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帝王蟹1
作者:星陨落      更新:2023-07-25 14:07      字数:6946
  &34;如果明朝的宗室待遇优厚,生子众多,那还真有可能拖垮明朝。&34;刘彻道。

  朱元璋不服, &34;怎么可能?&34;

  他打从心里抵触这个可能,对于史诗和刘彻的话不以为然。&34;你膝下现在有多少子嗣?&34;刘彻问朱元璋。

  &34;几十个吧。&34;朱元璋骄傲道,毕竟他可是有那么多儿女的。“那好,你问问店主明末皇室宗亲数量有多少。”刘彻丝毫不急,一步步引导朱元璋道。

  “这……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生息,莫非我明朝宗室人口有数万之多?”朱元璋皱眉道。要是数万宗室的话,那的确不怎么行。

  “明末的话,宗室数量最少数十万,甚至还有人说明末的宗室数量有可能达到百万。”史诗道。后者没有详实的数据支持,前者却是有的。

  “什么?数十万,百万?”就是希望自己子孙满堂的朱元璋也被这两个离谱的数字震住,他目瞪口呆不敢置信。

  朱棣更是呼吸一室,毕竟明朝都是他的子孙后代,那数十万乃至百万的宗室,肯定九成都不是他的血脉。

  一想到未来朝堂每年需要供养数十万甚至百万的皇室宗亲,朱棣就忍不住眼前一黑。

  就在这时,朱高炽比朱棣先一步倒下,因为朱高炽比朱棣更明白这意味着什么,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34;儿子!&34;朱棣被吓了一大跳。

  &34;数十万乃至百万待遇不变的皇室宗亲,好家伙,明朝的财政还好吗?&34;刘彻等精通计算的帝王们目瞪口呆道。

  “后世有人说到了明末,皇室宗亲的供养几乎占据每年税收的一半,严重的拖垮了明朝的财政,当然这个数据有些夸大,也是按照宗室待遇不变算的,事实上后来的明朝帝王明里暗里都削藩过。&34;

  “距离当朝帝王血缘越远的宗室待遇越差,有时候甚至不如百姓,跟帝王关系越亲近的宗室待遇越好,很多时候能远超朱元璋时定下的规定,可就算这样,宗室在每年税收中的占比越来越大是事实,就算没有过半,最起码十分之一还是绰绰有余的。”史诗道。

  “那些宗室对大明江山有什么贡献?要不然每年的税收岂不平白花在他们身上了?”刘彻感觉受不了道。

  朱

  元璋心头加速跳动, &34;那些宗室享受了如此优厚的待遇,自然要保卫大明疆土的。&34;就算那是他的血脉,朱元璋也知道光拿钱不干活不行。

  却不想话落,史诗奇怪的看了他一眼, &34;朱元璋在世时分封诸侯王的确是这个打算,只是后来的事情和他计划的事与愿违而已。&34;

  &34;店主!&34;朱棣忍不住出声打断史诗,因为他心头涌起一股强烈的预感,不能再让店主说下去了,要不然他的老底只怕全都被抖光了。

  朱棣跟朱元璋和朱标撒谎的时候,并没想过史诗会知道这么多。

  现在他心里只有后悔,说不出的后悔,要是早知道败露的这么快,他还不如早点跟自己亲爹坦白,现在好了,他越欺瞒,他家老爷子得知真相后就越生气。

  “老四你什么情况,让店主继续说。”朱元璋看着朱棣神色不善道。

  只怕店主接下来的内容,对老四极为的不利。什么事情能让已经成为帝王的朱棣如此忌惮?

  &34;后来明朝发生了一件事,彻底改变了皇室宗亲的生存状态。&34;

  &34;如果说朱元璋时期的宗室好歹干点活,那朱棣及以后的皇室宗亲们就连活都不干了。&34;

  &34;这件事还要从明朝的第二个帝王朱允蚊说起。&34;

  &34;什么?明朝的第二个帝王居然是允蚊?&34;朱元璋和朱标震惊道。

  朱棣低下头去,知道自己彻底完了。

  果然,朱元璋当即抓住他的胳膊, &34;朱老四,来说说你侄子的皇位怎么落在你手里的吧!&34;

  朱标也欲言又止的看着朱棣,知道儿子朱允蚊只怕没得善终。

  “呜呜,父皇,你不知道朱允蚊登基以后下手削藩有多狠,他根本就是想对我们斩尽杀绝,周王被他贬为平民流放到了蛮荒之地;齐王被软禁在京师;代王被废掉并囚禁……湘王和全家自焚而亡,就连我把孩子们送到他眼皮子底下,朱允蚊依旧没打算放过我这个叔叔,我实在没办法了才起兵,不信你可以问店主。&34;朱棣呜咽不已道。

  史诗既然知道未来,一定也可以会为他作证,毕竟那些事都是真的。

  &34;这……&34;朱

  元璋和朱标原本还很生气朱棣有可能夺了侄子的皇位,却没想到朱允蚊对亲叔叔们下手这么狠。

  &34;若真是如此,那的确是允蚊那孩子对不住你们。&34;朱标眸光黯然道。&34;店主,这小子说的是真的吗?&34;朱元璋则看向史诗。

  史诗嗤笑, &34;朱棣避重就轻,也算是真的吧,虽然朱允蚊脑子不太好使,被文官们耍的团团转,可是在削藩这事上,他做的还是不够狠,居然没有斩草除根。&34;

  &34;店主,你这是什么意思!&34;朱元璋脸色猛沉道,他本来折了那么多儿子,已经很不是滋味了,却不想史诗反而冷嘲热讽。

  “我说你那些儿子真要死了,反而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就拿齐王举例,有史记载他几年时间就杀

  了四五百人,下至百姓,上至官员,性情极为残暴。1

  更不用说强抢民女、杀人取乐、大兴土木、贪污受贿、土地兼并2是你儿子们的基本标配,他们非但不会如你所想拱卫大明,反而会肆无忌惮的祸害江山社稷。

  因为朱棣是藩王造反登基,上位后没了削藩的底气,就只能夺走他们的兵权而厚待,藩王们光吃不干活,且待遇优厚,可不就使劲的生孩子,为大明贡献更多的宗室祸害。

  而朱棣这种行为也被后世戏称为‘养猪’,只是别人养猪好歹能宰来吃肉,你们明朝的猪王们,只会吃别人,让天下百姓们尸骨无存。&34;

  说起朱元璋的其他儿子,史诗极为的不屑,因为朱元璋的儿子们堪称恶行累累,可偏偏他们因为其出身,还活的极为滋润。

  这也难怪他们肆无忌惮,因为朱元璋、朱标、朱棣等人都在包庇这种罪行。

  这些事难道朱元璋不知道吗?不,史诗说的齐王罪行,朱元璋生前就知道,这些事情还是他自己写进《御制纪非录》的,本意是为了告诫后世子孙不要像齐王等人那样作恶多端。

  可问题是朱元璋对于他们犯的错误只有轻飘飘的责骂,而没有实际行动,就算他的初心再好,也不会有任何人听,说不定反而会成为某些皇室宗亲作恶多端的灵感来源,因为他们不用付出代价。

  &34;够了,朕的儿子们也是你配指责的!&34;朱元璋听史诗说完,刺耳不已,怒不可遏道。

  儿子们的所作

  所为让他觉得丢尽脸面,可是更让他生气的是史诗对自己儿子们所作所为的指指点点。

  史诗是什么身份,他儿子们又是什么身份,就算他儿子做错了,也不是史诗配评价的。

  “强抢民女、杀人取乐,甚至杀害官员,天,明朝的皇室宗亲们怎么这么无法无天啊?”赵匡胤等宋朝帝王们震惊了。

  “要是一个人这样,还能说个人的问题,可要是一群人这样,就是制度的问题了,难道是明朝的律法制度不行?&34;李世民纳闷道。

  &34;好家伙,真是大开眼界,要是不看明朝的贡献,光是明朝的皇室宗亲,就可以堪比晋朝的王爷们了。&34;

  他们只觉得大开眼界,朱元璋却觉得面子十分挂不住, &34;朕的儿子们怎么可能是晋朝司马家的王爷们能比的!&34;

  朱元璋很生气,生气别人拿晋朝的王爷们跟他的儿子们比,他也知道他儿子们做的不对,可是他就是不想听到别人说自己儿子们的坏话,哪怕那是实情也不行。

  “明朝的宗室,是可以凌驾在律法之上的,明朝的律法只对官员和百姓们有用,到后面,就变成只对百姓有用了。&34;史诗道。

  毕竟官员们就算比不了皇室宗亲,也比普通百姓强多了,到最后,是百姓们扛下了所有。

  &34;你这样纵容自己的子孙后代为祸天下,你明朝不被灭亡才怪呢。&34;众人对朱元璋道。

  “我穷苦人家出身,当过和尚讨过饭,好不容易富裕起来,想对自己子孙好点,不想他们再走我的老路,我有什么错!&34;朱元璋悲戚道。

  因为他尝过最苦的滋味,不想让自己的子孙也经历那些,却没想到这反而成了大明灭亡的原因之

  一。

  其他朝代的人听说朱元璋的身份以后,却是极为震惊, &34;什么,老朱你当过和尚和乞丐?&34;

  “乖乖,朕以为自己的出身在历代帝王里已经够低的,没想到你比朕的身份还低。”刘邦震惊道,跟朱元璋比起来,他好歹家有余财,有官职有地,不像朱元璋最穷的时候什么都没有。

  &34;这是不是就是物极必反?因为老朱受过穷和饿,所以为子孙后代也很考虑这一点,却不知他的子孙没有经历过他的苦,并不会珍惜这些唾手可

  得的一切。&34;

  朱元璋眼眶忍不住酸涩,他疼惜自己的儿子们,可也爱重大明江山,知道这两者未来关系非但没有融洽,朱元璋悲极反怒, &34;朱老四,我让你养猪!&34;

  说来说去都是朱棣的错,要不是朱棣,他们以后也不会生那么多,以至于拖垮了大明财政。有朱棣这个现成的出气人选,朱元璋可不会把气憋在心里。

  &34;大哥救我!&34;朱棣立马跑向朱标。

  朱标犹豫一瞬,还是选择护住朱棣,&34;父皇,这件事老四纵使有错,根子也不在老四的身上。&34;

  &34;老大你让开,今天我非得好好收拾他不可,他居然还敢对老子撒谎。&34;朱元璋发狠道。

  本来他就觉得自己把皇位传给朱棣不对味,谁知道朱棣的皇位是抢了侄子的,更不用说朱棣的所作所为还让其他人看了他们明朝的笑话。

  &34;老四,你自求多福吧。&34;朱标对朱棣叹气道。朱棣摇头,却不敢再跑,因为他大哥是他最后一道屏障。

  朱元璋抓住了朱棣,却因为大庭广众之下,他想了一下,把朱棣带去其中一个包间收拾,毕竟再怎么样朱棣也是皇帝。

  朱标和缓过来的朱高炽自然也没了比赛的心情,赶紧跟去注意情况。

  因为这事,哪怕做好了准备,明朝在海上游艇的比寒上也没取得好成绩。

  不过朱元璋已经不在意那些东西,他现在史在意明朝今后的政策。

  既然知道宗室以后会成为大明江山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他们自然要从源头上解决这件事。

  朱棣还好,除了自己子嗣,其他兄弟的子嗣他并不在乎,厚待他们也只是为了自己面子好看,朱元璋要是发话,他二话不说就能减少给宗室的待遇。

  倒是一向杀伐果断的朱元璋,再涉及到儿子们的利益时,难得的举棋不定起来。&34;标儿,这事你怎么看?&34;朱元璋拿不定主意,问宝贝大儿子道。“我……实不相瞒,儿臣也不知道。”朱标垂眸,眸光黯然道。

  &34;店主,我这边要是把皇位给标儿,标儿是不是能做的比老四更好?&34;朱元璋问史诗道。本来在他心里朱棣是怎么也比不上朱标的,可是谁让朱棣自己争气,战功赫赫,对大明有

  开疆拓

  土之功。

  &34;这我就不知道了,尽管人人都说明朝太子朱标贤德,可因为他没有做过帝王,谁也不知道他的登基对大明是更好还是更坏。”史诗道。

  “标儿怎么不贤德了!”朱元璋不服气道,就算朱标没有当过皇帝,可是朱标也是有其他功绩的,是不是朱棣这小子上位后把他大哥的功绩给抹掉了?

  &34;可是朱标的贤德和他‘好哥哥’的身份冲突了啊。&34;

  所谓贤德,应该是君对民,可问题是朱标的兄弟们不省心,他们无恶不作,而朱标会包庇他们3,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祸害百姓,这样还能被称为贤德吗?

  站在百姓们的角度,他们只会觉得这种“贤德”好可怕。

  &34;你说的对,我若是想做好一个兄长,就不会成为一个明君和仁君,若是我想成为明君、仁君,就不能再做一个好兄长。&34;朱标苦笑不已道。

  他从没想过,自己一生顺风顺水,居然也会有遇到难题的一天。

  弟弟们和百姓,是不能兼得的,以前朱标的心自然要是偏向血亲弟弟们的,哪怕他们无恶不作,那也是他的亲弟弟们,没道理为了一些百姓就让他们失去性命和爵位,尽管许多人很无辜。

  朱标不后悔从前护住弟弟们的行为,只是心底突然有些羞愧,朝中人人都说他仁厚宽容,将来登基对百姓们而言肯定是一位明君,这让朱标感到十分的羞愧,因为他很轻易就会在百姓和弟弟们之间做出取舍,选弟弟们几乎是不用想的事。

  &34;标儿,你别听她胡说,在朕心里你就是最好的。&34;朱元璋见不得朱标这么颓废。

  朱棣在一旁直眼眶酸涩,凭什么同为亲兄弟,他得到的不是打就是骂,他大哥就是老爷子的心头宝。

  &34;爹,你给儿子一句话,我立马就削减宗室们的待遇。&34;朱棣低头道,心里盘算着能省下多少钱,那些钱可以转化为多少军需。

  &34;你老子我还活着呢,你就想薄待你兄弟们?不行,再怎么也要等几代才行。&34;朱元璋道。直到最后,他也没舍得儿子们受苦,而是让朱棣对他们子孙后代的待遇逐步递减,他这边也是。&34;老朱,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34;赵匡胤有些感同身受道。他在亲人事情的处理

  上也有些优柔寡断,可是现在已经好了许多。

  因为赵匡胤发现了,但凡他们稍微放松一点,子孙后代说不定就会给他们一个天大的惊喜。“我知道,可是我狠不下心啊。”

  纵观朱元璋一生,堪称杀人无数,可的的确确没亲手杀过儿子,可见儿子们在他心中的地位。

  &34;好了,先不说我们明朝的事了,你们宋朝是不是要开席了?&34;朱元璋转移话题道,不想继续跟人讨论那些糟心的儿子们。

  这回换赵匡胤沉默了。

  没错,过了中秋节后,就是宋朝的宴席——赵构的宴席。

  更不用说还有李清照世界的赵佶、赵桓、赵构,宋朝真是做到了:不是在吃席,就是在吃席的路上。

  中秋节除了明朝的人心绪不宁外,其他朝代的人都收获颇丰。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中秋节过后,那些游艇也没有被史诗收回去,而是依旧存在。除了海上冲浪,赢政等人还向史诗提出购买游艇,想要把游艇拆解开看看里面的东西。

  虽然以他们目前的科技水平,根本看不懂游艇内部的结构,可是不管是嬴政还是刘彻,都觉得这笔钱花的值。

  稀罕过游艇过后,山海阁的食客们就迎来宋朝的宴席。宴席除了主人,其他人吃饭都不用掏钱,连份子钱都不用凑。

  知道以后,朱元璋第一念头就是把全家都带过来吃席,却得到了史诗强烈的反对,她说齐王等人让她觉得恶心,他们的到来会玷污山海阁。

  儿子们被明晃晃的嫌弃,朱元璋心里的滋味并不好受,甚至气的不想再去山海阁,后来还是被朱标安抚,才勉强平复心绪。

  所以等到宋朝宴席那天,朱元璋只带了朱标、马皇后两个。看到马皇后,中年朱棣别提多激动, &34;娘。&34;马皇后看着朱棣叹道: “你们父皇都跟我说了。”

  朱棣和朱允蚊之间的事情马皇后不想评价,现在她只想嫡长孙朱雄英能好好活下去。而她自己,也要努力保重身体,不让身体垮下去,要不然朱元璋以后将无人敢劝。

  &34;来,娘,您吃菜。&34;朱棣激动的给马皇后夹菜道。

  &34;山海阁的饭菜果然好吃,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免费。&34;朱元璋眯眼道。

  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吃到山海阁除了中秋节月饼的其他饭菜,中秋节月饼是用积分换的,味道自然不用说,钓的鱼朱元璋也带回去过,只是做出来的味道比之山海阁做出来的鱼肉远远不如。

  山海阁的宴席会上已解锁的大部分饭菜,可以让人大饱口福,尤其是对没有吃过的朱元璋等人来说。

  刚开始朱元璋还很嫌弃山海阁饭菜的价格,直到他亲自品尝到山海阁饭菜的美味,并且因为不用花钱的缘故,朱元璋觉得那些饭菜吃着更香。

  “老赵,你什么时候把你们剩下的宴席也安排上?”朱元璋问赵匡胤道。“不急,以后有的是时间,就是不知道你们明朝未来有没有摆席的机会。”赵匡胤眯眼道。

  “我明朝怎么可能跟你们宋朝相比呢,要知道我明朝往后可是老四的血脉,老四可是硬骨头一个。”朱元璋自信道。

  就算暴露以后挨揍,朱棣都咬着牙没有出声惨叫,更没有对他求饶认错,因为他真切觉得自己是对的。

  他这样反而让朱元璋无法继续理直气壮的下手。

  更别说朱元璋还从朱棣处得知,朱棣登基后,居然迁都了,把朝都迁去了北方。

  店主史诗也说朱棣史上有“天子守国门”的美称。

  所以朱元璋心里,朱棣未来的子孙,应该跟他们一样也是铁血硬汉才对。

  &34;呵,话别说的太满,小心打脸,想当初老子的脸都被赵光义、赵恒、赵佶、赵桓、赵构几个打肿了。&34;

  朱元璋的自信让赵匡胤想到当初的自己,当初的他又何尝不是信心满满,结果呢,现实教他做人。

  &34;好了,大好的宴席,说那些晦气玩意干什么,也不知道今天宴席的主菜是什么?&34;众人期待道。

  宴席前面都是大家吃过的饭菜,可是宴席的主菜,绝对是他们从没有吃过的新菜。

  在众人期待中,只有朱元璋和朱棣两家踏踏实实的吃饭,因为这些饭菜他们以前都没吃过。

  “主菜来了。”终于,众人等到了期待已久的主菜。而这次宴席的主菜也没让众人失望,是满满当当的帝王蟹。

  不光是帝王蟹,随着主

  菜一同送过来的还有专门吃蟹的蟹八件。

  每个帝王蟹都有人脸盘那么大,颜色整体橙红,再加上它们的八根蟹爪,整个蟹身直延伸到盘子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