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36章
作者:山伏大宝      更新:2022-12-26 05:32      字数:3535
  遥至高|祖,今于天子,唐皇爱狩猎,太|宗曾说大丈夫在世,乐事有三,天下太平,弓不虚发,张乐高宴。1

  门阀贵族皆受熏染,以驰驱野兽为乐。

  四季皆宜,狩猎成了上流世家圈层里悠闲享乐的常态。

  岐州刺史打着春猎献祭的幌子,邀请关内道巡察使团众人,成了上元节后岐州府衙首要任务之一,各司僚佐忙于筹备狩猎事项。

  岐州长史去了书函与陇山监牧使,通传辖地春猎一事,又命各司通知岐州境内各族酋首,诚邀同乐。

  不同语言的文书复函,相续传回州府译馆。

  经由译语人阿枝经手转录的文书中,部族纷纷表态酋首将起身随行。

  既有部族众人,少不了译馆派出精干力量同去,保障沟通。

  译馆的上峰点到阿枝,阿枝以家乡长辈染疾,需要人手看顾为由,特意告假,拒绝本次狩猎同行。

  对于译馆业务,阿枝历来尽职尽责,尽孝乃是人伦,上峰表示理解,并没有将任务强行指派给她。

  府衙里,柴三妙偶尔与李雘遇见,也只是站在角落,远远地看着人群中的李都尉,两个人没有正面交流,却明白对方在关注彼此。

  上元夜的灯轮下,他说他的人会将她带去安全的地方,她虽然不清楚他的计划,可是,她信他。

  她要做的只是耐心的等待。

  此次离开,雍城便再没有译语人阿枝。

  柴三妙在府衙里整理为数不多的私人用品,她将文书归类,将自己的席位收拾妥帖。

  她手握住刻有阿枝名字的竹牌,在最后的日子里,认真地跟雍城人和事告别。

  译馆同僚被通知去往前厅,接待为春猎而来的各部酋首,只留阿枝一人照看空旷的馆所。

  独孤淳进来的时候,瞧见她手握竹牌出神,“听馆丞说你在晋州的亲人有恙。”

  他知道阿枝告假,他很关心她。

  柴三妙转过身说是的。

  独孤淳从怀中提出一袋通宝,塞到阿枝手中,“岐州东去晋州数百里,盘缠备得足些,回到家乡也不至于慌乱。”

  晋州,前朝平阳郡,柴氏故里。2

  回到晋州,也就是阿枝回归平阳柴氏。

  柴三妙对独孤淳道谢,又不知道还能多说什么,自己一直在利用他套取消息。

  独孤淳欲言又止,叹息一声,“告假也好,远离岐州,回到晋州好好待着,待我春猎回来,便去寻你。”

  “寻我做甚?”

  柴三妙问得对方哑口无言,“独孤参军,出身士族,你我天差地别,过好自己的日子不好吗?莫要徒增烦恼。”

  不如就此作别。

  独孤淳只是纨绔,并不坏,可是不论是阿枝还是柴三妙,都不可能。

  独孤淳脸色大变,摔门而去。

  柴三妙摇摇头,将通宝收入包袱,关门准备走,不料在译馆前遇上重崖折冲府的武将一行,他们也是今日前来商讨春猎事宜,显然撞见独孤淳一脸怒容。

  阿枝上前问礼。

  身处中心的李都尉双手抱臂,看笑事,“听闻阿枝先生告假归乡,一路顺风才好。”

  阿枝没多搭理这群人,告辞离去。

  武将们啧啧感叹,“独孤参军,有缘无分哦~”

  阿枝与等候在府衙外的阿鸳一起登上犊车,阿鸳接过她肩上的包袱,柴三妙对阿鸳坦白,“御史中丞是大明宫的人,我们要离开雍城了。”

  阿鸳询问如何离开,柴三妙闭上了眼睛,“耐心等待对方接应我们。”

  回到夯土院子,在一次夕食聚餐上,阿枝慎重地将告假的理由告诉吐火罗商队,说自己的家乡本是长安东边的晋州,从长安前来岐州谋生的路上遭了变故,如今联系上晋州家人,得知家中长辈有恙,不得不回家。

  “在岐州的日子,多谢诸位照顾,阿枝必然铭记一生。”

  事情来得突然,大家都很舍不得。

  玛夏和多恰不管她的家乡真的是不是晋州,还是长安,地点并不重要,他们知道阿枝这是要走了,在跟大家告别。

  玛夏说她要在阿枝回家之前,再做一次胡辣羊蹄。

  翌日,清晨就起床去赶早市,阿枝陪着玛夏一路去买羊蹄,玛夏全程都没有多余的话问她,温和如同往日。

  回到院子,玛夏和阿鸳进了厨房处理食材,阿枝在院子里布置碗筷,忙碌间隙听到敲门声,她过去打开门。

  原来是送时令饮子的小厮。

  自那日李都尉在饮子铺请客,小厮果然如约,日日准时送来白草枸杞饮,“阿枝先生,小厮将饮子递上,小心烫手。”

  柴三妙取来粗布包裹住陶壶身,近身接过,小厮面上带笑,却变了语调,“大家命我前来接应,两日后,巴扎车行寻我,女冠切记。”

  原来他是李雘的暗桩。

  所以李雘当日以送饮子为名,让他日日前来,如此便能自然而然地与她有所交集,方便传递信息,而不暴露。

  毕竟,小厮送饮子的对象,还有扶风马氏的贵女和关内道巡察使,

  一切安排,严丝合缝。

  小厮送了饮子,小跑着离开,就像巴扎里所有跑腿送货的伙计,赶时间挣钱。

  玛夏和阿鸳已经将热络的胡辣羊蹄端上长案,招呼大家吃饭。

  柴三妙抱着陶壶入内,说:“正好将白草枸杞饮子分了,请大家。”

  众人吃完,阿枝去帮玛夏清洗餐具。

  夜幕落下,星辰初升。

  柴三妙接过玛夏洗干净的陶碗,擦拭,“阿嬷和多恰以后有何打算?吐火罗商队可还待在岐州?”

  待她处理好私事,可需要她来接他们?

  玛夏从柴三妙未尽的话尾中,读出意思。

  “我没有看错,阿枝是个知恩图报的好孩子,无论你是何身份,我们都是真心相待。”

  玛夏和多恰一直没有对她的过往刨根问底,柴三妙感恩这份体贴与包容,当她回到长安,回归平阳柴氏的女儿,她当然有能力照顾他们。

  岐州疑点诸多,将他们留在此处,她并不能放心。

  玛夏替她擦干净手,“我与多恰承受贵人搭救,自加入商队以来,四方游走,早已习惯四海为家,商队在何处,何处便是家,这是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我们亦为贵人看顾好吐火罗商队。”

  夜空无云,星辰可见。

  玛夏嘱咐阿枝,“天亮前后,东方地平线上会看到一颗特别明亮的晨星,愿启明星领着阿枝平安回到家乡。”

  岐州的东方,也是长安的方向。

  五丈原昏暗无光的逃命路上,是启明星将她们带到吐火罗商队的脚下。

  如今,它也将照亮柴三妙回归人生的正途。

  ————

  商讨完春猎事务,谢潺说顺路请重崖折冲府武将们喝饮子,就在巴扎四时饮子铺。

  李都尉领骑在前,一行人到了地方,点了饮子,来过的武将觉得哪里没对,小厮问:“是不是本人手艺还不行,做出的饮子味道不地道?”

  他这一问,让武将认出来店里换了小厮。

  新来的小厮说:“原来的那个手脚不干净,被掌柜的赶走。”

  武将说:“倒看不出来他是那种人。”

  武将几口喝完,便坐不住,纷纷告辞,铺子前只剩谢潺和李都尉慢慢饮着,谢潺的亲随立在展篷外戒备。

  “御史台里,察院已接手调查扶风窦氏在山南道结党营私,贪污受贿的旧案,只待岐州事务了结,大家回归大明宫,台院便着手弹劾。”

  谢潺上完力保扶风马氏的折子,马廉便邀请他春猎,明面上讨其欢心,实则将谢潺一行引离雍城,亦或者是为了掩盖雍城里见不得人的秘密。

  不管马廉是何居心,李雘都不想放过对手抛出来的钩子,顺着钩子就能扯出岸上的执杆人。

  借着这次春猎,还能让李雘将潜伏在暗冰里的鱼,一网打尽。

  只是,辛苦谢潺现身来做醒目处的饵。

  “此次让五郎深陷险境,于心不忍。”

  李雘看向谢潺。

  谢潺给他一个你也知道本人以身犯险的表情,“能替大家分忧解难,乃是五郎的荣幸,只是……”

  李雘就知道他有后话,果不其然,谢潺抱怨:“都说金吾卫中郎将力破兴庆宫谋逆大案,前途无量,只盼圣人公平些才好,日后长安世家议论起来,也有微臣的位子。”

  李雘喝下热饮,呼出一口热气,“御史中丞忠心耿耿,擢升尚书省左仆射如何?”

  一句哽住讨官的御史中丞。

  谢潺的亲亲姑父,汝南袁氏的家主,正是尚书省左仆射是也。

  新来的小厮为他们续了一壶,“两日后,春猎启程日,女冠离城,已安排稳妥。”

  又继续忙里忙外。

  李雘从鞶囊里抽出仙游观女冠所绘符箓,将之于小泥炉中点燃。

  符箓燃尽,化为烟雾散去。

  平安符箓,平安便好。

  谢潺旁观,好奇身旁的男子将如何安置柴家这个女儿,继续放在道观里?

  总之,是再也不会放任其远离身旁了,他想。

  只是,平阳柴氏的女儿并不是个好安排的,她的骨子里流着先祖平阳公主的不羁骄傲。

  呵呵,能让李雘无可奈何的女子,他十分期待。

  亲随护卫着两人策马而过。

  巴扎街巷角落,小小糖人摊上,摊主起身收摊。

  买糖的小孩儿说明日还来照顾他的生意,摊主摸了摸小孩儿的脑袋,“这是最后一把青龙偃月刀咯。”

  两日之后,他手上握的不再是糖刀,而是开刃的三尺横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