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第45章
作者:故国有虞      更新:2023-07-08 22:28      字数:3360
  这并不是一个在后世某些人的臆想之中,会大肆打压所谓关陇贵族集团的帝王会说出的话语。

  但,普天同怨,何止一人!

  现在天下人都已经对你杨广心怀怨恨,这时候去计较究竟谁是始作俑者,又究竟是谁率先背叛了你杨广,又究竟有何意义?

  于是杨广转而想追求最后的体面。

  “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锋刃!”

  “取鸩酒来!”

  整理了衣物,以指尖掉过衣袖间那并不存在的灰尘,杨广被酒色所侵蚀的虎目圆瞪,显露出最后的威严。

  纵使千古一帝的梦想转瞬成空,看似宏伟的蓝图之所带来的亦不过是深重的灾难。

  但至少杨广觉得自己应该保有最后的尊严,做为一个天子、一个帝王而死去。

  事实上早在此之前杨广便已经感觉到了大事不妙,并且做好了最悲观的想法与打算。

  杨广事先准备好了不少装着毒酒的小瓶子,然后将这些小瓶子交给身边的姬妾,并且做出嘱咐。

  “若贼至,汝曹当先饮之,然后我饮。”

  万一要是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或者贼人到来,那么你们就先把这些毒酒喝了,朕一定紧随其后,马上就喝,以免遭受贼人的侮辱。

  但大难临头,姬妾的命同样是命,早已跑得无形无踪,又如何愿意同杨广一同赴死?

  发动叛乱的贵族以及军士们,同样没有那个心思去给杨广取毒酒来。

  于是最终的最终,杨广被缢弑,时年五十岁。

  便在同一年,中原地区在得到杨广死讯之后,李渊逼迫隋恭帝杨侑禅位,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同时盖棺定论,给杨广定下谥号隋炀帝。

  好内远礼日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日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

  好笑的是炀这个谥号,最初是叫杨广给了陈后主。

  陈后主以其荒淫和那首著名的《玉树□□花》而出名,但杨广之荒唐,又何弱于陈后主?

  更不必说,杨广之所接手的,可不是陈后主那样偏安一隅的江山,而是一个处在上升期的强篮帝国。

  只是不知杨广在最初给陈后主

  定下炀这个谥号时,可曾想到,兜兜转转,这个谥号最终居然会落回到自己头上?

  以致于唐人都不得不生出感叹,两位炀皇帝于九泉之下相见,不知是否还会再讨论那《玉树口花》?

  可谓是将讽刺之意拉满。

  而在杨广身死一年之后,王世充废杨侗,自立为帝,隋朝正式灭亡。

  “这可真是……”

  伴随着所有画面与景象淡去,有关杨广的盘点结束,有人摇头,有人长叹,更有人指点江山道:

  “君王垂拱而治天下,隋炀帝之所做为,何其不智!”

  有人用词文雅,自然有人嘿嘿一笑,用词粗鲁,满脸讥嘲。

  “叫我说,就算是放头猪在这杨广的位置上,该吃吃该喝喝,只要不瞎折腾,隋同样犯不着二世而亡。”

  但这世间之种种从来便是如此充满着不确定性。

  于是在下一刻,在那平平如镜的水面之上,李珂却是轻笑,而后开口道:

  “又有有趣的事情将要发生呢。”

  李珂这话说的没头没尾,目光之所望向的,似乎是一片茫茫的虚无,又似乎是那渺渺茫茫不可知之处。

  只是在那下一瞬间,李珂脚下踏出,身形随之而消失。

  而在那虚空之中,却是有新的盘点生出。

  【排名第五:没有早死的李隆基】

  “啊哈?”

  刘彻额头微微抽动,始皇帝挑眉,刘邦脚下一个趄,几乎摔倒。

  直起身子,揉了眼,再细细看过那虚空之中出现的字迹。

  很好,没有看错。

  确实是没有早死的李隆基。

  “所以,当真是老而不死是为贼?”

  对于生死这种事其实相当看得开的大汉高祖皇帝琢磨着其中意思,口中不觉得的发生如此疑问和感叹。全然不曾注意到,他身旁的刘彻黑了脸,双眼微眯,有那么一瞬间的蠢蠢欲动。

  事实证明,老祖宗就应当要有老祖宗的样子,应当安安分的庇佑后辈,老老实实的呆在太庙享受香火供奉等吃猪头肉。而不是出现在后辈面前,一副找打模样。

  只不过对于这一次出现的这个人名,在那唐朝往后的时空当中,却是有

  不少人面色复杂。

  不同于空有大志实则胡乱折腾,并最终导致隋二世而亡诺大的江山易手天下凋檄的隋炀帝杨广,唐玄宗李隆基如果能够早死那么二十年,那么绝对是可以称得上是明君,甚至是一个较之以唐太宗文皇帝更加完美的圣君。

  毕竟李隆基身上,可没有什么弑兄夺位的黑历史。

  但坏就坏在,这位皇帝似乎遗传了其亲祖母武则天的长寿基因,比较能活,多活了那么二十几年。

  当然,在某些人眼中,相较于李隆基一生之功过等种种,显然是絮绕在这帝王身上的那些风流桃色等更值得说道。

  于是乾隆皇帝手中折扇撑开,却是仰角四十五度望天,故作风流道: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却是可怜了那杨太真。”

  做为一名优秀的下属以及乾隆皇帝肚子里的蛔虫,和珅当即情真意切的长叹一声,而后顺着乾隆皇帝的话语道:

  “万岁爷,恕奴才直言,杨太真若是生活在您的治下,物阜民丰天下安,定不会落得那等下场。再者,”

  语音微顿,和珅继续陪着笑脸道:

  “万岁爷贤明,再是目光如矩慧眼识人英明神武不过,又岂会如那唐明皇一般,被区区女色所蛊惑。&34;

  于是乾隆皇帝眉梢眼角俱是流露出再欢喜不过的笑意,不过面上却是强行维持着一本正经的神色。轻咳一声,开口道:

  “唐明皇前期,还是可以的。”

  虽然就比朕差上那么一点点。

  于是乾隆皇帝与和珅俱是再笑,空气之中再度充满了欢快的气息。

  但做为当事人,原本正准备和贵妃一起泡温泉却无意中被拉入到这陌生的空间之中的李隆基却是跳脚,气喘吁吁道:

  “这是造谣,诬蔑,诽谤!”

  “朕怎么就昏君了?朕如何就昏君了?”

  “朕就算不曾功过尧舜,比肩秦皇汉武,又何以在此昏君之列?”

  或许是因为大权在握以权势滋养,又倾天下之力以供养的缘故,纵使是已经做人祖父的年纪,但就外表而言李隆基看上去其实要较之以真实的年龄更加年轻。

  至少略略看来,当是一位英俊且威严的帝王。

  不过就如

  同看似表皮完好,内里其实早已经腐烂破败的桔子一般,在他狂怒与跳脚之时,却又似乎间隔老远便可以闻到那层腐坏的气息,看上去是如此的丑恶。

  更何况这位虽然注重保养,却同样喜好享乐,在某些事情上并不节制。同真正的年轻人之间,自然有着不小的差距与距离。

  但这帝王显然是不愿意承认的,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衰老,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不愿意承认,自己竟然会晚节不保,沦落到与昏君为伍。

  【千秋功过说玄宗,治乱明昏转吉凶】

  于是下一刻,是天音落下,周遭之所有画面与场景随之而变幻,不管是判词还是这诸多种种,都昭示着一个事实。

  那便是李隆基其实并不是普通的、平凡的、纯粹的昏君。

  又或者说,在他的人生之中,并非是没有过高光时刻。只不过随着时光与岁月的流逝,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这位帝王开始在昏君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而已。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在那荒凉冷落的行宫当中,艳丽的花朵在寂寥之中静静开放。

  有胡琴声幽幽,满头白发的宫人步履蹒跚的行走在这宫殿当中,将手抬起,遮蔽了眼前的日光,说起玄宗皇帝李隆基时期的旧事。

  那时候是什么样的呢?

  诗人杜甫曾经写下过这样的诗句。

  忆昔开元全监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回忆监世,只言开元,不提天宝。在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整个大唐盥世达到了极致。

  【开元之际,几致太平,何其盛也】

  伴随着天音落下,九天阊一宵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之所呈现的,是一个究竟何等恽煌且无可争议的盛世大唐。

  当是时,大唐威加海内涤荡八荒,有野战精兵四十九万,优良军马八万匹,新罗、契丹、日本等国尽皆臣服于大唐,不敢有丝毫的二心。新立国的南诏甚至是苦求欲为臣属而不得,同唐朝一直争霸的吐蕃亦已经显出颓势,眼看着就要被东西合围,走向灭亡。

  这时的人口户数已经达到九百六十万户,远超唐太宗、唐高宗时期,甚至超过隋朝最盛之时的八百九十万户。

  这时的长安、洛阳米价甚至是一石不到二百钱,能够满

  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在全国各州县的仓库之中, 堆满了粟米和布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