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第 36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4:38      字数:3825
  在这个时代作者是个很有‘前途’的行业。

  后世作者的待遇经过了一系列的变化, 在网络文学还没有兴起之前, 华夏作家富豪排行榜可以说明很多问题。当时华夏的富豪作家经历了由严肃文学向青春文学转变的阶段,连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作家首富都是余秋雨这些人和新概念作文大赛那帮年轻作家轮换着来。

  那时候是转型期, 至少严肃文学还能排上作家首富这样的位置。

  只不过那时候的作家首富实在是太不值钱了, 具体的数额连翘不记得,但是年收入大概是百万级别——中国这样一个人口过十亿的国家,作家年收入前列只能达到百万级别, 这不是太让人羞愧了么!

  国民习惯没有养成, 实体书疲软等等原因加在一起导致了这种尴尬的局面。

  这种局面变化发生在某位知名不具的男频作者, 该作者一部网络爆红, 网络稿酬、实体书版税、漫改等齐头并进, 一本书成大富豪。年收入千万级,甚至破亿的大神自此之后开始出现。

  不过这很难说改变了原本令人尴尬的局面, 本质上而言,国人对知识的汲取是一样的。网络是纯粹的消遣文学,它的走红其实只能反应这是个娱乐大时代。不过在哪个山头唱哪里的歌,连翘是网络作者, 平常最主要的消遣也是读网络, 她对此是没有什么忧虑的。

  至于国民的习惯,那么高的帽子关她什么事?而且话又说回来了, 严肃文学越来越无人问津又不是只有华夏这样,实际上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都这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 连翘反正是想得开。

  总之, 到了网络文学的年代, 华夏的作者总算能赚到钱了。或许有的人会说网络上那些扑街作者那么多,他们没赚到钱丫!

  对此连翘只能说,所有的行业,无论这个行业发展的多好,都会有混的好的和混的不好的。风光的永远只有一小撮

  人是不能和大环境作对的,连翘上辈子如果没有赶上网络文学的好时代,文章发表零门槛,读者老爷们有钱并且有意识付钱正版。可以想见,她根本不会选择写这个路子,估计找个普通工作得了。

  现在也是一样,如果是原本世界的古代,写哪能这么名利双收。就算她是穿越而来,也不可能改变这个社会大环境。所以很大可能性她不会写,而是会利用现代的见识发点儿小财——原本的古代社会,一个没有家世背景的女孩子,想要发大财而不会给他人做嫁衣裳,玩笑呢!

  当然,穿越也没有骗人。最后不是都嫁给皇子、王爷、侯爷、高官古代出嫁从夫,这就成为正经的统治阶级了,当然不会有问题。

  不过这种假设不存在,她就是赶上好时候了!

  名气什么的还是虚的,刚刚火起来的连翘不知道,但是金钱她先见到了。之前报馆给了千字八钱银子的稿酬就有近二百两的收入,后来东华书社给《海上归来记》出单行本,第一版的印量定下来了,按照版税分成要给她七百五十两银子。

  当时先拿了两成的定金,也就是一百五十两。现在单行本正式发售,各处都在紧张销售,销售情况极为火爆。根据反馈的情况,东华书社正在再版——这又是钱。

  做生意的都喜欢在尾款问题上拖拖拉拉,连翘本来以为今年年末能拿到《海上归来记》第一版剩下的六百两尾款就是好的了,毕竟东华书社下面的分销商也在卡他们的尾款。但是没想到,第二版开印,东华书社就送来了六百两银子的银票。

  刘盈盈倒是很懂行,对连翘道:“这是他们在笼络你呢。做生意搭人情都是这个道理,要么就别搭人情,要搭人情架子那就搭的无比牢靠,最忌讳关系拉的半生不熟。投入进去了,最终还是有可能一无所获。”

  这种道理连翘是不知道的,她上辈子也只是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而已。而且因为打算专职写作,根本没有经过社会的打磨,一点儿社会经验也无。

  不过她头脑不坏,经过刘盈盈提醒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东华书社打定主意做她的伯乐,想要将她牢牢的捆绑在自家这辆车上,那么就会各个方面做到尽善尽美。

  像他们这样,连翘想到的地方满足连翘,连翘没有想到的地方替连翘想到。中间还这么谦和,从来不提有这么回事。说说看,连翘会不会对东华书社印象大好?这简直就是必然的。等到关系牢靠了,书给谁家代理不是代理啊,当然是给关系好的!

  相反,若是开头给连翘的待遇不错,后面小地方却斤斤计较,让连翘心生不满。这不只是煮熟的鸭子飞了,之前的投入也会全打了水漂,这是书社不能接受的。

  连翘现在知道他们的小花招了,不过她没什么不满的。如果东华书社真的对她这么好,处处满足她的要求,她干嘛不和东华书社合作?而且一出道就合作,这活生生就是亲儿子的节奏,以后好处只会更多!

  六百两的尾款,考虑到东华书社的分销商肯定还没有结尾款给他们,这肯定是他们预先垫付的。六百两银子对他们这样的大书社来说不算多,却能让连翘有个非常好的印象。或许就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会有这样的的决定。

  《海上归来记》还有再版,再版之后销售会进入一个平缓期,俗称细水长流。也就是说以后还有钱赚,然而哪怕是现在,在这本书上连翘的收入也已经接近一千两了!考虑到她写这本书花的时间穿越女做生意还真不一定能赚这么快这么多。

  所以啊,感谢时代!

  虽然因为海贸的关系大量海外白银流入,导致了白银价格的持续走低。但六百两银子对于普通人依旧称得上一笔巨款,这时候的‘中产阶级’很多一辈子也就赚这么多钱。

  手握这样一笔巨款,连翘开心的不得了。小声与自己的编辑道:“盈盈姐,晌午请你去五福楼呀!”

  嘉定第一报馆这块地方本就集中了嘉定许多大小报馆,再加上一些其他工作者,使得这一块儿做饮食业颇为不错。不过考虑到‘白领’的购买力,大多数是‘经济适用型’消费,称得上上档次的不多,寥寥数家而已,五福楼就是之一。

  刘盈盈当然不会推辞,笑眯眯地道:“去,当然去,吃你这个大户!”

  等到临去的时候连翘还去校对室叫表姐张贵子,没想到张贵子头也不抬:“给我带饭来!”

  连翘一拍额头:“都把日子过糊涂了!这不是月底了!”

  嘉定第一报馆的月报都是月初发,所以月底的时候格外忙——月报旬报都要在这个时候定稿,整个报馆都乱成了战场,狼奔豕突。至于日报,那是天天要做的,不消说。

  从昨天起报馆就比往常热闹,好多作者来交稿,当时她还说过这件事呢,结果今天就给忘了。

  这种时候校对室有多忙根本不用问,连翘只能和刘盈盈两个人去五福楼。

  两人去的有点迟,五福楼的二楼包厢已经没有了。不过两人也不在意,在一楼大堂吃也不要紧。

  “刚刚看见作者和编辑吵起来了。”连翘一边用热茶涮筷子,一边道——这是在现代养成的习惯。

  刘盈盈满不在乎:“这几天这种事不要太多,你现在还觉得新鲜。等再呆几个月看看,都不稀罕说了。”

  月末的时候,交稿也就罢了,编辑找作者要稿那是天经地义,没什么可吵的。交得出的就交,交不出的就赶。但是有另一种情况,那就是编辑认为作者的稿件不过关,要进行修改。或者干脆大改,打回去重做,下次再发。

  想想看,辛辛苦苦赶稿,说好这个月给发表。结果到头来一句不好,心血全白费了!可不是心里有火气要发出来。不过编辑也没错,只要不是故意给某个作者穿小鞋,秉持着职业道德做事,这也没什么好说的。

  菜上上来,两个女孩子,而且是下午还要工作的女孩子,自然不会有喝酒,就是吃菜而已。

  刘盈盈单手撑着下巴,目光忽然投向了邻桌。连翘顺着她的目光望过去,是两个男子坐了一桌吃饭。其中一个连翘认识,是月报那边的编辑,只是不熟而已。至于另一个,年纪看上去三十多,相貌平凡,连翘并没有见过。

  “这次的机会好好抓住,要是接下来的小故事依旧像上一篇那样受欢迎,至少能断断续续刊载。等到有好的长篇故事,你也能掌控了,我与你同主编去说。”

  “多谢欧阳大哥了!”那男子佝偻着背,不看脸看身形竟是更老。

  “多谢什么,当年是我邀你进这一行的,这么些年没有起色,我心里只觉得对不住你”

  人家说话声音不大,在大堂这样的地方不能完全听清,不过断断续续的也能知道这是个什么故事。

  刘盈盈一转头就看到了和她一起偷听的连翘,还没把头转过来呢。看着连翘年轻到稚气的脸,忍不住掐了一下她的脸蛋:“诶,还是你丫头命好!”

  “刚才那个看见了没?欧阳编辑刚刚入行的时候就挖到名下的作者,至今只怕有十来年了。蹉跎了这么些年,到现在也没有出路,三十多岁的人还要家中老父母接济——也是因为家计艰难,至今还没有成婚。”刘盈盈给连翘简单解释了一下。

  如果是一个普通的行业新人应该会有感触,可是连翘不是。经过现代社会一些观念的洗礼让她很难理解这种事——她学会的生存法则不是这样的。在生存需求都无法满足的时候,她不大可能会想到梦想这些东西。

  不过这不代表她对这样的人无动于衷,她感谢这样的人,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这个行业才能做的这样好。

  如果这个行业遇到的全是她这样觉得不合适就索性转行的恐怕药丸啊。

  “刚才那种才是行内最多见的,就算是如今执牛耳的‘北宋南丁’,当年初出道的时候都苦过。特别是‘洛北公子’宋志平,十八岁起投身这一行,过了十年才有本子能被刊载——像你这样的,和许文华那样的,都是老天爷赏饭吃,可别浪费了天资!”

  刘盈盈这些话说的语重心长,连翘知道完全是为自己好,当然是虚心受教。

  还怕刘盈盈不信,连翘拍胸脯保证:“我当然会好好运用自己的天资,我新的本子盈盈姐不是看过了,我是很勤奋哒——我和许文华那个懒鬼可不一样,不信的话就等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