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
作者:女焱      更新:2023-02-22 01:08      字数:3390
  因着蛋挞是元夕做的,高嬷嬷便做主,她带着元夕亲自去给康熙送吃食,也算是让她在皇上面前露个脸。元夕欣然接受,毕竟这位要是吃着满意,必定赏赐更加丰富。

  说来,进宫许久,她从未进过乾清宫,最多是远远地瞧了一眼。她也很想看看,这座住着全国权力巅峰象征的宫室,到底长什么样。

  第一感觉,便是金碧辉煌。

  上是黄色琉璃瓦,下是汉白玉台基,前有江山社稷亭,殿内铺满金砖,沉静厚重,元夕在殿外往内看,看不真切,却也只觉尊贵之气扑面而来,庄严沉重。这座宫室前后住了明清十几位帝王,无处不恢弘大气,让人望而生畏,不敢擅动。

  乾清宫外伺候的太监看着高嬷嬷便忙上前行了半礼:“嬷嬷来了,万岁爷正和太子爷在暖阁等着晚膳呢。”他眼睛往后一扫,见着后边的小宫女手上拿着食盒,顿时明了,“原是太后娘娘送点心来了。”

  太监伸手来接,元夕知道规矩,便交了过去。皇帝的饭菜都是要试毒的,这些点心自然要先由底下小太监尝过才能献给皇帝。

  他们那边在试毒,这边高嬷嬷先带着元夕面见康熙。

  “奴婢见过万岁爷,万岁爷万福金安。”二人跪着给康熙和太子行礼问安。

  康熙笑得和善,应是心情不错:“嬷嬷起来吧,可是皇额娘有什么事?”

  “太后娘娘今儿新尝了一道点心,觉得极好,特地命奴婢送来。”

  康熙又就着太后的身体问了些问题,高嬷嬷一一答了。元夕低眉顺眼地站在后面,半点不敢张望。她曾见小宫女偷偷张望康熙,万岁爷固然没说什么,但嬷嬷们觉得她坏了规矩,狠罚了一番。她这会儿固然好奇,也只敢低头看着脚底地砖的花纹。

  底下人很快送上了蛋挞,刚出锅便送了过来,此刻还是温热的,香甜的气息没那么浓郁,味道却没削减。不过就元夕而言,她更喜欢吃冷藏后的蛋挞,冰冰凉凉的,也不会吃几个便觉腻味。

  虽说一般情况下,古人似乎更喜甜蜜,毕竟生产力水平决定了糖价。但这几位生来养尊处优,从不缺甜口吃食,自然不喜甜腻。

  所幸,这点心很合康熙的心意,虽然多半是有些新鲜。

  “很不错。”康熙微微点头,看向太子,“保成,你也尝尝。”

  太子拿起一块金黄的蛋挞,对着光多看了两眼,送去口中咬了一口,少顷,道:“果然极好,做这点心的是谁,当赏。”

  元夕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高嬷嬷轻扯了下衣袖,她笑道:“听到了还不出来谢恩?”

  元夕忙跪下磕头:“奴婢谢太子爷赏!”

  康熙瞧着新鲜:“是你啊,朕还道是王有德呢。不过也是,他做了那么多年也没见他送上来这么新鲜的点心,这点心叫什么名儿?”

  万岁爷是见惯了宫女儿的,这宫女一团孩气,可衣服又是有品级的宫女才能穿的,估计是去年便进了宫,今年才分配到宁寿宫。

  元夕低头回道:“回万岁爷,这点心叫蛋挞,是西边传来的。”

  “难怪是没见过,西边来的你竟也会?”太子爷在旁边问了一句。

  她纵使跪在地上,也感受到太子探究的眼神,下意识心慌了一瞬,忙道:“奴婢昔年得了本西边的点心食谱,学着做了一些,今儿献给太后,娘娘尝着好,特送来给万岁爷和太子爷尝尝鲜。”

  说完,元夕又宽慰自己,无需心慌,不过一本胡诌出来的食谱,难不成他们还会叫她交出来?

  人家是皇帝和太子,你见过哪个国家一把手二把手找人要菜谱的?

  果然,他们没提过这一茬儿,只是让元夕下去领赏。

  虽然只有太子爷说了要赏,但御前太监梁九功看出了康熙的满意,吩咐底下人去找赏。

  最后,高嬷嬷和元夕二人离开乾清宫,她右手拎着食盒,左手拿着一个红木雕花的小匣子。

  二人走到僻静处,高嬷嬷回头说了句:“看看是什么。”

  方才她们在乾清宫,自是不可能打开看的。

  元夕应了声,把食盒挂在臂弯,小心地打开匣子,里面装着半匣金锞子,粗粗一数,约莫十七八个,一个约七钱重,皆是梅花样式的,刻着些吉利话。

  高嬷嬷见着锞子的数量,似笑非笑,只道:“回去好生收着吧。”

  她在这宫里待了这么久,自然知道物价,两个金锞子便够一户普通家庭过得殷实。但两位主子爷赏赐却也不至于这么零散,至少也是个整数。

  紫禁城里的银子从来都是层层剥削下来的,宁寿宫待遇好,所以嬷嬷们不在意底下人的月例;但在其他的宫殿里,多得是嬷嬷拿宫女份例的事情,可这事儿你找谁说理去?谁又会出来主持公道?

  今儿这银子,乾清宫的太监们昧下了,元夕也只能吃了哑巴亏,权当无事发生。

  若真个闹大了,上头人多半会各打两大板,谁都没有好果子吃。

  元夕盖好匣子,看向高嬷嬷笑道:“嬷嬷觉得今儿那道点心如何?”

  “主子爷都赏过了还问我呢!”高嬷嬷笑得皱纹都舒展开来,食指轻点元夕的额头,嗔笑道,“倒是那杯奶茶不错,与平日里的蒙古奶茶很不一样,这也是你学来的?”

  “是了,我便是日日都琢磨吃的,怕是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来啊。”

  以后元夕会做更多东西来稳固自己的地位,那些都是不知几代厨师钻研来的美食,她可不敢冒名顶替,她也没这智慧。

  做了这道点心,得了些赏赐,但元夕的生活一如往常。

  作为一个生活区和美食区博主,她的手艺是很不错,但与御厨比起来终究是差远了。王有德和御膳房掌膳太监都学会了蛋挞,并且又触类旁通弄出些新吃食,她自然也就回到了曾经的位置。

  所幸元夕没想着靠手艺挣出一片天,她只是想增加自己的份量,让太后记住她的名字而已,而不是宁寿宫里一个可有可无的宫女。虽然如香云姐姐,成了一等宫女也会被随手弃之,可她活着总要有点盼头。

  至少,她已经达成了一定的目的。

  太后确实记住了那个开始抽条的小宫女儿,名字叫元夕,日常偶尔也会叫元夕的名字,让她做些端茶倒水的小事儿。甚至有日她不慎弄丢了一只耳环,太后也笑着让管理首饰的香芹给她寻摸了一副太后年轻时的耳环,戴着并不出格。

  元夕受宠若惊,就算这位不是封建王朝的太后,便是现代一个女上司送你一副珍珠耳饰,你也会受宠若惊。

  彼时太后还是蒙古格格,虽然科尔沁因着孝庄太后的存在而水涨船高,但生产力水平和运输条件摆在那里,这副珍珠耳环上的珍珠极为小巧,但偏是如此才能赏给元夕这样的宫女。

  元夕感念太后,特地做了西式的乳酪蛋糕,蛋糕松软又奶香扑鼻,很合这位老人的胃口,元夕又借此丰厚了荷包。

  每月初一十五,温僖贵妃都会带着后宫众人向太后请安,只是这几月她病重缠身,便只有四妃带着妃嫔过来。已婚的皇子福晋也会一起来向太后请安。

  元夕站在旁边立规矩,看见太后环视一圈,问太子妃:“贵妃身体怎么样了?哀家许久没见着她了。”

  “太医院说是需慢慢调理……”

  元夕听着声音,思绪却飞远了。她清楚地记得温僖贵妃早逝,许多清穿小说都提过,主人公安慰丧母的十阿哥,拉拢人心,推动剧情发展。温僖贵妃已经病重缠身许久,估计快了吧。

  她难免唏嘘,虽然她与温僖贵妃并无接触,仅有的几次见面也是她隔着人群遥遥望着被簇拥着的温僖贵妃,但生命的流逝总是令人惋惜的。她记得温僖贵妃不是太早进宫的妃嫔,因此她如今约莫三十岁,年纪轻轻便没了性命,十阿哥也还只是十岁出头的孩童,年幼丧母,在踩高捧低的皇宫中总是难过的。

  算了,她是什么排面的人物,她一个宫女还去心疼金尊玉贵的皇子?

  人家做皇子的,对身边的宫人可以动辄打骂,纵使宫人们说几句闲话,却也不能伤及主子皮肉。就像红楼里,贾宝玉淋雨一时生气,在袭人开门后看也不看便一脚踹了过去,那位已经是顶心疼女子的人物了,可他就不知道,他那座怡红院里能给他开门的都是女子吗?

  他知道。

  怜惜和心疼都是在主子有闲暇的基础上罢了,她倒也不配去可怜一个母家势大的皇子。

  太后与宫妃很快便没再提及温僖贵妃,话题从贵妃转到如答应不幸流产,又转到了孙子辈。

  “宜尔哈今儿怎么没来,哀家许久没见她了。”

  宜尔哈是太子爷的女儿,太子妃所出,生的玉雪可爱,太后多会提及两句。不过元夕冷眼瞧着,太后对那位格格并没多上心,她自是更宠爱亲自抚养的五爷和五公主。

  清穿小说里常写到太子妃只孕有一女,所以太子被二废二立,太子妃更忧心自己的女儿。有些太子成功上位的清穿文里,那位嫡出的格格甚至被封为女亲王,慢慢实现男女平等。

  不过即使元夕记不清年份也忍不住疑惑,太子妃的女儿出生这么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