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
作者:九月轻歌      更新:2023-05-03 22:24      字数:5369
  “那怎么成?”杨攸静静地与她对视,“您也亲眼看到过,杨家经历过怎样的变故。我哥哥在时都不能避免祸事临头,何况我这般远不及他的人?哪日犯下大罪,与宋家素无往来也罢了,要是如正经亲戚一般走动着,宋家便是第一个被牵连的门第,您当真豁得出亲儿子的安危?”宋老夫人默了默,“怎么会,不会的,即便是那样,我们也是血脉相连的至亲,理应共同承担得失荣辱。”杨攸眉梢一扬,语声如和缓而幽凉的水:“这种话,宋阁老说的话,我能相信,他最擅长的就是钻营人脉,亲友亲信出事,哪怕只是怕自己被卖了,也会尽全力护着,所以人缘儿一向很好。但是您么,不过是失去了太皇太后那座靠山,没人帮您打压庶子了,又见我真被调到京城,有了前景不错的官职,还算得太后赏识,想沾沾光罢了。”“你怎么会这么想我呢?”“那我该如何想?”杨攸不急不恼,分外的沉静,“宋家侵吞我父母财产的事,人证物证俱在。“我哥哥就在京城身陷囹圄,宋阁老都曾暗暗传信给太后娘娘,告诉她一些令人发指的事,我求到他面前的时候,他说不能明里帮衬,却晓得给我指路。“而您做什么了?我哥哥是杨楚成,论亲戚,他是不是您的外孙?那一阵,您不就坐在家里,直到他不在了么?然后您又做什么了?“徐兴南跟我取消婚约,命人告诉您,我本要带去徐家的嫁妆,都是在京城置办的,除了衣料首饰家什,还有宅院田产。“那不是人干得出的事儿,他不是人,您呢?“您不是立马就威逼利诱地收服了杨家下人,悄悄把那笔财产收入囊中了么?”被翻旧账,是迟早要发生的事。如果杨攸不说出来,才是完全不正常的。宋老夫人只能听着,只希望她说出来之后就能消了气。“您和我娘的母女情分,我本来就挺奇怪的。”杨攸一瞬不瞬地看住她,“我到十多岁的时候才知道,她远嫁到洛阳,是她求着我外祖父成全的。“我问过她,为什么。“她当时只跟我说,不是所有做娘的都配得到子女尊重,她从懂事后,就知道娘亲总惦记着给自己定亲,她很早就铁了心离开宋家,离开自己的娘,和自己的娘生的儿子——她不认您生的那个好儿子。“那时我就怀疑,您一定是凡事都为了亲生儿子着想,不惜用女儿的姻缘为儿子铺路,想给女儿定的亲事,恐怕都是寻常闺秀接受不了的,甚至外祖父也觉得荒唐,不然,您不早就如愿了?“这样的话,我真要感谢外祖父,没死在我娘出嫁前,要不然,她不定被您发落给怎样不堪的人。我要还是做她的女儿,说不定一辈子都别想挺直腰杆做人。”宋老夫人闭了闭眼,就快被数落哭了。“说起来,您也过了很长时间作威作福的日子。有太皇太后撑腰,即便是拿着鸡毛当令箭,也足够打压庶子了。“太皇太后不知柴米贵,一出手就赏了宋家那么多绸缎,您竟也敢收。小金库的大部分体己,都是太皇太后赏的吧?“这倒是奇怪,得空了我真得问问她老人家,您到底跟她说了些什么?以至于她一直这样照拂您,由着您和宋夫人拿捏着三房一家三口。“得亏如今权倾天下的是摄政的皇太后,既能整顿宫闱,又能提点命妇,要不然,宋阁老即便是成了次辅,宋家也迟早被你在后院儿放把大火,烧得满门倾覆。”“不要说了……”宋老夫人喃喃地道,“我错了。我晓得我错了。”“为了您的亲生儿子,赔进去的是不是太多了?简直已到了寡廉鲜耻的地步。做填房就算再为难,也不该泯灭了为人根本的良知。您就不要用识大体顾大局那些虚话安慰自己了,别人背地里提起您,唯有一句瞧不起,名门贵妇里的衣冠禽兽而已。我尤其是这么认为的。”杨攸站起身来,“要说的,就是这些。您何时能有理有据地驳倒我,我们再做亲戚也不迟。我还有事,告辞。”语毕,步履如风地离开。宋老夫人抚着闷痛不已的心口,望着那道修长纤细的背影,已然做不得声。杨攸策马赶回皇城,在值房见到了神色悠闲的阿蛮,笑问:“有何贵干?”“说来话长。”阿蛮反客为主,示意她坐,将来由细说了,末了道,“太后娘娘的意思是,你掂量着办。你要是什么都不办,便也不用再好奇她做什么。”“懂。”杨攸笑了笑,“你这一阵忙着,我也没闲着。廖家不肯来,我就有些较劲了,让亲信带着一封亲笔书信过去,帮我游说,眼下廖家已经在来京的路上。”“真的?”阿蛮笑开来,“怎么说动他们的?”第08章杨攸道:“还不就是隐晦地说些压人的话, 比如我诚心诚意请廖家来京城,宫里宫外不少人都晓得, 他们要是不来, 外人不见得不起疑。本来么,京城名医多,对廖云奇只有好处。”阿蛮释然一笑, “你在那边的时候就应该这么说。”“面对面的,又是被我连累的, 怎么好意思?”“也是。”阿蛮喝完茶,“没别的事儿了, 我回去复命。”杨攸送她出门,下午照着章程训练属下骑射, 一个个大小伙子被她收拾得恨不得哭一鼻子,却又无法忽略她好得出奇的骑射功夫, 也只能往好处想:只要累不死, 就能有被她训练出样子的一日,就可以在别的亲卫军面前耀武扬威。总之,这日子还是有奔头的。大统领颜学开过来转了转, 高兴得哈哈大笑,说别的亲卫军也要添像杨郡主这样的好手。得到的是骁骑卫七嘴八舌地抗议, 说好歹等到他们成气候了再说。颜学开更高兴了,说那就看你们的表现,然后溜溜达达地走了。杨攸瞧着,心里发笑,面上却是不动声色。暮光四合时分, 整队训话之后, 便让属下解散, 明日继续,自己到值房看了些公文,这才回了府中。杨夫人把碍眼的下人都打发了,杨攸惯用的亲卫、下人陆续来到府里,各司其职,帮她打理内外,眼下她回到家里,便不会看哪儿都不顺眼了,心情就很不错。到了书房院,更衣洗漱之后,她站在饭桌前,奇怪丫鬟怎么还不摆饭,杨夫人亲自拎着食盒进门来,有点儿意外:“您怎么来了?”杨夫人顾自打开食盒,亲手给她摆饭,“做了几道菜,本想让灶上热着,不想刚做好你就回来了。”“辛苦您了。”杨攸坐下,瞧见有自己很久没吃过的狮子头,夹了一个到碟子里,尝了尝,笑,“这个您做的特别好吃,以前经常跟太后娘娘说呢。”杨夫人看她一眼,欲言又止。“怎么?”“人家又没亲娘照顾这些,你说这种话合适么?”杨夫人有些小心翼翼地道。“不是一回事。”杨攸笑了,“她的管家厨艺特别好,跟着到军中做了伙头军,当然会给她开小灶,她就总显摆管家做的饭菜,我们可不就得说说自己的亲友做的比管家好的,她听了就让管家学,一我们能一块儿饱一饱口福。放心,她没那些小心思。”杨夫人释然,逸出愉悦的笑容,“既然喜欢吃狮子头,以后隔三差五地给你做。”“好啊。”说实话,杨攸还不能完全适应母亲转变得这么贤惠——以前被磨着的日子,实在是度日如年的那种痛苦,情形一下转好,她不免担心长久不了。有两名丫鬟轻手轻脚走进来,放下一叠衣物。“我和你弟弟吃过了,你慢慢吃。”杨夫人叮嘱着,转去整理衣服,“这几天跟房里的丫鬟给你做了几件衣服,在家的时候就换着穿。对了,官服要不要做一两套备用的?”知道女儿的差事不乏摔摔打打磕磕碰碰的时候,筋骨是早练出来了,衣物的损坏却是不经意间就发生的事儿。“也行,做两套备用的吧。”杨攸道,“经常骑马,一个不注意,衣服就被树枝什么的勾破了。京城有这种铺子吧?就是做官服绣样、补子的铺子。”官服不是闹着玩儿的,绝不能出差错。“有,问过了,做得又快又好,找不出丁点儿差错。”“那就好。”杨攸顿了顿,“您这一阵,在家里忙什么呢?”“就是迎来送往的。送来家里的帖子,你挑出来让我有空可以见的,我已经和几位夫人走动着了。坐在一起说说话,聊聊京城最近出的一些事。”杨攸有点儿意外,“好事啊。”之前的两年,母亲不论在不在她任上,都不与人走动,只和家里那些三姑六婆凑在一起。“说起来,近日那些言官,不打他们一顿,真有些不解气呢。”杨夫人道,“大伙儿都这么说,我也这么觉得。这次是英国公,要是你或是相熟的人家里做官的呢?那个姓方的也太过分了。”“可别这么想。”杨攸笑道,“打他们就是真给他们脸了,他们就又有个能安慰自个儿的由头了:就算是错了,最该被尊重的言官这不也挨打了么?不欠谁的了。还是这样好,让士林的人钝刀子磨着。放心吧,这事儿不闹个一两年不算完,就算姓方的病死了,也只会被认为是和手足、族人掐架掐不过,把自个儿气死了。”杨夫人轻笑出声,“真是这样?太后娘娘也是这么想?”“真是这样,言官能不打就别打。”杨攸想了想,耐心地道,“当然,他们不识相的话,那就要往死里打了,太后娘娘原本是真要发落他们。但是英国公要说原委,锦衣卫也说了,那这事情就得缓和着办,不然英国公就不是完全占理的一方了——是受委屈受气了,但太后娘娘给他出了气,别人会这样看待。有时候,打了人不见得占便宜,不动手反而有好处。要不然,打仗怎么都喜欢兵不血刃呢?”杨夫人认真地品味了一番,“总算明白几分了。”“自己明白就得了。”杨攸叮嘱。“我晓得,关乎太后娘娘的心思,怎么能跟别人提呢。”杨攸满意地笑了笑,就着可口的菜肴,连扒了小半碗白米饭。杨夫人整理好衣服,整整齐齐地码放起来,望了女儿片刻,噙着微笑往外走,“我该回房了。”“那什么,”杨攸实在忍不住了,转头问道,“太后娘娘到底跟您说什么了?”“说什么?”杨夫人在脑子挑拣着最重要的一句,结论是挑不出,就随口甩了一句,“说别人是用脑子跟她玩儿心眼儿,我是用命跟她玩儿。”这还真是小太后的做派,说正经事不用正经词儿。杨攸想笑,又实在不好意思笑出来,用按眉心的动作掩饰。杨夫人却走到她身边,取出帕子,给她擦去唇角的饭粒,“想笑就笑,也不怕憋坏了。不过,太后娘娘说的对,先前照着她说的办,想着权当是个差事吧,不成想,真有些用处,时日久了,益处应该会更明显。”“她是为了我们好,是我们的福气。”杨攸绽出了笑靥,却是分外柔和的笑,透着点儿亲昵,“给弟弟请的先生,过几日就到了,您到时候见见。”幼弟习武是不可能的事儿了,母亲已经失去了两个习武的至亲,再不能允许幼子步上长子后尘的任何可能。“好,束脩仆从什么的,你看着安排好,免得我不明就里,委屈了先生。”杨夫人轻轻点了点她的额头,笑道,“吃饭吧。尽量早点儿歇下,别又看公文看到半夜三更的。”“嗯!”杨攸有心再跟母亲说说话,转念作罢。她一见母亲有所转变,就变回先前的孝顺样子是应该的,但母亲要是又变成不可理喻的做派,她就又要暴躁至极,跟着变回冷脸冷眼的样子。在家是过日子,又不是带着行头变脸唱戏,还是慢慢来比较好。.一早,皇后循例前来请安。裴行昭昨晚耗到后半夜才睡,早间就起得有些晚,正在用早膳。她指了指对面的座位,“再吃几口?”皇后从善如流。宫人给皇后摆好碗筷杯碟,又奉太后之命奉上小半碗燕窝。皇后默默地享用着燕窝,看起来心事重重。裴行昭仔细回想了一番。近来她抽空去看过大皇子两回。那小子如今在学的是幼学中庸那些,翰林院随意拎出一个都能讲解得十分透彻,她需要回答的,是他私下里看一些史书、习字作画遇到的疑问;习武方面,还需要每日蹲马步,他自己最感兴趣的是骑射,但只能骑马归骑马、射箭归射箭地分开习练,不然容易摔下马,等到蹲马步的时间昭示着体质过关了,才能让他尝试着能不能内外兼修,打坐运功,再有了些成效,骑射才能撒开手由着他的性子习练——就算摔下地,他也能护住自己不伤到筋骨。要她看,习武方面的资质,跟小时候的自己、韩杨韩琳比较的话,差了一大截,但要是跟他爹比的话,就是强了百倍。总之是值得用心点拨的苗子,年月久了,可能就会发现他真正有天赋的武学,譬如刀法剑法枪法甚至暗器。皇后对她前去看过、指点过还是非常高兴的,明显就是孩子的事大过天的主儿,今儿这是怎么了?心疼儿子习武太辛苦,不想让他学了?那也不至于这样,她的态度是孩子喜欢就学着,半途而废也没事,只要有个好身板儿不做病秧子就行。裴行昭边用早膳边琢磨,吃饱了就不再做无用功,遣了宫人,问皇后:“有心事?”“您看出来了。”皇后当即承认,“有件事,我实在是气不过,定要管一管。”“说来听听。”“是我母族黎家的事儿。”皇后道,“这一阵,言官的事闹得满城风雨,黎家的事才没人顾得上,要不然,也早就成茶余饭后的谈资了。”黎家是去年冬日奉召进京,接受先帝给予的一应封赏,住进御赐的宅子,定居京城。说起来,黎家固然有个貌美倾城的闺秀,在这个皇室女子讲究门第越高越好的朝代,能成为皇后母族实属意外。那年赶巧了,礼部送到先帝手里的名单,硬是没有一个他一看就合心意的门第,而且多为结亲后他就要担心儿子被外戚拿捏的。按理说,把单子打回礼部就结了,他偏不,选了人们都认为是凑数的黎家。“样貌出挑,门第低一些也无妨,起码瞧着顺眼,过日子也省心。那不孝子万一开窍了长了出息,说不定能拿捏住他岳家。”先帝提及那档子事儿,是这样对裴行昭说的。裴行昭就问他,拿捏住个不起眼的门第,欺负媳妇儿,就是有出息?先帝瞪了她一会儿,让她滚去看折子。黎家地位水涨船高,等同于穷人暴富,有沉不住气的生点儿事也正常。裴行昭示意皇后说下去。皇后打开了话匣子:“是我那个哥哥。以前看他也说得过去,哪成想,一成婚就原形毕露了……”她哥哥黎元鑫,因家里对长媳的要求多多,婚事总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一拖再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