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节
作者:瑞纱      更新:2023-06-07 11:15      字数:3623
  叶君书回想自己收集的几家书院的信息,这家书院名声不显,比较下来似乎并无优势。但是李玙既然提议这家,肯定有他的道理,于是他看向李玙。李玙就道,“这家书院的先生,品行良好,气度不凡,只是他每年不会收很多学生,且收的大部分都是背景没那么强的子弟,所以名声不显。”然后李玙又提了两家,那是除国子监外风头正盛的两大书院,也是叶君书重点考虑的对象,“虽然这两家书院名声显赫,但糟心事也多,学子良莠不齐……”李玙点评了下,随后又转向越正学院,“越正学院的学员都是先生挑选过的,总体风气比较好,过得也舒心些,何况,越正先生也不差。”叶君书很是赞同地点头,“你说得有理。那我改天抽个时间请半天假带孩子去看看。”他是不愿意让孩子们过早的接触勾心斗角的,阿玙推荐的这家,正合他意。叶君书已经将李玙当成自己人,自然不会客气,继续问道,“还有个事儿呢,家里的小哥儿我也想请个夫子来教学,只是我对那些先生不熟,前来应聘的不知根底不敢留,可让我烦恼,阿玙有没有好夫子介绍啊?月薪不是问题。”李玙微微偏头,“这个我倒不清楚,我帮你打听打听,过几天给你回复。”“好啊,那辛苦你了。”叶君书的笑意更深,总觉得他们像一对老夫夫,在一起讨论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好开心。“不过举手之劳。”“幸好我问了你,不然孩子们的教育难题就不好解决了。阿玙,你可真是帮了我大忙,我和孩子们都非常感激你,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来家里吃个饭,让孩子们向你表达一下谢意。”叶君书对于拐李玙回家总是不遗余力,逮着机会就想拐。“不必如此客气。”“以咱俩的关系,何须客气,只是我得让孩子们知道,是谁帮了他们,让他们学会感恩,而不是理所当然的接受他人的好意。”“……好。”“那就这么说定了,我让南阿麼准备你爱吃的,唔……不如就我休沐那天怎么样?到时我们还可以多聊聊天儿。”“啊,可以。”“好……”“……”廖副尉抱着一袋麻花儿默不吭声地啃,他看着三公子和叶君书旁若无人的对话,总觉得叶君书身后的狼尾巴都摇起来了。再一看叶君书那张笑眯眯地眼,嗯,是错觉吧。廖副尉心宽地想道,随后一脸的欣慰,三公子和叶君书真有夫夫相。元帅棒打鸳鸯真是无理取闹。第128章 第一百二十八章经过李玙的指点, 叶君书总算知道自己该怎么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因此第二天下午,就特意找上司说明情况,请了半天假,提上南阿麽准备好的束脩, 带着叶君为前往越正书院。越正书院位于外城东区, 和叶君书家在同一区域, 不算太远。这也是当初叶君书考虑到这家名声不显的书院的最大原因,没想到阿玙推荐的也是这家。不过越正书院是在东部区域的边缘,那里有条地势不高的山岭。越正书院充分利用地形,依山而建, 前卑后高,层层叠进, 错落有致。书院内庭院绿化,林木遮掩,四季繁花环绕,亭台楼阁点缀, 山墙起伏,飞檐翘角,自然景色和建筑物体有机结合,相映得彰。这家书院哪怕是京里排名中等的,其占地面积也比叶君书待过的书院大了很多, 而且这里的景色宁静优美,很有学术氛围。叶君书带着孩子走在里面,心情都恬淡下来。叶君为还很高兴地说道:“大哥, 我喜欢这里!”叶君书闻言,心里也高兴,孩子喜欢就好。他向书院的先生表明自己的来意,不多时就被带到一间雅致的大厅,没等多久,就有一个胡子花白垂到胸口的老先生走出来。叶君书连忙拜见先生,叶君为有样学样,跟着一本正经地行礼,看着十分可爱。老先生坐在上位,看了眼叶家兄弟,两兄弟长得甚是顺眼,这孩子看着也聪明伶俐,“老朽正是书院的先生,称呼老朽为越正先生即可,你们的来意老朽已经知晓。”叶君书拱手恭敬道:“越正先生,听闻越正书院院风束正,学生慕名而来,特地为幼弟求学,还望先生收下。”接着他便将自家弟弟的情况介绍一遍,重点夸赞了下孩子的聪慧,目前已经学会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顺便略提一下性子有些顽劣,希望代为管教。叶君书没想到,自己上门,是越正先生亲自接见。越正书院正是他家创建的,创始人便是越正先生,当年学院的名称是直接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越正书院名声不显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太年轻了,只有三四十年的历史,比起那些屹立百年的老牌学院,的确不占优势。越正先生当年创建书院时,刚刚及冠,如今总算小有所成,初具规模。越正先生捻着胡须,眯眼打量小孩。这小孩圆头圆脑的,黑溜溜的大眼透着一股机灵劲儿,被大人关注也不胆怯,挺着小胸脯站在他大哥身边,面上大大方方的,看着就讨喜。他轻咳一声,威严道:“孩子你上前来。”叶君为先是抬头看看他大哥,然后在对方的鼓励下走到越正先生面前,似模似样的拱手一拜,清脆脆地喊:“先生!”越正先生面上顿时带出几分欢喜,接着很快就板正,“我且考考你,你能背下《三字经》全文?”叶君为努力板起鼓鼓嫩嫩的脸颊,“回先生,是的。”“背一段给老朽听听?”叶君为已经被他大哥考过很多次啦,此时一点也不怕,他顿时口齿清晰地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篇《三字经》流利地背诵完,叶君为仰着小脸看着越正先生,眼睛亮亮的,满脸写着求表扬。越正先生又是轻咳一声,然后赞道:“不错。”叶君为顿时乐得眯起眼。接着越正先生又考校了其他,虽然问题都很浅显,但是考虑到叶君为的幼龄,已经很不错了。越正先生一场问答下来,对这个要接收的学生很是满意。“此子可教。”随后收下了叶君书的束脩,通知让孩子明天就来上学。因着时辰还早,叶君书本着多了解一下学院的情况,就在学院逗留了会儿。学院的先生也不介意,甚至还主动给叶君书简单介绍了书院。以叶君为七岁的年纪,一般会安排到丙院。虽然学院整体招收的学生不多,但细分得也很明确,不同学生的水平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班,。丁院一般是还没启蒙或是刚刚启蒙的八岁以下幼童,只教基础教学;丙院是八到十岁之间,着重学习四书、律法和兵书。以此往上到五经、地理杂学等,学习的难度和内容越是深和杂。除此之外,礼、乐、御、数、书、射君子六艺,亦会贯穿整个学习生涯。因为算学是科举必考内容之一,所以这门是必修课,至于其他课程,至少需要选修精通一门。孩子们自小将基础打好,是个极大的优势,也只有这么繁华的地方,书院才会这么文武兼修。如果还是他乡下的那个地方,光是读书就是个难题,更别说学琴棋书画了,这也是寒门子弟难出头的原因之一。叶君书很满意,只要孩子不是一团烂泥,总能扶上墙,这么多年熏陶下来,怎么也能学到一二。他和学院的先生聊了会儿天,也没发现先生有不好的脾气习性,当然也有他没深入了解的原因。叶君书已经决定往后会让孩子多说学院里的事,确定没什么问题,才能真正放下心来。没多久,叶君书就带叶君为离开了。叶君为拉着叶君书的手,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叶君书挑眉,“这么开心啊?”叶君为兴冲冲道,“当然!大哥,我明天就要上学堂了!”叶君书随口应声,“在学堂要多听先生的话,和小朋友好好相处,不许调皮,知道吗?”“知道了知道了,大哥你已经说了好几次了。”叶君为皱着小鼻子,哎呀,大哥好啰嗦,希望哥么不嫌弃。他深沉地叹气。叶君书按着他的头揉揉,笑骂,“臭小子,敢嫌弃大哥?”叶君为顿时两手挡住自己的脑袋,不满地嚷道,“大哥,以后不许按我的头,会长不高哒!”他以后可是要长得和大哥一样……不,可是比大哥还高的!叶君书顿时乐了,“不会啊,我小时候经常被按头,还是长这么高。多按按才会长高的。”“真的吗?”叶君为抱着脑袋仰头,眨巴着眼看向叶君书。“当然,大哥还会骗你不成?”叶君书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叶君为犹疑,顿时不确定了,大哥不像在开玩笑,难道是真哒?于是等叶君书再次按他脑袋时,叶君为就没那么抗拒了,只是念叨着要长高,然后让大哥继续揉。叶君为的教育问题解决了,现在只差为家里小哥儿找夫子的事,阿玙那边还没有消息传来,叶君书也不急,只安心等着。孩子的接送问题他交给叶大勇了,以后早上就由他送去,下午他散值,可以去接回来。早上时间上有相冲,叶君书只好让其他人送。这样一来,家里人手就有点少了。南阿麼已经考虑继续买几个仆人回来。经历这么多次人口买卖,叶君书已经能平常心对待。这是这个朝代的特色,他一个人特立独行挑衅整个朝纲不成?他没那么大的能耐。何况,他将买下人当成雇佣人做事,这么一想,心里就舒服多了。叶君书继续开始悠闲的翰林院生活。镇国侯府李长川手持一卷书,坐在椅子上,看似在认真看书。实际上他的心思并不在书上面。他的余光一直在看门外正和侍官说话的李玙,注意力全在他们上面,凝神听他们在说什么。等李玙淡淡点头,侍官离开,他顿时夸张地咳一声。见李玙没看过来,又重重咳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