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第 37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4:38      字数:3162
  《海上归来记》这部完结之后连翘就送上了新的, 这部暂时被她定名为《宦海》的科举朝堂文。

  刘盈盈不大明白为什么连翘执意要给这部分成上下两部, 上部定名为《文魁》,下部定名为《权柄》——不过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只有而已。

  没有让刘盈盈失望, 《宦海》出乎意料的吸引人。

  和《海上归来记》的开篇热闹,场面很大不同,《宦海》名字很大气, 开头却从庄户人家点滴小事写起。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并没有因为写的是小户人家家长里短而让人觉得乏味, 反而让人读的兴致勃勃。

  从《海上归来记》到《宦海》都有一个特点, 就是总能牢牢抓住人的注意力, 一旦拿上手就丢不开了。刘盈盈一边看前几回文字, 一边心中暗忖,这大概就是乔琏先生天赋所在了。

  这个时候写的风气就是这样, 要往大了奇了写,天上的天兵天将,地上的王侯将相,再不然也得是才子佳人。如今流行市井题材不假, 可是那种市井题材也是有钱商人之家, 最多就是市井人情描述的多。

  类比可以看四大奇书之首《金瓶梅》,说尽了市井小人物, 然而主线的故事还是西门大官人一家——人家有钱的很,可不算底层人民!

  然而饶是这样, 还得给人物牵扯一个身份, 譬如是天上那个星宿, 来人间应劫不然这奇之又奇的人生为什么就给他们一班人给遇上了?

  连翘《宦海》中的开头就不同了,林峥所在的林家就是最普通不过的江南普通农户人家的子弟。若是这个时候一般的作者写这样的人物恐怕要犯难,这可怎么写哟!底层小民的生活如果不卖惨,他们都不会动笔,至于寻常的家长里短他们会给记成流水账。

  这不是他们的问题,这是时代的限制。

  将写作目光放到底层人民身上这不是一开始就能做到的,华夏也是直到民国时期经过一场大变革,思想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才有了这种倾向。

  这个时候的作者没有想过详写这些人的生活,陡然让他们写,那就只能是流水账。

  连翘就不同了,她是经历过后世网络熏陶的。不管这些里的人物将来会如何位极人臣,开局的时候一般位置都比较低。男频底层百姓大家庭勾心斗角过日常的文要少一些,但女频多啊!连翘见识多了,动笔也简单。

  只不过寥寥几句日常对话而已,或许就有人不安好心——相比起王侯将相为了巨大的利益争斗,这些底层百姓争的东西或许真的太小了,但这并不会影响争斗本身的精彩。

  这个时候的作者认为争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为了三瓜俩枣的乌眼鸡一样想不来有什么看头。然而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对于升斗小民来说,争的东西虽小,却是一个生存问题,其紧迫程度甚至还要超过达官贵人的你争我夺。

  这个小小村庄的林家也是一样,看似勾心斗角只不过是围绕着供不供养子弟读书,供养谁来读书展开,小事一桩尔。然而,底层百姓家恐怕深有感触,对于他们来说,全力供养出一个专攻科举的子弟是一件大事,大到关系到几代人具体生活。

  至于原本没有感触的富裕人家,看了这之后也能理解。这就像是后世看科举文一样,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但是作者写出来的情形所有人都能明白。

  如同挂念刘明程的未来一样,刘盈盈也挂念起林峥的未来——这个好少年能够获得读书的机会吗?这个家实在是太不公道了,林峥少年的命运真是可叹!然而她心里又知道全按公道来才会坏事。

  对于老太公来说,只能送一个家中子弟专攻科举。既然已经选定了林峰,那么除非林峥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足够让他完完全全从世人眼中脱颖而出的那种。不然他是没有理由换人了,要知道在林峰身上先期投资已经投下去了,这时候换人之前花的时间、金钱、精力那就全白费了!

  戏剧的灵魂是冲突,《宦海》第一回就是教科书一样展示这一点。虽然只是一个小小农家,几房妯娌,大小叔伯兄弟之间明里暗里的小心机,但是几百年后会流行,自然有他的道理。

  放到现在依旧很好——不过刘盈盈没有想过内里的原因,她就是觉得选的开头和题材耳目一新,并且相当吸引人。

  她觉得这部一定会成功。

  编辑对一部的质量肯定是有感觉的,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但是对一部能不能走红,能不能在读者中间产生极大的影响,这就不好说了。

  有的时候读者的喜好与偏向是一件很难捉摸的事情,无缘无故就红了,不知怎得,明明不错的就是红不了!

  当然,这要分类型。有的类型就是质量很好,但考虑到读者的品味,会让人有些担忧。而有的类型就安全多了,编辑一看就知道在读者中间肯定吃的开。

  《宦海》不用怀疑就是这个类型的,这种类型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三观主流、描写简洁而顺畅、没有门槛。在题材主流的前提下,故事引人入胜。

  《宦海》用了新题材,但是刘盈盈看过之后就不会怀疑,这绝对是主流题材!

  “你这好,过两天连载位就空出来了,且等着!”当时刘盈盈信誓旦旦的保证。正好等着的这两天可以在《朝日报》上印一些宣传广告,就是预告。

  不只是《朝日报》,刘盈盈还去向主编申请了报馆名下其他报纸也进行预告宣传,好让读者都知道《海上归来记》作者又出新连载了,等着各位来看。

  这种兄弟报纸互相宣传是很正常的事情,《朝日报》帮过别人的忙,现在请人来帮助而已。而且人家听说是《朝日报》的当家作者乔琏新书宣传,答应地更痛快了。乔琏和《海上归来记》正火,关于他们的消息总是格外引人注目。这广告不仅不会让读者讨厌,反而会让他们大感兴趣。

  《宦海》发表在一个很普通的春末晴天里,发表那一天刘盈盈特意放了一张当天的《朝日报》在连翘的书案上。等到连翘上班,对她‘你知我知’地眨了眨眼睛。

  刚刚印出来的新报纸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因为用的墨不同,和后世的油墨气味相差挺大的。但是同样的很好闻,反正连翘很喜欢。

  连翘瞥了一眼,发现《宦海》果然连载在最显眼的位置,忍不住微微扬起了嘴角。虽然这是她写的,但她还是喜滋滋地拿起了报纸,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然后才把报纸收起来。

  发过《海上归来记》这样畅销书的连翘已经不算新人了,她发新书是自带流量的。最明显的是数据说话,原本《朝日报》的销量在一万八千份,她的《海上归来记》连载那一阵稳定在了两万出头。然而随着她的《海上归来记》完结,有迅速回落到了一万九千左右。

  而她新书《宦海》要连载的消息一出,等到第一回(上)刊载,《朝日报》应声而涨。销量一口气破到了两万二,只比《海上归来记》大结局那一份的销量逊色。

  这其中当然有原本宣传,以及大家的好奇心等原因,之后几天应该会降低一些,但也能说明很多问题了。

  更何况连翘和刘盈盈都有信心,这些凡是因为好奇而来的读者,绝大多数都会被留下。与此同时,还有原本对此不感兴趣的读者也会逐渐被吸引。

  到底受不受欢迎,作者和编辑在开始连载之后心里能有一半的把握。等到市场的初期反馈出来,基本上就十拿九稳了。很少有连载之前编辑觉得好,连载之初反响也很热烈,后面却无缘无故崩盘的。

  何况《宦海》的前期表现这样优秀,足够刘盈盈把心放到肚子里。

  一本的好坏并不能单单从连载的报纸、刊物发行了多少来看,这些报纸刊物是一个平台,大平台自然销量大。具体的评判要看刊物因为这本销量有多大的波动,以及刊物传统发行区的市场潜力这是一套颇为复杂的评判标准。

  如果想要简单,也不是没有办法,看看大家是如何议论的就是了,这相当于后世的‘话题度’。有的作品有好平台,知道的人多,但质量就是一般般,网络和现实都没有什么人说,这就叫没话题。

  而有的作品质量真的很好,只是受限于平台,知道的人不多。但是有趣的作品受人喜欢,在自媒体的时代,该有的话题度总会有的。

  《宦海》是一部足够吸引人的,科举文和这个时代简直合适的不像话!连翘的开篇也足够优秀,将《海上归来记》抓人的传统传承了下来。对于这个时代,他不是优秀,而是太过于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