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第 38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4:38      字数:3602
  《宦海》的第一回只是牛刀小试而已, 有趣、新奇、吸引人总之一部拥有这些特质就可以断定会成功的。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 不一定会超过连翘《海上归来记》的程度。

  第二回开始,事情有点不一样了。

  连翘对‘随身老爷爷’流的印象已经很淡了, 主要是这个流行的时候她年纪还很小, 虽然有看这些,但记忆是会消退的。

  记忆会消退没错,不过某些东西可以‘以此类推’。所谓‘随身老爷爷’就是一个外挂, 在她后来成为写手的时候, 主人公的外挂金手指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一个成功的金手指外挂能够引起足够的爽感, 这种感觉和早期读者第一次见到‘随身老爷爷’这样外挂时是一样的。

  当属于林峥的‘老爷爷’上线, 一开始读者没有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只不过懵懵懂懂觉得有点意思, 甚至有些人觉得不明所以——一个现实向的故事里突然出现神神鬼鬼的东西,这会是一个志怪吗?

  然而随着情节发展, 所有的疑惑被解开。

  林峥虽然被无情地剥夺了读书的机会,却获得了他的堂兄林峰不可能获得的教育资源!

  不能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一切,但是如果有一个好老师,绝对能让很多事情变得简单。更何况林峥的‘老爷爷’没有那么简单, 他是学贯古今, 对科举钻研深刻到入木三分的一个人!

  跟着老爷爷学习是一段比较舒缓的情节,但这没有让读者不满。相反, 他们现在充满了期待!林峥的想法是跟着老爷爷学好学问,在老太公面前表现好起来, 这样他也就有机会像堂兄一样被送去考科举了!

  他虽然只是个少年人, 却是听老太公说古长大的。老太公不厌其烦地向儿孙们灌输一个概念, 读书科举能够帮助家里改换门庭。对于他们这种普通的农家,这是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

  他也曾经去外祖父家里,那边村子里有一户人家只因为不肯卖掉自己祖传的地,得罪了本地小官吏的亲戚。后来那户人家被祸祸的不轻,这里找麻烦那里找麻烦,挨到最后自家十几亩田地都被弄走了,家中一贫如洗。

  当时外祖父村子里的人都说要找县城赵举人帮忙说项,赵举人的娘是这个村子里的人。娘舅这边的人都被欺负成这个样子了,总要帮着和那些衙门里的人说句话。

  “要是我们村子里自己出个举人就好了!”当时的外祖父嘟嘟哝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小林峥却是把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了心里。

  读书科举的意义实在是太重大了,重大到在他根本不明白的时候已经坚定了这个意愿。

  因为遇上‘老爷爷’,原本没有希望的事情开始重新向他敞开大门。每天做各种各样的农活的时候他就分心和老爷爷学习,偶尔也去学堂外面张望。

  这是‘老爷爷’让他做的,这位老爷爷比不得一些老官油子懂得算计人心,可他绝对也是官场上及格线以上了。简单的推测就可以知道了,一个连字都认不全的小子,中间没有上学,然后有一天忽然饱读诗书

  这可能?当然不可能!没有人会相信的,只会觉得林峥是鬼上身、是中邪了!

  虽然没有正经上学,然后拥有了那么好的学问还是有点奇怪,但世界上有一种生物叫做‘神童’。东南地方文风鼎盛,少年成名的才子多了去了,神童的新闻也是年年都有。有许多十分夸张的,林峥这种也算解释的过去。

  林峥在学堂外面的事情有不少人知道,其中包括林峥的堂兄林峰,上次告状的那个。遇到一次他肯定还是要回去说一次,老太公一开始还依旧罚林峥跪祖宗,后来就只是打手掌心。

  倒不是他心软,而是他发现跪祖宗什么对林峥一点用都没有。这里惩罚了,那里他原来怎么做,接着还怎么做。他又不能真把这个曾孙子打死,惩罚的太过了不是那么回事!

  本来大家庭就因为所有子弟被压缩读书机会,专门供血林峰一个而貌合神离。普通的惩罚就算了,如果对林峥的惩罚太狠了,把孩子弄出了什么问题,这就是大家庭分崩离析的□□。

  至于说打手心这就是给家里其他孩子的一个榜样。如果他们知道了违反他定下的规定却不会有惩罚,之后老太公的麻烦可就大了!

  虽然老太公还是防备着林峥因为眼界开阔就不甘心改变命运的机会归林峰,但实在做不出什么了。林峥当然感到高兴,他还以为自己的努力被老太公看在眼里,已经开始默认了。

  然而,一切都是虚幻的想象而已。这种大家庭聚居,都在一个农家大院里生活,可以说没有任何秘密。就在一次偶然的意外中,林峥听到了曾祖父和曾祖母的对话,明白了之前全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原来曾祖父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要让他去科举,公平竞争机会?不存在的。甚至他将林峰的积极好学看成是一种负担,认为他就应该‘老老实实’的。

  “人各有命,峥小子这样上蹿下跳的是做什么!让外人看了笑话——是笑家里穷,子弟社学都读不起。还是笑我处事不公,这样好学的一个孩子都不给机会念书?”如果说一开始还有一些可怜这个孙子,被烦了这么久之后就只剩下讨厌了。

  “命里无时莫强求,人这一辈子谁不是各安天命?难道就他一个委屈。当初小四去了,我还想委屈呢!培养了那么久,人说没了就没了。可我还能说什么,不是曾孙子这一代接着来!”

  “天生没有那个运道,就应该老老实实的!”最终老太公盖棺定论。

  只不过他的话其实有一个悖论,他为什么一定要在家中子弟里培养一个读书老爷,不然死不瞑目?甚至孙子死了还会找一个曾孙。当然是因为他想改变这个家庭低下的地位,想要鲤鱼跃龙门,不再只能任人宰割。

  按照统治阶级的想法,他还不是应该认命,就该老老实实地种地过日子。至于科举的事情,自有那些日子过的好,供养读书人没有负担的人家来做。

  自己不肯认命,想要改变人生,所以培养孩子读书。而林峥表现出不肯认命,想要改变人生,他却是拼命制止只能说人的立场真的非常复杂。

  林峥听到了这些话,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段心理变化。从这一刻起,他终于不再指望曾祖父会垂怜,会愿意给自己一个机会。

  也是从这个时候起,他陷入了失落当中——一个少年人,乍遇到这种事,有一些失落是很正常的。

  这是一小段压抑,而压抑绝对不是通俗的目的,压抑是为了之后剧情的一个反弹。事实也是如此,就在林峥的压抑当中,带来改变的契机到了。

  原因非常老套,不过对于这个时候的人应该说不上。

  挑衅——装逼——打脸,就这一套。

  有机会读书的小崽子们当然很看不起没机会读书、只能在社学外面放牛的林峥,常常言语上面奚落,甚至堵他、打他。这一次也是一样,只不过林峥因为心里面装着事,反应慢了一拍,没有像平常一样跑掉。

  被奚落、被羞辱,如果是平常,林峥或许懒得理这些人。因为他知道自己和这些人不一样,和他们生气完全是白生气。但是现在不一样,从老太公那里听来的话让他心中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平,只不过因为老太公是长辈,他才什么都没做。

  于是打脸开始了,林峥跟着名师刻苦学习,哪里是这些根本没有认真读书的村童可比。他们嘲笑他根本不是读书种子,他反击回去——他们正在背的书,他已经倒背如流了!

  村童启蒙,除了认字就是背书。背书是真正的死背书,不讲究解其中的意思,记下来最要紧。

  这一小段装逼打脸以社学的夫子出场,认可林峥是个聪明又勤奋的孩子结尾,还送了林峥白纸、毛笔等文具。

  此前林峥一文钱没有,这些东西自然是不用想的。而读书识字学写字是很重要的,他只能在沙地上划字,这当然是不合适的。现在有了文具,原本‘老爷爷’打算教授的书法课总算可以开始了。

  不过他肯定是没办法像普通学童那样写大字练字了,只能用家里的一块旧木板——毛笔沾水之后可以在木板上写下痕迹,这当然只是一个权宜之计,但她现在也只能这样了。夫子送的白纸并不多,根本不可能支撑他练字。

  若要买纸的话,他可没钱。

  “等有一天我有钱了,书房里定要摆两刀白纸,都是最好的那种!一刀用来写字,一刀就是摆设。”林峥恶狠狠道。

  看着林峥‘恶狠狠’的脸色,‘老爷爷’又好笑又心酸。似这种底层学子的困扰他是没有过的,看着这个善良勤奋的孩子,他真希望他能不用为这些物质上的事情,只安安心心读书用功。

  剧情进展到这里,大约完成了第一个完整的‘单元’。

  的主线渐渐明朗,不得不说,以科举为主体以前并没有过——以前写到科举更像是的一个背景,会有科举这件事,然而故事完全围绕科举展开,而且对科举的描写如此详尽,确实没有。

  这是新题材,也是一个渐露峥嵘,注定要掀起浪潮的故事。

  《海上归来记》初初连载的时候连翘只能说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到现在,她的第二本《宦海》开始连载,引起的风潮有过之而无不及——《海上归来记》虽然用了后世才成熟的写作技巧,可他本质上依旧是一个没有新概念的。

  《宦海》就不同了,题材上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而且和这个时代无比契合。

  读书人,或者有志于家中出读书人的,都开始议论《宦海》。《宦海》虽然是一本,却有了要超脱出影响力范畴的意思。这就是贴近现实类可能面对的情况

  ——一石激起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