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第 97 章 开春之后,齐王回到洛阳……
作者:青木源      更新:2023-06-19 10:52      字数:3761
  开春之后,齐王回到洛阳,天子亲自出城迎接。

  百官列队,声乐大作。

  明棠哪怕在王府里,没有出去,都能听到外面那个声响。

  人回来了,那么该赏赐的就赏赐,齐王得了不少的封赏,加封大都督,都督几州的军事。另外元澈也封了侍中。

  另外楼家跟着去的那些年轻人,也有封赏。

  一时间洛阳里看着花团锦簇,人人皆大欢喜。

  侍中在先汉的时候,只是侍奉天子琐碎事务,甚至看管唾壶的官职。并不显眼。但是到了如今,侍中一职早已经不是先汉时期的微末。而是天子重臣,相当于丞相的存在。

  一时间,清河王府邸的门槛都险些被踏碎。

  明棠和元澈成婚这么几个月,就没有见过那么多七拐八拐的亲戚。府里比成婚那天人都要多。

  似乎一夜之间,从洛阳里的各个角落里冒出了成打的亲戚。

  明棠是刚入门没多久的新妇,元澈的那几门亲戚除却经常在天子面前露脸的之外,其余的她根本认不得。

  幸好元澈拉来了大哥一家,给家里添人手。元渝在前面和元澈元治一道接待宾客,明棠和就和李王妃把女眷给招待进内堂。

  明棠原本以为李王妃认识的人应该比自己多,毕竟在洛阳土生土养长大,又是赵郡李氏这样的士族高门,认人上应该比自己多得多。谁知道好些人,李王妃也不太认识。

  明棠脸上笑得灿烂,嘴里各种妯娌姑嫂,把人好好安排到堂上,叫人把各种上好的葡萄酒还有酪浆全都上了。

  “姑嫂的郎君在哪儿任职?孙儿如何?”

  前来道贺的女眷们都知道,清河王妃身上挂着个后族的名头,实际出身并不是太显赫,即使娘家在南朝曾经也是有头有脸的家族,到了现在也随着诸王叛乱,而成了过去的辉煌了。

  王亲们也是势利眼,元澈一家当年遭难的时候,都是冷眼旁观的多。看着孤儿寡母受尽看苦楚。现在元澈得封侍中,又亲亲热热的上门来,好像有多亲密似的。

  女眷们也随了自己男人们的脾性和做派,对上出身士族的李王妃,神色亲热,握住李王妃的手。对上明棠,眉宇间的那股亲密就凭空无故的少了一半还多。

  即使是朝廷封的王妃,在她们眼里,也就是个虚名,远远不及出身显赫来的更重要。尤其还是宫里的女官,说是女官,只是比伺候人的宫人好上那么一些罢了。要不是运道好,清河王妃的位置说不定还是自家侄女的,哪里轮到一个家道中落的来坐。

  脸上挂上三分笑,就已经不算失了礼节。

  明棠看着那些有头有脸的王妃对着李王妃各种殷勤,也不生气,她掉头去和那些丈夫儿子官位不是太高的亲眷说话。

  比起那些故意去到李王妃那边的,这些亲眷显得要老实的多,也没有跟着认错女主人。

  “听说嫂嫂家里的孙女,前些日子受了风寒。”明棠也不去管那些和李王妃亲亲热热的亲戚。

  她把那些稍微关系远一些,家里可能不太好的宗室女眷给拉到自己身边来,和和气气的和她们说话。

  宗室人太多,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朝廷谋个好官职,元澈还有庶出的兄长,只谋得了个小官,和妻子过的和平头百姓也没有区别。

  她和颜悦色,见着她们带着孩子来,还把孩子召到自己面前,亲手给孩子喂吃食。

  加牛乳下锅炸制的截饼是宫里常见的点心,被明棠掰开了,喂给面前的小姑娘吃。

  小姑娘的祖母显得怪不好意思,又惊诧的很,自家的小事,不知道清河王妃是怎么知道的。

  “大家都是亲戚,虽然可能不在五服里,但到底还是亲戚。既然如此,怎么可能不知道长辈的事。”

  明棠话语谦和,语调软绵绵的,带上天生的和气。听得人心里很是舒服。

  “只是小病,养上一段时日就好了。劳烦王妃担心。”

  明棠摇摇头,说不,“府中有个疾医,擅长风寒等病。是从齐国来的。先让他去给阖府看看。”

  面前的女眷大喜过望。

  擅长治病的疾医,就算是宫中也是稀缺的。何况是宫外,而且这种能人异士可遇不可求。就算运气好,遇见了,也不一定能将人给请来。

  她当即就要起来给明棠行大礼。

  明棠拉住了,“晚辈对长辈尽心,不是应当的么?”

  应当是应当,可是这世上应当的事多了去,谁又见到样样桩桩都是做好了的?

  那女眷被她握住了手臂,行不了大礼,但脸上满是感激。

  明棠又去问旁边的孩子,几岁了,读了什么书。

  一番下来,雨露均沾,谁也没有被冷落。一派的和乐融融。

  李王妃这边额头都要冒汗了。士族重视谱系,她自小就受到了这方面的教导,奈何人太多。她认识的只有在朝堂上比较能说得上话的那几家,其余人几乎能认个脸,知道那是谁,就已经很不错了。

  何况这是小叔受封,应该是妯娌做主,她这个长嫂,只是在从旁协助而已。

  这些人倒好,分不清形势,还搞那套寒门士族不相往来。

  李王妃看了一眼明棠那边,见着明棠和旁边的女眷们说的格外愉快。心里叹了口气。

  形势变化可比门第重要多了,这个世道,一场变乱,说不定高高在上的门楣就成了皑皑白骨。都没有什么一定的事。

  “阿嫂说过的那件事,我也听说了。”李王妃压下心中对眼前这些贵妇的厌烦,“只是这事,我恐怕是没办法。但是弟妹最近已经封了女侍中,侍奉帝太后身侧。若是能在帝太后身边美言几句,说不定能成。”

  士族们之所以能成士族,不是因为真的家风上佳,而是因为心够狠,手够黑,也足够的认清形势。

  李王妃不想因为这些贵妇,和妯娌闹不愉快,笑着和旁边贵妇们提起明棠封女侍中的事。

  顿时旁边的这些贵妇们脸上一时间诸多精彩。

  说起来运势这种事很奇妙,她们丈夫是近支宗室,朝廷的股肱之臣。照理说,帝太后多少也应该是让她们相陪,谁知道,那么多的公主王妃,最后是让个名不见经传的前女官给得了。

  “所以,这些事,若是和弟妹说一说,可能更有转机。”

  李王妃这话说完,贵妇们的脸上都颇有些精彩。

  一事不烦二主。若是一开始说还好,现在再去,恐怕多少都得显得自己不诚心。

  不过能在这个位置上的,脸面这东西,看重却也不看重。

  还真有人径直去了明棠面前,明棠见着有人来,笑容微微一敛,看得对面的人忍不住皱眉。

  贵妇们高高在上久了,除非对上宫里的那几位,要不然心里想什么还真的不会遮得严严实实,至于表露多少,就看面前人的身份。

  明棠知晓那些贵妇看她不上,偏生现如今又有事求在她手上。不得不摆出一副和气的模样,但那和气里还是有几分居高临下的傲然。

  旁边的女眷想要把孩子抱开,免得耽误了明棠和人谈事。明棠摆摆手表示不用,“这件事,我会看有没有合适的时机,再和太后提起。”

  一句话就将人打发了去。

  事情她答应下来了,没有当众拂人的脸面,可是要怎么办,什么时候办,那就是看她自己如何行事了。百八十年都不开口,那也是时机未到。

  都是人精,哪里不知道这里头的道道。

  这个贵妇见识过寒门女眷在自己跟前唯唯诺诺,噤若寒蝉的模样。谁料到这个宫里出来的前女官,一改宫中谨小慎微的做派,不动声色里叫人难堪。

  贵妇涂满脂粉的脸下,现出几分青白。

  明棠脸上点头,“如果实在赶急的话,不如长辈和我一道去和大王说说?”

  贵妇青白着脸,咬着牙,过了好会才按捺忍下来,唇角牵强的扯出一丝笑,“这倒是不必了。”

  贵妇们之间的狐假虎威,真的到了男人面前,少不得要见真章。尤其男人更讲究颜面,夫君要是和自己翻脸,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瞧清河王妃的做派,怕是记恨上了自己之前去和妯娌相谈。

  果然出身不好的人,胸怀也只有那么一点点。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虚若怀谷。

  明棠已经不去管她了,调转过头和别人说笑。

  贵妇见状调转回头去,坐到了李王妃身边,颤着声调,“我都这把年纪了,还要受这番的屈辱。我就不该和身份低……”

  “若是觉得不该来,现如今可以告知大王,自行回家去。”

  李王妃道。

  贵妇来她这,原本想要诉说一下委屈,好让李王妃安抚安抚她,言语上得几分便宜。

  妯娌间几乎都有几分不痛快,多得是乐意听人说妯娌长短的。

  谁料到李王妃竟然这么不客气。

  “来者是客,按理来说应当尽主人之礼,但是看娘子这般,是想要无理取闹,挑拨离间。娘子若是想要离去,大可以自行离去。另外我也会将此事原原本本告诉大王。好让人理清来龙去脉。”

  这话一盆冷水扑过去,明棠在一旁冷眼看着,那一圈贵妇们目瞪口呆的望着李王妃。

  有了前车之鉴,接下来就顺当了许多。明棠坐到李王妃身边,轻轻拉了拉她的袖子,压低声量道,“多谢阿嫂了。”

  “谢什么。”李王妃压着嗓子,“那些人,眼睛都在头顶上,我都快要压不住气了。”

  要上门巴结,就好好巴结。非得摆出这种做派。让人看不上。

  一家子里,能多有几个出头的人固然好,但是若是有一个,那也行。只要有一个出头的,带着家里其他人,那也只是时日的问题。若是被挑拨了,那一家可谓是没有安宁的时候。

  明棠听了,低头闷笑,“辛苦阿嫂了。待会我要好好谢谢阿嫂。”

  李王妃去看她,见着她眨眼。

  这位妯娌就是有这点好处,从来不忸怩什么,眼里脸上都是罕见的直白真诚。

  现在她看人的时候,就和娘家里的小侄女一样,眼里清亮。

  “自家人,客气什么。”李王妃道,“也就是怪她们,都什么时候了,还扯着那套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