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
作者:贺端阳      更新:2023-06-22 00:52      字数:7290
  二人原本也没有确切的目的地,一路上走走停停几个月,最后在这小渔村落了脚。这里景色怡人,物产丰富,村里不过几十户人家,民风淳朴,对待他跟忠叔这两个外来人,也格外的亲善,伏玉想,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他跟忠叔将会一直住在这里,直到他为忠叔养老送终,再然后……反正来日方长,再然后的事情,他可以慢慢去想。伏玉推开院门,就能看见从自家烟囱里升起的袅袅炊烟,逐渐走近甚至还能闻到食物的香味,伏玉弯了唇角,无奈地摇了摇头,脚下却更快了几步,提高声音打招呼:“忠叔,我回来啦!”程忠从灶房里传出一声回应:“再等一下就可以吃饭啦。”伏玉探头进去,看见程忠在灶台前忙碌的声音,干脆直接伸手揽住他的肩膀:“不是说好了这种活以后由我来做嘛,我将你从宫里带出来是为了带你享福的啊。”他说着把程忠带出啦灶房,“更何况今日是你的生辰,我专门准备了好吃的给你呀。”程忠不放心地回头往灶房望去,却硬是被伏玉带到了房内,伏玉倒了一杯茶给他,敲了敲他的腿:“忠叔你就在这里等着吃晚饭,相信我,好吗?”程忠看了他一会,最终弯了弯眼角,苍老的脸上露出笑意:“好,我相信你,今天就等着吃了。”伏玉也跟着笑了起来,带着笑意回了灶房。程忠在宫里呆了几十年,很多观念与想法根深蒂固,即使多年以来他与伏玉相依为命,但是在他心里伏玉是皇子是皇帝,他照顾伏玉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而对伏玉来说,他只希望程忠能像民间那些普通的老年人一样,安享晚年。伏玉将锅里程忠已经炒好的菜盛了出来,新鲜的莲子做了一道莲子羹,至于那条鱼……伏玉盯着在盆子里拼命扑腾的鱼看了一会,终于提起了一旁的菜刀。伏玉会做很多的家务事,也有很多不会做,他来到这渔村之后,学会了划船,学会了摘莲子,也学会了钓鱼,当然,至今还没钓到一条鱼。每日的生活对过去的他来说都很新鲜,他有很多的事情可以慢慢去学慢慢尝试,不用再受别人的欺侮,不用再担心自己会有性命之忧,自由自在肆意洒脱,就好像他一直所期待的那样。只是在偶尔午夜梦回的时候,他会梦见那个雕栏玉砌却冰冷空荡的皇城,还有那个无时无刻不陪在他身旁的少年。伏玉低头刮着鱼鳞,这鱼是湖里所产,肉质鲜嫩,石头爹为人实在,给了他一条大鱼,刚好剖成两半,一半做鱼汤,另一半红烧。正忙碌间,程忠拖拖拉拉地走了过来,靠在灶房的门口不放心的看着伏玉。伏玉抬起头朝他露出个笑容:“你要是实在不放心,就坐在门边看着,刚好跟我说说话。”程忠依言坐了下来,目光落在伏玉手上,其实这段时间来他一直有些困惑,按说伏玉从那宫里逃出来是他们一直所期待的,但他在宫里的时候,最起码有人照顾,衣食无忧,现在到了这里,却要想方设法地照顾自己这把老骨头,这对他来说真的是一件好事吗?更何况,这是他一手带大的孩子,程忠看的出来,伏玉有心事。而这心事,或许与他之前听说的那个传言有关。当初他与伏玉在都城外汇合的时候其实是很诧异的,那时候他还没从失而复得的狂喜中走出来,看着消瘦的伏玉,泪眼朦胧,直到伏玉说要带他走的时候,他才想起来问道:“那苍临呢?他不跟我们一起走吗?”当时伏玉脸上的笑意慢慢地散去,良久,他才摇了摇头:“忠叔,他有他自己要做的事情,他不会跟我们走了。”当时程忠还不能理解伏玉的话,直到他们一路向南,某日在一个客栈里听说了建兴帝逊位,贺鸿仪登基,立长子为太子,其余儿子封王的消息,然后程忠才发现,贺鸿仪那个据说失散多年的小儿子,名苍临。原来那个一直在他们身边沉默寡言却可靠的小太监居然是贺鸿仪的儿子,所以这么多年来,苍临呆在他们身边,又究竟是为了什么?程忠一直没有跟伏玉谈过此事,但也一直清楚,这是伏玉的心结,尽管他从来都没表现出来。程忠向后靠在门框上,看着伏玉动作生疏地将那鱼刮鳞剖腹清洗,视线微抬,落在伏玉眼下那一小块淡青的阴影上,低声问道:“昨夜我起床解手,见你房里还燃着烛火,是……一直都未睡吗?”伏玉手上的动作停了一下,随即笑道:“哪啊,我你还不知道吗,沾枕即着,昨天大概是忘了吹熄烛火。”程忠没有戳穿他,继续找话题道:“咱们到这里也有几个月了,你要不要找人捎封信到都城,现在这天下已经改朝换代了,也没有人会再注意咱们,给苏先生他们寄封信报个平安也是可以的吧?再加上,也该问问皇……苏小姐是不是安好才是。”这渔村虽然远离都城,但也能打听到一点都城的消息,伏玉知道贺鸿仪登基,也知道苏坤并未受到影响,甚至加官进爵。却无论如何都打听不到关于苏和兄妹的消息,说起报平安,伏玉倒是确实想要知道他们是不是平安。确实像程忠说的,贺鸿仪已经登基,谁也不会想到,他这个前朝的皇帝还在这世上的某个角落更名换姓,继续活着。不过是一封书信而已,只要他不搞出什么大动作,不会有人将注意力分到他身上。伏玉咬了咬下唇,犹豫了一会,最终点了点头:“那好,一会吃完饭我就去写信,等明日石头爹再进城,就托他找人帮忙把信捎出去。”程忠见他想通,也稍微松了口气,拍了拍伏玉的肩膀,不再多言。这一日的晚膳因为是伏玉所做,多耽搁了一段时间,等终于开饭的时候,天色已晚,小渔村来到了夜晚的宁静。伏玉将饭菜端到桌上,还从角落里翻出了一坛老酒:“忠叔,今日是你的生辰,咱们两个一人喝点酒,高兴高兴。”香醇的美酒倒入碗里,伏玉先嗅了嗅,才举起酒碗:“忠叔,祝你身体康健。”程忠跟着端起酒碗,笑着连连应声:“好,好。”他看着伏玉,好像就由回到了当年的那个冷宫,只有他们二人相依为命,但是他们都不觉得困苦,只是当年那个小孩已经长大变为了一个少年,又逐渐接近一个青年,他虽然消瘦,却开始逐渐变得无所不能一般,成为了他这个老者的依靠。程忠有些欣慰,又难免觉得有点心酸,这么多年过去,他们依旧只有彼此,他逐渐老去,终有一日会离开,到时候只留下伏玉一个人,难免凄苦。这么想着,他端着酒碗的手抖了抖,酒刚入口,下一刻居然落下泪来。伏玉不由一愣,手忙脚乱地伸手去为他擦眼泪:“忠叔,你这是怎么了?”程忠胡乱的在脸上抹了一把:“没事,没事,忠叔这是高兴,咱们,咱们终于离开那里,像现在这样挺好的,你都不知道当初我以为你没了的时候,恨不得能跟你去了,那时候我就想啊,我这一把老骨头活再久有什么用,我没照顾好你,将来到了地下,怎么跟你娘亲交待。”二人自重逢以来,对于此事一直闭口不谈,程忠知道伏玉有他的苦衷和顾虑,而伏玉因为自己的欺瞒害程忠伤心一直心存愧疚,今日大概是喝了酒,情绪所致,终于说出口来。伏玉的眼睛弯了弯,温声道:“忠叔,对不起,害你为我难受了。”程忠连连摆手:“不难受,不难受,没事就好,你都不知道当初苏家的人跟我说你没事,要送我去见你的时候我多开心,人啊,直到真正经历过失去的时候才明白,其他的所有都不重要,只要你平平安安的,我不过是胡乱的哭了那几场,那算的了什么呢。”“总归是我的不是,我罚酒一杯就当是赔罪了。”伏玉说完,举起酒碗一饮而尽,放下酒碗时,他眼底闪着一点水光,伸手拍了拍程忠的手腕,“忠叔,放心吧,那些都过去了,从今以后咱们两个都平平安安的。”程忠点头,看着伏玉的样子也端起酒碗喝了一口。酒意上头,加上刚刚的话牵动了回忆,程忠的话便多了起来,他拉着伏玉的手说道:“当初你不知道,苍临那孩子把你背回去的时候,我看见你身上的血,看见你一动不动又慌又急,可是苍临却一言不发,就跪坐在塌边一直拉着你的手,就像,就像是魂都跟着你走了一样,后来皇后的人到长乐宫来,替你洁面更衣,他就那么一直在旁边看着。”伏玉突然听见苍临的名字整个人一愣,他好像很久没再听人提起过那个人了,程忠知道苍临的身世之后大概是怕他难过,就刻意对都城的事儿避而不谈,今日大概是喝多了酒才会顺势提起来。伏玉当日服了假死之药,昏睡了足足三天,对于那三日里发生了什么一无所知,记忆里只有自己药性发作到底的那一刻那只有力的手,还有苍临满脸的惊慌,那是他在苍临脸上鲜少见到的表情。他不知道之后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苍临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将他一步一步背回长乐宫,更不知道在得知他的死讯之后,苍临究竟是存着怎样的一种心情。苏和委婉地向他提过在以为他死之后苍临不吃不喝,不眠不休,那难过大概是真的。但是每每想起苍临的身世之后,伏玉又忍不住会觉得心堵。其实他一直都没有承认过,在之后苍临的身世之后,他是怎样的失望还有难受。即使在苏和他们面前,他也表现的云淡风轻。可是他与苍临毕竟朝夕相处三年,他们患难与共生死相依,他曾经设想过的所有离开皇城之后的生活里,都有苍临的存在,他们一起出宫,找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一起为程忠养老送终,之后他们可以去游山玩水,又或者就像现在这样找一个小村子安顿下来,有苍临在身边的话,就这么了此余生他也不会觉得烦闷。可是突然有一天,他得知苍临的身世,在这身世的背后,苍临所有对他的好都成了预谋在先,让伏玉所有带有苍临的设想都成了一厢情愿的笑谈。那个时候伏玉想,那就这样吧,你处心积虑留在我身边,为的不就是这个皇位这个天下吗,那大概是我身上唯一值得图谋的东西了,如果你要,我便给你。所以他设计了那场假死,让自己状似利落的抽身而去。他跟自己说,反正最初的十几年里,都只有他跟忠叔两个人,就当苍临那个人从未出现过好了。可是直到今日他听到那个名字之后的那种难受才让他不得不承认,他做不到。第六十五章伏玉印象里上一次自己喝这么多酒还是那次跟苍临在御花园里赏桂花的时候, 那一日他知道了苍临的身份, 心情烦闷, 心中又暗自做了新的打算,只把那一日当成那是他跟苍临最后一次一起把酒言欢的机会,所以喝了许多的酒, 最后还是苍临从御花园把他一路背到了长乐宫。明明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却恍若隔世。有时候回想起那些场景的时候,伏玉忍不住觉得, 其实那个时候苍临对他真的很好了, 只是可惜他居然是贺鸿仪的儿子,这一切的好, 就都成了居心叵测。程忠毕竟年纪大了不胜酒力,喝了小半碗的酒, 说了大半天的话,又哭又笑之后就伏在桌上睡着了。伏玉把他送回房里, 帮他擦了擦脸,又喂了些睡进去,看着程忠似乎舒服了一些才松了口气。伏玉喝了不少的酒, 头疼的厉害, 却一点睡意都无,独自坐在院里发了一会呆,回到房里,点燃了烛火,摊开了笔墨纸砚, 提笔开始给苏和写信。伏玉许久没有拿笔,但幸好这几年苏和教给他的东西他还没有忘光。伏玉捏着笔盯着纸面看了一会,才终于落了笔。其实整封信加起来也没有几句话,但是伏玉写的格外的认真,生怕有哪个字写的不够好将来苏和见到了会怪他。于是他写写停停,写完一遍又重新誊抄一遍,一封信足足折腾了大半夜才总算满意,而天色也已经亮了起来。等天完全亮起之后,伏玉带着这封精心所写的书信去了隔壁石头家,然后由石头爹带进城,几经辗转,经历了不知道多少人之手,等终于到达都城的时候,已经入了秋。皇城的秋日要比江南到的早一些,从酷暑的炎热之中走了出来,变得凉爽下来。一辆马车在秦国公苏府停了下来,苍临从马车上下来,目光在苏府的匾额上停顿了一下,朝着自己身后的小厮点了点头,小厮立刻上前叩门。等自报了家门之后,苏府的管事就迎了出来,将苍临一路迎到了正厅,还没等进门,大腹便便的苏坤就亲自迎了出来:“老臣见过晋王殿下,不能亲自出门迎接,还望晋王殿下见谅。”苍临勾了一下唇角:“苏大人何必如此客气,我今日前来,毕竟是听说了苏先生生病前来探望的。”苏坤一脸了然:“犬子不过是当日在前朝之时对殿下偶有关照,却蒙殿下如此惦念,让老臣实在是感怀。”苍临轻轻摇了摇头:“苏大人不必如此客气。”他视线在正厅内环过,最后回到苏坤脸上,“不如我先去看看先生,回来再与大人详谈,如何?”苏坤点头,朝着管事看了一眼,管事立刻上前:“小人为晋王殿下引路。”苍临朝着苏坤拱了拱手,转头跟着管事朝着苏和房里走去。这还是苍临第一次到苏府来,苏坤现在官拜秦国公,府邸却极为简陋,这让苍临忍不住在心中感慨,怪不得苏坤能让苏家够历经两朝四代皇帝而不衰败。他十分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又该做什么,更十分擅长揣测圣心。就像是朝中太子、楚王两党之争几乎牵扯了朝中大半朝臣,三品之上的官员更是十之八九的选好了阵营,却只有苏坤岿然不动,丝毫不倾向于任何一方。而现在,当苍临对他发出某种试探的时候,他却没有拒绝。苍临今日到苏府来自有他的目的,探望生病的苏和只是苏坤为他找的一个借口。苏坤再过低调,毕竟位高权重,引人注目,但苍临在前朝宫里的过往毕竟不是秘密,借着探望苏和的由头来到苏府反而会显得更自然一些。其实如果让苍临选择的话,他并不怎么想直接面对苏和,但今日毕竟来了苏府,苏和也确实生了病,不去探望的话,总归是有些不合适。他正思索着,管事已经将他引到了一间房门口,轻轻叩了一下房门:“公子,晋王殿下听说您病了,专门来府里探望。”里面传来了一声轻咳,之后是苏和有些沙哑的声音:“请殿下进来吧。”管事推开房门,向后退了一步:“殿下请。”苍临点了点头,进到房里。苏和的房间极其符合苍临对他的印象,映入眼帘最明显的位置就是一个书架,上面摆着各种的书册,旁边的书案上也摊着不少的书,整间房内都泛着书香与墨香。苏和正靠坐在窗边的软塌上,膝上盖着一条薄毯,手边放着一本书册,分明是刚刚看过。见苍临进到房内,他坐直了身体,朝着苍临点了点头:“见过晋王殿下。”他看了苍临一眼,对于他的到来没有丝毫的意外,显然已经是先前得到过嘱托。苍临急忙摆手:“先生还病着,不必累于这些礼节。”大概是今日只有他们二人在,苏和要远比上次两人碰面的时候自然的多,也不再过分的客套,伸手指了指一旁的座椅:“既然如此,殿下也不必客气,我让他们备好了茶,是前一阵有人送给我父亲的,殿下可以尝尝。”苍临坐了下来,端起茶碗喝了一口,然后朝着苏和笑了一下:“确实是好茶。”他目光在苏和身上停留,“先生身体可好些了?”苏和向后靠了靠,让自己坐的更舒服一点,他的脸色还有些发白,大概也是因为确实是在病中,所以才比往日里更随意一些,他朝着苍临点了点头:“多谢殿下记挂,不过是感染了风寒,还专门劳烦殿下过来探望。”他们都知道苍临今日前来,并不是真的为了探望他,苏和不提,苍临也不多解释,只是笑着:“可能是入了秋,天气转凉,所以容易生病,还需好生休养才是。”苏和点头:“我们读书人身体可能确实是虚弱了些。”他抬眼看着苍临,“倒是听说殿下武艺精湛,所以身体自然也更健壮一些。”苍临觉得他话中有深意,笑了一下,还没等说什么,房门突然被敲响,小厮的声音传了进来:“公子,有您的信。”“我的信?”苏和有些诧异,也顾不上一旁的苍临,“送进来吧。”小厮轻轻地推开房门,捧着一封书信进来,对上苏和的目光,便解释道:“刚刚送到门房的,上面写着您的名字,所以管事让直接送来给您。”说着,将手里的书信递给苏和。苍临抬眼,随意地朝那信上瞥了一眼,发现上面写着“苏和亲启”四个字,跟着整个人就愣住,因为那字迹实在是太像一个人的,一个明显不应该存在这世上的人。苏和将书信接了过来,瞥见信封之后下意识皱起眉头,拆开信只匆匆扫了一眼,就变了脸色。苍临从见到那几个开始,就将全部的注意力落到苏和身上,苏和所有的表情变化都被他看在眼里。苍临微微闭了闭眼,将自己所有的情绪都掩藏,随意地往那信上看了一眼:“先生,我见你脸色不怎么好,是这信有什么问题吗?”苏和恍然想起这房里还有一个苍临在,下意识地就将手里的信合上,藏到身后:“没什么,当年游学的时候一个老友的信,许久不联络了,方一看见不由有些惊讶,没事,没事。”苍临微微眯了眯眼,将目光收了回来,朝着苏和点了点头:“既然是老友,也算是一件好事。”他说着,就站起身来,朝着苏和拱了拱手,“先生身体不适,还是应该多加休息,我就不打扰了。”苏和看了苍临一眼,见他对那封信似乎并不怎么关注,稍微放下心来,也拱了拱手:“那我就不多留殿下了。”苍临点了点头,头也不回地出了门。苏和坐在榻上,看着房门关上,顺手将窗子打开一条缝隙,看着苍临确实是跟着管事走掉,才送了口气,重新将手里的信拆开,慢慢地看了起来。苏和没想到伏玉会在这种时候给他送信来,他以为伏玉会恨不得与过去所有的一切都摆脱联系,从此天高海阔,自由自在。但现在看起来,他人虽走远,对这都城却有深深的记挂。伏玉的信并不长,不过是报个平安,再询问一下苏和的近况,尤其是想要确认苏小姐是否安好。字迹工工整整,看起来是用了心写的。苏和将整封信看完,唇角忍不住勾了勾,虽然伏玉并不算是一个好的学生,也不是一个合适的皇帝,但苏和在相处之中却逐渐喜欢上这个通透的小孩,最重要的是,他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他将信上的东西又看了几遍,才起身到了书案旁,研墨润笔,开始给伏玉写回信。半个时辰之后,苍临离开了苏府,他今日过来本就是对苏坤的一个试探,二人初接触对对方都还有防备,但目的都还很明确。苍临想要在暗中拉拢苏坤做自己的一个援手,而苏坤,他想要的是他们苏家,世代昌盛不衰。苏坤老奸巨猾,看人眼光毒辣,满朝上下人人都以为晋王贺苍临平庸怯懦,甚至被其父皇亲自否定,却只有苏坤看的出来苍临的伪装。他先前一直不参与到太子与楚王的争夺之中,不是他不想参与,而是他并不看好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太子鲁莽,楚王暴烈,都不是能成大事之人,却唯独这个晋王,小小年纪城府颇深,更关键的是,他及其能忍耐。这点苏坤看的的确十分准确,就像是苍临自从见到苏和的那封信开始,内心已经掀起了惊涛骇浪,面上却丝毫不显,他云淡风轻地跟苏坤聊完,离开苏府的时候面上甚至还带着笑意,直到他上了马车,那笑意登时消失的无影无踪。那四个字在他脑海里一遍又一遍的闪过,每一个笔画都清清楚楚,越是回忆,就越从他脑海里涌出一种念头,而那念头分明是不可能的。那个人明明在他面前断了气,那人的棺椁现在还在南夏皇陵里等着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