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
作者:紫羿叶子      更新:2023-06-21 14:28      字数:6469
  小文哥的成绩是全家最差。大姐只上了两年学不算了。二姐的成绩算是中等,已经算几个孩子里垫底了,没成想,小文哥一上学,二姐立刻成了学习好那一挂的。原来大家还以为小文哥五岁就能自学十个数儿,是块学习的料呢,谁能想到,一上学就露馅儿了。作者有话要说:男主拉出来遛遛?????第28章 穷人孩子早当家每学期就考一回期末考试,上了三年学,一共考了六回试,对小文哥来说,能考进后十名,那就算超常发挥了。正常那就是后五名的固定选手。不是他不聪明,主要是他那聪明劲儿都用到别的地方去了,全都没放在学习上。要是说起起来玩儿,那就没有他不精通的。不光是平时小孩子的各种玩法儿他样样精通,就是玩叶子牌,玩牌九,他都一看就通。过年过节,孩子们看牌赢杏核儿的,他那战利品是一大把一大把的往家里拿。就是跟大家赢苞米粒儿的,他都敢玩儿,就没见输过。才十岁啊……就是学习不行。明子爹每回考完试回家都得给小文哥来顿柳条儿炒肉,娘也被他的滚刀肉样子给弄得没脾气了。只能安慰自己,行行出状元了。等到明子跟小文上了一个班,明明每天也没啥作业,娘却天天放学后都要把小文哥拘在家里一个小时,让明子给小文哥出题,不写完,不写对,不学会,不准出去玩。小文哥皮是皮,但是对长辈可从来一点儿不会反驳的,孝道上,关家的孩子算是做得极好的。主要爹娘的言传身教做得好。这也是大姐和二姐之前一直有很多媒人给保媒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每天放学到家之后的一个小时,就成了小文哥的噩梦。天天得看明子的脸色过活,要是明子手轻一轻,给出点儿简单的题,那他就好过一点儿,要是明子不高兴了,给出点儿超纲的题,那可真是要了亲命儿了。俩小时都不能出去玩儿了。明子手里握着上方宝剑,天天的,小文哥都快成她小跟班儿了。有时候小文哥真不想加课了,就总办法“巴结”明子,上学放学的,会背着明子走一段儿。哈哈,还好明子不胖。不过每回明子看他累了,都会主动下地自己走的。老姐对于小文哥的狗腿行为已经都笑话得不爱笑话他了。小文哥一点儿也不觉得把心思都用在怎么哄明子上而不是学会明子出的那些题上有什么不对的。同学里开始也有笑话他的,那小文哥可不乐意了,自家姐姐笑话行,外人,绝对不行。为了这事儿,他跟人打了好几架。一直到没人再敢笑话他了,才停手。别看已经是四年级了,其实真的没学啥东西,语言还就是认字儿,背课文儿,写作文。背的全是特别有时代特色的文章,教那作文,就更是一言难尽了。数学刚学到列竖式,应用题还是小明家买了三只鸡再买五只鸭又买了六只鹅,一共多少条腿儿之类的问题呢!明子都理解不了,就这些问题,小文哥为啥会学不会。秋收假放完,班里就要交柴禾了,冬天班级里要烧炉子的,每个同学要交一定量的柴禾。交不上的,交钱也可以,有些孩子,捡一整年的柴禾,就为了冬天的时候能卖上几毛钱买文具。明子家孩子多,五个都在上学,家里房子大了,每天两个灶要烧火,柴禾本来就不够用了。冬天交的柴禾,只是自己管自己的,捡一年,能交够了就行,实在不够的,就得花钱买了。因为交柴禾,明子第一次注意到了班里的一位男同学。顾向北。顾这个姓儿,在兴隆镇这一片儿可不多,明子穿过来好几年了,之前甚至都没听过周围有姓这么苏的姓儿的。再加上他的名字,向北,多文青儿、多苏啊。开始来这个班,第一次听老师叫他回答问题的时候,明子就注意这人了。后来,看他也没什么出奇的地方,才转移了注意力。等到了交柴禾的时候,他一个人交了五个人的柴禾。明子还以为他家是有钱人家呢!可是看他穿得补丁罗补丁的,又不像。问过小文哥,才知道。他哪是什么有钱人家的孩子呀。根本就是个孤儿。据说他父母在□□之后,在老家实在活不下去了,就到东北来投靠早些年要饭要到东北定居下来的亲戚,一路要着饭往东北走。他就生在路上。他爹娘一心向北走,希望早点儿到东北,就不用挨饿了。就给他取名儿叫向北。可是,他娘生下他没多久就死在了路上。当时还有不到一百里地到兴隆镇了。他爹靠着一路上要饭,用小米汤喂养他,走到了兴隆镇冷家屯,找到了十几年没见过的叔叔一家。顾向北的叔爷爷在冷家屯过得算是上等人家了,老爷子很“厉害”,屯子里的话说,就是很有正事儿。当年听说东北日子好过,为了活命,刚刚二十岁出头儿,就独自一人靠一路要饭走了一两千里路从关内要到了关外,走了很多个地方,才相中了兴隆镇,给冷家做了上门女婿。稳定下来之后,给老家写了信,报了平安。顾向北的爹娘多年后才凭着地址投奔过来。顾老爹带着顾向北在顾老爷子的安排下在冷家屯落了户。搭了半间小土房,爷俩住着。顾向北有叔奶奶和婶子们帮忙照看着,再加上他确实命大,总算活了下来。但是吧,这人命也确实是苦。跟老爹两个人相依为命因为苦一点儿,但至少将就着一年吃上两个月粥,还不至于太挨饿呀。可是等他长到七岁的时候,一场阑尾炎就要了他爹的性命。他爹心疼钱,刚开始疼的时候一直挺着,挺到穿孔,救不了了。扔下他一个成了孤儿。要说顾向北这孩子也挺倔的。七岁成了孤儿,硬是自己在那半间小破房儿里过了两年多了。平时屯子里的人看他可怜,多多少少会帮衬着点儿,再加上顾老爷子一家的照应,总算没饿死他。明子听说了顾向北的身世之后,真是佩服得不行不行的。完全想像不到,在这样的年代,这样的环境,他一个七岁的孩子,是怎么活过来的。居然还上了学。他能上起学这件事儿明子不奇怪,哪个班里没有几个因为家里太穷免学费的学生啊。像他这种情况,肯本不用交学费。小哥说,顾向北每年就是靠捡柴禾卖了的钱给自己买纸笔用,还有用苞米叶子编套包卖了挣钱供养自己的。牛人啊。自那以后,明子在学校的时间,大部分就都用来观察顾向北同学了。观察了一段时间,明子就发现了,顾向北入冬之后,还一直穿着单鞋。身上的棉衣应该是成人的旧棉衣改的,很大很长,都过了大腿了。他还没有穿棉裤,一直穿着单裤,只在膝盖的地方用两块旧的半截棉裤腿儿绑着。过了冬天之后,他脸上手上都是冻疮,看着挺吓人。当然,这时代,每个人都有冻疮,只是没有他那么严重罢了。明子还发现,顾向北很少写字,他的成绩很好,老师提问他,没有答错的时候。作业他也不常做,老师好像也习以为常了,并不强求他写作业。明子分析后发现,他是想省纸笔,不是他认为必要的,就不会落在纸上。他那课本,一看就是捡的旧的,不知道前面多少人用过的,都缺页了。还有每天中午,大家吃饭的时候,他从来不在教室,而是出去捡柴禾。以前,明子和小文哥中午都是到老姐班里去吃饭的,也没注意过。等到特别关注了之后,才发现,顾向北几乎不吃中午饭。明子只偶尔见过两次,他从书包里拿出来吃剩半个的饼子啃。那饼子一看就不是纯玉米面儿的,至少得有一多半的米糠掺在里面。明子是真的看不下去了。她哪见过这样的啊!她来这些年,高官屯儿本身在这年代就跟开了挂似的,再加上她家里娘会算计,爹又肯干,爷爷一刻钟不闲着的帮忙,她从来就没挨过饿,也没受过冻。都说外面儿有饿死人的地方,亲戚里比如四姨家过得多么苦,吃树叶子什么,可是没亲眼见过,只是想像中的。见到顾向北,她才真正的见识到穷到极致能是什么样子。明子就问小文哥,顾向北那么可怜,他咋不帮帮忙呢?小文哥用特别奇怪的眼神儿看明子,“咋没帮呢?你以为他那五份柴禾都是他自己捡的啊?全班哪个男生没帮他背过柴禾啊?”“哦……”明子觉得小文哥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他的同学跟他们有啥不一样的。顾向北从来没表现出自己的处境多么可怜,都是十来岁的孩子,可能真的就没意识到他有多么可怜。明子回家就跟家里说了班里有个那么惨的同学,是吃饭的时候,在饭桌上说的。“哎妈呀,那这孩子活得可是不易呀。要不以后你仨上学的时候多带个饼子给他?也不差那一个饼子了。”明子娘在前年家里最难的时候,都能拿粮食救济陆家兄妹呢,听说顾向北这样儿的,当时就不忍心了。“姓顾的?冷家屯儿顾五儿家的?”爷爷问明子,看上去是认识顾家老爷子。也是,都是一个大队的,以前吃大锅饭的时候,都是一个大生产队干活儿的,爷爷是做饭的,全产队就没有他不认识的人。“是顾五儿的侄孙子,没爹没娘了。”小文哥接话。“啊!那顾五儿可是个讲究人哪,能看着那孩子不管?”看来顾老爷子的人品还是过硬的,明子爷爷都很认可。“我听他们屯子里的学生说,是顾向北非要自己过。顾五儿当初要把他接回家,他没干。这些年,他家的自留地都是顾五儿帮着种的,要不然他也早饿死了。听说衣服啥的也是顾五儿家的女眷帮着缝缝补补啥的。”小文哥快赶上万事通了。“就你知道,给你能耐的,学习咋不看你这么上心呢!”明子爹看小文那样儿就怼他。小文哥秒怂。“哎呀,那这孩子是个倔脾气呀。咱直接给他吃的,他能要吗?”爷爷毕竟年纪大了,经的多,见的多了。“也是啊。这样吧,小文儿呀,你赶明儿个试探试探,看看你那同学能不能要咱家的饼子。”明子娘又给小文哥派任务,这样的事儿,小文哥是一定能干好的。小文哥抬眼看了爹一眼,看爹瞪他,迅速的低头耙饭,嘟囔着答应。。作者有话要说:来个大章。凑个万字……为了夹子,看今天收益哈。还能拼一拼的话,明天接着零点更。特别扑的话,明天就先不更了哈……第29章 大姐结婚啦明子以为,以她观察到的顾向北的脾气,不会接受她家的吃食呢。但是第二天,小文哥还真就把饼子送出去了,明子看着顾向北是拿着她家的饼子一边儿吃着一边儿出去捡的柴禾。明子就特别好奇的看小文哥,想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小文哥那小表情儿,得瑟的呀。直到明子的表情明明白白的表示出如果不从实招来,晚上作业加大难度之后,才跟明子说了实话,他说他跟顾向北说,他得活下去,以后才能报答别人对他的恩情。“就这么简单?”明子有点傻。“就这么简单!”小文哥特别肯定,表情还特别得意。好吧,只能说,小文哥比较了解他同龄的熊孩子了。那之后,顾向北对小文哥并没有表现出与之前多么的不同。还是老样子,基本不怎么跟同学沟通,把所用的课余时间都用在捡柴禾上。明子觉得,光是捡柴禾也不行啊,捡柴禾才能卖几个钱啊。琢磨了一个冬天加上一个寒假。终于想出个靠谱一点儿的办法。七三年春节,因为连着三年都没有供家谱的人家了,上面儿基本没啥人查了。这一年过年的时候,屯子里开始有偷偷摸摸供家谱的,明子家也偷偷的供上了。只供家谱,没有放鞭炮。明子娘觉得,这一年的春节意义不同,家里有喜事,一定得让祖先知道。大姐结婚的日子已经定下了,就定在大年初六。日子是找人看的,跟据大姐和未来姐夫的生辰八字看得日子。提前半年就定好了。因为大姐要结婚了,秋收之后,明子娘,姥姥加上大姐二姐,这一个冬天更加忙活了,除了忙活一家人冬天的吃食,还得为大姐结婚做准备呀。这有亲戚关系,就是不一样,两家沟通起来方便多了,两家家长都不是爱计较的人,婚礼整个筹备过程都和和气气的。大姐夫来给大姐送做被子用的棉花的时候,大家都见到真人了。个子真高啊。得到一米八五以上了。一米六的大姐站在他身边儿,娇小的不要不要的。孔家给了大家两百块钱的彩礼,另外给了四十块钱做被褥,家里也是跟明子有一样,接出去的一间屋子,只是分了南北墙,中间用帘子隔着,得住着孔家两个儿子两对小两口。还给打了一组地柜,据说屋子里没地方放了,地柜成了炕柜,放在炕上了。这些都是细枝末节,没人会强求这些,家家过得是什么日子心里都有数儿,一年才能挣几个钱,供学生上学,儿子多的,娶儿媳妇不借钱的能有几个,哪家不是借债娶儿媳妇。大姐原本想着把孔家给的彩礼钱给明子娘,知道家里因为给三姐治病欠了很多债。明子娘没收。爹娘也好,爷爷也好,这么多年,从来没跟孩子伸手要过钱花。再说大姐刚结婚,手里没点钱哪行呢!原来娘还说,前几年买的那缝纫机有些旧了,就留着给二姐用了,再给大姐买个新的。三姐这一病,也买不起了。只能拿旧的充数。最终,旧的大姐也没拿走。不为别的,孔家没地方放啊……大年初六,一大早四点多,关家送亲的马车就出发了。四驾大马车,三十多里路,得走好几个小时候。大冬天的,送亲的人也可遭罪呢。这所有的喜事里,最让人心里不得劲儿的就是嫁闺女了。明子跟老姐老哥都没有去送亲。送亲队伍走了以后,明子看到爷爷和爹娘都哭了。心里也跟着酸涩得不行。那一天,人家孔家肯定是高高兴兴的,添人进口嘛。明子家这头儿,冷冷清清的。这几年,八爷爷家连着嫁了三、四、五三个堂姑,明子也没觉得怎么着,看着八奶奶哭还觉得挺奇怪,这结婚是喜事儿,有啥哭的。前世她老妈还在的时候就恨不得哭着喊着把她嫁出去呢!等到自己家,才明白那滋味。确实是不好受。当天下午,送亲的队伍就回来了。又在明子家吃了顿晚饭,才各自回家。晚上的时候,二姐已经开始做饭了,可是大姐一走,家里跟少了一半儿的人似的。大姐从九岁不念书开始,就在家里带弟弟妹妹们,大一点儿了就开始干活,十来岁就开始做饭。之后又做全家的鞋,衣服。屋里屋外的忙活。娘没少念叨,这几个孩子,大姐过得是最苦的。再怎么不习惯,也得慢慢习惯了。三天回门儿的时候,又热闹了一天。但是终究是不一样了。不过明子很快发现,大姐这回娘家的频率可不低了。初九回门儿,十六爹过生日又回来了。之后,差不多隔个十天半个月的,大姐就要回娘家住上一两天,隔上一两个月还得多住上个三五天的。每次都是大姐夫骑着自行车给送回来,然后自己再返回去三十多里路上班去。隔上一两天,再来接大姐回家。要说是夫妻感情不好吧,看着也不是啊,俩人看着挺好啊!娘都让大姐回娘家回得心里没底了,问大姐,她也没说出来啥。后来没招儿了,直接问了大姐夫,结果大姐夫说,大姐总想家,还怕家里活儿干不过来,家里婆婆也是同族姑姑就让姐夫送大姐回来待上一两天……娘就偷偷问大姐,婆婆对她有没有啥不满意的,大姐说,大姑可喜欢她了,比大儿媳妇强多了。那这就只能是因为大姐想家了……这事儿闹得!后来还是娘跟大姐说,也别回来的太勤了,不太好。路又这么远,怪折腾人的。大姐才从十天半个月回一次变成一个月回来一次。大姐的婚事办完了,学校也快开学了。明子得忙她的扶贫计划啦。春天再开学的时候,明子就在某天中午,找到了顾向北。“顾向北,你等会儿。”明子叫住要出去捡柴禾的顾向北。“啥事儿?”倒是很干脆的停下了。“跟你做个买卖,做不?”明子走到他跟前儿,正好他同桌儿去炉子边儿烤火了,明子就坐到了他旁边儿,小声儿的说着。“买卖?我没钱。”拒绝的特别干脆。“不用你出钱。”“那你要干啥?”“等开春儿以后,我教你种地瓜怎么样?地瓜苗儿我出,秋天收地瓜以后,卖了钱咱俩对半儿分。干不干?”这是明子能想到的,最能帮到他,又有合理解释的办法了。“你为啥要帮我?”哎哟?不傻呀。“互惠互利呗,我想买点儿东西,家里没钱。”这理由合理吧。“你没钱用啥买地瓜苗?”这脑子,够用。“那你不用管,你就说干不干吧。”明子才不跟他解释那些有的没的呢。“行。”答应的可干脆,也是啊,他又不需要付出什么,有啥好不答应的,都能接受他们家的吃食了,还差再多接受点儿别的帮忙啊。于是,等进了五月,明子爹要开始栽地瓜之前,明子拿出自己攒了五年多的私房钱,二十块钱,交给爹,让他买地瓜苗的时候,顺便帮她也买回来一千棵。那些钱都是这些家她的压岁钱,因为她也算是为家里做出了贡献,明子娘每年都会给她一块钱的压岁钱,上学之后,时不时的,也会一毛五分的给他零花。还有屯子里的乡亲们,过年的时候,一般都会给明子二毛到五毛不等的压岁钱。小福星嘛!几年下来,明子几乎一分钱都没有花过。全存了下来。关于帮着顾向北种地瓜的事儿,明子没瞒着家里人,大家也都是支持的,原来地瓜苗钱爹娘也没说让她自己出,就说跟家里的一起买了就行了。明子不同意,说这是她自己要做的事儿,不能让家里拿钱。爹娘当她小孩子图新鲜,也就随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