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归
作者:女焱      更新:2023-02-22 01:08      字数:3238
  “太后的轿撵快到了!”

  小太监通传了一声,宁寿宫大大小小的宫人都做好准备,等太后在宫门口落轿,宫人们忙齐齐跪下恭迎太后。

  太后笑眯眯地叫大家起来,夸了两句宫人们守规矩便让大家散了。元夕排在第二排,身量又小,几乎被嬷嬷遮挡得严实,完全看不见太后的脸。不过应该还是有些疲惫,毕竟一路舟车劳顿。

  到底是太后刚回宫,宁寿宫上下严阵以待,皆兢兢业业地做事,元夕都来不及向香云和那和雅打听一路上的趣事。毕竟她也只能听这两位姐姐说八卦,总不能傻乎乎去问高嬷嬷吧。

  一直到了下午大家伙儿分批次用晚膳,元夕觉着奇怪,怎么一整日都没看到香云,便问那和雅:“那和雅姐姐,香云姐姐呢,我怎么没看见?”

  那和雅环顾四周,见和大家都保持着距离,便凑近元夕耳边道:“她做了一位蒙古郡王的妾室了。”

  元夕大骇,但几个月以来的恪守规矩让她避免了惊呼出声,她勉强压低声音:“这是怎么回事?”

  她虽不知香云有没有给旁人做妾室的心思,但至少不会是蒙古王爷。太后出身蒙古,日常谈话中香云虽不便直言蒙古条件艰苦,但神态中还是带出来几分,她必定是不想留在蒙古的。怎么好端端出去一趟,人竟然回不来了?

  但那和雅是蒙古人,从她的角度来看,此事却是件幸事:“那日科尔沁亲王在宴席上喝多了,出去醒酒时走错了路,香云那时许是有什么事,没守在帐篷里……具体我也不知,只听人说被发现时那位王爷抱着她亲——”那和雅不好意思说得清楚,便总结,“反正太后便把香云赐给王爷做妾室了。”

  那和雅是被科尔沁送来服侍太后的,她一直很想回蒙古,因此语气中带着羡慕:“香云倒是有福气,那可是位亲王,她又是太后赏的,直接便成了格格,若是旁的宫女,都是从侍妾开始的……”

  她不停地说着,将香云留在蒙古此事捧得极高,似乎是极大的福分,元夕却感觉,香云必是不乐意的。且不说香云有没有一颗攀龙附凤的心,就算有,她身处皇宫,总能见着皇上皇子,怎么也不会选择科尔沁王爷。

  便是公主抚蒙都认为是受罪,更何况她是宫女,没有嫁妆,语言不通。

  香云姐姐一直都说不好蒙语,谁能想到她竟会留在蒙古呢。

  但元夕明白,无论香云是否愿意,她都必须愿意,必须做出喜气洋洋的姿态来。康熙朝有多少位公主都抚蒙了,他有何曾问过公主们愿意与否呢。公主尚且抚蒙,牺牲一个宫女算什么。

  无论宫里的娘娘是否乐意让公主抚蒙,面上也都是要笑着,绝不能有半句怨言。

  于是,元夕飘忽地说道:“……是啊……香云姐姐有福气……”

  元夕还没从香云留在蒙古的事中缓神,可宁寿宫里也在迅速抹去她的痕迹。

  那是太后回宫的第三天,元夕拿着软布正在擦拭博古架上的珍品,太后正在听嬷嬷们说话。

  江嬷嬷道:“太后,如今香云有了福气成了格格,宁寿宫的一等也就少了缺,该补上了。”虽然宁寿宫中大小事宜都是嬷嬷们做主,可她们也不能背着太后直接下达命令,大事还是要与太后禀告。

  太后沉吟:“若是直接调来一个一等宫女倒是不适用,还是从二等提上来吧,三等的也往上提。”

  江嬷嬷适时补充:“奴婢瞧着宫里有个粗使宫女还算机灵,不若提成三等,也省得内务府送来的人还要□□。”

  “嗯。”太后闭着眼,闻着宁静深远的紫檀香,神情放松。

  听着这话,擦拭着甜白釉的元夕屏住了呼吸,心中一颤,二等里锦绣是必不可能提上一等的,安儿才从三等提上来几个月,也不会动她,那不就……只剩她和玉颜了!忽的,元夕泄了气,必不可能是提她了。

  玉颜是宁寿宫的老人儿了,如今十六岁,提上去年岁也正合适;她自个儿本就提前两岁进宫,待了一年多也才不到十三岁,成为二等是原身出身好,可放在一等,谁都知道不合适。

  元夕自己想明白了,也就没什么期待的。

  高嬷嬷看着元夕继续安稳地擦器皿,默默点头,又对太后说道:“既如此,便提玉颜吧,她和元夕本就被香芹和秋水教着,升成一等上手也快。元夕年岁太小了,若是成了一等走出去,大家还以为咱们宁寿宫没人了呢!”

  大家笑成一团,元夕自己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元夕是这个?”太后笑着指向老老实实擦博古架的小丫头,“果然是一团孩气,再多吃几年饭罢!”

  嬷嬷们又笑了起来。

  元夕听着太后的话,默默确认,果然,太后只是对她有印象而已,依旧没怎么记住她,她果然还是要想法子往上爬。

  诚然,成为一等没有用,香云被科尔沁亲王抱着亲,太后除了把香云赐给亲王也不会再做什么,就算那位不是太后的亲戚,她也不会为了一个宫女和亲王相争。可是人活着总要有个念头,若是整日碌碌无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受宠妃嫔身边的宫人多是带着朝气,可那些无宠无权的主子身边人,多是精气神全无,活着只是在熬日子。

  她不愿意那么活着。

  自从康熙围猎归来,宫里又恢复了热闹,寂寞已久的娘娘们又争相开始争宠。

  这个献歌,那个献舞,有一回元夕和秀琴一同经过御花园,还见着一位小主在吟诗以表达自己高尚的情怀。元夕估摸着那位小主可能打听了康熙的行踪,特地在此表演,元夕麻溜地跑了,她可不敢围观。

  太后一路舟车劳顿,归来食欲不振,太医说是肉类吃多了,这几日要少食肉蛋奶,多食素,故而元夕并未奉上蛋挞。终于等到太后精神头恢复了,元夕做出了迄今为止她制作的最好的蛋挞,端上奶茶送了上去。

  太后是蒙古人,常喝酥油茶,纵使不喜奶茶也断不会觉得难喝,若是觉得不错,那不就更好了吗。

  “这是什么点心?”

  太后正靠在美人榻上看佛经,见元夕送上来的点心金黄,中间蛋液部分带着烘烤后的焦糖色,瞧着分外诱人,气味也甜香怡人。秋日本就是贴秋膘的日子,太后吃了几日素,正觉得口中淡得慌,元夕这份点心连时间都送得合宜。

  “回禀太后,这是奴婢做的点心,叫做蛋挞,是西边的点心。”元夕没有介绍奶茶,估摸着太后觉得那茶与酥油茶差不多。

  太后诧异:“你做的?”太后娘娘深深地怀疑起这份点心的味道来,转念一想,若非味道尚可也不会送到她跟前,并且闻着实在是香,这让她不禁多了两分期待。

  她还是拿了一块,点心温热,蛋挞是凉的差不多了才奉上来的,太后试探地尝了一口,入口的香甜与闻着一致,她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神情:“很好!极好!”

  元夕忍着笑意,这点心成了!

  瓷盘里一共放了四块蛋挞,主要是为了防止太后吃得太多以致于吃不下晚膳。

  太后很快便吃完了四块,可见她实在满意。蛋挞在现代饮食极为发达的情况下仍能占据一席之地,更何况在清宫里,头一回见着西式的点心,不仅味道好,并且颇为新奇,任谁都是想多吃几口的。

  吃完了点心,可太后明显意犹未尽,她先回头对高嬷嬷说道:“这孩子有心了,赏!”

  元夕在心里偷乐,这大概就是工作做得好了发奖金的喜悦,也算她没有白折腾。虽不知具体会赏赐什么,但太后一贯出手大方,不仅能把她之前折腾买食材的钱补回来,而且还能狠赚一笔。她做吃食是为了在太后心中有点存在感,但金银与之并不冲突。

  “小厨房可还有余的?哀家吃着好,给皇上、太子、胤褀和小五送去一些……太子此时大抵也在乾清宫,你放心送去,若是寻不到便算了。”小五指得便是五公主。

  寻不到太子?元夕诧异,乾清宫找不到便送去毓庆宫呗,她看了那么多清穿小说,记不清年份,还能记不住太子住在毓庆宫么。

  不过她自然不能反驳太后,低头回禀道:“奴婢没做多少,恐太后娘娘尝着觉得不合宜。既然娘娘尝着好,奴婢再去多做一些送给各位主子。”

  “嗯,去吧。”

  元夕还没彻底走出宫室,便听见太后对高嬷嬷道:“这点心确实好,可惜就四块儿,哀家都没吃好。一会儿那丫头的点心做出来了,你再去拿几个过来。”

  “太后,过会儿都该用晚膳了。”

  “那就夜里再吃,那点心凉了也一定不会难吃!”

  最后太后还是没有吃上凉了的蛋挞,毕竟到了秋天,恐太后吃了凉的胃里不舒服,谁都担不起这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