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
作者:紫羿叶子      更新:2023-06-21 14:28      字数:6985
  等到了栽地瓜的时候,明子选告诉了顾向北要翻地的事儿,他之前就说过了,他就在家里的园子里种。这几年他家的园子一直都荒着没种,正好用上了。栽地瓜那天,明子和小哥老姐一起背着地瓜苗到顾向北的家的时候,园子里地已经翻好了,还有顾五儿老爷子也在家里等着了。明显是不放心几个孩子瞎折腾。哎哟,那个小土房那个小啊。真的是半间啊。不到两米宽的一小铺炕,也没有墙,直接接着灶台。地上有一个不大的地窖,再加上两个矮缸,一个酸菜缸一个是酱缸,再加上一个不大的油坛子,一个破水桶,就是全部的摆设了。屋里连个柜子都没有。被子都是真在放在炕边儿上的。炕上也没有炕度,就是一层草垫子。这可真是家徒四壁了,连窗户纸都坏了好几个窟窿,直漏风了。虽然很简陋,但是收拾得很干净。十岁的孩子,很不容易了。第30章 爷爷退休了有顾家叔爷爷帮忙,地瓜栽得就很顺利了。一千棵苗,一个大人带着四个孩子忙活,不过大半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地瓜是很皮实的作物,一点儿不娇贵。不用多么仔细的侍弄它自己就能茁壮的成长了。只要除除草就行。那之后,明子跟小文哥一起,隔上几天,就得去顾向北家里看看地瓜长什么样儿了。这半园子地瓜可就是他们几个的自留地了,收成全算他们的,当然得精心了。顾向北也精心,明子看得清楚,那地里可干净了,一点儿草都没有,一定是他每天都看着拔草才能那么干净。等地瓜叶子长出来的时候,明子告诉顾向北,那叶子也能吃,别都吃了就行,一棵秧上摘个一两片叶子不会影响啥的。到了七月份,又告诉他,那地瓜已经长出来了,可以吃了。但是顾向北到底没舍得早早把地瓜挖出来吃,只是靠着野菜玉米面粥维生。学年结束之后,再开学,明子又要跳级了,直接上六年级,跟老姐做同学,要当小文哥的学姐啦。学校已经习惯了明子的升学速度,连之前的吃瓜群众们都习惯了明子的升学速度,对她花三年时间上到六年级的速度已经能够平常心面对了。小文哥暑假的时候都快玩疯了,开学了也乐呵得不行,以为自己终于自由了呢,结果娘一声令下,放学后,家庭作业,继续。小文哥果断悲剧了。谁让明子给补了一年的课,他都没啥进步呢,只是从后五名前过到了后十名。这一年的夏天,省里下了令,要统一里修引松水坝,引松花江水到各地,以方便灌溉农田。各生产队要出民工。出民工的活儿是大家都抢着干的,因为一天能挣八毛钱,还供吃住。各个大队能被选出去出民工的,那都得是平时表现得相当好的才有机会,像是高官屯从家那样有地主成分的,表现再好都白搭。高屯官给了十个民工的名额,高队长家四个儿子就占了差不点儿一半,再加上他两个弟弟,一个堂弟,一个妹夫这就占去了八个名额,剩下的两个,本来应该有于家二姑父一个的,人家是老兵,该是人家的谁也不敢抢。还有一个,就是明子爹了,明子爹是在生产队里赶头车的,也算在生产队里有些威信了,再加上明子娘的人缘,明子爹占一个名额谁也不会有异义。后来,于家二姑父为了给单家他大舅子让一个名额出来,自己去大队里格外要了一个名额。单家的才算是挤进了民工名单。明子爹他们出民工去的地方可远了,也是赶巧了,正好在江弯屯,离明子三姨家不远的地方。去的时候,明子爹和二姨家的四个儿子就带着不少东西走的。除了自己的被子,还给三姨家带去了上百斤的粮食,地瓜粉,辣椒、大蒜啥的,反正家里有什么能拿出来的,就给带一点儿。三姨家里五个儿子,江边儿上地还总被淹,十年里得有三四年颗粒无收,只能靠野菜和江里的鱼虾活命。也是穷得不行。拿这些东西,也能帮着他家缓一缓。再说了,这又是大姐夫又是外甥的,三姨家免不了得破费请吃吃饭啥的,别给人家添负担。明子爹出民工一共走了两个多月,期间一直没回家。二姨家的三哥和四哥倒是都回来过,年轻,精力旺盛,在当地借个自行车,骑上几个小时回家也不觉得累。第二天一大早再赶回去,还不能耽误工。两人回来都拿了不少鱼回来。都是三姨父和他家大小子打的,在家里用木桶养了好几天攒够数了,就让他们送回来。那鱼肯定是给明子家和二姨家准备的。三哥回来那次,给明子家送来了满满一筐鱼,有大有小,还有蛤蜊啥的。四哥回来那次,给了大半筐,一斤以上的鱼基本没见着,蛤蜊得占了一半。明子娘也没说什么,都是人家的心意。明子就觉得,这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说得还真对。后来再想想,也是啊,三哥性子像二姨,老实本分,心善到有些软弱。四哥嘛,除了长得像二姨,别的,还真没有像的地方。要说起来四哥那长相,还真是,明子活了两辈子了,上辈子资讯爆炸,什么样儿的帅哥没见过啊。那在明子看来,四哥也绝对算得上帅哥了,还是大帅哥,长的是真精神啊。至于是不是相由心生啥的,明子就呵呵了……明子爹不在家,家里的活儿就是爷爷和二姐是主力了。爷爷今年六十六了,身体特别硬朗,但是毕竟年岁摆在那里了。好在,夏天也算是农闲时间,并没有多少农活儿要干,就是园子里瓜果蔬菜除除草浇浇水啥的。地里也是锄草,但是并不用每天都去。平常爷爷干得最多的活儿还是捡粪肥。高官屯小,整个屯子范围内的坝长也不到五百米,几天就修完了。高官屯的引松坝就修在明子家的门前,跟明子家的园子只隔了中间一条两米多宽的土路。其实严格说起来,修也都不能叫坝,只是挖了个宽四五米,深七八米的大水沟罢了。每天有几百个民工在干活儿,都是外地过来的,不知道上面是怎么想的,不让民工在当地干活儿。水沟挖完了,两边儿的土啥的,收拾得实在算不上太干净,这些事儿人家修坝的可不会管。只能生产队自己处理了,生产队要求全部社员都要参加劳动,收拾沟边儿的废土。明子爹不在家,就剩下二姐和爷爷是社员了。爷爷原本只是看看库房喂喂猪的,这回也得跟着一起干活儿。有一天上午,爷爷正在挑土,突然身边停下个人,叫住他。那人看穿着就是个干部,四十岁上下,慈眉善目的,推着自行车,“老爷子,跟您打听个道儿,三道沟怎么走啊?”“沿着这条大坝沟一直往东走,过了两个屯子,你再打听,往北去就是了。”爷爷很热心的给他指路。“你今年多大岁数啦?怎么还在干这些活呢?”那人没有马上就走,反而跟明子爷爷攀谈起来。“六十六啦。生产队统一出工,不干不行啊。”“您都六十六了,还在生产队呢啊?”“家里就一个儿子,劳力少。”“啊,这样吧,大爷,您老今儿个帮我指了路,我得谢谢您哪,今天晌午我请您吃饭吧?等我去三道沟办完事儿回来,咱们还在这儿汇合,中不?”“啊?”爷爷有点懵,不过是指个路,一句话的事儿,这是要闹哪样啊?“那咱们就说好啦,我在这儿等您老哈。咱们晌午见。”那人说完,也不给明子爷爷拒绝的机会,上了自行车就走了。爷爷被这莫名其妙的善意弄得心里没底了,明子爹就不在家,他也没人能商量。就去问高队长。“他二姨父,你说可咋整啊?”“他请你吃饭,那就去呗。怕什么呀,咱也不图他什么,也没啥让他惦记的东西。”二姨父倒是干脆。爷爷一想,也是,自己就是再普通不过的小老头儿,人家能图他啥,那就去呗。反正不吃白不吃。于是那天中午,爷爷就去了跟那人约好的地方。那人也没带爷爷去哪吃饭,也是,这年头儿连个饭馆子都不带有的,又是农村,上哪吃饭去啊。他是自带了几包点心来的,就坐在路边儿上,跟爷爷一边儿吃一边唠嗑。晚上爷爷回来的时候,还带回来好几包点心。那人买了那么多,他俩一顿才能吃多少了。明显就是特意给爷爷买的。又是槽子糕又是蛋糕的,还有油茶面,炉果。这是恨不能把兴隆镇里大供销社能买到的点心每样都买了吧?爷爷说,那人是县里的干部,到三道沟找引松工程的现场指挥汇报工作,遇到爷爷,觉得他这么大的年纪挺不容易的,这才给爷爷买了这些吃的。明子娘听爷爷说过之后,当时没说什么。等明子爹出民工回来,到底跟爹说,让给爷爷退社,不干了。都让人笑话了……这一年暑假的时候,三姐士敏再一次以一分之差落榜。终于决定不考了。跟士安大哥一起上高中。这一年,她十八岁。明子也上六年级了,不再跟顾向北做同班同学,改做他学姐了。但是那一园子地瓜,她可还一直盯着呢。开学合也时不常的和老姐还有小文哥一起,放学先去看看地瓜的长势再回来。说起来,冷家屯在学校的正北六七里路,高官屯在学校的正东六七里路,如果先到冷家屯再回高官屯,等于要走十六七里路。这距离可不短了,就是跑跑停停的,也够他们三个才十来岁的毛孩子走上两个多小时了。再加上在顾向北家里再待上个把小时的。学校三点半放学,他们几个回到家,都得晚上七点了。夏天天黑得晚,他们到家的时候,天还亮着,入了秋,天黑得早了。娘就不让他们上学的时候再去冷家屯了。非要去也行,得是学校放假的时候去。早去早回。其实真没啥看的,那地瓜就在地里长着,看也看不出来啥。这就跟小孩儿头一回拥有属于自己的玩具睡觉都恨不能搂着睡的性质差不多吧。作者有话要说:一更关于爷爷入社退社的事情,有读者提出异议,每个地方要求不一样吧。我得到的资料,确实有不入社的,但是很少很少。明子爷爷原型的老爷子确实是没有入社,明子娘因为身体原因也没有入社。关家的背景都是有原型的。还有本章出特别突兀出现的这个人物,也有原型,事件也就是这么奇怪。后面关家的一次逆袭,此人是关键人物,我只能透露这么多了……还有没有人记得宋知青,他在三十年之后也有戏份的哦……第31章 三小只学费自理啦明子家今年的日子过得尤其的紧张,欠了几百块钱的债,不知道多久才能还清,娘是越发的节省了。爷爷退社之后,爹和二姐两个人挣的公分不够口粮的钱,分完了口粮还要再往生产队交差价交了上百块。攒钱是越发的难了。自留地里的地瓜大蒜都是能卖钱的,再加上开荒地里的大黄米,明子爹平常做的手工,圈里鸡鸭鹅的出产,一年也能出个千八百块钱,只是去掉了一家子十口人加上明子姥姥的花项,还供着四个学生。还能剩下的,真没多少了。还要留出来第二年开春买种苗的钱,而且自家手里总得留点儿应急的钱吧?这一年,能还上的债务,真是有限得很。这还得说明子家过得好呢,去掉各种开支,一年还能还上百八十块钱的债务。你去别家问问?三五年能攒上百八十块的就算好人家了。因为要省钱还债的原因,家里的生活质量是直线下跌啊。一下子就回到了五年前。明子都快哭了,真的,好不容易啊,不用顿顿玉米饼子就咸菜了,虽然大米白面还是很遥远,至少能时不时的换换样子,小米饭啦,地瓜小米粥啥的,也能时不时的吃点儿粉条儿,烤地瓜烤土豆啥的,日常也能吃上熟酱了,赶上谁过生日过是过节啥的,还能吃上肉酱。全都没有啦,呜呜呜……三姐是最郁闷的,她这一场病,全家跟着吃苦。除了越发认真的学习,也没啥别的办法儿。这心理压力,还真就得她这种思想简单的人能承受,一般人,真不一定扛得住。每天的秋天,就是农户们所有的指望了,关家也不例外。今年雨水大,收成比不得往年,普通要低上一成多。收成不好,收入就低,买粮食的人也就少。那大黄米还有大蒜地瓜啥的就不好卖,价钱就上不去。七千多斤地瓜,才卖掉了两千多斤,又卖了两百来斤地瓜粉。加上一千多斤大黄米,总共也就一千刚出头。这些东西种苗还贵,算下来,还没挣上六百块钱。不过,总算有希望。农历九月初七,是明子爷爷六十六岁的生日。八爷爷早早就过来跟明子爹娘商量,要给爷爷过个生日。这年月,能活到六十六的老人,可不算多,一般都是过六十岁生日,但是爷爷六十岁那一年,正好赶上明子死而复生,家里的条件也不行,爹娘提了一嘴,爷爷死活没同意过。今年,说起来家里也不宽裕,但是比六年那还是要强上许多的。再下一个能大庆祝的生日就是八十岁了,还有十几年呢,谁也不能保证一定会有那一天。所以,八爷爷提出来的时候,明子爹娘很快就同意了。大姐怀孕三个半月,正是孕吐反应最严重的时候,都两个月没回娘家了,也折腾回来了。这回大姐夫也跟着在家里住下了,一起给爷爷过生日。这还是大姐夫头一回在老丈人家住呢。明子看他那别扭样儿,就觉得特别特别的好笑。爷爷生日那天,不光是明子家全家都在了,堂姑姑肯定也早早就回来了,连八爷爷家的几个已经嫁出去的堂姑姑也回来了,还有大房身老屯的一些亲近的亲戚,老姑爷,木王堡明子的堂舅,毛家店的舅姥爷,等等。再加上本屯子的有亲戚关系的二姨家和单家。吃饭的时候,都四十人了。足足坐满了五张桌子。明子娘在这样需要做面子的事情上是从来不会吝啬的,提前三天,家里的吃食就开始准备了。三姐和大哥成了跑腿儿的重点人员,正好三姐和大哥都在兴隆镇上高中,每天放学回来顺路就能买回来肉、菜啥的。明子爹还特意去了一趟江湾屯,带着二十斤小米儿去的,换回来两大筐鱼。地里的白菜土豆都是新收上来的,管够儿。明子爹还特意去孙家油坊榨了十斤大豆油回来。炸了菜丸子。九月初三一大早上,八奶奶就带着几个堂姑姑过来帮忙做饭了,还有屯里跟明子娘关系特别好的金兰姐妹儿高家婶子单家婶子也过来帮忙。都自带着刀具菜板来的,那么多人吃的菜,当是白菜丝土豆丝就得好些人忙活了。还有掌勺的。二姐一个人可忙不过来。明子娘下不了厨,只能把总。大姐孕吐严重,闻不了油烟味。三姐也就能扒扒葱蒜啥的。老姐和明子就更是对厨事一窍不通了。菜很丰盛,食物这么贫瘠的年代,明子娘硬是颠夺出来三劳三素六个菜。饭就是高粱米饭。单独给爷爷做了一饭长寿面,爷爷不吃鸡蛋,面里面没放荷包蛋,只放了点青菜,是明子娘在屋里的花盆种的一小把波菜。席间,八爷爷指挥着明子爹还着明子大哥,小文哥和他家的三个儿子一起,给爷爷磕头祝寿。爷爷特别的高兴。当天还喝醉了酒。过完了生日,下午,客人们就纷纷回家了,大姐又在家住了几天,大姐夫又一个回去上班了。大家有小孩儿了,家里都很高兴,明子和老姐小文哥三个小的最高兴了,要当姨当舅了嘛,长了一辈儿,当然高兴了。恨不得小外甥马上就出生才好呢!大姐那吵吵嚷嚷风风火火的性子也老实了不少,头一回儿当娘,家里婆婆重视,娘家这头儿是四世同堂的头一个孩子,更重视,她还不老老实实的呀。八爷爷家的四堂姑据说很快就要跟堂姑父一起回关里了,她家的大女儿才刚半岁,她就扔给八奶奶照看了,怕跟着他们,孩子养不活,放在老家,有三个姨帮着看顾,再加上明子娘的照应,至少孩子饿不死。明子见四堂姑私下里求了娘,多照应点她家的小妹子,她自己也明白自己的亲娘心智不足,也是不放心吧……顾向北家园子里起地瓜的时候,还是他叔爷爷家里去了几个大人帮的忙。因为要用犁杖翻地把地瓜翻出来,他们几个孩子可操作不了。三分多的地,最后起出来差不多上千斤的地瓜,半屯子的人都到顾向北的园子里围观。其实产量并不算多高,只是它的产出过程稍微特别了一点而已。除了种和收,全是四个孩子完成的。包括秧苗都是明子自己出钱买的。这一千斤地瓜,去掉明子的一半,顾向北一年也是吃不完的。他还有生产队里分的口粮呢,再加上夏天各家园子里的青菜也都会给他一点,一天有一个地瓜,他就挨不着了。“这些地瓜咱也不用称了,就按一千斤算吧,我的一半是五百斤,我也不要你地瓜,现在公销社里地瓜两毛钱一斤,你给我一百块钱就行了,地瓜你怎么处置我不管。”明子把顾向北拉进屋子,讨论怎么分配利益。“行。”顾向北很痛快的就答应了,这没什么好商量的,年初就说好的。“明年还是这么分配,干不干?”明子又提出明年的计划。顾五老爷子在边儿上咳嗽了好几声,那意思明显是不让顾向北继续跟明子合作了。是啊,今年的收益在这儿摆着呢,明年顾向北自己的钱都够买地瓜苗的了,何必让人平白分去一半的收成呢。“行。”顾向北倒像是没听到他叔爷爷的咳嗽声,没啥犹豫就同意了明子的提议。明子就笑了,她不是差这几十块钱的收益,也不是非要占顾向北的便宜。她就是要看看这个人,值不值得帮。不值得,以后,各自安好就行了,值得的话,给小哥培养个品行都不错的发小儿,何乐而不为呢。现在两个人的关系已经很不错了。顾向北学习又好,跟小哥正好互补。寒假之前的一天,顾向北来六年级找明子,把一百块钱亲自交给了明子。明子留下三十块钱等着来年开春了买地瓜苗。剩下的七十块钱,留了二十让做私房以应对突发事件。还有五十块钱,给老姐和小文哥一人二十五块。“明子,你给我钱干啥,我可不要。”老姐士容十三岁了,已经不像小的时候那么爱拔尖儿了,没有哥哥姐姐在学校,她这两年带着明子和小文哥,可有当姐姐的样子了。放学回家也很能帮家里干活儿了,老姐可不像三姐都是慢动作,她跟大姐差不多,干活儿特别快,能干。“哎呀,姐,我给你你就拿着得了。今年家里紧张,这些就够咱们来年开销了,不用跟婶儿要钱了。再说,往老顾家跑这些趟,你一回也没落下,玩也干得比我们多。我还能自己把这么多钱都密下啊!”明子一开始也没想吃独食儿。上辈子总被自己老妈说是独根吊儿的她,成为明子这些年,最大的改变就是知道分享了。“就是,老姐,小明子给你你就拿着呗。又不是别人给的。婶儿肯定不会要咱们的钱,这么多钱都放她自己手里,她也用不了。咱们还得跟婶要钱。”小文哥收钱收得可痛快了,还帮着明子一起劝士容姐呢!“就你能耐,拿老妹的钱,你脸不红不白儿的,你咋不挣钱给老妹花呢?你不是爷们儿吗?”老姐看小文哥那样儿,就忍不住要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