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作者:mijia      更新:2023-06-18 23:26      字数:5194
  ----他自然看出皇帝欲言又止,但皇帝又不是太子,作为一名高姿态的佛门高僧,孟晖当然不会随随便便就主动开口询问。见孟晖动作,皇帝心中一急,连忙开口:“还请大师留步!”孟晖止住动作,平静回望:“陛下有事要让小僧解惑?”“不错。”皇帝被孟晖这一出欲擒故纵激得终于下定决心,倾身朝向孟晖,“大师可还记得初见之时,您一眼便看出朕有真龙之相?”“自然记得。”孟晖淡淡颔首。“这龙气……一般指的是帝王之气,但具体怎样,还请大师赐教。”皇帝表情恳切。对于皇帝的问题,孟晖微微有些诧异----他原本以为皇帝会询问有关太子出征的事情,却不料竟扯到了龙气之上。沉吟片刻,孟晖缓缓开口:“龙气,乃是气运的一种。世间生灵均有气运,而气运高低,则关乎于此世的成就与福泽。皇室承天景命,身上气运不仅影响个人,更影响国之运势,故而与旁余之人的气运相区别,称之为龙气。”见皇帝若有所悟、却依旧眉头微缩,孟晖微微一笑,“举一较为浅显的例子,一名君王于乱象频出时即位,又被他人夺了皇位,然则为了安抚前朝遗老遗少,君王被废后虽被圈禁,却得以一生富贵、寿终正寝----若论气运,此人大约远胜于黎民百姓,但说到身上龙气,却必然十分稀薄。”听懂了这个例子,皇帝恍然展颜,面露笑容:“大师曾言朕身上龙气四溢,可是帝位稳固、国祚绵延之意?”“不错。”孟晖微笑点头。说实话,从光球的扫描来看,皇帝身上的龙气还是比较充足,皇位也很稳。不过龙气这种东西,和气运一样,全都有一个总数,不可能凭空消失、也不可能凭空产生,十分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一个人身上的气运增长,其余人身上的气运便会消减,反之亦然。但由于芸芸众生皆有气运,气运的总量格外庞大,故而这种因一人之故而影响旁人的变化格外细微,基本上无人能够察觉,所以在大多数人看来,气运都是以个体为单位来计算的。不过,龙气却不同。比起位面中以亿万计数的生灵,能够拥有龙气、影响一国气运之人却屈指可数,所以龙气的此消彼长,就格外显眼了。皇帝此时龙气充足,那是由于气运之子尚未长成、又被世界意识打压排斥,龙气低微,但倘若气运之子越来越强大,他从皇帝身上掠夺的龙气自然也会越来越多,而待到他身上龙气的总量超过皇帝的时候,皇位更迭便也就自然而然了。当然,这种比较扎心的大实话,孟晖是肯定不会对皇帝明言的,不然皇帝必然越发将太子当成掠夺龙气的眼中钉、肉中刺。为了自己的任务目标,孟晖务必要让皇帝相信自己身上龙气浓郁、自己的皇位也十分稳固,无论太子或是其他皇子怎样折腾,都翻不出什么风浪来。而只要皇帝相信了这番鬼话,他对于太子的警惕之心自然会大幅度下降,容忍度也会相应有所提升。十分委婉的,孟晖将自己的彩虹屁顺利传达给了皇帝,皇帝听完自然龙心大悦,满面红光,不过却依旧维持着帝王威严,没有太过表露。其实,皇帝也是很无奈的,他一边对太子怀有父子天性,一边却又是一位帝王,拥有帝王的多疑和警惕。自从太子逐渐长大、越来越优秀,他便一直处于矛盾之中,心情沉郁,直到今日被孟晖“一言点破”,这才顿觉豁然开朗,原本压在心头的巨石也仿佛被挪开那般,轻松不已。当然,这种轻松愉悦到底能持续多久,就要看孟晖的忽悠水平和太子的表现了,最起码,此刻的皇帝在得知自己皇位稳固后,父慈之心开始占据上风。稍稍平息了一下自己的喜悦豪情,皇帝又带上了几分愁容:“朕还有一事想请教大师。”顿了顿,他殷切询问,“既然大师能观朕之龙气,那不知大师可能知晓太子之气运?”终于等到了皇帝提及太子,孟晖却并未回答,反而面露迟疑:“这……不知陛下缘何有此一问?”皇帝轻叹一声:“大师有所不知,朕刚刚接到边疆来报,言道匈奴此次入秋,再次大举南侵。昨日朕请大师前来、却又避而不见,正是源于此事。”孟晖微微颔首,淡然倾听。“经过与文武大臣几番商议,最终,朕决定派大军北上抗击匈奴,然则太子却执意领兵,朕拗不过他,又着实担心,故而举棋不定。”孟晖没有开口,只是缓缓拨弄着手中的念珠,表情沉吟。皇帝见他这幅模样,不由心里“咯噔”一声。他坐直身体,神色紧张,轻唤一声:“大师?”孟晖缓缓长叹:“按理说,人各有命,小僧乃是出家人,不应泄露天机因果。先前向陛下提及龙气之事,便已然犯了失言之过……”皇帝表情更是焦急:“朕也知晓不应强求,但太子毕竟是国之储君,身负众望,安危不容轻忽,恳请大师稍加指点迷津。”终于到了这一步,孟晖心里也是天人交战。若自己说此次出征,太子必有大劫,按照刚刚解开心结的皇帝对于太子的在乎程度,恐怕会强硬驳斥太子领兵的请求,孟晖先前的烦恼自然迎刃而解。但是,一想到昨天晚上太子提及边关之时的向往憧憬、意气风发,他又有些开不了口,总觉得自己像是摧毁孩子梦想的刽子手,特别的可恨。说起来,明明自己对于世界位面中的其他人并无任何多余的感情,能无视就无视,能利用就利用,哪怕是自己附身的原主,也无法勾起他的怜悯同情。但不知为何,在面对自己的任务目标时,孟晖却总是有些心软的,哪怕除了第一个位面外,他对其他位面的气运之子都没有太多深情厚谊,却也依旧习惯于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满足他们的愿望。……罢了,扶持气运之子,其实就跟养孩子没什么区别。哪怕偶尔遇到一两个惹是生非的熊孩子,做父母的也不能为了让其平安长大就将孩子锁在家中不准出门不是?只能操心一些、让自己多受点累了。如此自我安慰着,孟晖轻叹一声:“小僧无法说得太过明确,只能说太子殿下命中有三劫,如果平安渡过,便事事顺遂。”----说“命中三劫”,孟晖是有考量的。这个胡诌的“三”,是为了后面的麻烦预留一个提前量;而“劫”之一字,则较为模棱两可。虽然不能说太子肯定会出事、阻止太子出征,但孟晖也不能直接告诉皇帝太子会一帆风顺。不然一旦皇帝安心了,撒手不管,其他人却蠢蠢欲动着做手脚,孟晖自己恐怕就要哭了。所以,哪怕太子上了战场,孟晖也必须以“有劫”为理由让皇帝警醒起来,尽可能帮太子铲除威胁,也减少孟晖自己的工作量。果然,听孟晖这样说,皇帝脸色顿变:“此番出征可是一劫?”孟晖答非所问:“劫数避无可避,唯有应劫。”皇帝沉默下来。良久,皇帝长长叹息一声:“大师可否告知,太子之劫,大多应在何处?”孟晖垂眸:“太子之劫,多为**。”皇帝闭眼咬牙,面容冷峻,若有所思。给了皇帝充足的思考时间,孟晖唤了一声,将皇帝从沉思中叫醒。皇帝回神,随后朝孟晖深深拜谢:“多谢大师解惑。”孟晖合十还礼:“小僧仅能透露这些,还望陛下见谅。”“这些已然足够。”皇帝眸中暗沉,“大师之恩,朕必当回报。”见皇帝有了自己的思量,孟晖微微一笑,毫不客气:“若说回报……小僧倒是有一事请陛下恩准。”听孟晖这样说,皇帝立刻询问:“大师请讲。”孟晖已经入宫,若想出宫,必然要得到皇帝的许可,他干脆趁着这个机会见缝插针:“听闻边关战事,小僧心有所感,希望此次能够与大军一同前往边关,为遇难亡魂超度祈福,略尽绵薄之力。”皇帝一怔,随即眼睛一亮:“大师慈悲,朕自是不会拦阻,若大师有何需要,尽管告之于朕。”顿了下,他轻咳一声,“至于朕的太子,也托付于大师,还请大师多多照拂。”身为迷弟,皇帝十分信任玄臻大师,更何况自家太子天不怕地不怕,却偏偏在面对玄臻大师的时候能够收敛脾气,那么玄臻大师自然是替自己管孩子的最佳人选。突然被皇帝“托孤”,孟晖十分满意,但面上却微微迟疑。他与目露恳求的皇帝对视一眼,似是被他的慈父之心打动,最终还是妥协的轻叹一声:“小僧自当尽力而为。”得到他这句话,虽然因为自己的强人所难而愧疚,但皇帝却终于心下一松,露出感激的笑容。作者有话要说:感谢 发乐琪、我说、沁园春阳、aunilg 四位小天使扔的地雷,还有 ashley 亲爱哒扔的手榴弹=333=第五十八章与皇帝一同用过午膳, 无论是皇帝还是孟晖都达成所愿,友好分别。孟晖又被德安恭恭敬敬的送回东宫,刚一踏入东宫,就被东宫仆从告之太子早已在含章殿内等候。----说起来, 自从自己主动撕掉高僧面皮后, 这位太子殿下就越来越不客气了。孟晖心里腹诽,倒是也没有真正不高兴。毕竟客气什么的那是对待外人, 太子这幅模样, 才是拿他当成是自己人。向传讯的仆从道了声谢, 孟晖推门入殿,一眼就看到太子正坐在桌边, 拿着茶壶自斟自饮。看孟晖进来,太子挑眉轻笑一声:“今日, 多谢大师为孤说话了。”孟晖神色不动:“太子何出此言?”“大师方才在玉佛殿内与父皇所言之事,孤都知晓了。”太子倒是也没有隐瞒,大大方方的坦陈一切, “大师虽然不赞同孤亲上战场,却依旧还是帮了孤一把,孤当真铭感五内。”孟晖嘴角一抽,后知后觉的脑门发疼。说实话, 他的确是动过在皇帝面前吹吹风、阻止太子上战场的念头的,但最终还是没有施行----不过,也幸亏如此,自己才能在太子眼里保持一个好的形象, 甚至还得到了一份感激之情。而如若孟晖当真做了阳奉阴违之事,那太子十之八.九会将自己无法上战场的不满记在他的身上,往后别说得到对方信任了,估计反而会成为太子打击报复的对象。----那自己估计都能直接放弃这次的任务了。暗暗庆幸一番,孟晖走到太子身边坐下,接过太子递来的茶水:“殿下倒是耳目众多,就连陛下身边都逃不过您的眼睛。”其实,孟晖并不意外太子在宫中拥有自己的情报网,毕竟他树敌众多,哪怕有皇帝保护,也很难面面俱到。而太子能够一直肆意跋扈到现在、却依旧地位稳固,除了帝王偏爱之外,也必然有着其他的倚仗。不过,孟晖却万万没有想到,就连本应如铁桶一般的帝王之侧,也同样有太子的眼线,这般心计手腕……饶是孟晖也不能保证自己能够成功做到。所以说,自己这次的队友,倒是是神呢?还是猪呢?----每次孟晖觉得对方厉害,太子就糟心给他看;而一旦孟晖觉得对方浪得带不动,他又转身给他放个漂亮的大招,震得孟晖不得不对他改观。对于此等大起大落的表现,孟晖都要被刺激得麻木了。“事在人为。”面对孟晖的情绪复杂的“夸奖”,太子微微一笑,神色谦虚,“虽然大师今日一番话让父皇警醒起来,应当会为了保护孤而有所动作,但孤在此之前便执意出征,自然也得在各个方面都有些耳目,才好在他人想要对孤做些什么的时候提早防范。”得知自己的任务目标也不是那么没轻没重,孟晖也放心不少----虽然以太子的行事风格,孟晖十分怀疑对方的分寸,但只要有分寸就总比没有要好得多。“当然,除了大师在父皇面前为孤美言之外,孤最为高兴的,就是大师愿意随孤一同前往边关。”说到此处,太子的音调微微上扬,难掩笑意,“战场凶险,大师却甘愿为孤冒险,孤……”顿了顿,太子似是有些词穷,不知该怎样恰当表达自己心中涌动的情感,干脆直抒胸臆,“君不离,孤必当不弃。”----而君若执意要离……回忆起梦中的无边孤寂,太子眼中划过一瞬阴翳,快得连孟晖都不曾注意。因为在这个时候,孟晖正被太子这一番仿若回应告白的话语雷得外焦里嫩。张了张口,孟晖发现自己根本无言以对,并深刻怀疑此次任务目标的文学素养。----说什么话都跟表白似的,太傅教的东西都教到狗肚子里去了吗?!这到底是故意撩,还是无意撩?总之,不管孟晖如何腹诽胡乱表白的气运之子,在皇帝下令太子领军出征、抗击匈奴后,整个朝廷便高速有效的运转起来。调集军队、整顿秩序、征集粮草、更换军备……各种繁杂的事务让太子与朝廷上下忙得脚不沾地,而除了寻常出征前的准备外,还有另外一件要事,那便是册封国师。孟晖一直算不上太过高调的人,比起自己过得风生水起、万众瞩目,他更加喜欢成为那个隐藏在气运之子身边的人。这一次,孟晖原本只是打算以一名僧侣兼军医的身份随军出征,但无论是皇帝还是太子,都不允许他这般低调行事。被孟晖顺利攻略的皇帝和太子自然不愿委屈了大师,担心大师这般低调忍让,会被军中那些目无法纪的兵痞们欺负。更何况大师此次前往边关,是为了那些阵亡的将士与无辜受累的平民诵经祈福的,必须要师出有名,而一旦有了朝廷的封号,那么不仅方便大师在边关的行事,也能为皇室和朝廷带来体恤将士民众的好名声,正可谓互利互惠。当然,除了这两个原因以外,皇帝也是有那么一点点私心的。毕竟他已然将自己的太子托付给了玄臻大师,而若论起话语权与威信度,一介白身的普通和尚可远远比不上身份高贵的一朝国师,也只有拥有国师的身份,大师管教起太子来才能更为名正言顺。在关起门来讨论一番后,皇帝和太子共同做出了将玄臻大师册封为本朝国师的决定。待到太子与孟晖通了个气,便即刻于第二天早朝宣告天下。于是,除了忙碌于大军出征前的军誓仪式之外,礼部又不得不加派人手,准备国师册封的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