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1 章
作者:容姝姑娘      更新:2023-01-16 07:37      字数:3986
  果园里的事情忙完了, 暑假也结束了, 考了市状元的小伙子选择了京大, 宝珠和宋玉安送他去火车站, 还叫他给宝珠的几位老师捎了些鸡枞油。

  自从回来任教以后,她和老师, 同学一直都有书信联系,这位学生, 也算是她像向老师交出的一份作业。

  比起去年,今年学生多出了不少, 附近镇上有很多学生报考明珠中学, 人数最少的年级也有两个班了。

  老师在暑假的时候招收了一批,明珠中学工资高,补贴高,奖金高,哪怕它坐落在山卡卡里,愿意来的人也不少。宋玉安和宝珠商量过, 只招收本科生,还要三个月的试用期, 每年也要做教师评估。

  特别是品行方面, 若品行良好只是能力不足, 那么还有可能往幼儿园或是档案室之类的部门调, 毕竟这些部门的工资也是比普通学校高很多的。

  但若是品行不足,出现侮辱学生,势力, 作风问题,踩高捧低之类的行为,那么就是才高八斗,明珠中学也容不下。

  新生忙着看学校,老生呢,他们今年要搬迁新的教学楼,也在新校区四处溜达。

  宝珠开完动员大会以后就回了校长室,把学生交给各班的班主任去带,和宋玉安商量起了军训的事情。

  “玉安哥,这个真的有必要吗?”

  “军训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刻苦耐劳的坚强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的学风和生活作风,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

  这是上辈子宋玉安在百度上看来的,以他来看,政治觉悟,爱国,英雄主义和艰苦奋斗什么的先不说,前几年的事情才余波未停,今年也严打更是人心惶惶,这一代孩子不缺少这些东西。

  但是有些东西,比如集体主义,就是团结,这很重要,还有国防观念,间谍这东西可是无数不在啊,不说现在了,就是前世,华国已经无比强大了,但还有宝岛的女间谍通过色,诱,威胁等手段致使华国科研人员泄露了国家机密的新闻。

  宋玉安一直坚信,只有国家强大,普通人才能过得更好,所以他觉得这也是很有必要的。良好生活习惯作风,这个不用说了,不说叫把学生培养得每天叠豆腐块,起码不能宿管老师去查宿舍的时候推门就遭受毒气袭击。

  基本的军事技能这块,宋玉安打算请李寒梅来兼职两天,给学生讲一讲发生意外情况下如何自救。

  前年隔壁镇就听说过小孩游泳腿抽筋溺死的,被毒蛇咬了毒死的。

  军训的人员他也沟通好了,他公开赞助了武警部队一批食材,包括肉类,蛋类,水果,蔬菜,然后和武警部队那边借了一批战士过来和胡队长他们一起给学生军训。

  宝珠听宋玉安的详细解释以后,也同意了这件事,确实是件对学生有益的好事。

  军训过后没几天,田里金灿灿的稻谷可以收获了。这一个星期,明珠中学不仅没有给学生布置作业,反而多放了一天的农忙假,要学生们回家给家长帮忙。

  宋家也是种了三亩水田的,不过宋玉安可舍不得给宝珠下田,自己请了两个乡亲一起来收割,胡队长一直跟着他,平时宋玉安忙他也会帮忙,这一次也不例外,还有杨教授,也带着学生来给宋玉安帮忙,宋家的几亩田居然两天就收获完了。

  收完了稻谷,那就是玉米,今年村里家家户种的全是玉安1号,只有自留地里种点老品种玉米。

  因为玉安1号有个的缺点,嫩玉米味道没有老品种好。但晒干了磨成粉是差不多的。

  应该说这是所有追求产量的新品种粮食共同的缺点,但在全国人民吃不饱的前提下,谁会考虑这个,只有家里有小娃子喜欢吃烧玉米棒子的,才会在自留地种些老品种。

  宋家也种了一块,最近一群熊孩子就天天缠着宋衍。

  “爷爷,我要吃烧包谷,我要吃烧包谷。”聪聪的撒娇是花样越来越多,眼看着公公就要招架不住了,宝珠连忙开口训斥道。

  “宋思源,你嘴里已经起泡了,要是再继续吃,我就抱你去李医生那里打针,还要选择最粗的那种针头。”

  想起打针的可怕之处,聪聪这才消停下来,他特别特别怕打针,见到针头就害怕。明明平时也不胆小啊。

  聪聪可不知道,这其实还是和宋玉安有关系,现在疫苗还没有普及,但是前面说过,他空间里是有疫苗的,所以孩子三岁以前,每个月他都会给孩子打一支,小时候还好,孩子也不懂,等到两岁以后,几乎都是夜里偷偷打的,兄弟两个被吓哭了几次,一个劲儿的嚷嚷着有蜘蛛咬他们。

  宋衍见孩子不闹了也松了一口气,他本来就是心软的人,年纪大了以后越发见不得孩子哭,不自觉的就会有些溺爱孩子。年轻人不能说他,但是叶卫军和他提过很多次,他自己也提醒自己要注意,但每回总被聪聪缠得破功。

  玉米收回来,宋衍又领着孩子们剥玉米,西南气温不高,摘回来的玉米棒子虽然外壳全部枯黄了,但上面还有水分,不好撕。宋衍就用刀在玉米棒子头那里砍一刀,几个孩子只要轻轻以撕,就能剥下来。

  这个时节不仅大人辛苦,孩子也很辛苦。

  缺班费的事情不仅明珠中学有,这周围镇上的其它学校也一样,那怎么办呢?老师想出的办法就是带着全班同学给家境好的农民们撕玉米,一个班去一天,能挣到十来块的班费。

  城里的孩子不知道乡村孩子的辛苦,宋玉安也是去挖人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有学生在学校不仅仅要学习,他们还要时不时的上山砍柴给食堂使用,要挑粪给学校菜地施肥,浇水。

  甚至有的学校根本没有食堂,住校生要背着炉子,米粮,蔬菜,柴火,下课了就在学校找个角落自己生活做饭。

  这不能怪学校,更不能怪老师,一切都只是因为国家太穷。宋玉安一次次的跑满洲里,给叶维国淘东西,也有一部分是希望孩子们可以早日不要这么辛苦。

  毕竟宝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明珠中学又能招收多少学生呢?

  因为这些种种,所以去年招收的学生回村宣传明珠中学的种种福利以后,明珠中学今年才会有那么多人报考。

  但宋玉安认为让孩子学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每天宋衍都会带着孩子们做些事情,剥玉米就是其中之一。

  这天,赵刚来找宋玉安。

  “罐头厂这边,下个月竣工了。”

  事实上主建筑已经全部弄好了,装修都做好了,现在是在排水排电和处理一些细节。现在可没有专业的电工水工,一个工程队都是全能的,什么都帮你负责好了。

  “我明天出去看看,政府那边怎么样了?”

  “上个星期就已经全部搬迁完成了,我派了一部分人过去帮忙拆房子。”

  其实也不用怎么拆,现在人没有后世那么多心眼,听政府说搬迁了给新的楼房住,一家家开心的跟什么似的。

  现在什么都缺,所以他们搬家以后,也没有放弃房子,很多人拿到钱以后,自个儿拎着大锤就把房子给拆了,瓦片,木头,砖头那都是还可以再使用的嘛。

  赵刚过去了以后,也默许了他们的行为,盖楼房用不到这些东西,若是他来拆,那还得找人来运走,拆房子的时间,工钱加上运输费,不是这点破得上的。

  既然他们愿意干,何乐而不为。

  “嗯,等着罐头厂完工了,立马拉那边开工去,何耀宗那小子肯定等着急了。”

  既然完工了,那招工的事情就得提上日程,宋玉安算了一下现在的机器,如果24小时开工,两班倒的话,生产线上可以招80人,加上装箱的,卸货的,宋玉安打算招收130人。

  原材料不怕,现在养猪养鸡的多起来了,到处都可以收购。

  明珠罐头厂要招工的消息一传出去,看着那福利,整个夏县都沸腾了,虽然这是私人厂子,但是人家待遇好啊。

  特别是女同志们,因为女工和男工的招收比例是三比一呢。

  湖东村也有不少人在打听这件事情。

  “叶二伯,你说这乡里乡亲的,宋知青咋就不多照顾照顾我们村呢,村里可是有大把的姑娘小伙子没工作呢。”

  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种地就是再有钱,那也没有进城当工人有出息。

  “咋没照顾,你家孩子在哪上的学?花一分钱没有?别忘了你们自己可是收了这学校基地的钱呢!我女婿自个儿花钱从你们手里买地,再花钱辛辛苦苦把学校盖起来,最后给你们的孩子上学。都这样了你还好意思说我女婿不照顾村里,脸呢?”

  提起这事儿,这话确实就接不下去了,哪怕脸皮再厚的人也不敢说宋玉安不照顾村里。

  只是心里又实在是不愿放弃,只得挤出一句。

  “那上学和当工人能一样吗?一个是尽造钱,一个是挣钱呢!”

  “怎么不一样了,就知道招工招工,没问问招工条件吗?没文化不识字的,厂里一个都不要。

  知道这是为啥吗?安子那机器可是从老毛子那里弄回来的,上头还有外文呢,听说他叫人给翻译过来贴上去了,可你要是不识字,说明书给你又有啥用?天天跟你们说读书的重要性,到最后还是只记着读书花钱。

  也不看看现在国家单位厂子招工,你见哪家还收高中以下的学历。”

  叶卫军一番话到底还是有人听得进去的,以前他们确实是觉得孩子上学花钱,还影响干活,没见前几年那些教授都住牛棚了吗?读书能有什么用!要不是冲着,还有宋玉安的面子,真不想把孩子送去学校耽误事。

  但现在,社会好像真的不一样了,想一想,以前干苦力的厂子招人是不看你识字不识字的,就这两年,真像叶卫军说得那样,你不识字,人家都不要你。

  趁着这个大家都意识到了识字重要性的热潮,宋玉安和何耀宗又搞出来一项利国利民的活动。

  作者有话要说:  上山给教师食堂砍柴,剥玉米挣班费,这是我的血泪史。偏偏我是早产儿,从小弱不禁风那种,现在都只有八十斤,一病就掉体重。在家外公外婆都舍不得给我干活。

  可是学校避不开,怎么办呢?剥玉米就算了,不花力气,在家也是干的,砍柴就是每次外公都要问好去哪里砍,然后去附近挖草药什么的,最后还要假装偶遇,帮我背到学校门口。因为直接说去帮忙的,学生笑话,老师也不喜欢。

  现在国家富裕了,孩子们也没有那么辛苦了,上次回去我妈说他们午餐都有肉菜吃。

  原谅我刚刚忘记一件事

  关于军训的目的,意义,来自百度和其他学校校训,此处为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