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作者:影小匣      更新:2023-06-19 05:47      字数:4948
  明明苏瞳只是乘车入京,云离就跟他被王进徽绑架了似的惴惴不安。筠瑶见他魂不守舍,说云离君你不如一天十二个时辰把观清镜都挂在面前。云离把筠瑶的玩笑话当了真,一番试验下来,觉得苏瞳的下饭和安眠效果什佳。为免耗费仙力,他强迫破剑充当镜架,以便观清镜召之即来。马车平稳行驶,一路上只有一个小插曲。行经湖州,王进徽提议驻马休息;三人住下的客栈距干承家采药的山不远,司命小仙半夜上山,随后通过观清镜叫醒云离,说以这山为中心,方圆二三里已经人烟全无了。当时,乜秋确实接了干承家出来,将他和干桑一起葬在山上。然邻人视那父女坟为可耻之物,指责说干家父女生前□□,甚至入土做鬼也不知羞。众人呼喝着掘了两人的坟,加罪鞭尸,再在山顶竖起木桩把破碎不堪的尸骨悬挂其上。冤魂索命,不久后干承家的几个邻人染病惨死。山上原本生长的草药枯萎一片,当地医师不得不到外地捡药,可惜患病的人没一个有幸康复。恶病扩散,众人求请巫师,然最终先后到来的几位巫师无一例外都挥袖走人。巫师们只道山上疑有鬼人的气息,不敢插手,饶是众人重金复请,也没人愿意再来。湖州太守得知此情,想来恶鬼的本事再大,终究有限,于是让当地人移舍二里半。幸而此法奏效,余下的人保住了性命,只不过荒废了几里地和一座山。至于两只游鬼之后的去向,便无人得知了。第四十六章观清镜。京城皇宫。王进徽把苏瞳送至宫门,退下;宫中侍卫迎上来,将苏瞳、司命小仙二人领进皇宫,绕过朝堂,到得嘉辉皇帝的寝殿。侍卫遂躬身做手势,请苏瞳入殿,让司命小仙静候门外。早先已有人禀报,嘉辉于是遣人布置,此时寝殿的格局和平常有所不同。一张小木圆桌摆在榻阶前,占据了一殿的中心,周有一高一低两只圆凳。桌上置酒,银质酒杯放在酒壶边;酒杯有两个,所以不论嘉辉平素有无在寝殿里喝酒的习惯,今天他是有心和苏瞳在此小酌一场了。侍卫关上了门。苏瞳拢袖行礼,嘉辉命他抬头,盯了他一番,然后在圆桌旁坐下了。嘉辉的年龄未及而立,虽然年轻,但身在宫中,尊为帝王,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风范。他本无甚表情,但端详苏瞳时看着看着就笑了。嘉辉撇开仆从,亲自斟酒,一边提起酒壶一边道:蜀州偏远,却实为人杰地灵之所在。苏珏归这相貌,真真比尉迟行殷还要略高一品。夏国上下,其他人的赞美之辞中难免掺混杂念;单就这点,大概只有皇帝能做到随性而纯粹。苏瞳默了会儿,垂眼道:皇恩泽及五州,陛下口中尽管说蜀州偏远,心里却时时挂念远地。天子恩怀均施,蜀州自然同京城皇都一样灵秀了。嘉辉倒满了两杯酒,闻言,哈哈一笑道:你坐、你坐。苏瞳谢座正襟,才坐定,嘉辉举起酒杯道:你的方方面面,尉迟行殷早已讲得明明白白了。尉迟辅国极力推举你,加之朕念及有二,便省去了繁琐的种种,直接召你到这里面谈。一来乡试会试你名列榜首,敏而有才;二来祸事不可预估,误期之责不在你。苏瞳早先就有所猜想,现在才能确定,自己入京的确和尉迟令有关。听嘉辉提到尉迟令,他微微出了神,不料没等他或说谢罪或说谢恩,嘉辉又道:朕会客喜好喜好用酒不喜用茶,远来是客、知心是友,你我先喝这一杯。苏瞳道:做陛下的客人已是惶恐,怎敢再同陛下以友相称?嘉辉摆摆手,自己饮尽杯中酒的同时,示意苏瞳先喝了再说。末了,嘉辉才道:知不知心,能不能称友,还当交谈一番再下定论。说完他击掌下令,一旁的仆从会意,端了一方木托埋首上前。木托中盛着一摞纸页,最上面那一页是篇长文。正是云珏书房里苏瞳遗失的信件。苏瞳微怔,旋即正色。嘉辉道:尉迟辅国为你说话,一次求朕不得,便来了二次、三次。前一阵子尉迟辅国呈上这些文章,朕读来,真有先皇阅东坡之文而废寝忘食之感。如果你早些托尉迟行殷送来这些,朕想必就不会犹豫那么久了。苏瞳:陛下没有怪罪,心中已然窃幸,不曾想过能再得到面见圣上的机会。现下诸多粗陋浅薄的文字,实则是行殷背了珏归翻找出来的。用词欠妥、立意不新,愧登大雅之堂。嘉辉笑道:原来如此,难怪蜀州太守送过一篇一模一样的。哎,立意不用新,切合时事就是极好;合时的文章,总比用典陈腐却刻意求奇的文章高妙。苏瞳沉默。嘉辉道:譬如这一篇,经由廷上众多大臣讨论,切题除弊的纲则已经被草拟出来了,之后此事将由尉迟辅国处理。你与他同窗多年,肯定了解他,不妨说说意见如何?苏瞳莞尔道:辅国大人是被陛下亲自选中的,加之他堪当文武全才,珏归若评点一二,只怕字字都是笑话了。嘉辉莫名高兴,让仆从满了酒,只道再喝。一壶酒见底,嘉辉遣人取来第二壶;看苏瞳面不改色呼吸平稳,他眯了眯眼睛,一侧嘴角不禁上扬,呲出一串啧啧之声。再次倒酒的时候,他问仆从现在是什么时辰,得到回应说是寅时末,随即点头饮酒。嘉辉翻了翻那摞纸页,抽出一张图画,含笑道:怪说里面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幅画,听你讲来,想是尉迟行殷走得匆忙,把许多其它东西掺进去了。画面分为两半,一半是和睦相处的牛与牧童,另一半描绘的是牛撅起屁股抛飞牧童的场景。嘉辉举起画,酒意酝酿之下,双眼下弯的弧度越来越大。苏瞳笑笑道:小时候的戏笔,陛下见笑。铜镜外,围观的司命小仙们哄然闹作一团,都笑说从不知道苏公子曾经有过这样的作品。其中几个缓过劲来的连说安静安静,唯怕筠瑶嫌吵把他们推出去。筠瑶听了半天嘉辉和苏瞳的对话,只觉得牙疼得慌,于是在司命小仙们嬉闹之际站起身看了看别处,算是休息。然环视一番,竟不见云离。筠瑶回想起来,云离的观清镜一大早就摆在这里了,他本人今天好像确实没出现过。筠瑶:你们见过云离君吗?司命小仙们安静下来,相视相觑,随即茫然摇头。云离总不会不知道苏瞳这时候该面见嘉辉了吧。筠瑶兀自纳闷,那嘉辉又命人捧了另外一叠纸过来。这叠纸约莫百张,一空白纸页掩在表面,白纸泛黄。嘉辉盯着纸上泛黄的一角出了下神,口中感慨原来已经这么久了,这才把空白纸页揭开。下有墨画,赤色玄色在画面里荡开,留白处示意漫天飞雪;浩然苍穹之下,一人跨马独行,背影而已,寂寞而孤傲。黑色描山,红色状血,画面中的独行者虽只占全景之粟然一角,寥寥的模糊笔墨却点出他身上的许多细节。画中之人是染血的将军,纵战甲残缺、披风破损、鲜血然雪,依然紧握长剑。如果粗略扫览,这幅画给人的是悲壮的感觉。但仔细再看,无论是谁,心中都难免一惊。崔嵬险峭的群山是全画的主体,山上墨色稍浓的部位,乍一看去是嶙峋怪石,实则浓墨处的笔法扭曲诡怪,绘的竟是隐于山色之中的魑魅魍魉。魑魅魍魉粗有人貌,个个作将扑未扑之势;从众妖魔的目光汇集处看来,它们似乎在忌惮着山下的将军。画有题诗,道是:峥嵘剑阁排天去,怒马少年一剑开。诗画无名,题名其彬,加章。画上的纪年用的是上一任皇帝的年号,推算时间,嘉辉作这画的时候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翻一页、再翻一页,嘉辉作画的主角永远是少年将军。少年前方或大河横跨、或冰棱封路,主题无一例外是将军持剑破阻。除了时间,变化的是印章和题名。印章从普通的宫廷印章变成了皇章,题名则从先皇年间的其彬改为了其斌。心中有文武,画中有文武,名中有文武。斌字是在嘉辉元年之后的画上出现的。嘉辉自己更改了名中一字。嘉辉道:你看来,朕的画怎么样?苏瞳沉吟片刻道:珏归见前人画花鸟虫鱼之景物、绘圣人先哲之情理,却未见雅堂之上有状鬼影妖形者。嘉辉眉间一皱,复又笑道:是以此言落至何处?苏瞳拢袖道:落在新字。嘉辉:看来好与不好,你是避而不谈的了?苏瞳道:诗有形魂,画也有形魂。陛下此画的魂在于舒畅理想,陛下的理想不与常人同类,就画之魂,珏归只能说唯历来圣皇可解,珏归不能妄议。至于形,只因此画新奇,珏归看了说好,却举不出参照的例子,只得不谈了。陛下重忠,不虚不假为忠。嘉辉嗤了一声,轻笑:冠冕堂皇。苏瞳垂眼噤声。嘉辉道:朕给你胆子,你说说朕的理想何在?少顷,苏瞳缓缓道:文武留名,永垂不朽。嘉辉:和尉迟辅国相比,你的回答果然安全许多。和苏瞳顿了下,好像在考虑要不要说,和生命的常青。嘉辉放下酒杯,手指在杯上摩挲半晌,后又端起杯子,喝酒。上第三壶酒时,嘉辉再问仆从当下是什么时辰,小太监答马上就到卯时了。瞥了一眼门,嘉辉看向苏瞳:那你接着说说,一国之大,文怎样实现?武又怎样实现?他面上有了些许醉态,问的问题比之先前也是模糊不清。苏瞳尚在思考,嘉辉转道:不,你不用谈文字。先哲的书中有太多就这个字进行探讨的论述了,朕不怀疑你撷言捡字的能力。你且说武。苏瞳道:武与文相对,又与文相合。文武同固,五州不溃。嘉辉并起两指,点了点桌子:单说。苏瞳:珏归书生而已,实是无力深入阐发。在下想到《武经总要》、武经七书皆是兵书,只得擅自用兵字替换武字了。溯源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由此可见此字地位之重。兵法十三篇,行军篇有言令之以文,齐之以武;谋攻篇道是不战而屈人,善之善者也。文武并重,以此,又可以佐证在下方才浅薄的见解了。嘉辉略有不满道:朕以为,你在仙家书院与仙门弟子相处,对许多事情会有切身感受,不至于空谈书文。仙门不图武斗苏瞳艰涩道,修身养性罢了。嘉辉脸色变得不太好看:辅国说在云珏你有一仙门友人,朕遣人召他,王进徽回话他竟不愿意入京,你可知原因?苏瞳:他嘉辉冷笑:看来不是坠崖这等可以谅解的原因了。苏瞳:仙家向来不参国事。嘉辉愠道:夏国五州,朕为天子,他们在朕的土地上作息,心里却认为自处一方?他仙门百家,当真住在天上不成?辅国赞你那位朋友剑术武法不逊于他,朕正是看中了这点。朕下回派人明说赐他官位,齐与辅国,看他还自作清高不面见朕。苏瞳:陛下,剑术武法高明者,天下大有人在。嘉辉冷声道:仙门个个隐遁无踪,其中剑术武法高明的,出现在朕眼前的有几个?陛下让他齐与辅国,重了。嘉辉起身笑道,朕让你齐与辅国,重不重?苏瞳起身拢袖揖道:陛下醉了。嘉辉嗤然坐下:这酒朕与你各一半,朕还没说你醉了,你倒敢说朕醉了。忽地他面上一沉,提高声音:现在几时了?仆从颤声说卯时了,话音未落,在门外守候的小太监传声道:陛下,宰相大人、布政台主部大人到了,求见。嘉辉现下本在听苏瞳策辩,听到外面仆从的声音,竟然像早有预料,抛开当前的事道:开门,见。报门的仆从开了门,走进来一个昂首挺胸的老者,紧随其后的是那日在堂上同嘉辉激辞争辩的布政台主部。两人身后还跟着另外一个中年男子,守门的仆从并没有向嘉辉禀报此人的到来。中年男子一身布衣,头低得很深,前额极好地掩饰了眼睛里边的惶恐。嘉辉注意到了两位大人后面的布衣男子,但只淡淡一瞥,暂不问询,转向显然是宰相的老者,坐着行了个君臣相平的礼。皇上先行礼,臣下再回礼,夏国上下享受此等尊荣的,就只有这位宰相了。前任宰相随先皇同去后,老臣胡孝悲继任,至今,他是唯一一位贯穿两朝的先皇近臣。若把满是全新面孔的嘉辉朝堂,和先皇的朝堂放在一起看,除却隐形的传承,两者就像互不相干的两个方块。不过,嘉辉又因为胡孝悲,尚且不能把方块间的丝连彻底斩断;胡孝悲是一根针,这根针自属于嘉辉老子的方块中伸出来,刺进这位年轻皇帝的方块。父皇的针尖在嘉辉头顶上明晃晃地悬着,前朝的威压透过针孔渗进来。苏瞳推至寝殿侧面,胡宰相坐下来道:今儿个布政府主部大人想告我的状来着。他眼风一斜,布政台主部立刻上前道:陛下,胡大人他取笑我了,在下哪能告他的状。明明说是有人告自己,胡孝悲却比布政主部沉稳许多,道:不是告状是什么?那布政主部方欲开口,嘉辉抬手打断道:胡大人,朕已经知道您与董大人之间有些争议。关乎科考,两位大人私下里论不明白,不如早早拿到朝廷上,让众人明着探讨,说着他看了看布政府主部董棣,朕让董大人今天卯时请胡大人来,一同说说究竟所为何事。董大人你倒是很准时。董棣低了低头。嘉辉也不转头,向苏瞳道:和你谈得高兴,朕竟没把握好时间。无妨,你就在这里等等。苏瞳答是,胡孝悲和董棣猜到他是经尉迟令引荐的蜀州书生,都只抬眼一扫,不就此作声。嘉辉这才掠过胡孝悲和董棣,指了指门边的布衣男子:他是谁?董棣道:恕臣不报,这是我的好友,莫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