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
作者:贺端阳      更新:2023-06-22 00:52      字数:5934
  苍临微微闭了闭眼,伸手掀开车帘,冲着车夫吩咐道:“先不回府了,出城,到皇城去。”苍临每几日都会到皇陵去一趟,跟在他身边的人早已习惯,没有丝毫的疑惑便调转了方向,朝着城外驶去。等苍临回到府里,天已经黑了下来,方一进府,管事就迎了上来:“殿下,用晚膳吗?”苍临摆了摆手:“我想一个人呆会,任何人别来打扰我。”苍临在大多时候都算是一个好主人,对下人极为宽善,所以他在生活上的一些习惯下人们也从不会多言。管事应声,将苍临一路送回房,便带着其他人退了下去。苍临推开房门,小黑听见声音从自己的窝里探头看了看,便扑腾着翅膀过来,苍临弯腰将它抱起,轻轻地摸了摸它的羽冠,小黑被摸的舒服,歪头蹭了蹭苍临的手指,苍临笑了一下,将它放在地上:“自己玩一会,我要看样东西。”小黑不明所以地看了看他,抖了抖羽毛,便去玩自己的了。苍临叹了口气,慢慢地走向角落里的一个木箱。他今日在皇陵呆了许久,一直盯着那座棺椁,从伏玉驾崩至今,他头一次生起一种怀疑,这里面,真的是伏玉吗?这种想法充斥在他脑海里,让他甚至涌起一种想要拆棺看看的冲动。但最终,他还是胆怯了。苍临打开木箱,从里面打出一摞已经泛黄的纸张,那些都是当日伏玉练的字,每一张他都留了下来,原本只是为了一点一点地看看伏玉的进步,到后来,反而成了他的一个念想。苍临挨着木箱坐了下来,一张纸一张纸地翻过,一个字都不落地看了下去。每个人写字都是有他自己的小习惯的,像伏玉这种中途才练字的人习惯更多,苍临将那摞纸一直翻到最后,在最后一张纸上看见了苏和的名字。苍临盯着那两个字看了许久,直到将它们深深地刻在脑海里,与下午看见的那几个字完全重合。这天底下会有两个人的字一模一样吗?死而复生的事真的存在吗?苍临不敢再往下想,他不敢给自己希望,他怕之后等来的是绝望。苍临在地上坐了许久,各种各样的念头从他脑海里闪过,直到窗外传来轻响,他才从地上站起身,顺手理了一下衣襟,走到窗边将窗子打开,一个黑影闪了进来,朝着苍临拱手:“殿下。”苍临点头,看着面前这个一身夜行衣的黑衣人:“今日有什么消息?”那黑衣人从怀里摸出一张纸递给苍临:“这是今日太子府与楚王府密探传来的消息。”苍临将纸接了过来,匆忙扫了一眼,点了点头:“知道了,按照计划继续,务必盯紧了,也千万不要暴露自己。”“属下明白。”黑衣人抱拳,“那属下先告退。”“等一下。”苍临突然开口,“还有一件事你找个稳妥的人去办。让人去给我查一下,今日送到苏府给苏和的一封信,是从哪里送来的,最好将是谁写的信都给我查清楚。”“那如果查到这个人的话,是要抓来给您吗?”黑衣人问道。苍临抬眼看他,轻轻摇了摇头:“我只想知道究竟是谁给苏和写了信,不要惊动任何人。”“属下明白。”“再派一个人盯着苏府,这几日苏府说不定还会有信送出去。”苍临低声道,“有消息立刻告诉我,千万不要惊动别人,尤其是苏坤。”黑衣人领命,从窗子又翻了出去,消失在黑夜里。苍临抬手关上窗子,将夜色阻隔在窗外。他回手捞起又回到窝里睡得香甜的小黑,轻声道:“你说,他真的还活着吗?还是这只是我的一个妄想?”第六十六章不知道是因为天气逐渐转凉还是因为心中郁结, 方一入冬, 苍临就病倒了, 自从习武之后就一直身强体壮,这还是第一次生病,苍临索性告病休息, 连早朝都不再去,每日就在府里养病,不接受任何人的探望。房间内燃着炭盆, 暖洋洋的感觉, 让人昏昏欲睡。苍临守着炭盆,手里抓着一本书, 只看了几页就升起了倦意,靠着床头打起了瞌睡。房门突然被人推开, 带来了室外的冷风,直接吹到苍临身上。苍临打了个寒颤, 睁开了眼睛,看着荀成正站在门口掸自己身上的雪。苍临打了个呵欠,顺手抓了薄毯盖在自己身上, 伸手指了指仍旧敞着的门, 声音沙哑:“我知道这府里没人拦的住你,但你毕竟是来探病的,不带东西也就算了,让我这个病患更严重的话是不是不太合适?”荀成最后又抖了一下衣襟,才回手关上房门, 走到床榻边看了苍临一眼:“我还以为你是装病,没想到是真的病了。当了王爷果然是不一样,连身体都变得娇弱起来。”苍临瞥了他一眼,坐直了身体将薄毯向上扯了扯,朝着刚刚荀成站过的地方看了一眼:“外面落雪了?”“嗯,可不是,没想到今年的雪居然下得这么早。”荀成在苍临身边坐了下来,扫了一眼他的脸色,“怎么好好的就生了病,御医来过了吗?”“就是染了风寒,不碍事,御医开了几服药,已经好了不少。”苍临虽然是这么说,但整个人还是恹恹的,打不起精神。荀成扫量了一眼他的脸色,伸手在炭盆边烤了烤火,装作不经意地对苍临道:“听说你派了几个人出去?”苍临抬眼,点头:“有些事想要查一下。”荀成道:“那查的如何了?”“比我想象的还难查,人还没回来。”苍临叹了口气,“就知道这种事瞒不住你。一直没有跟你说是因为连我自己都不确认,我是不是疯了。”他抬手遮了遮自己的眼睛,“那一日我去苏府与苏坤议事,无意之中见到了一封写给苏先生的信,那上面的字迹……跟伏玉的一模一样。”荀成讶异地挑起眉来,他盯着苍临看了一会,才终于开口:“你怀疑他根本就没有死?”苍临微闭眼,轻轻摇头:“我不知道,我不敢给自己这样的希望。”他从唇边溢出苦笑,“不过是四个字而已,现在你就让他站在我跟前,我恐怕也不敢相信。”苍临脸上有刹那的软弱跟迟疑,荀成已经许久没在他脸上见过这样的神情,他知道苍临是真的在害怕,他怕自己升起希望,然后再陷入绝望。他无奈地摇了摇头:“既然如此,需要我帮你做点什么?”苍临再抬眼,眼底所有的情绪都消失不见,他笑了一下:“这是我的心结,就让我自己来解决吧。”荀成眨了眨眼:“好。”说着他起身倒了杯热茶递给苍临,他看了苍临半晌,却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当日里他选择隐瞒这个消息是以为,天高地阔,从此两个人也不会有什么交集,苍临一时难过,但岁月荏苒,总会让他慢慢遗忘,等他坐拥天下,就再也没有什么能让他难过。可是这一年的时间,苍临的所作所为分明表明,他一直记着跟伏玉有关的一切,并且,丝毫不打算忘记。不过是信封上四个字的匆匆一瞥,他却立刻能联想到伏玉身上。荀成不得不感慨,有些事情或许是命中注定的,既然是命中注定,他就不会干涉。就像是苍临说的,既然是他的心结,那就让他自己解决好了。荀成又在伏玉房里坐了一会,顺便蹭了一顿晚饭,聊了聊朝堂局势,见外面雪停了,才离开。苍临一个人坐在炭盆边愣了会神,顺手拿起被他放在一旁的书册,打算继续看起来,管事在这个时候叩响了房门:“殿下,药煎好了。”“送进来吧。”苍临将手里的书册又放下,看着管事端着食盒进来,从最上面一层拿出一碗还冒着热气的药递给苍临,又从下面一层拿出了一小碟蜜饯。苍临看了那蜜饯一眼,微微笑了笑,他其实素来不怎么喜欢这种甜腻的东西,但前几日大概是病的很了,很多记忆涌上脑海,苦涩的药汁入口之后,他下意识地就朝着管事问道:“有蜜饯吗?”从那日起管事每日送药的时候都会顺带送来一小碟蜜饯。苍临端起药碗一饮而尽,其实这种程度的苦涩对他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只不过因为当日伏玉喜欢在服药的时候吃蜜饯,他才也动了这种心思,他从来不曾试图遗忘过那些过往,甚至想方设法地保留着跟那个人有关的小习惯,只有这样,他才能一直记得所有的。苍临喝完了药,往嘴里塞了一颗蜜饯,然后朝着管事点了点头:“下去吧。”管事上前收了空药碗,提着食盒朝外走去,苍临盯着他的背影看了一会,突然开口:“府里有红薯吗?”管事一愣:“什么?”苍临抬手捏了捏自己前额,笑了一下:“就是见外面下雪了,突然就想吃烤红薯了。”管事这才明白:“那我让厨房烤了之后送过来?”“不用,直接将红薯拿来,我自己烤。”苍临坐起身,“再送壶酒进来。”“殿下,您毕竟还病着,这酒……”管事试着劝阻。“无妨。”苍临道,“我自有分寸。”既然话已至此,管事也不好再说什么,拎着食盒退了出去。苍临从榻上下来径直走到窗边,顺手将窗子打开,冷风呼啸而入,他却想没有知觉一样站在窗口,朝着窗外望去。雪已经止了,窗外是白茫茫的一片,衬的夜色都更亮了几分。当年伏玉一直都不怎么喜欢冬天,因为他有些畏寒,但是下雪的日子却总是不一眼的。尤其如果雪下的极厚,将所有的空地都铺满,伏玉就会裹上厚厚的棉衣,再穿一件裘衣,拉着苍临到外面玩雪。他好像总是特别容易开心,那些在别人眼里微不足道的东西却能够轻而易举地换来他的笑颜。所以在苍临所有记忆里,伏玉大多时候都是笑着的,那笑意慢慢地感染到苍临,给他原本无趣的生活带来勃勃的生机。苍临在窗边站了许久,直到管家敲门进来,他手里拿着洗好的红薯,还有一壶上好的竹叶青。苍临将红薯埋进炭盆,又将竹叶青温在小火炉上,将薄毯披在身上,坐在炭盆前烤火。窗外传来声响,得到苍临的回应之后,一个人影闪了进来,是上次的那个黑衣人。苍临正从炭盆里翻了一个烤的差不多的红薯出来,抬眼看了看那黑衣人:“这次,查到了吗?”那黑衣人拱了拱手,上一次他们奉命去调查那封信的来历,但奈何那信经过了太多辗转,折腾了太长时间才送到都城,他们只查到那信大概是从江南而来,具体的地点,具体的来源便不得而知,他回来报信的时候分明看见苍临眼底有什么东西熄灭了一般,而这次,若不是真的查出什么东西,他实在是不敢回来汇报。他抬手从怀里摸出一张纸来,朝着苍临解释道:“那苏大人派去送信的人实在警醒的很,上次,上次我们的人跟了大半日就被对方注意到,为了不暴露踪迹只能放弃,而这次,我们中途换了多个人来回轮换,才跟着那信使一路南下,直到郢都。”“郢都?”苍临皱眉,“最后那信交给了谁?”“那信使在郢都住了三日,才有一个男人到客栈找他,那信使似乎与他查验了什么东西,确认了身份之后,才将那信交给他。”黑衣人回道。“那男人的身份查明了吗?”黑衣人点头:“姓石名章,郢都城西南十几里外临近湖边石家村人,家中有妻子和一个八岁的儿子。”说着,将手里的那张纸递给苍临,“这是我们的人画的画像。”“八岁?”苍临垂下眼帘,只往那画像上扫了一眼,“那不是他。”他伸手剥起了红薯皮,“不过这没道理,如果真的像苏先生所说,只是他一个老友的话,那信使断断不必如此小心翼翼。从都城到江南分明只有十几日的路程,他却绕来绕去,折腾了一个多月的时候才抵达,分明是在防备什么。”黑衣人犹豫道:“如若这个石章不是殿下的故人的话,那会不会是苏先生有什么别的秘密不想被别人察觉?”苍临剥红薯的手一顿,半晌之后开口道:“不,依着我对苏先生的了解,不应该是那样。况且,那日他看那封信的时候,分明是防备我。”他抬眼看向黑衣人,“你们有没有跟着那个石章回去,看看他是将信直接带回了家,还是中途又把那信交给了别的什么人?”“禀殿下,因为那个石家村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如果有外人出现会十分明显。我们的人跟着那个石章一路到了村口之后就没敢再跟进,以免引人怀疑暴露自己,惊动了苏先生和苏大人那边。”黑衣人回道。“有外人出现十分明显?”苍临重复着这句话,半晌之后,他才开口,“那就派人去查那个石家村,看看他们村里近一年的时间有没有什么外人出现,尤其是与那个石章接触颇多的,有可能是,一老一少。”“一老一少?”黑衣人诧异,“不是只有一个人吗?”苍临摇了摇头:“不,我突然想到,如果他真的还活着,还躲在那么一个小渔村里度日的话,一定不会是自己一个人。”苍临先前从未想过会有这样一种可能存在,所以很多问题他也都不曾在意,比如,为什么一年的时间,他多次去皇陵,却从未见过程忠。最初他只以为那是因为他的身份挑明,程忠为了避嫌,也或者是因为无法接受苍临的身份而刻意躲避,苍临也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去面对程忠,所以不曾深究,逢年过节也会专门让人送东西过去,也都有人收下,所以他也不曾怀疑,现在想起来,如若程忠真的是因为他以为的缘由对他避而不见,也一定不会收下他送的东西。所以,如果,如果伏玉真的还活着,如果他能有本事从深宫里逃出去,就一定会想方设法地带走程忠,并且会在皇陵里面再安排一个人来分散别人的注意。可是,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伏玉没有死,还带走了程忠,却没有带走自己,也没有向自己透露出一丝一毫的消息。苍临突然觉得自己的心口隐隐作痛,但当着自己的下属,却没有表露,他朝着那黑衣人又吩咐道:“找一个人连夜到皇陵去,看看那个住在殡宫旁的小屋里的人究竟是谁。”黑衣人有些疑惑,但他是荀成一手调教出来的人,从来不会违抗自己的主人,因此他将疑惑藏在心底,拱了拱手:“是,殿下。”苍临点了点头:“回去吧,外面刚刚下了雪,记得小心一点。”黑衣人应声,一道黑影从窗口闪了出去,只留下一道冷风。苍临低下头,看了一眼他一直拿在手里的红薯,皮只剥了一半,红薯在说话间早已凉透,虽然依旧是橙黄诱人,苍临却再无一点食欲。他将酒壶从火炉上拿了下来,倒了一杯给自己,盯着酒盏陷入了茫然。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他有多么希望与苏和通信的那个人是伏玉,希望那个人还活在世上的某个角落,希望那些曾经笼罩在自己心头的阴霾能全部散去,希望还能再见一见那个一直放在他心口的人。先前他一直压抑着自己,不敢去想这个问题,因为他害怕不过是黄粱一梦。可是现在,当他真的去想这个问题之后他才发现,狂喜之后等待他的是什么,那个人如果活着,告诉了程忠,告诉了苏和,却唯独隐瞒了他,那是不是意味着曾经朝夕相处的那三年,不过是他的一厢情愿?而到了最后,他还是当日那个被当成拖累的小孩,最终还是被丢下?第六十七章江南的冬天鲜少落雪, 哪怕已经年近年关, 天气冷了不少, 最终落下的还是细雨。这种天气对于伏玉来说,多少有些难受。他一向畏寒,先前在都城的时候还能趁着雪霁天晴到外面散散心玩玩雪, 现在就只能每日呆在房里守着炭盆取暖。他手里捧了一本书册,只看了几页就昏昏欲睡,正百无聊赖间, 有人叩响了房门, 跟着隔壁的石头将门推开一条缝隙,探头探脑地往里面看了看, 直到看见伏玉的时候,便笑了起来, 直接推开门进来:“玉哥哥,爹爹让我把信给你送来。”伏玉听见又有了书信, 立刻打起精神来,笑眯眯地开口:“快过来烤烤火,外面天冷的很吧?”石头的一张小脸发红, 身上穿着一件夹棉的小褂子, 回手关上房门跑到伏玉身边,将那封千里迢迢跋山涉水从都城而来的书信递给伏玉,伸手在炭盆前烤了烤手:“外面不冷的呀,等明天雨停了,我还要跟爹爹一起去郢都城玩呢。”伏玉弯了唇角:“郢都城有什么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