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
作者:紫羿叶子      更新:2023-06-21 14:28      字数:6380
  第26章 哪个少年不钟情这一年秋天,明子家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开荒地里打了两千多斤大黄米,四毛钱一斤,卖了八百多块钱。爷爷从很多年前就开始在自家房前屋后种树,这些年,有些树已经长得很粗了,可以做房梁做柱子了。省下了这一部分,今年挣的钱,再接一间房子,也足够用了。愿本想接半间的,后来明子爹娘一合计,大哥过了年就十五了,用不了几年就要结婚了,到时候房子还是不够用,不如直接一步到位,接出去一间算了。冬天是不能盖房子的,要等第二年天气暖和之后才行。这一年过年,姥姥又回毛家店舅姥爷家去过年了。这老太太对于不能在关家过年这一点特别的坚持,老辈儿人,讲究就是多。过完了年,大房身的老姑爷来家里串门的时候,问起大姐的婚事,知道大家还没订亲,也挺犯愁。说是要帮着张罗。这时代,到了大姐这个岁数别说没结婚了,就是没订婚的都是少之又少了。一般二十岁都当娘了,大姐二十三了,找年纪相当的都不容易。过了几天,老姑爷又来了,这回居然真的来给大姐保媒了。对方是明子爹同族妹妹的儿子,姓孔,比大姐小一岁,今年二十二。孔家住在小房身屯,在高官屯西北方向三十多里路之外的太平镇。孔家姑父是小房身屯的队长,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当队长,当了二十多年了。是屯里最有威信的人之一,带着生产队的社员们过得还算不错,年年能有一点节余,虽然不能顿顿吃上干粮,总有那么一两个月要喝粥度日,但总算不用靠吃树皮野草活着,在这年月,上百户人家的大屯子,算是相当不容易了。孔家七个孩子,两个儿子五个女儿,给大姐介绍的是小儿子,大儿子与两个女儿已经结婚了,家里还有三个女儿年纪还小。孔家大哥是学校的老师,孔家的这个小儿子读书不行,说是学过开车,现在正在太平镇上的砖厂里开车。之所以到这年纪还没结婚,跟大姐的遭遇差不多,也是之前订过一个,因为一些事情黄了。才耽误了。按说,他家还有他本人这条件算是好的了,老姑爷还说是对方提出的解除婚约,明子娘还特意问了原因,别人有什么毛病吧?老姑爷说,那家人家是搬家了,听说好像那姑娘后来找了个城里吃商品粮的。没毛病就好。哎哟?这是远房表亲啊?虽然现在的人还没人在意近亲不能结婚的事儿,但是近亲生出来的孩子有缺陷的多这个还是知道的,在近亲里好亲家的已经很少了。明子得管孔家的叫大姑,这位大姑跟明子爹已经是出了五服的同族了。明子觉得毕竟是同族,多多少少还是有点血缘关系的,最好还是不结亲。但是,她人微言轻的,哪有她说话的份儿啊。爹娘都对这门亲满意,婆婆是同族的姑姑,总不会对大姐不好,又都算是知根知底,也不怕再出了前面赵家那样的事情。问了大姐自己的意见,大姐能有什么意见啊,都二十三了,再不结婚,都耽误二姐的亲事了,就同意见见。因为有一层亲戚关系在,开始也没说什么相亲不相亲的,就双方在老姑爷家找了个借口见了一面。大姐回来也没说什么。没说什么其实就相当于是同意了。当事人同意了,那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双方家长见个面,对方给大姐买了身衣服,就算是定下了婚事。两人年纪都不小了,当时就定了,过了年就结婚。大姐的婚事定下了,接下来,就到了二姐了。二姐人长得好,性格也活泛,嘴甜会办事儿。那媒人多得都快踩破了关家的门槛。明子是怎么也没想到,宋知青居然也会对二姐有想法。宋知青也到了结婚的年纪了,只是他一直也没有透出要在当地找媳妇儿的意思,跟知青点的那些女知青也向来没啥联系,平常不是待在大队里,就是待在他挂点儿的高官屯。大家伙都以为,人家这是不会在当地找了。毕竟,才二十刚出头嘛,男人要是有本事,就是三十岁再找,也能找到小姑娘。要说这不怕没好事儿,就怕没好人。如果宋知青是拖人正八经的给明子爹娘提亲,没准儿明子娘能同意呢,毕竟相处了这么长时间,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又教了明子好几年。哪怕是他自己跟明子娘说,明子娘可能都不会挑他的理,毕竟他是孤身一人在东北嘛,也没个亲戚帮着张罗,自己提,也说得过去。坏就坏在,这事儿它是被别人传出来的。之前三姐跟高章的事情就是一些半大小子总拿着玩笑。这一回,又是那些半大不小的闲汉们传出来的。其实二姐跟宋知青还真不熟,只能说是认识,连都没说过几句。虽然宋知青待在关家的时候不少。但是呢,他来的时候,一般二姐都已经出去上工干活了,等二姐回来的时候,他又已经走了。不知道怎么的,就传出了宋知青看上二姐的传闻。说是两个人有暧昧。当然,农村的土话说得可不会这么好听。传到明子娘耳朵里的时候,明子娘气坏了。明子小姨的事情才过去一年多呢,这种私相授受的事儿是她最痛恨的,如今传到自己闺女身上了,她能不气。第一时间就找二姐核实,二姐当时就一脸懵逼的表情。她什么时候跟宋知青好上了?咋她自己都不知道?明子娘一看就明白了,知女莫过母,自家闺女什么品行她还是有谱的。自家这四个闺女,干活上,可能三姐是差了一点,但要说在品行上,绝对是靠谱的。“那是怎么回事?怎么传出来这样的话?”明子娘就问二姐,发生了什么。“我真不知道啊。前几天在生产队前面,我跟他自好走对面儿,就说了两句话,不过就是打个招呼,他问我是不是上地,我说是,又问我今年苗长的挺好的吧,我说还行。再也没说啥了啊……”二姐人活泛,见人三分笑,不笑不说话,迎面遇上了,这些也是打招呼很正常的内容吧。“再没说别的?”娘显然是不信。“没有啊。就说这两句啊,完了我就上地了啊。”二姐也一脸疑问。“行了。以后少给他见面。传出这些话,对名声不好。”娘很严肃。“还见啥啊,躲还来不及呢。以后我老远见他就跑,行了吧?”二姐让娘说的,噗嗤一笑。看样子,是真的对宋知青没什么想法。明子娘总不好拉着传话的人打听为啥传二姐跟宋知青的“绯闻”,但是她也有办法。找小文哥啊,他在屯子里小弟那么多,又是半大小子,小伙伴之间传些桃色新闻啥的,是常有的事儿。打听这个,肯定不难。果然,没用上两天,小文哥就弄明白了来龙去脉。原来,宋知青可能还真是对二姐有些想法,自打明子家开始有媒人上门给二姐说亲,他就常常远远的看着二姐发呆,可能他自己没觉得什么,但是旁观者清啊。那天,跟士云二姐说完了话,二姐是没当回事儿就走了,他在后面可是盯着二姐的背影出神了好一会儿呢!最直接的证据还来自高章的弟弟,宋知青住在他们家,他在宋知青的笔记本上看到了宋知青写的日记,上面写着对一个扎着大辫子的姑娘的爱慕。结合他总是盯着士云二姐看的行为,再加上二姐就扎着一条长长的辫子,这绯闻可不就传出来了嘛!哎,明子听说了之后,只说说,宋知青,这人也真是够够的了。你说男未婚女未嫁的,你要真喜欢就追啊。找大队里的干部或是高队长给保个媒不就完了吗?不行自己也能说啊,十天里得有八天在她家待着,跟明子娘抬头不见低头见,你就是不明说,表现出来那么点儿意思,以明子娘的精明也能看明白啊。非得整什么暗恋,还写日记?可真够文青的了。他也不想想,高官屯是什么地方,这就是一最普通的东北小屯子,住的也都是没什么文化的普通农民。你这么整,明显是格格不入嘛。至少,他要是行动了,还有一半的可能成功呢!这下好了,一点儿成功的可能性都没有了。明子家三位长辈都觉得这人忒矫情,不是踏实过日子的料。明子只想吐槽,找不着媳妇儿,活该。二姐知道原因后,那个气呀,她觉得自己可冤枉可冤枉滴了。拿起剪子就把头发给剪了,剪了个齐耳的荷叶头,这态度够明确了吧。宋知青不久之后也知道传言的事儿了,看二姐的态度也明白二姐对他是没有啥想法的。而且那之后,明子娘也不招待他了。话里话外的点他,让他注意影响。没过几天,宋知青就调走了,跟一位女知青换了挂点儿屯子,调去了别的屯。这件事儿就算是过去了。但是传言到底是传出去了,之前还蜂拥而至的媒人一个都没有再上门的了。第27章 三姐的上学之路呀开春了,种完了地,明子家盖房子的事儿就提上了日程。土坯房,还算好盖。请了木匠瓦匠就行,力工活儿都是明子爹加上屯子里的三亲六顾的帮衬着就干了。接了足足的一大间,明子用她的小短腿儿量着得有四米多长,算下来得有二十来个平方呢。一铺大炕能睡七个人都够了。安的也都是玻璃窗,顺便把原来老屋子的窗户纸也换成了玻璃的。家里盖房子,高章学了挺长时间木匠活儿了,这下子可有了他表现的机会了,天天的,可卖力气了。三姐开春儿已经回学校上学了,趁着家里盖房子的机会,高章跟三姐接触的机会多了,总是明示暗示的想哄着三姐不继续念书了。在家里的时候,也总是在明子爹娘和爷爷跟前儿透话儿。三姐被他说烦了,就总是躲着。娘跟他说得很清楚,三姐才初中毕业,而且现在也才十七岁,不读书她能做什么?再说了,就算将来读了高中,也不让是希望她能找个不出苦大力的活儿,能让哪去啊?房子盖好了,家里一下子宽敞了好多,姥姥带着大姐二姐三姐和明子都搬进了新屋子,原来西山墙上扒了个门出来,木板床就放不下,挪到了西屋,还是靠西山,撤了上面的草垫子,就成了一个木板台子,上面能放不少东西呢,还防潮了。下面也能放东西。大哥也搬回家了,小哥也从抱厦搬出来,爹娘带着两个小子住在原来的大炕上,爷爷自己住单间儿了。大哥十五岁,上初二了。他学习很好。这年头儿也没啥作业不作业的,放了学回家就没啥事儿了。大哥身体瘦弱,平时家里长辈三个拿他当眼珠子,农活累一点重一点儿的都不让他干。他又不爱出去玩我。就在家研究着做东西。开始的时候,是做个小板凳啥的,看屯子里谁家有废木板儿啥的,他就要回来,想办法做点儿什么。后来明子爹去县城里卖东西,特意给大哥买回来一套做木工的工具。那之后,大哥的业余时间几乎全用来做手工了。家里多了好几个小板凳,还有油坛子的底座儿啥的,以前都是不用的,大哥给做出来了,那当然是不用白不用了。能家里盖完了房子,剩下的木头有不少,大哥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自己做了个写字台。土话叫半人桌子。家里空间大了,正好原来放木板板的地方放新桌子。爹还特意买了油漆,给桌子刷上了深红色。跟原来家里了那组地柜颜色还配套。再加上大姐从镇上的大公销社买回来的茶盘,新暖壶,家里真是焕然一新。明子看着家里的摆设,终于找到了一点儿上辈子看老电影的那种感觉。虽说世道不好,可是明子家的成分是一点儿问题没有的,再回上木家跟关家都是大家族,在大队、公社甚至镇上当领导的亲戚不少,明子娘又是向来人缘好的,受过她恩惠的人正经不少,所以关家盖房子也好,挣钱也好,只是羡慕的人家多,并没有什么人记恨。要非说有,那主不是高队长,也就是二姨父了。以前,他们家是高官屯的首富,他又是队长,明子爹也是头车车老板,关家也处处都不如他。现在,关家越过越好了,他家去掉结了婚了两个,还有五个儿子,正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年纪,家里这些年一直没什么起色,心里上难免就有了教劲儿的心思。跟明子爹又是连襟,明子姥姥又在跟前住着,想比较的心,就更慎了。但是怎么说也是姻亲,顶多是有些嫉妒,还不至于到嫉恨背后插刀的程度。多年之后,明子才知道,自己这时候的想法有多么的幼稚。五月,刚忙活完地里的庄稼,以为能轻闲一些了。家里又出事儿了。三姐士敏病了。明子都觉得,三姐是不是命中注定就是不能继续上学了。三姐要考的是类似于后世的中专那一类的学样。读了之后就算是有文凭了。之前三姐考的就是这类学校,明子自己二乎乎的,以为三姐是考高中呢。眼看着又快考试了,三姐得了阑尾炎。本来算不上什么大病,这时候的医疗水平已经完全可以治疗了。不知道是三姐体质的原因,还是因为什么,手术之后,她的伤口却一直不能愈合,到最后都化脓了。足足住了一个半月的院,伤口才结痂。出了院,也不敢大动,又躲了半个月,才算是好了。别人一周就能治好的病,到了三姐这儿,硬是治了两个月。明子娘一直在医院陪床,家里全是姥姥带着大姐和二姐照应的。高章在兴隆镇的木匠铺里干活了,隔上三两天的,就往医院跑一趟。三姐这一次住院,足足花了一千多块钱。一千多块钱啊,绝对是一大笔巨款了。明子家哪有那么多钱啊,又刚刚盖完房子,花了好几百块。那段时间,明子是看着爷爷和爹四处张罗钱的,屯子里过得好的差不多都借遍了,这家给凑三十,那家给凑个五十的,二姨家给拿了一百,高章家给拿了一百。要知道,这时候,一大家子,一年能挣上百八十块钱的,就是过得好的人家了。能拿出来这些,不容易了。之后,明子爹和爷爷还去了大房身老屯和木王堡借,总算是凑够了给三姐治病的钱。只是三姐的病是治好了。那考试也错过了。高章家那个幸灾乐祸的呀。那意思,三姐就不该得瑟非要考什么学,就该老老实实在家干活儿,等着嫁人就完了。三姐那么没脾气的人,也不知道为啥,就非得跟高章家置上气了,非要考上学不可了。病好了之后,就跟爹娘说,还要再念一年。爹娘也是被三姐这一出儿一出儿的整得没招儿没招儿的,都够够儿的了。娘寻思着劝劝吧,三姐就哭。这就没法儿弄了,大姐二姐也在边儿上劝,让爹娘就随了三姐心意。爷爷在几个孙女里最喜欢的就是三姐了,不光是三姐跟她性子像,爱好也像啊,说书就是跟着爷爷学的。看三姐那样儿,也站在三姐一边儿。明子娘就没招儿了,只能听三姐的了。等到开学,高章家一看,三姐居然又去上学了。这一次,明子大哥都上初三了,三姐直接跟士安哥成了同班同学。高章家就不乐意了,某一天,高章在三姐放学的路上堵住了三姐,给三姐下最后通牒,让三姐立刻退学回家,明年结婚,如果三姐还上学的话,那就解除婚约。三姐当时特别坚决,解除婚约就解除婚约,学必须得上。然后,高章就真的回到家,当天就到了明子家,跟明子爹娘正式提出了解除婚约。明子娘愁的呀,既犯愁又生气。愁的是两个闺女,全都被人家解除婚约,三姐以后可怎么办。气的是高家太霸道,怎么就非得不让三姐念书?明明都已经说过了,就算以后三姐能上班了,婚事也不会变挂的。高章想用解除婚约拿一把,威胁一下明子家这头儿。寻思着英子大姐都出了一回这样的事儿,明子娘肯定不会再让三姐也解除婚约。没想到,三姐态度那么坚决,明子娘也没有强求。没拿住关家,落空地儿去了。婚约真解除了。等婚事儿真的解除之后,高章又后退了。后退有啥用啊。关家这头儿不可能再回头了,再回头成啥事儿了,以后在高官屯还怎么待。再说三姐也不乐意啊!磨叽了一个多月,高章见实在没有挽回的余地了,不知道他怎么想的,是故意的还是巧合,没几天就定亲了,对象还是三姐之前的同班同学。不光是这样,自打三姐退了亲,明子家跟高章家算是结了仇。日常在生产队开会,高章他爹是有事儿没事儿的就拿话儿损明子爹两句儿,明子爹嘴笨,也不会反驳,只能是生闷气了。高章也总觉得心有不甘,明子家的地,总是莫明其妙的被破坏,是谁干的大家伙儿都心里明镜儿似的,只是没抓到证据,明子家这边儿也没办法。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好几年,直到大哥成年……暑假过后,明子跳过三年级,直接上了四年级,跟小哥成了同班同学。班里一共三十一个同学,小哥说,一年级的时候,还两个班呢,一共六七十个学生。这才两年,一半的学生都不念了。老姐他们五年级的,学生更少了。家里穷得吃不上饭了,虽然上学花不了几个钱,但是能坚持着让孩子上学的,真是不多。十岁的孩子,能顶半个人用了,还得帮家里干活儿呢。明子不管到了哪个年级,哪个班,那就是老师的宝贝,到什么时候,天才都是受欢迎的。她的事儿全兴隆镇的老师学生就没几个不知道的。镇中心学校一有个什么活动,老师竟指着明子出去拉仇恨呢!明子倒没啥感觉。上几年级,在她眼里,都是跟一帮小屁孩儿当同学。不过,上了四年级,明子又多了一项工作,就是给小文哥辅导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