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节
作者:瑞纱      更新:2023-06-07 11:15      字数:3377
  这位侍读一直是站在明鹏展身边位置的,可见是他的心腹。叶君书正式向顾侍讲作揖,请他多多关照,甚至对明鹏展的安排十分感激涕零。周围人看到掌院大人对叶君书这般亲切,看叶君书的目光都不一样了,俨然已将他划入明家的范围。从他们的神态就可看出,态度疏离漠然的,那是明家对立的,对他瞬间隐隐透着友好或是竞争对手的目光的,那是明系的,事不关己的,那是中立派的。叶君书没想到,小小的翰林院,哪怕号称是文人清贵之地的翰林院,也是这般明显的乌烟瘴气。心里诸多想法,叶君书面上全然是初入职场的诚惶诚恐,和对明家的友好。明鹏展并未久留,好好鼓励叶君书一番后,便带着其他人走了,只留下顾侍读。顾侍读的面相并不是个很让人舒服的人,当然并不是五官的问题,而是他给人的感觉很不好。事实上也的确是,在明鹏展面前一直恭敬有加的顾侍读,等他们走后,对着叶君书皮笑肉不笑的,“叶编修,走吧。”叶君书神色不变,依然恭敬,“顾侍读,请。”顾侍读率先走出门。叶君书离了两步远,跟在后头,不远不近的距离。翰林院是有教习的,每进一批庶吉士,都会安排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中学问优异的人来带新人。这是对庶吉士的重视和培养,一对一带新模式教习。不过那是庶吉士才有的待遇。叶君书进来就是编修了,他是没有教习的,只有像现在这样,由上级指定或者自告奋勇带领他熟悉翰林院这一亩三分地。虽然顾侍读阴阳怪气的,但还是尽职的给他讲翰林院的事。翰林院众位的官职级别叶君书早已记住了,所以顾侍读主要介绍的是翰林院的主职工作,还有各区域的用处。翰林院的职责主要有:充经筵日讲;掌进士“朝考”之事;论撰文史;稽查史书、录书;稽查官学功课;稽查理藩院档案;入值侍班;扈从;每遇直省文武乡试、会试、殿试时充主考官、读卷官;考选、教习庶吉士。翰林院内部组织有典簿厅与待诏厅。典簿厅掌奏章、文移及吏员、差役的管理事务,并保管图书。待诏厅掌缮写、校勘之事,设待诏四人,笔帖式若干人。负责校时校对,翻译章奏、文史,缮写所撰之史。翰林院的工作说忙不忙,说清闲也不清闲。每逢科举便是翰林院最忙碌的时候了。顾侍读介绍完后,就想离开了。叶君书忙喊住他,“顾侍读,请问我该做些什么?”说了那么多,还是没提到他要做哪方面的工作。顾侍读不悦道:“过几天自有人安排,安心等着便是。”他是明掌院看中的人,明掌院对他十分看中,似乎已有安排,所以他不好轻易安排他做事。想到此,顾侍读看叶君书更不顺眼了。他们跟在明掌院身边那么久,都没被这么重视过,这叶君书有才是有才,但也没有到让世人惊艳绝才的程度,怎么不让他们这些老人嫉妒这个新宠?叶君书并不介意他的态度,态度谦和,“那下官就等着了,多谢顾侍读提点。”顾侍读冷哼一声,甩袖就走了。叶君书既然没事做,就只能自己找事了。对于那些手头上有工作的同僚,叶君书没有贸然说去帮忙,不然被误会想抢工作就不太好了。他干脆到图书楼去看书。皇家最大的藏书楼就在翰林院,里面有很多珍惜的孤本和难得一见的典籍。他也不急躁,沉下心在藏书楼里看书,充实自我。这一看就是好几天。叶君书按时点卯,到了点就散值,颇有几分养老之势。叶君书骑着马出了内城,想到自己回来了这么段时间,还没好好逛逛街,便牵着马往街上走一圈,看看这热闹繁华的街道。叶君书嗅到香喷喷的小吃味,凑近一看,原来是炸麻花儿,怪不得这么香。他便掏钱买了一油纸,准备带回去给孩子们尝尝鲜。他自己拿起一根放嘴里吃,香香脆脆的,纯正天然,真好吃!他又吃了一根。“叶大人诶!”肩膀忽然被大力拍了下,叶君书回头,看到的就是廖副尉那一口大白牙,“这么巧。”叶君书挑眉,扬起笑,“是挺巧,廖副尉怎么在这儿?”最近不是在忙着招新兵的事吗?这么有空出来闲逛?前两天,威武军要招新兵的消息就放出来了,而消息出来之时,就是报名的时间了,一点也不拖拉,十分有军人风格。现在到处都讨论着这个消息,不管是感兴趣的还是凑热闹的,报名的人络绎不绝。叶君山和南承和早在报名时间一到,就兴冲冲的跑去报名,回来还绘声绘色的跟他形容人怎么多。廖副尉嘿嘿笑,“底下将士们忙着呢,要去喝一杯吗?”叶君书正要拒绝,廖副尉就继续说道,“三公子也在。”拒绝的话出了口顿时变成,“好。”叶君书随廖副尉走到一家酒楼,将马交给店小二后,自己和廖副尉往楼上走。“上次我是没注意就喝醉了,下次找机会继续啊,我一定能把你喝倒!”廖副尉被抬着回家,醒来后被他老子追得鸡飞狗跳,原因是忒丢人,父子俩都被同一个人喝倒了,还号称是军营酒桶呢!被其他将军拿这事嘲笑很久。廖将军呜呼哀哉,恨铁不成钢的悲愤盖过了自己珍藏的美酒被偷去两坛的心痛。廖副尉对这个罪魁祸首真是又爱又恨,决定下一次一定要翻身!叶君书呵呵笑两声,他觉得自己自从青出于蓝胜于蓝将自家老师都喝倒后,整个大夏没人能比得过他。进了包间,叶君书一眼就看到坐在窗边,一身黑色绣红纹袖袍的李玙,顿时眼睛一亮。他快几步走过去,声音轻快,“阿玙。”李玙回头,看到叶君书,微微勾唇,“子舟。”“要吃炸麻花儿吗?”叶君书笑意盈盈地将手中的小吃递过去。李玙目光一顿,还没说话,一只粗糙的古铜色大手探过来,抓起一把麻花儿,放嘴里咔擦咔擦嚼。一边吃还一边说,“味道还行,不过还是没有东街拐角那家炸麻花儿正。”叶君书:“……”李玙的眼中闪过一丝笑意,“谢谢,我不爱吃这个。”叶君书只好将这包麻花儿给过廖副尉,然后对李玙道,“有空咱们去东街拐角买炸麻花儿啊,给孩子们尝尝味。”“……好。”叶君书眯眼笑。李玙给叶君书倒了杯茶,一边问道:“在翰林院过得怎么样?”“还行吧。”叶君书挠挠下巴,“每天按时上下班,不过明掌院还没安排我事做,倒是挺清闲,每天就是到藏书楼看看书。”廖副尉在一旁咔擦咔擦吃麻花儿,听到这话,顿时惊诧,“叶大人你被孤立了啊?”叶君书笑着摇头。比起被孤立,叶君书更倾向于有人想借于此观察他的性子。叶君书这几天都沉得住,不过,他是年轻人嘛!到底气性在,该开始浮躁起来了。叶君书眯着眼睛想道。但是这些事叶君书没必要说出来。叶君书看向李玙,“阿玙,我家两小子报名参军的事你知道了吧?”李玙点头。叶君书笑眯眯地,“我可以在你这边走走后门么?如果两小子不太差的话,就留下他们吧,不过不用特殊照顾,让他们锻炼锻炼,磨磨性子也好。”李玙:“……”这还是第一个这么直白让他开后门的,李玙默默看向叶君书,他是个有原则的人,是不会让人走后门的,不过,“他们的资质很好,正常考核也能通过。”经过廖副尉的大嘴巴,叶君山两人已经成功引起将军们的注意,他们摩拳擦掌,只等两人一进来就先一步下手划到自己麾下去,亲自调、教好苗子。“那我就放心了。”叶君书忍不住笑,“等他们入了军营,你不必留情,孩子该怎么教就怎么教,我是不会插手的。”李玙点头,不过总觉得哪里怪怪的,一时之间又琢磨不出来。大的两个去处已经解决,还有几个小的,叶君书又开始发愁,小为的教育问题还没解决。他没有国子监的门路,只能将目光放到其他学院,只是挑来挑去,总有那么点不满意。叶君书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询问李玙的意见,“我准备将小为送去学院启蒙,你觉得哪个比较好?”“国子监的综合教育是最好的,将孩子送到那里去吧。”那里的先生基本上是翰林院出来兼任的,或者是德高望重的文人,可不是谁都能进去的。且课程安排丰富合理,君子六艺从小培养起来。当然教学质量高了,能进去的不是高管子弟,就是有后台的富庶。叶君书苦笑,他自然清楚,只是送不进去啊,只能退而求次了。“除了国子监,还有哪家学院口碑比较好?”李玙想到叶君书的家世,顿时明白他的困难,他刚想说自己可以帮忙,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太合适,而且叶君书也没开口问他。想到这,李玙有些不解,小山他们是铁板钉钉能进军营的反而来跟他开口说后门。只要叶君书开口,他就能让小为进国子监的却不提一句。李玙想了想,建议道,“不如去越正书院吧。”越正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