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 72 章
作者:归途何在      更新:2022-03-16 01:27      字数:5540
  见无甚帮得上忙处, 沈玉便告辞回去。薛蟠把人送出门, 再转回正院这时候熬的药已经得了。絮萦招呼着丫鬟端药进去服侍薛太太用过, 到下晌时候看着果然好了许多, 一家人这才放下心,仔细安排下人服侍薛太太按着药方慢慢将养。

  薛太太这一养便是半个月,所幸一日比一日好。原也就不是甚大症候, 无非人年龄大了, 总有些受不得累。之前提心吊胆盼着薛蝌回来, 见侄子回来那口气便松了, 又鼓着劲儿开了大库折腾一番, 到底撑不住得躺下歇一歇。便是这一躺,各亲戚家女眷也都陆陆续续上门瞧了她一番, 见床前儿女环绕纷纷叹她命好,孩子孝顺又能干。

  到得七月底,薛太太才算痊愈,眼看又是荣府贾老太太寿辰。从七月二十八日起,至八月初五止,荣、宁两府齐开筵席。头一日请皇亲、驸马、王公并诸公主、郡主、王妃、国君、太君、及夫人们;第二日请阁下、都府、督镇及诰命等;第三日便是七月三十, 请的乃是诸官长及诰命,并远近亲友及堂客;初一大房家宴;初二是二房;初三东府贾珍并这边贾琏;初四乃贾氏合族凑了与太君贺寿;初五又是赖大、林之孝等家下体面管事人等共凑了讨喜的一日。七月二十五那一日薛太太还躺着, 宝钗便做主将薛家的寿礼送过去, 这么多东西总不好上门做客的时候再拉过去堵了人家门儿。又不好赶在上面前头,因此也是派了伙计在街面上盯了几日。

  大管家回来的时候只道贾家如今忙乱的紧,堂屋内设下大桌案, 铺了红毡,将上头赏赐并诸亲戚家送的精细之物摆在上面,等着贾母有功夫就过来瞅瞅消磨时间。宝钗不耐烦听他数上皇、太上皇后、当今并已经成了太妃的元春都赠了何物,只吩咐把家下大库的帐目做清楚便打发他出去。

  上辈子因着薛家一直住在梨香院,后来又搬进大观园的蘅芜院始终没离开贾家地盘,因是以第一日宴请那些皇亲、太君们时候宝钗亦在,还和黛玉、湘云并探春一齐被喊上去见了回外客。说来也怪,当时大观园里女孩子除了湘云无一人定亲,贾老太太也不着急让女孩子们出来多见见人,叫问起来也只以“女孩儿们羞手羞脚不惯见人”为由折了过去,仿佛混不介意孙女们婚事。留在家里留来留去的,到后来贾家衰颓各个俱无甚好下场。

  先不提这个,如今薛家住着自家在京里的宅子,自然只在三十日这一天赴宴。到了正日子,宝钗硬压着薛太太躺了不叫起那么早,卯初才起身装扮,东西俱是齐备的,薛家又无甚品级无需按品大妆,换上预备好的衣裳首饰,大概上些妆粉胭脂妆点气色便可出门。厨下早早炖了些好克化的早膳端上来,用过后薛家大小主子分坐了两辆车出去,薛蟠、薛蝌照旧骑马跟在车外。等辰时二刻赶到荣府仪门处,恰好比林家的马车早了一点儿。时下风气品级越高的来的便稍晚些,薛家刚好卡着点到地方,薛蟠还能留在外头与林如海问个好。林如海与薛太太拱拱手,请她今日在园子里关照一下自家姑娘。薛太太依倚着一个媳妇子,与他点头微微福了一下算是应下,林如海方才又拱手作别,顺道儿带了薛家兄弟一块儿往宁国府那边去。这几天谁都知道她如今大病初愈,因此也不敢耽误,贾家站在外头迎接客人的内管事见客人们寒暄得差不多了,忙上来引着往园子里走。

  今日来的大多是与贾家关系亲近之人,不是老亲也是官长,堂客们进了荣府这边先去了缀锦阁闲坐吃茶,年轻女孩儿们便进了园子寻处得好的玩耍。宝琴急着找岫烟要去看她好不好,宝钗少不得与薛太太告假,又带着黛玉,三人一块儿往园子里走。原本薛太太让絮萦跟着姊妹们一起进去看看新鲜,怎奈絮萦只是笑,竟守着不放心不肯去,便也罢了随她。东府贾珍媳妇尤氏见了便笑道:“这孩子生得怪俊的,比得上我之前那个薄福的媳妇儿,难得又心善孝顺。她这孝顺也不是一味盲从敷衍了事,竟是真把姨太太做亲妈看,故此才一心不肯离了你。难不成我们下头坐了一群夜叉,能把你母亲捉了去?”旁人都笑他狭促,絮萦抿嘴笑道:“既然珍大嫂子问我呢,必是要答实话出来。我这出门时候可是立了军令状,若服侍不好母亲管叫回去吃爷们儿姑子们的白眼儿吃个够,如今如何敢怠慢?好容易叫我出来孝顺一回,必得让我母亲万事妥帖才可,只别笑话我年轻任性。”

  众人都笑赞她敦厚,贾母坐在上头也招手让絮萦走近些仔细看看,方才摘下玻璃眼镜儿对薛太太道:“真真是个好孩子,平日竟都不知道,不然早聘到我家里来,还是姨太太眼睛利,给蟠哥儿娶得了这样好媳妇儿。”说着对坐在下首的凤姐道:“也亏得这孩子没来咱们家,不然你这凤辣子见天叽叽呱呱嘴巴子不停的,怕是要失宠。”凤姐就起身拉着絮萦非叫她坐在自己旁边:“我且可得看住薛兄弟媳妇儿,今儿必得瞧瞧你有甚地方强出我的,都叫老祖宗嫌弃我了!”旁人都笑她作怪,絮萦还是只抿了嘴笑,全无戏弄之意,反倒叫凤姐高看她一眼:“这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儿’,宝姑娘便是个八风不动的稳重妥当人儿,姨太太偏讨个媳妇儿也是周全的,叫人到哪里眼馋去!”又是一番说笑,方把这一段放下。

  这边太太奶奶们聊些家下事,那边青年姊妹们见了又是别一番热闹。

  宝钗三人进去先是遇着湘云,便约她一起去寻岫烟,不巧岫烟这一日在妙玉处坐,湘云就道:“我偏不去与那妙玉来往,吊着两只眼睛只往上看,见了谁都是‘俗人’不‘俗人’的,她倒是不俗,可也别依着旁人家里还要埋怨人主人俗了她去。”宝钗抬手戳了戳她额头:“你既知她性子如此又何必说这些,说了好似你们两个隔空吵架似的。你既然不去便先往园子里去玩儿,带好丫头子。我可听说你上次在这里酒吃多还在花园子里睡着了,也不怕着凉。”说完湘云便红了脸央告道:“好姐姐,千万莫说出去!以后再不敢这样,没脸见人了。”宝钗佯怒嗔她道:“你知道便好,累了就往你自己个儿在这里的院子去歇,别再莽莽撞撞的。”说罢才放湘云自往园子里去。

  且不说湘云那边,这头宝钗宝琴和黛玉转道往栊翠庵去,此处绿树如茵古意盎然,转过外面造园子时候做出来的矮山,果然看见几间精巧屋子,岫烟的丫鬟篆儿正坐在外头和几个妙玉身边服侍的人一起吃东西。这些丫头见了宝钗等人,忙起身福了福,又往里头通报:“林县主并薛家的宝姑娘、琴姑娘来了。”未几里面一个穿着缁衣、神情寡淡的绝色女子便和岫烟一同走出来。上辈子宝钗是认得妙玉的,这辈子两人还是头一次见面,少不得宝琴在中间帮两边通过姓名。

  两下里厮认一番,妙玉果然就单对黛玉青眼有加,只应了黛玉的礼便转身带人往屋里走,余者皆放下不管不顾。宝琴还好,宝钗便落在最后跟着,岫烟看着不过意,便也留在后面陪她一同往屋里走。这便是岫烟好处,万事总肯与别人想想,勿怪上辈子这园子里众人也都喜欢她。至于宝钗,这又不是头一次知道妙玉性子,才不与她计较这些长短,只一面欣赏此处景色一面与岫烟寒暄,慢慢儿走去内室坐。

  妙玉带了黛玉去,请客人在家常坐的几案对面挑了个蒲团坐下,叫丫鬟开了匣子取出一套看着仿佛粗陶样的古朴茶具。她左右看看这套茶具对黛玉道:“这乃是唐时茶圣陆羽留下来的

  一套,若不是你来了断舍不得拿出来用。”又让生了小风炉,再点了上好惠安沉香,方才亲手拿出一瓶茶叶道:“这是旁人弄给我的好茶叶,也只你来了才值得吃一吃。”转手拿出自己平日用的绿玉斗放在身前,便端坐等着水滚。

  她这里装扮摆设便颇有几分魏晋之风,平日里性子也疏懒随意,若是恼了她少不得要叫说一句“俗人”再给请出去,一点脸面不留,是以满屋子都只捡些与俗务毫无挂碍之事闲聊。妙玉一手执壶一边慢慢浇水温它,少不得说起前番家里来了个村姥姥打秋风的旧事:“既是老太太携了来,我也不好赶她出去。且又污了我一件文玩,少不得叫宝兄弟带出去索性送她了,或不是卖钱换上几亩地,也省得将来再求亲靠友的上门儿叫人戏弄调笑。”说着看看水已好了,便用竹根雕的圆勺汲了一勺上来洗茶叶,这边继续道:“好歹不是我日常用的这个绿玉斗,不然直接砸了算了,省得看了就糟心。”

  宝琴岫烟与她熟识不以为意,黛玉也不觉得这番话有甚毛病,只宝钗听得牙疼。也不知这妙玉是何出身,竟比一般大户人家的姑娘还挑剔些,且又不好说她,免得当头又叫人说甚‘你这样人竟也是个俗的’。众人坐了会子,喝了三道茶,妙玉便起身道一句:“乏了。”自顾自往卧房走,外头岫烟与她兜着底道:“咱们也往园子里去吧,再等会儿说不得又有婆子来急着叫了。”一行人便于丫鬟们说了一声权作告辞,往紫菱洲外头一带走。

  来时候三人,回去变作四人,宝琴攀了岫烟在后面叽叽咕咕说笑耍子,宝钗黛玉就并肩走在前头。七月底正是最热时候,几个姑娘顺着树荫走到了紫菱洲水边,果然各家女孩儿都在此处聚着。湘云正站在曲曲折折的廊桥上探了身子往外头去够水里挺出来的莲蓬,远远见了宝钗黛玉便松手站直冲她们挥帕子。

  宝钗交代了宝琴几句让她和岫烟去姑娘堆里玩儿,自己并黛玉两个一起沿着桥走过去寻湘云。此时水里头荷叶极多,浅碧浓绿不可胜数,中间夹杂着点点粉白轻红,还有些挂着黄穗子的嫩莲蓬着实喜人,湘云正带着两个丫头捡近处几个摘了堆成一堆,还眼馋着一个稍远些却极肥大的。见宝钗黛玉走过来,湘云拿帕子随意擦擦手指着地上莲蓬道:“李义山有‘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未免太悲了些,我偏折这几个下来掰开先受用了,谁还稀罕它老了好不好看。”黛玉听了抬手遮着眼睛直嚷:“罢了罢了,我竟是甚也没看见,也不知道是谁辣手摧花糟践了这些莲蓬。”

  湘云淘气,这会子已经快手掰开一个莲子剥皮去芯就往她嘴里塞,边塞边道:“这番可是吃了我的,看你嘴一短还怎么说。”黛玉叫她闹得只讨饶,两个绕着宝钗互相抓着折腾。宝钗叫她们拉了晃得眼晕,忙一手一个拽着道:“行了,当心掉水里去。”旁边亦有不放心跟过来看的婆子,听了就笑道:“还是宝姑娘说得对,下面水不深,但是淤泥厚,万一掉下去少不得吃番苦头,姑娘们竟是随小的一并去岸上玩儿罢。”黛玉忙让那几个小丫头捡了莲蓬抱走,路上还要隔着宝钗与湘云打闹,直叫宝钗头疼不已。

  三人嬉笑着回到紫菱洲岸边,此时传膳的下人进来恭敬垂手传过话,姑娘们互相帮着验看了一番衣饰妆容,见没有失礼处就挽着手往荣国府正厅内去。此时前面堂客们已经坐在席上翻看下面人送上来的戏折子,那些折子放在红漆盘里端上来,众人先请贾母点。贾母让了让,各家主母最后还是把折子推到她眼前。老太太已是听了两日热闹戏,再喜欢也厌了,因此只点了些极清雅的文戏,叫戏班子单用丝竹远远隔着河在水榭中吹了慢慢儿唱。家下原本养的些小戏子因着之前分到各个院子里当差,上头人便也不再要她们做这些勾当,只从外面请了如今风头最热的戏班来唱上几日,用度比买人调教养个戏班子不知省了多少。

  说话间有史家太太问贾母道:“今日未曾见到宝玉,哪里去了?”贾母笑着答:“叫他老子带到东府见见官客,如今据说进益不少,我只不懂,你们要见只管让婆子去喊。”说完就让鸳鸯带了个婆子往那边去。

  宝玉跟在贾政后面见些父亲官场上的同僚,正浑身难受,听说贾母派人来叫登时再也站不住脚,不住看贾政,看得贾政直斥了句:“百无一用的混账。”终究不敢违背贾母意思放他跟着下人走了,自己复又转身与客人清谈。这边宝玉冲四周随意拱了下手便跟在鸳鸯身后往荣府这边来,边走边与丫鬟道:“劳烦姐姐跑这一趟来救我。”

  鸳鸯自是知道他那股子痴性,只笑了捡着今日有哪家姊妹来赴宴说与他听。旁人也就罢了,听得黛玉来了,宝玉更忍不住,撒开腿就往西走,一溜烟小跑好悬叫鸳鸯撵都撵不上。从宁府角门出来,又打荣府角门进去,鸳鸯见状忙拉了他交代道:“今日各家太太夫人都在,可不敢如平日那般想怎样就怎样,万一惹恼林姑娘,说不得以后再不来了。”宝玉笑嘻嘻转回身与她道:“我自是知的,多谢姐姐提醒。”

  两人一前一后行至正堂,宝玉先等丫鬟拿了蒲团与贾母磕了个头贺寿,贾母见了他高兴得紧,忙叫起来坐在手边。宝玉这才起来,又团团与各位亲戚家长辈行礼。各家主母纷纷赞这孩子生得好,知礼仪,有灵性,终究顺着老太太往旁侧了点子位置,丫鬟们这会子才上来引着宝玉坐在贾母身旁,外头重又叫戏班子继续唱,咿咿呀呀曲曲折折的歌声隔河传来,别有一丝清幽之感。宝钗、黛玉、湘云等坐在下头席上聚头与探春说说笑笑,宝玉坐在主桌上急得抓耳挠腮,忍不住就想往女孩儿队里去,又碍着亲戚们都在不敢造次,着实难受。

  好不容易熬了约莫半时辰,散席时候旁的亲戚们带了女儿们先走,黛玉正拉着宝钗说话,一时不查抬头便见宝玉拦在头里,涨红了一张脸,甚有欲语还休之态。他正不知打算说甚么,后头鸳鸯不放心过来看,一见果然找着宝玉,忙赶过来道:“宝玉!老祖宗正找你呢,少不得等下子二老爷也过来,还不赶紧随我来?”这时候薛太太恰好亦让絮萦出来寻几个妹妹进去辞行,好巧不巧正撞上。宝玉对女孩子最是上心,前头满心满眼还是许久不曾见的黛玉,转头又是个从未见过的姑娘,霎时又将故人抛在脑后,侧过身与絮萦躬身行礼道:“不知姐姐是哪家的?我眼拙,竟未曾认得出来。”宝钗怕他唐突了自家嫂嫂,忙走过去拉着絮萦与宝玉道:“这便是我哥哥新娶的嫂嫂,既是老祖宗并政姨夫找,怎地还不赶紧去!”

  宝玉自来是有些怵她的,少不得让开道儿,眼巴巴看着黛玉混在薛家女眷里低头溜进堂屋。等薛太太带着女孩儿们与贾母辞行出来,这个又顶着大太阳堵在外头,憋了半天憋出一句:“好妹妹,你只管安心。”黛玉满脑袋官司,直恨不得躲到天边儿去。总算有薛太太在宝玉不敢放肆,站在道旁目送一行人上车离去。

  作者有话要说:  这里我把元春的时间线调了,原著里这个时候皇帝没换,元春还是贤德妃娘娘,但是很快就会穷途末路“虎兕相逢大梦归”。我这里不一样哈,改写成两代皇帝权力倾轧导致的贾府覆灭,那么元春就成了太妃。因为原著真的主要范围就在荣国府内,没什么外部社会的直接描写,我前面写着写着安排剧情就把元春时间线有意识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