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第一百九十九章
作者:荷风吹      更新:2022-08-19 22:03      字数:6667
  柳竹秋二进昭狱,这里的人竟待她相当客气,给安排了干净囚室,抱来簇新的被褥枕头,牢头还把自家的饭菜让给她吃,晚上送她热水洗浴……

  她以为是朱昀曦或者张鲁生关照的,次日才听狱卒说张鲁生已暂停职务,现在是郑佥事全权代管。

  “温爵爷,不,应该叫您柳大小姐。我们听了您的事迹都很佩服,这昭狱关押过无数官员要犯,可没一个本事及得上您。外面人人都在颂扬,您一定会像花木兰,千古流芳。”

  温霄寒的成就已够令人惊叹了,当人们得知其真身本是女子,都清楚她的才能和所付出的艰辛比外界看到的多得多。大凡体验过生活艰辛的谁不佩服这份勇毅?只是旁观便深受鼓舞。

  下午她听说父兄和萧其臻因带头跪宫求情被抓了进来,估计那些跟她要好的官员也在计划营救她,不禁暗暗焦急。

  其实昨天她见皇帝下令只逮捕她一人,还不怎么害怕,预感只要不牵扯上太子,面子大过天的庆德帝多半不会杀她。

  可听狱卒们说民众都在声援她,已有上千百姓去宫门外替她跪求开恩,便担心形势发展下去会激怒皇帝。

  晚上狱卒送来一包衣物,说是家里人捎给她替换的。她从中翻出一条白绢手绢,蘸着米汤在上面写了一首诗,等米汤干透,字迹也消失了。

  她拿着手帕对狱卒说:“这帕子是当初我问吏部主事何玿微借的,烦劳帮我还给他,他定会重赏你。”

  狱卒见是块普通手绢,很乐意效劳,第二天悄悄送到何玿微手中。

  何玿微正和顾淳如、滕凤珍等人筹备联名为柳竹秋上书求情,已召集了五十多位官员,昨晚打好奏疏初稿,由滕凤珍的岳父递给首辅陈良机批阅。

  他在家等消息,意外收到柳竹秋从狱中捎来的手帕,明白上面有暗号,躲在屋里仔细检查,久久看不出异常,忙找妻子来参详。

  邓云芝说:“我爹以前在军中任职,时常用米汤和碘液书写秘信,点火烤一下便可显形。”

  她取来烛台,小心燎烤绢帕,那首七绝转眼浮现出来。

  “水晶瓶里无花卉,弟子精心绘粉莲。本是镇妖御水宝,画蛇添足便徒然。”

  何玿微读后说:“这不是北宋孙知微和徒弟们画《九曜图》的典故1吗?难道晴云的意思是在警告我们不要弄巧成拙?”

  邓云芝说:“你都知道她不是温霄寒了,就该称她柳大小姐。我看她猜到你们想为她上书,这意思是叫你们别动。是怕连累你们吗?”

  何玿微细品诗句,摇头:“我看不像,倒像是怕我们弄巧成拙反害了她。”

  夫妻二人琢磨怎生找门路去昭狱探监,傍晚滕凤珍和顾淳如结伴登门,带来陈良机的回话。

  “陈阁老看了我们的奏疏,说我们若盼着柳大小姐早死,就尽管将题本递上去,若真想救她,就安安静静的什么都别做。”

  何玿微觉得这话跟柳竹秋的暗号诗异曲同工,忙取出手帕给二人观看。

  顾淳如比他们老成,顿时领会其意,说:“陛下最忌以下犯上,我们联名为柳大小姐求情,形似要挟,回头他就是下了赦免令也像是被迫为之。此风一开,今后定有从者,他怎么能接受呢?说不定会反过来处死柳大小姐,向臣民立威。”

  皇帝重体面,被底下人逼着从轻处罚非但体现不出他的仁慈,还显得窝囊,他不恼羞成怒才怪。

  何玿微跟着省悟:“是了是了,陛下昨日下旨逮捕柳侍郎父子还有萧阁老,就是防止他们继续承头带百姓闹事。看来圣意是倾向宽贷的,我们就按陈阁老的话做吧。”

  三人合计分头去安抚官员、士子和百姓,尽量压低动静。

  邓云芝在屏风后听着,忍不住插嘴:“你们不想惹恼皇帝,可也不能干等着什么都不做吧。”

  顾淳如、滕凤珍不料她躲在一旁,忙局促起身,隔着屏风见礼。

  顾淳如说:“夫人放心,陈阁老说了,等三法司会审完结,他会见机向陛下进言,届时准能把人保下来。”

  他们抓紧时间分头办事,何玿微出去送客。

  顾淳如侥幸道:“方才好险,尊夫人若再晚出声些,我这脸就丢大了。”

  何玿微不解:“少穆兄这是何意?”

  顾淳如怅叹:“你们不觉得遗憾吗?假如当初在与柳大小姐结识时便识破她是女儿身,还用得着陈阁老为我们做媒?白白错失一桩好姻缘,可惜,可惜啊。”

  陈良机代朱昀曦为三鼎甲说媒,三桩婚事里只顾淳如的不美满。

  以前他还能拿本来也没遇到过可心的女子来开解,如今得知温霄寒本是女身,深恨与良缘失之交臂。

  想当初看过温霄寒为他做的诗,他误会此人有龙阳之好,对自己存了非分之想,有意远着她。那时若稍加试探,兴许还能收之桑榆,只怨他生了一双梁山伯的拙眼,没认出近在咫尺的英台。

  他越想越惋惜,不由得念诵古诗:“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2”

  何玿微、滕凤珍对婚姻很满意,虽欣赏柳竹秋也没动别的念头,看见顾淳如这光景都暗暗好笑。

  在他们的通力协作下,有可能兴起的风波都被尽力遏制了。

  三天后三法司在刑部衙门会审柳竹秋。

  柳竹秋到堂时身着女装,见昔日英姿勃发的温霄寒没了胡子,换上裙钗,摇身变做靓丽女郎,官员们有的无所适从,有的觉得她除了衣衫素净些,这高鼻深目的浓艳姿容倒很符合传说中的风骚形象,更认定她是靠色、诱获得太子宠信的。

  主审官拍响惊堂木,质问人犯:“堂下跪的是何人?”

  这官儿以前见了温霄寒都眉花眼笑主动打招呼,这时故意摆谱,尽显势利世故。

  柳竹秋不卑不亢道:“小女子姓柳名竹秋,今年二十有五,祖籍四川成都,现随家父在京居住。”

  主审官又问:“柳竹秋,你可知自己所犯何罪?”

  柳竹秋说:“小女子不合冒用温霄寒的身份行事。”

  主审官厉声纠正:“休要避重就轻,你冒充温霄寒欺世盗名,还向朝廷骗取官职爵位,欺君罔上,论罪当诛!”

  柳竹秋淡定反问:“敢问大人,小女子的名声和官爵仅仅是靠‘温霄寒’这个身份得来的吗?”

  主审官哑口,一旁的众官也都说不出话。

  温霄寒本是寂寂无名的寒儒,那些被世人赞赏的才华和换取官爵的功绩都来自柳竹秋本人。

  柳竹秋说:“小女子凭真本事赚取名声,又凭真本事立功受封,除身份造假,其余样样真实不虚,纵对君上有过欺瞒,也是情非得已。”

  她讲述女扮男装的最初动机,包含讥讽道:“各位大人想必都认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说。节操包括守信重义。小女子与义姐结拜时曾发誓与之共患难,为履行誓言,故将生死置之度外。但凡当时有一个宋宏道公的旧识或门徒出面保护妙仙姐姐,小女子也不至于铤而走险。”

  此事人所共知,足令自诩君子的男人们惭愧。

  主审官被迫草草掠过,提出下一个质疑。

  “你做这些事,指使者是谁?”

  “天地良心。”

  “可有同谋?”

  “一起干坏事才叫同谋,小女子信奉道义,从无恶行。”

  “那谁是你的帮手?”

  “要说帮手,连万岁爷都该包含在内。”

  “大胆!你到了这会儿还敢污蔑圣上!”

  “小女子说的都是实话,若非陛下慧眼识人,我怎能那么快建功立业?小女子最幸运之处就是遇到一位不拘泥,无偏见的明君,给了我那么多施展才能的机会。有道是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3。陛下英明睿智,方使我等女辈也能有出头之日。”

  ………………

  柳竹秋巧言善辩,次次躲过主审官问题里的陷阱,还见缝插针给庆德帝戴高帽,让人揪不住小辫子。

  她做温霄寒时的经历人们差不多都了解,得到一通流水账似的供词,更像一本功劳簿,若拿这个治罪,倒显得皇帝和朝廷不厚道。

  主审官又从真温霄寒的死因下手,怀疑他是被柳竹秋杀害的,派人去成都提来温霄寒的姑父姑母,再派人押柳尧章去陕西挖出温霄寒尸骨,带来京城勘验。

  尸骨先到京,仵作验骨后报称死者身前无中毒受伤迹象,确系患病而亡,但面目早已腐烂,难以断定身份。

  又过半个月,温姑妈来了。

  这些年她每年都会收到侄儿寄来的丰厚供养,尤其是近两年,每次都多达上千两。

  她拿着这些钱置地买房,悠闲富足地安度晚年,从没怀疑北京城里飞黄腾达的温霄寒另有其人。

  那日成都知府派官差来提她上京,她还以为侄子得罪了权贵,遭人陷害,决定亲自为他喊冤。及到在公堂见着柳竹秋,她一下子愣眼巴睁。

  听主审官说温霄寒已于九年前身故,这九年来给她写信寄钱的侄儿都是柳竹秋冒名顶替的,温姑妈嚎哭两声,当场晕死过去。救醒后一个劲儿哭,任凭官员们逼喝也不肯发一言。

  柳竹秋说:“她只是个寻常的老实妇人,大人们莫要吓坏了她,不如先让我单独跟她说几句。”

  主审官应允,叫差役领她们去后堂,派书吏隔着帘子记录二人的对话。

  柳竹秋和温姑妈面对面站着,看她哭成泪人心中很不忍,指着一旁的凳子用乡音说道:“姑妈腰不好,坐着说吧。”

  她以前通过对方的来信得知,温姑妈因长期劳作患有严重的腰病,一到秋冬便发作,为此还专门叫人请了名医为其医治。

  温姑妈收到关心哭得更伤心,擦着泪眼打量她,小心问:“你是柳侍郎家的大小姐?”

  柳竹秋点点头,柳家在成都是远近闻名的望族,当地人基本都知道。

  温姑妈说:“你小时候我还见过你的,那阵你最爱吃我店里的红糖糍粑,每天下午你家保姆都抱你来买。”

  柳竹秋六岁时离开家乡,已能记事了。经她一说想起来,惊喜感慨:“我还记得,那时你家的铺子开在长顺街。”

  “对对,我们最开始就在那里做生意。”

  温姑妈正感叹双方有缘,忽见柳竹秋眼眶泛泪,惊疑:“你咋个哭了?”

  柳竹秋拭泪:“你当年看到的那个保姆叫蒋妈,是我最亲近的人,不久前过世了。”

  温姑妈受过柳竹秋莫大恩惠,此时看出她是个重情之人,不相信她会专门杀害侄儿,冒用身份,便问她温霄寒是怎么死的。

  柳竹秋讲述当年还乡为祖父母迁坟,路过陕西救助温霄寒的情形,而后说:“官府已将令侄的遗骸运来京城,你可去瞧瞧,看是否还能认出来。”

  温姑妈跟差役去认尸,尸体皮肉几乎烂尽,又被仵作用开水煮过一遍,只剩下骷髅。

  她发现骷髅右小腿有骨折的痕迹,当即哭道:“错不了了,这就是我那苦命的侄儿。他说他小时候摔断过右腿,长大后走路还有点跛。”

  柳竹秋遇到温霄寒时,他病势沉疴,不曾下地走路,所以不知他跛脚。

  想到她为柳丹伸冤时,贾令策曾买通温霄寒在杭州的同乡樊希仁揭发她,而樊希仁也没提到温霄寒是跛子。

  看来他真是个离群索居的孤僻人,出身贫贱,身世苦寒,却有着极高的天赋和毅力,能抓住所有机遇,在短短一年多内一口气从童生考中举人,在进京赶考途中因病陨落,可谓天嫉英才。

  柳竹秋想大概正是“怀才不遇”的相同特质促成了她和温霄寒的奇缘,这个与她相识短暂,却给过她最多庇护的书生是她今生最大的贵人。

  审案官们不敢对案子刨根问底,等温霄寒的死因和身份都得到查证,觉得差不多可以交差了,便依律宣判柳竹秋欺君罪名确凿无误,辜念其曾有功于社稷,折为绞监侯。

  萧其臻、柳尧章等从犯判处革职充军。柳邦彦因包庇罪革职流放。柳尧范、柳尧哲削职为民。

  宋妙仙等逃犯列入通缉,抓捕归案后再审判治罪。

  他们先列个不轻不重的判决投石问路,最终拍板定案的还是庆德帝。

  庆德帝看完卷宗,派庄世珍去内阁征询阁臣们的意见。

  陈尚志这些天每日缠着陈良机救柳竹秋,说忠勇伯没了,他也跟着去死,一会儿又说梦见温霄寒来接他,家里人不放他出门他便发了疯的满地打滚哭闹。

  陈良机为了宝贝孙子也得救人,对庄世珍说:“三法司这个判决很公允,但结果会陷陛下于被动,反助柳竹秋等人成名。”

  庄世珍让他详解。

  老头儿拉家常似的问道:“公公对那柳竹秋有何看法?是智勇仁义的巾帼英雄,还是自幼缺乏管教,心高气傲,仗着好运福缘莽打莽撞的蛮千金?”

  庄世珍听出玄机,笑着打太极:“阁老认为呢?”

  陈良机也笑:“老臣以为是后者。你看柳邦彦有三个儿子,都很端稳成器,说明他并非不懂教育孩子,怎么到柳竹秋这儿就成了脱缰野马呢?因为他们蜀地的习俗自古就是娇养女儿,私奔的文君,乱唐的武后、杨妃不都是蜀女吗?蜀女还一贯有女扮男装的嗜好,黄崇嘏就是她们最爱模仿的榜样。所以柳竹秋走上这条路都归咎于她老家的风土和柳邦彦教养失败。”

  庄世珍说:“那照您的意思,罪魁祸首该是柳邦彦了?”

  陈良机道:“也不尽然,虽说是‘子不教,父之过’,但女儿迟早是别人的家,只要不是有心留着她招赘上门,哪个父亲会像教养儿子那样花心思呢?老臣也有三个女儿,当初她们在家时,我只想让她们吃好穿好,快快乐乐度过闺中时光,想到她们今后嫁入婆家少不得看人脸色,受人夹磨,即使她们犯了错,我也往往睁只眼闭只眼,一切都交给她们的母亲去管束。柳竹秋幼年丧母,又是柳邦彦的独女,加之风俗影响,受到的溺爱纵容自然更多。她爹起初估计也认为女儿在家的日子短,尽量让她多享福,有了错处也不忍或者懒得纠正,纵养成祸水,泼去别家便了。等发现势头不妙时,祸水已泛滥成灾了。”

  庄世珍大笑:“阁老这说法透彻,柳邦彦不给他女儿裹脚,还让她跟哥哥们一块儿念书,从小就没教她如何做一个守规矩的女子,柳氏恣意妄为纯系他溺爱之故。”

  陈良机做好铺垫,将事情重新定性。

  “柳竹秋不懂男女有别,时时向男子比肩。可她在家享受的又是娇女待遇,处处被父兄宠着惯着。于是造成她既无女子的柔顺,又无男子的体统,终究成了不容于世的怪胎。如今因她行大运干了几桩轰动朝野的事件,民间便把她当成花木兰一流的人物吹捧。其实明白人都知道她不过是个没家教的任性女子,认真同她计较倒显得重视她了。这道理你我明白,陛下是圣明天子就更明白了。”

  庆德帝听了庄世珍转述,嗤笑:“陈良机见地透彻,这话说到朕心里去了。柳邦彦自己教不好女儿,凭什么要朕来替他背黑锅。朕堂堂天子,犯不着跟小女子一般见识。”

  当天司礼监接到皇帝旨意,发圣旨宣判柳竹秋仍照前旨去宣府福宁庵出家修行。萧其臻削职为民,柳尧章贬为广东潮阳县县令,勒令柳邦彦致仕归老,钦赐一块《生女不教》的匾额,命其带回故里挂于门首。其余人等不予追究。

  皇帝认为萧其臻敢抢太子的女人,属于忤逆,故对他的惩处比对柳家父子还重,不过也只想给他个教训,若朱昀曦能原谅他,继位后仍可启用。到时萧其臻还得欠儿子一大笔恩情,再存二心便人神共诛了。

  作者有话说:

  1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曜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

  恰好此时有一个朋友请去他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儿,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画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画好。”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着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缭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童子神态很传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

  众弟子说:“没发现少什么呀。”

  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却没有。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艳丽的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现童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来降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装花的瓶,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说着,把画撕了个粉碎。

  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2出自唐代李益《写情》

  3出自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感谢在2022-07-2118:14:10~2022-07-2221:19:1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卷卷、瞎扯蛋与打鸡血、小棉花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心月沉浮20瓶;香水瓶1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