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028
作者:七年玉      更新:2022-03-29 00:41      字数:11617
  上辈子, 贺知非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外科医生,应出版社邀请,出过好几本关于他做过的手术方面的书。

  他出的这些关于手术方面的书, 没有一本是找人代写的,是他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的, 还有书中的插画也是他自己画的。画的是人体内的器官,以及怎么做手术的过程。

  贺知非出过的外科手术方面的书,在当时非常火,非常受医院的医护人士和医学院师生们的喜欢。后来, 他的这几本书直接被纳入到医学院的教材中。

  他还是一名书法家和国画家,也出过关于书法和国画的书, 当时一出就被一售而空。

  在出书方面, 贺知非还是有经验的,但是在写小说方面, 他是一点经验都没有。不过, 他平时有空的时候也看过不少小说。后世流行的网络小说,他也经常看。虽然没写过小说,但是对写小说还是有些了解的。

  既然觉得要试试写一篇小说, 那得想想写什么题材。贺知非对于现在这个时候的小说不了解,准备看看《故事会》、《知音》、《武林》里的小说。

  看了几篇《故事会》里的小说后,贺知非对于这个时代的小说有了一丁点儿的了解。这个时候的小说, 还是比较朴实的,比较悲情的, 比较符合这个时候的特色。

  《知音》里, 爱情故事比较多。这方面, 贺知非不擅长, 他决定放弃。

  《武林》里, 基本上介绍的都是武术,但是也连载了金大师的武侠小说。因为连载金大师的武侠小说,《武林》这几年的发行量特别多。

  现在,《武林》除了介绍武术功夫和连载金大师的武侠小说,也连载其他作者写的武侠小说。

  小时候看了金大师和古大师的武侠小说或者电视剧,每个男孩子心目中都有一个大侠梦。贺知非上辈子之所以去学医,也是受了武侠小说的影响。

  前世,贺知非从小跟着外公学习国学,按照他的成长道路,以后应该会成为专一的书法家和国画家,结果他高考填志愿的时候,直接报考了帝都大学的医学院。之所以想成为医生,一方面的原因是想救死扶伤。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想当大侠。

  在现代社会,是不可能像武侠小说中那样,提着一把剑或者一把刀就去行侠仗义。那么想要在现代社会里当大侠,那就只能当医生了。

  贺知非看着《武林》中连载的《射雕英雄传》,不由地回想起前世小时候自己看金大师的武侠小说,看得睡不着觉,在被窝里打着电筒偷偷看。

  要不写一篇武侠小说看看?

  心中有了这个想法,贺知非脑子里立马就开始构思。

  他要先写一篇试试看,那就先写一篇三到五万字的短篇小说去投稿。如果投稿通过了,给的价格还不错,那他接下来再写长篇小说。

  贺知非构思了下,脑子里已经有了整个故事的大概,他连忙把大纲写了下来。接下来,他准备在三天之内写好三、四万字,因为要赶在过年前把稿子投出去,也要赶在杂志社放假前投稿。

  大纲写好后,已经凌晨一点多了,贺知非只好暂时停下来去睡觉。

  或许是因为昨晚上构思了武侠小说,贺知非做梦都梦到了江湖,梦到了侠客。第二天早上六点准时醒来,他赶紧把梦里面有些有趣的情节记了下来。

  窗外还在下着大雪,这雪下了两天一夜,整个世界都被白茫茫地冰雪覆盖。

  晨跑是跑不了,贺知非没有躺回床上睡回笼觉,而是准备去街上看看赵素清和贺文山他们的早点卖得怎么样。

  今天凌晨三点,赵素清和贺文山就起床做早点,五点多一点就去街上摆摊了。

  他们摆摊的地方在县城正中间的十字路口的边上,这条路是平安县的主干道,是人流量最多的地方。还有重要一点,去纺织厂要经过这条主干道。每天早上有不少纺织厂的工人经过这里,他们中有不少人来不及做早饭,就会在路边的早点摊子随便买一点吃。

  贺知非在厨房洗漱好后,就急急忙忙地赶去十字路口。

  因为下大雪的关系,平时主干路附近有好几个早点摊子,但是此时就赵素清和贺文山他们一个早点摊子。

  雪下得太大,其他家的摊子没有大伞,是无法在路边摆摊的。

  因为就赵素清他们夫妇俩摆摊子卖早点,生意自然是非常好。不少纺织厂的工人,正在排队买包子和馒头。

  “爸妈,我来帮忙了。”

  “二娃子,你怎么来了?”赵素清和贺文山见二儿子来了,自然是非常惊讶,“这么冷的天,你跑来做什么,赶快回去?”

  “你们第一天摆摊卖早点,我有点不放心就过来看看。”贺知非一边说,一边拿着棍子轻轻地捅了捅伞面,把落在伞面的雪给抖落下去,不然雪落多了,就会压破本来就不结实的伞面。

  卖早点的纺织厂工人见贺知非长得这么俊,就跟赵素清他们夫妻俩聊了起来,得知他们的儿子在平安高中上高二,这对买早点的夫妇十分高兴惊喜,说他们家的儿子也在平安高中上高二,名叫金子。

  贺知非一见这对夫妻是金子的父母,很有礼貌地跟他们打了生招呼,并且表示自己是金子的同桌。

  金子爸妈一听贺知非是金子的同桌,突然想起儿子经常挂在嘴边的“贺同志”,恐怕就是眼前的俊小伙。

  把贺知非夸赞了一番后,金子爸妈邀请贺知非有时间去他们家玩,随后就去纺织厂上班了。

  赵素清他们见他们是贺知非同学的父母,不收他们的早饭钱,结果他们临走的时候还是放下了钱。赵素清他们想要追上去还给他们,但是他们走的太快,根本无法追上去。

  第一天来摆摊,再加上下大雪,赵素清和贺文山准备的早点还是非常多的,不过就他们一家摆摊,七点多就全部卖完了。

  在回去的路上,贺知非和他妈一起帮着他爸推板车。

  “二娃子,你明天早上就不要过来帮我们的忙了。”对于二儿子一大早就来帮他们的忙,赵素清心里是非常欣慰的,“下这么大的雪,又这么冷,你一大早跑来帮忙,要是冻着了,怎么办?”

  贺文山听着赵素清这话,附和地说道:“你妈说得对,你要是冻感冒了,那就不好了。”见二儿子一大早过来帮他们,贺文山这个做爸爸的心里也是非常感动地,“再说,我和你妈能忙得过来,不需要你过来帮忙。”二儿子这么孝顺贴心,贺文山觉得他们再忙再累也是值得地。

  贺知非也知道他爸妈不想他冻感冒生病,就顺着他爸妈的话说:“好,我明天早上就不过来了。今天早上过来帮你们,主要是你们第一天摆摊卖早点,怕你们会手忙脚乱,所以这才过来看看。”

  “还是二娃子贴心懂事啊。”赵素清心想她上辈子一定做了不少好事情,这辈子才能生下二娃子这么优秀又懂事的儿子。“小四那个混小子说今天早上起来帮我们,结果睡得跟一头猪一样。”

  贺文山说道:“不是你说的么,小四要是能早起帮我们的忙,我们家老母猪就能上树。”

  “二娃子,你待会回去听听收音机,听听天气预报,这雪要下到什么时候?”

  “好,我回去就听。”

  等他们回到家,除了贺知白没有起来,贺知是他们三个全都起来了。

  贺知是继续在屋子里做衣服,贺知黑在贺知知的房间,跟着妹妹一起读书学习。兄妹俩时不时还讨论来着,学习干劲儿满满。

  贺知非急着要写稿子,跟赵素清他们回来后,就回到自己的房间,闷头写起小说来。

  赵素清他们回来后,继续忙着给明天的早点做准备,和面揉面什么的。

  中午十点多的时候,贺文海带着贺知夏来了。

  父女俩一大早就从家里出发,走了三个多小时才走到。虽然两人都有打伞,但是还是被大雪淋湿了。

  赵素清见他们父女俩都是淋湿了,赶紧让他们把湿掉的衣服脱下来,坐在火盆前烤火。

  幸好他们来县城的时候带了不少衣服,不然还没有衣服给贺文海他们父女俩穿。

  贺文海一来,就叫贺知非把他的成绩单拿给他看。除了赵素清和贺文山对贺知非的成绩非常关心外,最关心贺知非学习成绩的就是贺文海这个大伯了。

  看到贺知非总分考了五百多分,贺文海笑得非常开心,直夸贺知非聪明。

  “大哥,二娃子的班主任说只有他一个人考了五百多分,他们班的第二名跟二娃子差了三十分。”赵素清给贺文海他们煮了姜汤,让他们父女俩赶紧喝一碗姜汤暖暖身子,不然真的会冻感冒。“他们班主任还说二娃子是平安高中建校以来,第一个考了五百多分的学生,以二娃子现在的成绩考省城大学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贺文海喝下一大碗姜汤后,全身发热,微微冒汗。

  “二娃子不是要考帝都大学吗?二娃子这考了五百多分,是能上帝都大学的吧?”

  “我问了刘老师,去年帝都大学最低录取分数线是五百四十一。”

  “你这次考了五百一十七,离五百四十一只差二十四分啊,那考帝都大学有望了啊。”贺文海这心里头开心地就跟喝了好酒一样,“看来我们家要出一个帝都大学的大学生了。”

  贺知夏双眼崇拜地看着贺知非:“二哥,你好厉害啊。”

  “没有,虽然去年帝都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五百四十一,但是帝都大学对外省招生的分数线是非常高,我最起码要考六百二三十分才能考上帝都大学。”贺知非说道,“我现在离六百二三十分有一百分,还得努力读书才行。”

  贺文海对贺知非这个侄子充满信心:“大伯相信你能考上帝都大学。”

  贺知夏赞成她爸的话,用力地点了点头:“二哥,我也相信你能考上。”

  贺知非笑着说:“恩,我会努力的。”

  赵素清见时间不早了,该去做午饭了。

  “大山,你陪大哥聊,我去烧饭。”

  “二婶,我帮你吧。”

  “小夏,你坐着。”赵素清转头看向贺知知,“小五,你带着你二姐去你房间玩。”

  “好,二姐,我们上楼吧。”贺知知拉着贺知夏上楼了。

  贺知非见贺文海有话要跟贺文山说,就拉着贺知白他们离开了。

  “爸,你和大伯说会话,我们先上楼了。”

  贺文山点点头:“去吧。”

  贺知非回到自己的房间,继续写他的小说。

  贺知白跟贺知黑很好奇贺知非写的小说,但是贺知非还没有写好,他们也不敢去打扰贺知非写小说。

  堂屋里,只剩下贺文山和贺文海这对兄弟。

  贺文海一面烤着火,一面抽着烟说:“我过来就是看看你们在县城怎么样。”说着,用手指轻轻地敲了敲烟,落下一些烟灰,“原本打算等雪停了再来县城看你们,但是听村长说这雪要下好几天,还有可能要下到过年,想了想就赶紧过来。”

  “大哥,我们下午去电影院门口摆摊卖炒栗子和烤山芋,你到时候跟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听到贺文山这话,贺文海不由地吃了一惊,“下这么大的雪,你们还要出去摆摊?这么大的雪,你们怎么摆摊?”

  “二娃子弄一个大伞,能遮雨挡雪的。”贺文山憨厚地笑了笑,“下大雪,没有什么人摆摊,就我们家摆摊,多多少少还能卖些钱,昨晚就我们一家摆摊,还卖了一块多钱。”

  贺文海微微皱着眉头说:“这么大的雪,出去摆摊很冷的。”

  “不冷,炒栗子的炉子有火,我能顺便烤烤火。”贺文山说道,“大哥,我们现在还卖早点了,今天早上我跟二娃子他妈去卖早点了,就在县城那条十字路口卖的,一早上卖了三块多钱。”

  “你们又卖早点了……”

  接下来,贺文山就跟贺文海说了说他们一家人在县城怎么摆摊子卖钱的,也把他们做衣服卖了一百多块钱的事情告诉他大哥。

  贺文海听了后,震惊地久久说不出话来,直到手被烟嘴的火烫了下,这才回过神来。

  “你们这……”贺文海万万没有想到二弟一家才来县城没几天就赚了一百多块钱,这太……吓人了。如果不是了解他二弟不会骗人的性子,他是绝对不会相信这话的。

  “之前回村子不好说这事,就没跟你说。”对他大哥,贺文山是一千个信任的,所以刚才才跟他大哥说了做衣服的事情。

  “是不好说,要是被村子里的人知道,要翻天了。”贺文海又点了一根烟,猛抽了一口后,一颗扑通扑通跳得快速的心这才稍微平静了点,“二娃子真是厉害,一下子想到这么多赚钱的法子。”

  “大哥,二娃子还有更厉害的,他还会修收音机和自行车。”贺文山迫不及待地向大哥炫耀贺知非修好的收音机和自行车。

  贺文海看了后,心里对贺知非这个侄子更加看重了。

  “大山,还是有一句话说得好,知识就是金钱,二娃子这书没有白读啊。”贺文海觉得自己帮助二弟一家,看重贺知非这个侄子是正确的决定。

  “可不是么,我们哪里能想到这么多赚钱法子,哪里会修什么收音机和子自行车。”贺文山说到这里,长长地叹了口气,“也怪我们做父母的没用,赚不到什么钱,二娃子这才费心思想法子赚钱,你看他以前哪里管过家里赚不赚钱的事情。”

  “二娃子也是为了他以后读大学着想吧。”贺文海重新坐到火盆前,继续烤火,“你们这房子租的好,两层楼的楼房,还有一个院子,比村里住的土屋好多了。”

  “这房子是二娃子租的,换做我们是不会租这么好的房子。”贺文山笑道,“托了二娃子的福,我们才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老天爷还是有眼的,二娃子以后要是考上帝都大学,以后我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这是肯定的。”贺文山现在对以后的日子充满期待,“大哥,你和大嫂也来县城摆摊子赚钱吧,你和大嫂就住在我们这,趁过年前赚点钱。”

  贺文海见贺文山他们一家人在县城没几天就赚到这么多钱,不心动那肯定是假的。

  “我回去跟她说说。”离过年还有好几天,他们要是也来县城摆摊子,一天最起码几块钱能赚到,到时候也有十几二十多块钱,足够让他们一家人过上一个好年了。

  “大哥,大嫂不是会做衣服吗,让她先跟大娃子学做两□□服,然后她在自己做,到时候一件衣服能卖二三十块钱。”让孙青梅跟着贺知是一起学做衣服,贺文山之前跟赵素清商量过,赵素清也答应了,毕竟孙青梅他们一家对他们家很好。现在他们有赚钱的法子,自然不会忘了孙青梅他们一家。

  “你这个主意好,我回去跟她说。”贺文海想了想说,“这样她就不用来县城,让她在家里做衣服,等做好了就送到县城来卖。”

  “大哥,大嫂不来县城,你一个人怎么卖炒栗子和烤山芋啊?”

  “她不能来县城,她得留在家里看家,还有看着小雪。”提到大女儿,贺文海就皱眉头,“小雪越大越不像话,如果我和你大嫂都来县城,家里就没有人管她,到时候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对于贺知雪这个大侄女,贺文山是有点不喜欢的,因为这个大侄女对他们家的敌意太强了。

  “你和小夏一起卖的话也行。”

  “小雪过了十八岁,也该嫁人了,你请弟媳帮忙看看,有没有好人家。如果有好人家,就请弟媳介绍下,到时候把她嫁了。”贺文海知道老婆孙青梅迟迟不给大女儿说老婆子的原因,但是他觉得以大女儿的性子,如果真的托二娃子以后的关系,讲到城里去,到时候说不定还会连累二娃子。

  “我待会就跟素清说说。”在贺文山看来,女儿十八岁了是不小了,是该嫁人了。

  兄弟俩坐在堂屋里,一直说着事情,直到午饭烧好了,两人才停下来。

  赵素清烧了几个好菜,又弄了一个胖头鱼炖豆腐的锅子。

  冬天嘛,就是炖锅子,吃地暖和。

  因为下午还要摆摊,贺文山跟贺文海没有多喝酒。

  吃饭的时候,贺文海对贺知非又是一顿猛夸,夸得贺知非都有些不好意思。

  贺文海还说雪停了,他就去山里头打栗子,到时候也来县城电影院门口摆摊子卖炒栗子和烤山芋。

  赵素清听到这话,自然是十分高兴,还让贺文海他们就住在他们租的房子里。

  贺知非表示如果想要到县城来卖炒栗子和烤山芋,贺文海得弄一个炉子,就像他们家用大铁桶改做的炉子一样。

  提到炉子,贺文海就傻眼了,因为他家没有大铁桶,无法自己做一个炉子。如果要去买一个炉子的话,那要花不少钱。

  “二娃子,孙大叔那里有大铁桶吗?”还是赵素清的脑子转得快,第一个想到就是孙大爷。她想着孙大爷收废品,说不定孙大爷那里有大铁桶。

  贺知非摇摇头:“没有,如果有的话,我肯定买回来了。”说完,他又补充了一句,“我待会就去找孙大爷,跟他说一声,让他留意大铁桶。”

  赵素清紧皱着眉头说:“留意的话,不可能马上就有大铁桶,你大伯他们就卖不了炒栗子和烤山芋。”

  “就算有大铁桶,大伯他们怕是也暂时卖不了炒栗子。”贺知非说道,“我刚刚听天气预报,这雪怕是要下到了过年。”

  下大雪的话,就不好去山里打栗子。没有栗子,大伯他们没法来县城卖炒栗子的。

  “真的要下到过年啊?”

  一听这雪要下到过年,赵素清他们都拧着眉头,一脸凝重的表情。

  “也不一定,虽然天气预报说下雪下到过年,但是天气说变就变,说不定过几天就不下了。不过,大伯他们想要卖炒栗子的话,怕是有些赶不上了。”贺知非并不是担心贺文海他们一家人来县城卖炒栗子和烤山芋会影响到他们家的生意。“大伯,我的建议是让大妈跟着大哥做衣服,争取在过年前做出几件衣服来,这样也能赚一百多块。”

  贺文海听到贺知非这么说,微微地点了点头:“那就先做衣服。等雪停了,我和小夏再来县城和你们一起卖炒栗子。”

  贺知雪说道:“爸,我会做一点衣服,也会踩缝纫机。我也可以跟大哥学做衣服,到时候我可以和妈一起做衣服卖钱。”

  贺文海点点头说:“好。”

  “那小夏这两天就呆在我们这里,跟着大娃子学做衣服,正好跟小五睡一个屋。”

  贺知知一听贺知夏要跟她一起住,心里面是非常高兴地,拉着贺知夏的手轻轻地摇了摇。

  贺知夏也开心能跟贺知知住几天,毕竟她很喜欢贺知知这个妹妹。再加上,住在二婶他们租的房子里很舒服。

  “大哥,你晚上就不要回去了,就在我们这住两天,正好看看我们是怎么摆摊的,到时候你们摆摊的时候就全部会了,省的到时候手忙脚乱的。”赵素清笑着说,“等雪停了,说不定也买到大铁桶,到时候你们也能在县城的电影院门口摆摊子卖炒栗子和烤山芋。”

  “我今天不回去,明天再回去。今天下午,我就跟大山他们一起去摆摊。”贺文海也有这个打算。

  “对了,大哥让你帮小雪留意有没有好人家,有的话就介绍下。”

  赵素清听到贺文山这话,一脸诧异地看向贺文海:“大哥,你要给小雪说老婆子?”

  贺知夏听到这话,目光也是十分惊愕地看着她爸。她之前听她姐说了,她妈想把她们两个嫁到城里去,怎么她爸现在就要给她姐说老婆子?

  “她过年十八岁了,年纪不小了,也该说老婆子了。“贺文海轻点了下头说,”你要是留意到好人家,就帮忙介绍下。”

  “大哥,我之前听大嫂说,她暂时不想给小雪讲老婆子。”其实,赵素清早就看出来她大嫂迟迟不给大女儿讲老婆子的目的。大嫂想着等二娃子考上大学,在城里工作后,然后通过二娃子的关系,给两个女儿讲到城里做媳妇。

  “都十八岁了,还不讲老婆子,要等到多少岁讲老婆子。”贺文海是不赞成老婆那个打算,她也不想想等到二娃子大学毕业,再出来工作,小雪多大了。那个时候小雪就二十四五岁了,是老姑娘,谁还要啊。

  “大哥,这事你还是跟大嫂说好吧,不然我给小雪看好人家,大嫂不同意,那就不好说了。”对于贺知雪这个大侄女,赵素清是没有什么好感的。她并不想给贺知雪讲老婆子,讲地好的话,那就没有什么事情。要是讲地不好,以后跟婆家吵嘴什么的,到时候还怪她这个二婶做的媒做地不好,说不定还说她这个二婶故意害她。

  “这事我说了算,你帮忙留意下。”贺文海不想把大女儿留在家里了,留来留去留成仇。“看好了,明年就把她嫁了。”

  听贺文海说得这么强硬,赵素清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只能答应:“行,我到时候留意看看。”

  下午,贺文海跟着贺文山他们一起去电影院门口摆摊。

  贺知非原本要跟着去的,但是被贺文山给拒绝了。现在下着大雪,生意不太好,不需要贺知非过去忙,让他在家呆着。

  见贺文山他们不让他跟着去摆摊,贺知非也就没有坚持,留在家里继续写小说。

  赵素清带着贺知知跟贺知夏给贺知是打下手。

  贺知夏一边帮忙做头花和头绳,一边看贺知是怎么做衣服,看得非常认真。有不懂的地方,她也会问出来。贺知是会非常详细地跟她讲解是怎么做的。

  贺知是这几天做了两件衣服出来了,正挂在房间的墙壁上。贺知夏第一眼看到就喜欢上,直夸贺知是做出来的衣服好看。

  贺知知得意地跟贺知夏炫耀,她大哥做出来的衣服都是她二哥先画出来的,然后大哥按照二哥画好的样式做出来。

  得知衣服的样式是贺知非画出来,贺知夏心中是十分吃惊,她没想到二哥还会画衣服。

  今天来二婶他们这里,她发现二哥真的什么都会做,真的太厉害、太了不起了。

  楼上的贺知非,一边听着收音机播放京剧,一边奋笔疾书地写着小说。这个时候没有电脑,写小说只能手写。他要在三四天内写三万四万字,也就是说每天写一万字,这可是一件大工程。

  在电影院门口摆摊的贺文山他们很闲,今天下午的雪下得更大了,来电影院看电影的人更少了。很长一会儿,才来一两个人来买炒栗子和烤山芋。

  贺文海认真地看着贺文山他们是怎么摆摊卖炒栗子和烤山芋的。看了一会儿,他就知道怎么弄了。其实,摆摊卖东西非常简单,难得是怎么把栗子炒好。

  栗子炒不好就会糊,或者没有炒熟。就算炒熟了,也没有炒糊,但是炒出来的味道不一定会好。

  贺文山一边现炒栗子,一边跟他大哥讲解怎么炒栗子,怎么控制好火候。

  贺文海从来没有炒过菜,炒栗子对他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贺知白和贺知黑兄弟俩一面烤着火,一面看着《故事会》和《知音》打发时间。

  等到七点多,没有等到一个人来看电影,贺文山他们这才决定回家。

  虽然今天没有什么人来电影院看电影,但是贺文山他们也卖了八毛钱。

  贺文海见没有多少人,卖炒栗子和烤山芋也能卖好几毛钱,心里更加确定等雪停了,也要来县城摆摊卖。

  等到他们四个人到家后,赵素清把一直放在锅里的饭菜给他们端了上来。

  贺文山和贺文海两人喝酒喝到九点多才结束,而且喝醉了。

  赵素清让贺知白他们架着贺文海去他们的房间,让贺文海跟着贺知是睡觉。

  凌晨三点,赵素清把贺文山叫了起来,接着两人就去厨房忙活了起来。

  等到五点多,贺文海也醒了,随即跟着贺文山夫妻俩一起去摆摊卖早点了。

  今天的雪下小了些,有两家人也出来摆摊子卖早点。

  赵素清他们做的馒头和包子好吃,今天早上也有不少人过来买。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昨天早上来他们摊子买早点的人。

  等赵素清和贺文山他们卖完早点,贺文海就出发回新安村了。

  贺文山夫妻俩让他再住两天,他没有答应。他等着回家叫孙青梅过来跟贺知是学做衣服。

  见贺文海急着要回家,赵素清他们也就没有再留了。

  这边贺文海刚走,那边何嘉树就过来了。

  “小非,你上次问我能不能在我们厂子里买布,我帮你问了。”何嘉树来找贺知非就是为了说这事,“我们领导说可以买,但是要买的多,买的少就不卖。”

  “起步是多少?”贺知非问道,“起步是多少匹布,还是多少米布?”

  “十米起步。”何嘉树说道,“领导说你们买的多,到时候会给你们便宜些。”

  贺知非想了想说:“可以。何小叔,你们领导是谁啊?”

  “我们领导姓张。”何嘉树挠了挠头,憨憨地笑了笑,“我们叫张领导,他是个好人。”

  “这样吧,何嘉树你今天去厂子里上班,帮我邀请下你们张领导来我们家吃晚饭。”贺知非觉得还是请何嘉树这个张领导吃一顿饭比较好,这样以后在他们厂子里进货也会方便些。

  “啊,你要请我们张领导吃饭?”何嘉树被贺知非这话给吓到了,“你为什么邀请我们张领导吃饭啊?”

  “请你们张领导吃饭,当然是感谢他让我们在你们厂子里进货。”

  何嘉树摇摇头说:“我们张领导肯定不会答应的,毕竟我们张领导不认识你们。”

  看着何嘉树这副憨憨的模样,贺知非也知道他不怎么会说话,让他帮忙请张领导来吃饭,十之八|九是不会成功的。

  “何小叔,你等我下,我去写一个纸条,到时候请你把这张纸条给你们的张领导,说不定他看了我写的纸条后就会来我们家吃饭。”

  “好。”何嘉树心想小非就算你写信给我们张领导,我们张领导也不会来你家吃饭的。

  贺知非的动作很快,没一会儿就写好了。

  “何小叔,你待会去厂子里上班,帮忙把这张纸条给你们张领导。”

  何嘉树接过纸条,忍不住好奇地打开看了下。看完后,他冲贺知非摇摇头:“我们张领导看了也不会来的。”

  “说不定啊。”贺知非倒是觉得这个张领导会过来,“何小叔,我中午去一趟你们纺织厂门口。到时候不管你们张领导答不答应,麻烦你出来跟我说一声。”

  “行,那你中午来我们厂子,到时候直接跟警卫员说找我,他们会去通知我的。”虽然何嘉树觉得他们张领导不会答应贺知非,但是他还是乐意帮贺知非这个忙。

  “何小叔,那就谢谢你了。”

  何嘉树被贺知非这一笑,笑得有些脸红,有些结结巴巴地说道:“那我去厂子上班了。”

  “何小叔,路上小心。”

  赵素清不解地问道: “二娃子,你怎么邀请小何的领导吃饭啊?”

  “妈,跟何小叔这个张领导的关系搞好了,以后我们家在他们纺织厂进货会很方便,而且也会给我们优惠价格。”贺知非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道,“跟何小叔的张领导搞好关系,对我们百利而无一害。再说,以后我们家做的衣服越来越多,需要的布料也越来越多。”

  听到贺知非这么说,赵素清觉得很对,点点头赞同地说:“还是你想得周全,那我现在去买点菜。”说完,她想到何嘉树说他们领导是不会来吃饭的,心里不禁有些担心,“二娃子,小何的领导要是不来吃饭,怎么办?”

  “妈,何小叔的领导十之八|九会来吃饭的。”

  瞧着二儿子说得这么肯定,赵素清忍不住好奇问道:“二娃子,你在纸条上写了什么?”

  “没写什么,就写我是平安高中的学生,请他来我们家详谈进货这件事情。”在这个时代,在平安县这个小地方,高中生的身份可是非常好用的,它能给他带来不少便利。

  “啊?你写这样的纸条,小何的领导能来吗?”赵素清跟何嘉树一样认为张领导看了贺知非的纸条不会来他们家吃饭。

  “妈,纺织厂里有不少人是我同学的爸妈,昨天早上见到的那对夫妻就是我同桌的爸妈。”贺知非道,“何小叔的张领导稍微找工人打听一下就知道我是谁了,也就会过来了。”再说,他料定张领导之所答应卖布料给他们,一方面也是想在这里面捞点好处,也就是回扣。这个时代赚钱不容易,如果有机会能多赚一点钱,谁都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赵素清一听这话,就知道贺知非是什么意思,一脸恍然地笑道:“二娃子,还是你聪明,那我现在就去买菜。”

  一旁的贺知白他们也听懂了,纷纷夸赞贺知非聪明机灵。

  等到何嘉树把贺知非写地纸条给张领导后,果然不出贺知非所料,张领导答应了,这让何嘉树非常吃惊。

  中午的时候,贺知非去了一趟何嘉树所在的纺织厂。

  警卫员瞧着他长得好看,又一身贵气,以为他是城里来的贵客,对他的态度非常客气。得知他是来找何嘉树,连忙就派人去叫了。

  没一会儿,何嘉树就出现在纺织厂的大门口。

  “何小叔,你们的张领导答应了吗?”隔着铁门,贺知非压低声音问道。

  何嘉树点点头:“张领导答应了,说一下班就跟我去你家。”张领导和小非不认识,小非请张领导吃饭,按理说张领导应该不会答应的,但是张领导答应了,真的是太奇怪了。“小非,你为什么觉得我们张领导会答应你?”

  “何小叔,晚上再跟你说,麻烦你帮忙转告张领导,我们一家人晚上等候他的大驾光临。”

  “好,我待会就跟我们领导说。”

  “何小叔,你晚上也来我们家吃饭,陪你们张领导一起吃饭。”贺知非怕何嘉树拒绝,连忙补充了一句,“你身为下属,陪领导吃饭是应该的。”

  何嘉树只好点点头说:“好,我晚上陪我们张领导一起吃饭。”

  贺知非没有再多说什么,临走的时候还特意跟警卫员说了一声谢谢。

  因为晚上张领导要来吃饭,贺文山摆摊到五点就回来了。贺知白和贺知黑就继续留在电影院门口摆摊。

  六点,何嘉树陪着张领导来到贺知非的家。

  张领导第一眼看到贺知非,心中自然是非常震撼,并且在心里惊叹,贺知非不是凡人,以后会大有前途,跟他搞好关系不亏。

  在答应来贺知非家吃饭之前,张领导果然如贺知非所想的那样,向厂里有小孩在平安高中的工人打听了下贺知非,正好问得是金子的爸妈。

  金子的爸妈早就从儿子那里听说了不少贺知非的事情,听到领导这么问,自然是把贺知非从里到外都夸赞了一番。

  张领导这个人比较豪爽,见贺知非他们家这么客气,也不扭捏,更没有拿乔,直接跟贺知非说起在他们厂子里进货一事。

  贺知非最喜欢跟这样直爽的打交道,一顿晚饭吃完后,就和张领导达成了协议。以后,贺知非他们家就在他们的纺织厂进货,而且给他们的价格要比市场上便宜一到两毛钱。

  与此同时,新安村的孙青梅听了贺文海的话后,决定明天早上就来县城找赵素清他们。

  贺知雪听说了这件事情后,吵着要陪孙青梅一起去县城。她表示她也要学做衣服,帮家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