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帝王蟹2
作者:星陨落      更新:2023-07-25 14:07      字数:11624
  宴席上,其他吃完的食物被撤下去,桌面清空,主菜帝王蟹被端上来。帝王蟹个头很大,只一只就把众人身前的餐盘占的满当。

  众人的右手边则是精致的蟹八件,有铲、镊、钳不说,还有剪、斧、锤等。

  它们每一件的个头都不大,是专门用来开蟹的工具,颜色金灿灿的,和橙红的帝王蟹相映成辉。&34;好大的蟹,难怪叫帝王蟹呢。&34;

  &34;不过这些东西怎么用?&34;刘邦纳闷道。

  蟹八件是明清时候发明出来的,之前时代的人对于蟹八件自然陌生。

  不过对于蟹,众人却不陌生,人们对蟹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实际的吃蟹历史只会比这更早。

  不仅如此,蟹还是古代典型的海味之一,十分受贵族们的青睐。

  “首先用蟹剪剪去帝王蟹身上的草绳,随后再用蟹钳弄掉帝王蟹的八根蟹爪……”史诗用一只帝王蟹给大家做演示。

  众人用蟹剪把帝王蟹身上的草绳剪开,没有了草绳束缚,帝王蟹的八爪占地更大,几乎每根爪子都有人的手指头粗细。

  等到蟹身和蟹爪分开以后,有食客选择先弄蟹爪,也有食客选择先弄蟹身。

  刚开始他们对蟹八件的使用还不习惯,像刘邦这样不太讲究的食客,甚至还想丢弃工具徒手打开帝王蟹,可惜帝王蟹比他们想象的还坚硬,得费许大的劲才能打开,直弄的手疼。

  所以刘邦等人又识趣的拿起蟹八件,开始对帝王蟹的蟹身敲敲打打, &34;都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看来吃蟹同样心急不得啊。&34;

  毕竟帝王蟹身上到处都是坚硬的外壳,一不小心吃到了外壳碎片,苦的还是自己。

  &34;真麻烦,要换平时朕才不吃这玩意呢,毕竟里面根本没多少肉。&34;朱元璋开蟹开的有些不耐烦道,觉得帝王蟹的份量不值得他费这番心思。

  &34;确实,帝王蟹好吃是好吃,份量却不多。&34;赵匡胤赞同道。

  “不过咱们之前已经吃的差不多,最后一道主菜就别考虑那么多了吧。”反正他们也不是饿着肚子开的帝王蟹。

  就在他们嘀咕间,有速度快的已经把八根蟹爪里面的蟹肉都弄出来,尤其是蟹钳里面,蟹肉更是多多,呈现雪白的

  颜色,当即有人尝了一口,惊道: “蟹肉味道好鲜,且回味甘甜。”

  “还有淡淡的咸味,这咸味不是店主后来加进去的吧。”众人被帝王蟹浑然天成的口味惊到,因为那种咸香鲜甜和蟹肉本身融为一体,并不只停留在表面。

  ”的确不是,帝王蟹本来就是海中生物,只是简单清蒸了一下,并没有特地加其他调味品。”史诗道,帝王蟹本身自带咸味,要是再特地加盐,味道就咸了。

  蟹爪和蟹钳的蟹肉精瘦,把它们从蟹爪和蟹钳里弄出来以后,蟹肉变的有些松散,仿佛丝丝缕缕般,不复它们还在蟹爪和蟹钳中的紧实。

  除了可以品尝到原汁原味、鲜香甘甜的蟹肉外,还可以用蟹肉蘸汁水,有姜醋汁、蒜蓉辣汁等,又是一种别样不同的风味。

  同时也有人把蟹身用蟹锤成功一分为二,掀开了帝王蟹的盖身。

  帝王蟹盖身掀开以后,立马就能看到里面满满的明黄蟹膏,肉眼可见的肥美。到了这一步,还不能马上开吃,因为蟹膏部位也不是全都能吃的。

  像蟹腮,有很多杂质;肠道,帝王蟹的排泄物;蟹心,最寒的地方;蟹胃,有轻微毒性……它们的个头都不大,需要小心专心挑拣出来。

  等不能吃的部位都处理完了,才能正式享用帝王蟹的肥美。

  食客们用精致的小勺子尝了一口肥美的蟹膏,登时被帝王蟹的浓香肥美震惊到,不同于蟹肉咸香紧实,蟹膏质地细腻嫩滑,并不需要多加咀嚼,可是一个控制不住的把蟹膏咽下去,蟹膏的鲜美滋味依旧久久停留在食客们的舌尖没有散去。

  &34;难怪蟹肉不多,却那么多人都好这一口呢。&34;朱元璋嘀咕道,总算明白了蟹被人趋之若骛的原因,因为它们的确好吃,让人吃了还想吃。

  就在大家一口接着一口,尽情的品味蟹膏的鲜美之际,突然有食客的小勺子碰到了蟹壳底部。&34;怎么这么快就没了?&34;食客惊道。

  有喜欢吃蟹的食客们回神,摇头道: “说实在的,山海阁的帝王蟹份量已经足够了,往常我们吃的蟹,一只蟹膏只有小小的一两口,根本吃不过瘾。&34;

  相比之下,山海阁的帝王蟹最少都有二十来口,比普通蟹吃起来过瘾多了。&34;店主,能不能再上一份帝王蟹?&34;有食客意犹未尽道。&34;蟹性寒,吃

  多了对身体不好。&34;史诗婉拒道。

  还想吃帝王蟹的食客们心里别提多可惜,他们用刮刀刮帝王蟹内壁的壳,把剩余的零碎蟹膏收集起来,又成功凑齐一小勺。

  至此,帝王蟹被食客们吃的一干二净。

  等帝王蟹吃完,史诗又给大家红糖姜枣茶,红糖姜枣茶和蟹是配套的,因为蟹本身性寒,红糖姜枣茶可以暖胃。

  捧着红糖姜枣茶,刘邦不禁打了一个嗝,心满意足道: &34;好饱。&34;

  &34;大家吃的好就行。&34;今天宴席的东道主赵匡胤笑容勉强道,无他,每举办一场宴席,他们宋朝都得大出血。

  其实一次宴席的花费还在他们的承受范围之内,可是架不住宋朝的昏君数量多,赵匡胤等人就是有钱,也经不起三番四次的花。

  不是谁都像赵恒一样能心安理得的给百姓加重赋税来肥自己的,跟赵恒比,赵匡胤等人多少多那

  么一丢丢良心。

  &34;等到宴席结束,以后我们再想吃饭,就得自己买了。&34;朱元璋吃饱喝足,神色不定的思索道。

  一方面,他已经被山海阁饭菜的美味征服,另一方面他又为昂贵的饭菜价格感到心痛不已。

  朱元璋身为帝王,十金对他来说其实并不算什么,可是架不住那些饭菜数量众多,顿顿吃,不止他一个人吃。

  首先朱标肯定是得吃的,朱元璋就算自己不吃,也会紧着大儿子来。还有马皇后,和他共患难,难道还配不上十金的饭菜?

  相比之下朱棣父子就没那么多顾忌了,朱高炽负责自己父皇朱棣的后勤,手中掌握着大明的财政大权,虽然十金的价格他也有些肉痛,不过想到山海阁饭菜的美味,朱高炽就觉得值。

  毕竟他的身材摆在那里,除了不爱出门动弹外,对美食的追求也是一大原因。

  朱棣一看朱高炽高兴,心里就不高兴了, &34;你也不看看自己的样子,都肥成什么样了,还想着吃。&34;

  &34;你给朕把这身肥肉减下去!&34;

  朱高炽大惊,头皮发麻道: “父皇,儿臣还需要协助您处理朝政,哪有多余的精力啊。”一句话,干活可以,减肥休想。

  朱棣气急,愤怒拍桌道:

  &34;父皇,你看看你孙子。&34;

  &34;怎么,你有意见?朕觉得朕孙子这样挺好的,多富态啊,以前朕做梦都想吃胖,还吃不胖呢。&34;谁知朱元璋站在了孙子那边。

  “爷爷。”朱高炽感动不已,更是把朱棣脑门气的突突疼。

  突然,想到什么,朱棣看儿子朱高炽的眸光凝住,未来,他真的把皇位传给了这个儿子吗?

  虽然朱高炽是太子,是他的嫡长子,可是他最喜欢的却并不是大儿子,而是嫡次子朱高煦。

  未来他不会真废了长子吧?想到这个可能,朱棣再看朱高炽忍不住有点心虚,一时没了足够的底气。

  好在山海阁未来还会来人,他心中的疑问很快就可以知晓。

  &34;店主,能跟我们说说西方的事吗?&34;墨子和鲁班等人过来问史诗道。朱元璋听到他们的话,耳朵当即支楞起来。

  无他,之前史诗对他们明朝的嘲讽还历历在目,史诗说他们明朝闭关锁国期间,西方那边已经开始发展科技。

  其实朱元璋对于科技的力量认知还不是很多,不过他只要知道西方此时正在进步中就行了。

  本来嘛,东西方之间隔着茫茫海洋,可以说要不是史诗掌出了游艇,让朱元璋看到科技力量的冰山一角,哪怕知道西方此时在进步,朱元璋心里也会不以为然。

  现在有机会听到西方那边的发展,朱元璋难免上了心。

  &34;西方那些蛮夷怎么可能超越中原?难不成他们真能漂洋过海的来打我们?&34;朱棣眯眼道。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啊,朱棣想到了被自己派出去的郑和。

  &34;明朝时期,西方那边开辟了第二条丝绸之路,也就是海上丝绸之路。&34;

  &34;从陆上丝绸之路的经济繁华,就可以推断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西方大兴贸易,促进经济活力,极大带动了科技的发展。&34;史诗道。

  &34;海上丝绸之路嘛,的确称得上繁荣昌盛。&34;朱棣道,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有亲身的体会。朱元璋看向他, &34;未来你可是开了海禁?&34;

  &34;这倒没有……我只是派船出去宣扬了一番我大明国威而已。&34;朱棣忍不住心虚道,因为

  禁海令是朱元璋下的,可见朱元璋对大海的态度。

  &34;朱棣时期,郑和的确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先驱,可问题是你们都没有抓住机会,而是让机会在眼前白白的溜走,而你们错失的机会,被西方牢牢的抓住,所以自明朝时期起,西方一改之前的落后,对中原奋起直追,直至超越打败的一天。&34;

  &34;有这么严重吗?&34;朱元璋皱眉道,觉得史诗很是危言耸听。

  还西方超越打败他们中原,就凭那什么科技吗?

  “对啊,西方怎么追上的中原?要知道他们那边愚昧而落后,根本不是中原的对手。”朱棣也不信,因为他可是听郑和说过西方的愚昧和无知,可以说根本不会把他们放在眼里。

  因为想象不出来,所以就算史诗说了很多次,他们也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

  “你是不是想借此让朕开海禁?”朱元璋看着史诗狐疑道,以为史诗是想用这种方法达成某种目的。

  &34;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既如此,我就给大家看一下未来的科技力量吧。&34;

  &34;之前大家都见过游艇,对于游艇已经有所了解,接下来我会带大家看另一样东西。&34;史诗意味深长道。

  &34;什么东西?&34;朱元璋心头涌起一股不详的预感。

  赢政等人则眯眼, &34;可是能让我们直观感受到西方力量的东西?&34;

  &34;算是吧,对于很多人而言,觉得横渡海洋是一件很不可思议和难如登天的事情,可是却不知道,借助科技的力量,哪怕是汪洋大海,也有被人征服的一天。&34;

  游艇能让食客们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但还不足以让他们感到难以言喻的震撼。

  因为游艇的个头太小了,只能承载少数的人,而就算是嬴政时期,都不缺少能够容纳数千人的大船。

  今天史诗准备给嬴政等人来个大的,让他们好好开开眼界。

  &34;能征服大海的东西?世上真有那样的存在吗?&34;众人不敢置信道。&34;诸位出去看看不就知道了。&34;史诗打了一个响指道。

  霎时众人感觉天色猛地黑下来,他们迅速抬头,只看到头顶漆黑一片,要不是山海阁自带光亮,此时

  他们情绪绝对难以稳定。

  &34;天黑了?不对,时间还没到晚上呢。&34;

  吃席的时间一般是中午,就算他们吃饱喝足加消食,最多也只到傍晚,而不是夜晚。

  “那难道是一个东西?”赢政隐隐有所猜测,只觉得荒谬道。

  “什么东西能够遮天蔽日啊?”刘邦道。&34;出去看看不就知道了。&34;刘彻起身道。

  “朕倒要看看什么东西能把朕震住。”朱元璋说着就起身向外走去。

  直到所有食客都从山海阁出来,他们头顶的黑暗依旧没有散去。

  史诗出来,仰头道:&34;抱歉,距离太近了,大家看不清楚,我让它远一点吧。&34;

  说着史诗打了一个响指,随后嬴政等人耳朵里听到一声轰鸣,而后海水肉眼可见的涌上海岸,又被山海阁的屏障拦截住,汹涌澎湃不已。

  而随着那个庞然大物动起来,众人忍不住心悸不已, &34;那玩意该不是活物吧?&34;

  &34;不是活物……它还不如活物呢!&34;随着庞然大物越离越远,众人忍不住大惊道。

  因为那个庞然大物是一个巨型无比的大铁疙瘩,随着它的离开,上方的光线倾斜下来,可以让他们看得更清楚。

  刚开始距离近,他们还看不到庞然大物的尽头,直到那家伙越来越远,众人终于看清楚它的真面目,只见那是一艘巨大无比的船只,无与伦比的庞大,只是一见就让人窒息不已。

  就是原先对科技力量不以为然的朱元璋也被震惊的说不出话来,他瞠目结舌的看着那艘大船,惊道: “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34;如诸位所见,那是一艘大船,后世称呼它们为邮轮,它长四百米、宽一百米,高出水面八十米,有十好几层。&34;

  “而邮轮,也是后世海上航行的交通工具之一。”

  史诗直接拿出后世中的王炸牌,直把众人震的七荤八素。

  他们不敢置信的看着巨大邮轮,只觉得一切都超出想象。

  &34;跟它一比,游艇简直就像是小玩具。&34;

  “何止啊,就是海中最大的鲸鱼,也不是其对手。”食客们纷纷道。

  r /在邮轮出来之前,他们见过最大的就是海里面的鲸鱼,他们本以为鲸鱼就是他们一生中见过的之最,却不想史诗现在拿出了邮轮。

  跟巨大的邮轮一比,鲸鱼都变成了一条小鱼。

  &34;你们想不想去邮轮上面看看,体会体会邮轮的感受?&34;史诗问他们。“可以做到吗?”嬴政忍不住道。

  尽管心里知道史诗能把邮轮拿出来,他们就有可能上去,可是真听见史诗这么说了,众人心里还是感到阵阵不真实。

  &34;当然可以,毕竟那么大的邮轮可不是一个摆设。&34;史诗笑道。

  说起来这个邮轮还是她获得的成就奖励,她也才得到邮轮不久。

  “那个大东西,居然是真的?”朱元璋半天终于憋出了这么一句。

  “爹,店主都说是真的了,而且我们马上就要上去了,那大家伙比我们朝廷的船气派多了。”说着朱棣忍不住擦擦口水道。

  “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朱元璋心里不舒服道,朱棣时期的造船业好歹还能拿得出手,他时期的造船业不倒退就谢天谢地了。

  更让朱元璋心头猛沉的是,这样庞大无比的船只居然是西方造出来的。

  朱元璋本来还以为史诗是在危言耸听,西方怎么可能有力量威胁到到中原,可是此时看着巨大邮轮,朱元璋突然觉得自己何其自大和可笑。

  就这么大的船,横渡汪洋还真不在话下。

  敌人真要是乘这个庞然大物打过来,那他大明会是对方的对手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从最初的不屑和不在意,再到深深的忌惮,朱元璋的心态转变的特别快。而此时,众人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登上邮轮。谁知史诗并没有带他们走向海边,而是返回了山海阁。

  见大家很迫不及待,史诗道: “大家稍安勿躁,大家也都知道我山海阁可以换地方,现在我就带大家直接过去。&34;

  “听店主的意思,好像能直接把我们送到大船上。”&34;真的能做到吗?&34;

  众人议论纷纷,只是不等他们讨论出结果来,就感觉周围景色猛地一变,让他们极为的震惊。

  &34;快看,周围的海水消失不见了。&34;有食客看向山海阁的透明玻璃惊道。

  在这之前,他们透过山海阁的玻璃,可以看到外面的茫茫海水,可是现在,他们陡然像是回到了陆地一般。

  “我们这就到船上了?”有食客意识到什么,瞳孔骤缩道。&34;什么,这里是船上?&34;其他人惊道。

  &34;的确变了,店主我们能出去吗?&34;有人问史诗。“当然可以。”史诗笑道。

  当众人踏出山海阁,踩到外面的地面,眉头忍不住皱起, &34;这不是地面,但也不是什么甲板,比起木质,它们更像是铁皮。&34;

  说着众人走出山海阁,他们只感觉自己的视野中又出现了茫茫蓝色,那是海水的颜色,可此时距离他们却太远太远。

  如果说在小岛上,海水对他们唾手可及,可是现在他们陡然和海水拉开了好大一段距离,他们依旧能够看到海水,却因为脚下邮轮的高度和宽度,把海水衬得可望而不可即。

  “我们现在真的是在船上?可是一点晃动都感觉不到,简直如履平地一般。”有人立马在邮轮甲板上蹦了蹦,结果邮轮纹丝不动。

  &34;它太大了,相比之下,我们的力量就如蚂蚁撼树一般。&34;

  “这就是现在西方要发展的方向吗?”墨子和鲁班等人被深深的震撼道。

  未来,他们中原会因为自身原因停滞,而西方则开始超越他们。

  朱元璋和朱棣终于反应过来,眸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来,&34;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吗?&34;

  &34;店主,这邮轮如此庞大,真的能动起来吗?&34;朱棣看着自己老爹的脸色,咬牙问道。

  其实他心里已经被深深震撼到,已经开始想着改变,可是同时他又深谙自己父皇爱面子,绝对拉不下脸给店主道歉。

  &34;你这不是废话吗,既然是船,哪有动不起来的。&34;赵匡胤嗤笑道。&34;怎么样,店主要不要让他们大开眼界?&34;

  “邮轮开动一次,燃料可是很昂贵的。”说着史诗打响指,邮轮直接动了起来。刚开始朱棣等人并没有察觉到,因为邮轮太稳了,没让他们有一点感觉。

  &34;快看,前面那块黑乎乎的是什么?&34;

  &34;难不成是陆地?&34;朱元璋忍不住一窒道。

  没想到这艘船这么庞大,它还跑得快。

  刚开始在众人眼前还是一个小黑点,可是没多久,那个黑点在众人视野里就变的清晰起来。那还真是一块陆地,他们居高临下,可以看到下方大片大片的绿色森林和黄色土地。不过邮轮并没有继续前行,因为前面水位太浅,说不定会让邮轮搁浅。

  “那是什么?好像是船队吧?”就在这时,有人留意到有一支船队离开了那片陆地。&34;等等,那好像是我大明的旗帜!&34;朱棣瞳孔骤缩道。

  “真的假的?”其他人怀疑。

  &34;他们为什么不前行了?&34;

  就在众人想看的更清楚,那支引起朱棣惊讶的船队突然停止了前行,他们非但没有继续往前,反而想退回岛屿。

  好一会儿,众人面面相觑,道:“是不是因为我们这边的船个头太大了,对方不敢过来?”“肯定是这个原因呀,就算他们是大明的船队,此时也不知道我们是友方啊。”说着众人反应过来。

  朱棣回神, &34;店主,能不能让我们用一下游艇,我们开游艇过去看一下。&34;随后明朝的人成功从这里借到了游艇,就乘游艇去往对面。

  而此时对面的船队正准备返航,猛然回头间,他们瞳孔骤缩,脸色煞白, &34;大人,快看,那个大家伙的方向有什么东西游过来了!&34;

  郑和回眸, &34;快,抓紧时间返航。&34;

  他们船只的航行速度并不慢,可是跟不需要人做动力的游艇没法比,很快朱棣就追上他们,眼看就要追上,那支船队蓦然提速,跑的更快了。

  &34;等等,你们等等!&34;朱棣反应过来,大声呼喊,可是他的声音根本传不过去。

  直到朱棣看到对方船上的旗帜,想到什么,也赶紧拿出自己带来的旗帜,使劲用力挥舞起来。&34;是我眼花了吗?那好像是我大明的旗帜?&34;郑和瞳孔骤缩道。&34;大人怎么可能呢,这其中怕不是有炸。&34;&34;也是,出门在外,需得小心谨慎。&34;”郑和听劝道。

  &34;大人眼看对方越来越近,明显紧追不舍,我们可要动手?&34;手下人向郑和提议道,他们的船只不仅大和多,还配备了专门的武器,对方数量少,他们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34;大人?&34;手下人说完,半天没得到郑和的回答。

  只见郑和直愣愣的看着某个方向,好似陷入呆滞,这让手下人们十分的不解。

  &34;不,千万不要动武,快,快把对方接上来!&34;眼看来人越来越近,郑和猛然回神道。

  &34;郑和!&34;距离近了,朱棣也认出了郑和。

  郑和张嘴,遥遥的看着朱棣,只觉得不敢置信。

  他一点声音都不敢发出,生怕着了道,郑和航行多年,在海上见过不少次蜃景,可是没有哪一次的屋景能像这次一样让他揪心不已。

  一定是他糊涂了,要不然怎么可能会看到陛下。

  &34;郑和,快接我上去,要么你下来也行!&34;朱棣在游艇上道。

  “准备一下,我下去一趟。”郑和想了一下道。

  &34;大人,那说不定是假的!&34;手下人大惊道,他们不知道朱棣的身份,自然要以郑和的安危为重。

  “我……诸位放心,这事我有分寸。”郑和道,最终还是决定下去一趟,对方要是假的也就算了,对方要是真的?不,对方怎么可能是真的呢!

  他们陛下一定还待在皇宫里面,要是不在皇宫,那也是在行军打仗的路上,总之绝对不会出现在这茫茫大海之上。

  劝说好自己后,郑和去见朱棣,结果一个照面,他就丢盔弃甲,震惊不已。

  &34;郑和,没想到会在这遇到你。&34;朱棣看着郑和神色复杂道。

  明明郑和是中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先驱,可是他们却愣是错过这个大好的机会。

  &34;陛,陛下……&34;郑和声音勉强,笑得简直比哭还难看。

  此时此刻,他多希望朱棣是假的,朱棣要是假的,心里说不定还不会那么崩溃

  &34;郑和你别慌,朕是有了一番奇遇,总之你先跟朕去往大船上就知道了。&34;朱棣道。

  郑和不禁看向哪怕隔着茫茫人海也能看到

  和感受到的庞然大物,跟对方的体型一比,他们的船只只能算得上小虾米。

  可是郑和海上航行多年,其他国家的船只水平如何,他还能不知道吗。那个大家伙究竟是怎么冒出来的?还跟他们陛下扯上了关系!最后,郑和再次调转船只方向,朝着前方的庞然大物进发。

  &34;居高临下的看去,大明的船队们简直如同蚂蚁一般。&34;邮轮上食客们忍不住唏嘘道。不是对方的船只个头太小,而是他们的船只体型太过庞大。

  事实上郑和的船只,已经是大明的船技巅峰,不仅是明初的巅峰,而是包括之后的明朝巅峰。因为明朝自朱棣后,船业再也没辉煌过。

  终于,郑和的船只来到了邮轮下方,他们仰头看着巨大的邮轮,只感觉惊恐不已。

  郑和心里,除了惊恐情绪外,还有一种情绪,那就是激动。要是他们大明有这样的庞大船只,今后航行一定会更加安稳。

  不过郑和也知道这跟做梦差不多,因为这样的大家伙就算有人卖,他们大明也买不起。&34;郑和,你随我上去吧。&34;朱棣对郑和道。

  郑和顺着船梯下去船只,朱棣开游艇过去接应郑和,等接到郑和,朱棣就靠近邮轮,还没到根部,邮轮最下方的一侧就有入口打开。

  入口处有着海水,可以连带游艇开过去,朱棣带着郑和顺利进入。

  郑和看着朱棣则感觉跟做梦一样, &34;陛下,这些都是真的,还只是臣做的一个梦?&34;他更倾向这是自己的一个梦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释目前的离谱。

  “若是可能,朕也希望这只是一个梦,可惜并不是,我们大明不能再自欺欺人下去了。”看着邮轮,朱棣深深的叹息道。

  因为真要是因为他们的原因,以至于中原落后于西方,那他们明朝简直就是历史的罪人。

  直到切身的看到巨大邮轮,他们才知道自己先前的不屑有多可笑,就像店主说的,他们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人家西方已经快速追上来,未来还会超越他们。

  郑和有一肚子的话想问朱棣,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他感觉从看到这个庞然大物开始起,就有什么东西彻底失去了控制。

  邮轮因为高度原因,匹配了专门的电梯升降,所以朱棣很快就带着郑和来到邮轮的甲板。&34;没想到太子殿下也在

  。&34;看到朱高炽,郑和瞳孔骤缩道。

  &34;店主,这位郑和大人,是我们世界的郑和大人吗?&34;朱高炽问史诗。“理论上来说是的,你们几个都来自同一时空。”众人面前的郑和就是朱棣世界的郑和。

  &34;看来店主把山海阁安置到了明朝时期,又因为邮轮的缘故,才碰巧撞见了郑和。&34;食客们道。要不是史诗让邮轮动起来,依照郑和等人的速度,和他们相遇,只怕要花费不少时间。最关键的是郑和还不能偏离航线,一旦偏离,双方之间说不定会错过。&34;郑和,跟我们说说西方那边的情况吧。&34;当着众人的面,朱棣对郑和道。&34;是,陛下。&34;郑和道,随后把对西方的所见所闻详细说来。

  郑和口中的情报跟朱棣所知的差不多, &34;郑和,你觉得咱们和西方做生意,能赚钱吗?&34;

  &34;这,自然是赚钱的,不过比起赚钱,弘扬我大明国威更加重要,这不是出征前陛下告诉臣的吗。&34;郑和道。

  朱棣:&34;……&34;别说了,现在他只觉得啪啪打脸。

  &34;都什么时候了,还弘扬国威呢,肯定是赚钱要紧!&34;朱元璋磨牙霍霍道。

  一想到自家明明都赶上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分很大一杯羹,而他们却眼睁睁的看着自己错过,心里的滋味别提多难受。

  &34;父皇,儿子这边好说,你那边是不是也要开海禁了?&34;朱棣眼睛转道。

  “我已经知道闭关锁国意味什么,不过开海禁一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可能一蹴而就。”朱元璋咬牙道。

  他绝不要落后挨打!从来只有他打别人的份,哪能让别人打他。

  “我们这边虽然不闭关锁国,但也没多重视海上,哪能想到海上未来的航行工具会这么强。”李世民深呼吸道。

  闭关锁国是明朝的错,可是他们所在的朝代,也没多少重视过海上的一切。

  &34;在未来,战争不止有陆战,随着科技的发展,还增加了海战和空战,海洋和天空也会成为人们决斗的战场。”史诗道。

  &34;海战?感觉海战好歹还能想象得出来是什么样,空战就是真的一点也想不出来了。&34;众人惊诧道,忍不住抬眸看

  向无垠的天空,没想到天空未来也会有成为战场的一天。

  &34;这就是店主说的步步落后吗?因为中原前期的积累不行,后来遭受重创,让中原元气大伤,哪怕后人努力追赶也吃了太多的苦头。&34;说着众人情绪忍不住低落。

  &34;可是反过来,若是我们能在前面为后世一步步积累,那后世一定不会落得被动挨打的局面。&34;李世民为众人鼓劲道。

  “说的是,我们不是早就决定好了吧,不管哪个朝代,都大力发展科技,千百年以后,也许我们的朝代会消亡,可是我们的科技却依旧能造福后人。”赵匡胤道。

  朱元璋、朱棣:

  &34;朕不想让明朝灭亡。&34;朱元璋诉说自己最淳朴的心愿。因为他们明朝居然是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了,最关键的是,他们是帝制瓦解倒数第二个朝代。

  时间距离的如此近,几乎他们大明刚完,世间就再也没有了皇帝,这让刚得知不久的朱元璋如何能受得了。

  &34;老朱的王朝到底是最后一个汉人王朝,难怪会如此不甘呢。&34;

  毕竟其他朝代好歹知道自己还有垫底的,至于明朝,哪怕知道了清朝,也不想要那样垫底的。&34;纵容宗室、闭关锁国,还有什么,是我大明覆灭的原因?&34;朱元璋猛地看向史诗道。他想改变大明灭亡的命运,为此需要知道更多未来。

  “你还是先一个个来吧,一下子全来,我怕你吃不消,而且这样阻力更大。”史诗道。“阻力?朕倒要看看有谁敢拦朕。”朱元璋冷笑道。

  在他的朝堂敢反对他政策的人,早就投胎一大堆了。

  朱元璋堪称杀神,史诗自然不怀疑他的话。

  不过史诗还是想看到朱元璋更多的态度。

  这么说吧,在看到邮轮前,宗室子孙们还是朱元璋的心头宝,哪怕知道他们未来会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未来会极大的拖垮明朝财政,朱元璋依旧没下定决心,可是看到邮轮,朱元璋知道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敌人太过强大,他们明朝的宗室却还在贪图享乐,什么都不干,跟猪一样养着,两者对比如此强烈,终于促使朱元璋下定决心。

  如果只是明朝内部问题,还不足以朱元璋下定决心,可是外界的危机,已经容不下朱元璋继续善待他

  们。

  究竟是选择他们,还是大明?朱元璋身为帝王,自然选择大明。只有大明在,他的子孙就在,大明没了,他的子孙估计也都活不成。朱元璋咬牙, &34;等回去,朕把养宗室的钱全都用来发展科技。&34;

  他也是没办法,但凡还能从百姓和官员们身上榨出一点油水,他也不至于动自己子孙们的钱。

  “那我这边,也放开郑和和西方的交易了,这次的海上丝绸之路,我明朝绝不能再错过。”朱棣坚定道。

  他不想后人提起大明海上丝绸之路时满是遗憾,他想让他们心里充满骄傲和自信。

  &34;是,陛下,郑和一定幸不辱命!&34;郑和激动的领命道,他知道自己的未来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也要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李世民等人道。从这一刻起,尽力为后世子孙留下更多东西,成为众人心底的共识。

  巨大的邮轮伫立在海面,就像不同的朝代一样,驶入未知的前方。

  &34;父皇?&34;就在朱高炽在山海阁陡然发现红薯、玉米、土豆三种高产作物,高兴的不行时,他身后突然传来一道声音。

  他扭头,看到一个熟悉而陌生的身影。

  &34;你是……瞻基?!&34;朱高炽看着对方猛地睁大眼睛。对方比他儿子朱瞻基大了不少,考虑到山海阁的特殊,对方很有可能是长大后的朱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