了解了。

  这座园子占地不大,但十分精巧,花园十分有可看的地方。在于诚买下之前,一直租给一些办花会的人赚些租金,也好有钱维持园子的开销——想要维持好花园,开销是很大的,光是花匠就要有十来个。再加上整理的、通水道的、管房子的这房子不住也很花钱了。

  见钱宝儿羡慕,连翘鼓励她:“这算什么,宝儿你鼓鼓劲,说不得你将来也能买这样的宅子!”

  钱宝儿心中未尝没有这样的小小期待,但是面对外人她还是飞快地摇了摇头:“这怎么可能?这个园子就算是苏州园林里极便宜的了,那也要至少一万两银子才能到手。一万两,我这辈子都赚不了那么多。”

  房子这件事古今都是一个问题,不过在古代,如果是底层人民想要一个遮身之所,那倒是不贵。勤恳攒钱两年,哪怕是底层工作者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所。但是如果是好房子,那么古代和后世一样,都让人咋舌。

  苏州的园林一个贵在建材,另一个贵在土地。毕竟是苏州了,不像小地方,建房几乎不用考虑土地成本。

  华园还算好的,虽然有些名气,但是位置并不算好,而且还属于园林里面的小园子,所以最后才能一万两稳稳拿下。真若是看那些不惜工本的,连家具摆设到各种花木,上百万两都打不住。

  这就像是《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可不是就花了许多钱才修出来的。

  一万两银子,对于一般的写手来说绝对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单部收入的最高纪录保持者‘洛北公子’宋志平,两万两。这已经是非常惊人的数字了,甚至掀起了新一波的入行热潮。

  而这是他用了特别的手法才做到的,如果是正常的作者出书,即使是他这个级别的作者也不可能达到这个数字。

  最顶尖的大神是这个情况,普通的小萌新自然没有那般底气。实际上在钱宝儿心里比较务实的计划是,在将来能做个年入四五百两的‘中坚’作者,那就非常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