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超级帝国 分节阅读 241
作者:古风飞      更新:2023-06-19 13:51      字数:4691
  d向于商人,就连李江这位大统制,也时常将商人的重要性挂在嘴边。如此这般,大明商人这个群体,如何不向往汉华王国的生活,毕竟双方环境相差太大了。而恰恰也就在这个时候,大明与汉华王国又因为倭国之事闹起了矛盾,虽然不是朝廷与朝廷之间的矛盾,但却比之更为麻烦。因为在大明民间,那些读书人与传统士绅阶层认为大明对倭国战事太过屈辱了,也太软弱了,与汉华王国相比,大明根本就是反面教材。换而言之,这些“愤青”认为,正是因为有汉华王国这个榜样存在,才导致他们的面子挂不住。也是,想我堂堂天朝上国,居然还比不了一个小小的海外番属国,你说身为天朝的读书人,面子上怎么能过得去,而在这个时候,那些大明商人在倭国却赚了太多的钱,这些钱让这些读书人与传统士绅极为嫉妒。这就好比一家人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原本地位崇高,天生看不起贫穷的小儿子,后来小儿子突然成为了爆发副,这大儿子却一直浑浑噩噩,没有什么起色,心中自然产生嫉妒。而这种妒忌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迅速扩大,直到不少人,尤其是那些专门上书弹劾的御史等官员,因为家族之间的联系,不得不迫于自己家族的压力,不断朝着朝廷上书,请求朝廷即刻恢复太祖祖制,禁海以免国体损失。虽然他们表面上说得十分有理,但其实就是废话连篇,核心死心就一个,那就是恢复原本的国策,恢复他们掌控的权利,使得大明掌控在他们手中,而不是掌控在那些快速崛起的商人阶层手中。其实,这种对立早就因为汉华王国的崛起,不可避免了,因为这是历史的必然,一个先进的制度往往会影响一个落后的制度,这就好比清末时期,封建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被更为先进的制度所影响,所取代,各个阶层也会因为利益等各种冲突矛盾而最终走向消亡或者融合。相比大明内部阶层的暗流涌动,此时的临高特区之中,于谦已经深深感到了无力,虽然他不懂这些理论,但他明白如果大明这样一直保持原状,肯定会出事,而且还是出大事可是他现在也没有办法来解决这一切,因此他把希望寄托在了那位大统制身上,因此,他专门写了一封信,想要通过张怀普转呈给李江。只是他却并不知道此时的李江根本不在东阳城了,而是来到了新兰府。没错就是澳洲新兰府第四百九十八章视察澳洲澳洲新兰府,作为一个汉华王国新设立的府,这里一切都十分的简陋,不管是府城还是各种基础设施,都比李江心目中的府城要简陋许多。就拿新兰府府城城墙来说吧,因为人数实在太少,所以修建城墙的人只能用俘虏土著或者是流放罪犯,但即使这样,修建城墙的人数也才不到五千人,所以修建高达城墙显然不可能了。而因为新兰府乃是新设立的殖民府,所以为了防止大规模当地土著冲击,围墙是必须要修建的,所以综合考虑之后,新兰府的围墙使用了夯土,而且只修建了一丈高,这样的高度如果放在大明,那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座府城的城墙,要知道一般大户人家的院墙或许都有这样的高度。由此可见,在新兰府,一切从简可不是真正说说的,而是因为人数实在太少,所以根本没有这么多劳动力来修建高达的城墙。再说,新兰府目前的敌人也就是当地的哦土著,他们并未有什么攻城器具,这样的高度对敌应该勉强可用了。此时此刻,新兰府府衙之中。这是三进三出的瓦房群建筑,最前面的则是府衙衙门大门,中间则是处理各种事宜的地方,一共有着正堂以及两旁的各六间大瓦房,后面则是厢房,两边各有三间,正中间则是后厅。这样的布局乃是典型的中式布局院落,放在大明,也就是一户普通的富裕人家院子,但是放在这新兰府,却是府城之中最雄伟的建筑了,因为整个府城内,只有一条街道,而街道两旁都是一些木制的吊脚楼式茅草房,十分的简陋。而府城内的军营,也不大,营房也是极为简陋,这不在视察军营的时候,李江甚至看到一排排营房屋顶都有许多洞,茅草时不时被掀起,四处撒落在地上,一些士卒正在搭弟子准备上到屋顶进行修补。看到这一幕,李江对着身后的一名总兵道:“你们的困难,我知道,但是再困难也不能让士卒们住着这样的房子这样吧我会尽快下令调派舰船运输人口与大量物资过来,你们尽快采集石块,我会调派少许水泥,让你们修建石头营房还有军营的一些设施,尽可能的建好士卒们必须训练的一些东西也必须建好”李江的话让身后跟着的总兵极为感动,他也清楚,新兰府刚刚成立不久,一切设施都不齐全,何况是军营,李江既然开了口子,那就等于这一路会开绿灯,尤其是极为稀缺的水泥,如果能够运过来,那对于军营的修建与完善可是有着大用处。所以这位总兵心中极为高兴,甚至他都在想着如何尽可能的利用这些水泥修缮整个军营了。而接下来李江的一番话,更是让他喜上加喜,因为就听得李江这时候说道:“除此之外,我还会调派一万斤火药给你们新兰府”“大统制一万斤火药这”“怎么你还嫌少”李江转过头看向那位总兵,不解道。那总兵一听李江这口气,顿时连连摇头,回道:“不不不大统制够了足够了”是呀,这可是一万斤火药,如果能够利用起来,那所做的事情可就多了,而且这火药不仅可以用来做武器,还能够用来开采石头,要知道新兰府最缺的就是石头,而人力因为极为不足,所以开采石头就成了一大难题,现在好了,有了大量火药,这开采石头就变得容易许多了。接下来的时间内,李江又视察了新兰府其他地方,而着重视察的便是新兰府的几个港口了,因为新兰府乃是新建的缘故,这里的出产物品根本不多,所以即使是官船,也很少来这里,因而港口内看上去空荡荡的,除了一些战舰外,也就是一些小渔船了。不过,港口内该有的设施都基本修建完成了,尤其是仓库,修建了一整排,估计能够放十万吨东西。在新兰府住了大概十日之后,李江便准备返航了,他准备前往宝庆府进行视察。相比新兰府,宝庆府要繁华一些,毕竟宝庆府所建立的时间比新兰府要早。就拿宝庆府城来说吧,高达的城墙远不是新兰府所能比的,而街道上,也有不少百姓在挑选商品,甚至还能够看到不少归化的土著,还有琉球人倭国人这些雇佣军士卒,甚至在街道的尽头还能够看到一座特殊的建筑青楼。而进入这座楼的人大部分都是琉球或者倭国人,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这两种人在宝庆府不是雇佣军士卒,就是一些开荒之人,所以相对而言手头上闲钱要多一些,尤其是那些雇佣军士卒,他们的薪水非常高,因为地处澳洲,所以他们往往不像积累很多钱财,而是尽快花掉,而青楼无疑是这些士卒们经常逛的地方。相比之下,当地驻守的汉华王国的军队就要严格许多了,如果没有重要的事情,一般是不准允许出军营的,更不用说逛青楼了。而且驻守的汉华王国士卒大部分人都会将薪水等各种钱财寄回去给自己家里,而不是尽快花掉。在宝庆府待了三日之后,李江这才乘坐舰船在数艏战舰的护送下返回东阳港。只是就在这期间,风暴使得舰队不得不停靠在一个名为山港的殖民点,这里乃是宝庆府与东阳港之间澳洲沿海的数十个殖民点之一,因为附近有一座山峰,所以这里名为山港。山港与大多数零散的殖民点一样,都只有一座城寨,一个小港口,附近有着几个小村子,村子里的人都是一些种地或者打渔的百姓,平日里除了到寨子里换取一些货物,平时都会呆在村子里,而因为周围土著的关系,所以村子里的人无论是谁都会接受驻守在城寨之中驻守士卒的训练,这就是所谓的民兵。而居李江了解,这个名为山港的殖民点,一共有着一千三百多人,其中驻守士卒一百五十多人,其他民壮大概三百人,其他的人都是种地的百姓与渔民,还有少部分牧民,都是在附近那座山上养山羊或者其他动物。第四百九十九章草原大战再起大明京师城内。皇宫之中,炎热的天气使得守卫皇宫的禁军都有些萎靡不振,而这时候,随着三通鼓之后,一众朝臣开始下朝了。几十位重臣三五成群的从大殿之中走出来,尽管天气炎热,但是大家似乎并未因为燥热的天气而烦心,而是在私下聊着某件事。“咳咳,张大人此事你觉得怎么办为好”“徐大人客气了,这乃是兵部的事情,吾乃是礼部的人,不该谈及此事”“可是此事也与礼部有关呀”那位大人道。“嘘嘘小声点可别让杨大人听见了此事咱们还是到吾府上小心谈论”“对对对瓦剌使臣进京此事看似不大,但其实来者不善,兵部那些大人恐怕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是呀此事颇为棘手,恐怕三位杨大人也很难应对估计太后也在犹豫之中,张大人你没有看到刚刚在朝堂之上,太后一直沉默不语吗恐怕也是没有想好”没错,此时一众大臣谈论乃是最近瓦剌派出使臣,想要进京一事。至于具体目的,一众朝臣还暂且不知,但有消息传出,言说这次瓦剌使臣进京一为前段时间骚扰大明一事与大明商议,另一件事则为联合进攻鞑靼而来。前者还好说,一众朝臣都没有什么意见,毕竟边境不得安宁,是一众朝臣最不想看到的,但是对于后者,大部分朝臣都觉得此事事关重大,不能轻易做决定。瓦剌与鞑靼乃是北方草原部落之中最大的两个部族,他们乃是北元残余势力最核心的部分,同样也是悬在大明头顶上的两柄利剑。在以前,大明也不是没有与这两个部落进行过联合,打击其中一方,但是因为效果都不是很大,所以大明一方一直没有下定决心。这次,瓦剌再次派出使臣,虽然没有明显表示有这个目的存在,但是暗地里朝廷还是收到了一些消息,因而大部分朝臣还在犹豫之中。相比大明朝廷的慢吞吞,收到消息的李江倒是第一时间下了命令,他下令征伐倭国的军队与舰队随时准备待命,尤其是军事训练绝对不能停下,并且下令工坊区大肆制造厚棉衣,以应对北方作战。没错,此时此刻,李江已经有了决议,将要插手这次草原鞑靼与瓦剌的战争了。之所以这样做,李江当然是有利可图,他已经收到了兰芳社送来的情报,情报上显示,目前草原上最大的两个部族,鞑靼与瓦剌已经开始了大规模战争,这次恐怕鞑靼已经在劫难逃了。因为情报上显示,瓦剌不仅开始与大明联合,而且还开始与西亚诸国以及不少小部落联合,反观鞑靼,其大汗似乎并未察觉瓦剌的阴谋,依旧大肆玩乐,其手下的大臣武将更是没有心思管理部落之事,整个部落上下,都呈现出一股奢靡之风,军队也是马放南山,军备也因为常年没有修缮而堆积在仓库之中。而且这还不是最为致命的,最为致命的是鞑靼内部已经开始显露出分裂之势,许多小部族开始大肆逃亡,而大一点的部族也开始频繁与瓦剌接触,可以说,鞑靼是内忧外患,早就不复当年之勇了。大明正统元年十一月份。汉华王国依旧是炎炎夏日,而反观北方大明京师却是白雪皑皑一片了。至于那更北的草原之上,更是哀嚎声一片,草原上因为暴风雪的缘故,草场早就失去了原本的绿色,而是被厚厚积雪所覆盖了,而牧民之中的牛羊,也是成群的死亡,牧民们也因为牛羊死亡,失去了生命的保障,不得不大肆向着其他地方逃亡,可是整个草原之上都遭受了大雪灾,因而瓦剌不得不提前行动,开始正式征伐鞑靼,而且还派出使臣再一次来到大明,提出了更为丰厚的条件,希望大明能够出兵出物资。事实上,在此之前,瓦剌已经派出了两拨使臣了,再加上头一次,这是第四次。可以说,瓦剌似乎已经等不及了,毕竟作为天朝上国,瓦剌也同样知晓,如果不跟大明达成协议,一旦与鞑靼开战,先不说打不打得赢,万一大明在背后出手,恐怕瓦剌将会偷鸡不成蚀把米,如此一来,瓦剌只能一次次派出使臣,而且提出的条件一次比一次丰厚。而相比之下,大明这边也同样明白瓦剌的急切,可是对此,大明朝廷似乎并不为所动,依旧是不冷不淡,并未作出任何回应。大明真的是不想与瓦剌联合起来一起对付鞑靼吗,当然不是,大明其实很想与瓦剌联合灭掉鞑靼,毕竟这次瓦剌提出的条件可是将鞑靼的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