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贡院号舍
作者:泮生      更新:2022-02-27 17:46      字数:3290
  暮色苍茫,号房内只余一些微弱亮光。

  穆苏松了松酸软的肩颈,透过门洞抬头看天色已是傍晚酉时,如今已是深秋天也黑的早,看外面的忽明忽灭的微弱烛光,许多考生已经点燃了蜡烛,看来是想趁着今日状态好些抓紧多做一些。

  收回眼不管那么多,将考卷妥帖放好,并不点燃蜡烛照明,而是拿过一旁的炭火分成九日的分量,将今日的份量拿出来用火折子点燃,号房内瞬时亮了起来,打了些清水用炉子烧起来。

  一起滴水未进,早已口渴难耐,白日也只进了些冷糕点,夜里还要水木板,若是再不进些热食,身子恐是撑不住。

  穆苏起身连忙拿起身下铺着的棉被,抱在怀里手拿着一边凑近炭火烘烤着;这样烘烤一会儿松软些,晚上也能盖一盖。

  良久,炉子里的水沸了,用筷子搭起算是简易的弄了个隔板将带来的包子放在上面,包子被差役检查时掰成了两半,因而蒸的很快,不一会儿热腾腾的包子便出炉了。

  小心翼翼拿起一个还有些烫手,吹了又吹方才敢下口,一口下去满满一口肉馅入口即化,因着他时常便要回泰安府科考,老宅的厨子早已换了。

  管家从去江南寻了两个,祖母在世时派了两个京城的厨子回来坐镇老宅,几人都是名厨,各色菜式皆会;不过这都不是最要紧的,如何做好能够方便科考时吃的东西才是最要紧的。

  譬如这包子,每个的馅儿全都不同,便是让穆苏连着吃九天的包子也是不会厌烦;就着茶水穆苏吃了四个,方才满足,也是饿的狠了些。

  包子香气四溢外面的考生也是闻到了,巡视的差役看了看穆苏号房的火光,知道是已经用了炭火,心下道这人如此早便用炭火,接下来几日可怎么渡过?时辰可还长着呢,摇了摇头便走了。

  其他考生显然也是如此想的,虽然包子的香味确实诱人,不过科考才是最要紧的,耽于饮食安逸如何能吃得苦中苦成为人上人?

  穆苏显然不知道外面人如何想他,吃饱喝足之后见炭盆里还有一些火石未曾熄灭,便将被子换了个面继续烘烤,方才吃包子时他将被子搭在自己腿上烘烤,也算两不耽误。

  物尽其用将剩下的热水洗手净面后顺便烫了烫脚,双脚乃是人体气血运行、贯穿上下经络的地方,这也是为何冬日里要泡脚的缘由。

  睡前再禀名差役自己想要如厕,开了号房门在差役的陪同之下向茅房走去;古时科举若是考试时如厕便要被监考官盖上一个黑印子,俗称屎戳子,若是有了这个戳子便是答的再好,考官阅卷也是不会看的,直接归于落榜一类。

  科举考试各种各样的规矩十分苛刻,污卷不可,试卷损毁不可;便说运气不好碰上风雨天气,是决不能让雨水打湿考卷否则便会被视作损毁试卷,视作违规,之后考试结束之时由收卷官提出来,

  之后放榜之时一并贴在栏上,不同取中榜是用蓝笔写出来的一份名单,便是所有因违规而落榜的考生,这榜称为“登蓝榜”,盖了屎戳子的考卷便会归于这登蓝榜。

  不过虽是如此却也并非苛刻的不近人情,毕竟人有三急不可能不让人如厕,白日里自卯时至酉时不可,夜里的时辰便都是可以如厕的,因而穆苏夜里便来如厕。

  一番折腾完后穆苏裹上烤暖和了的棉被,一半用作垫背一般用作盖睡下来。

  睡前顺了一遍今日的考卷,觉得并不差错这才慢慢睡去。

  卯时,公鸡打鸣穆苏才悠悠转醒,一夜无梦睡得极好,除了床板有些硬颈背酸软,将棉被叠好之后起身练了几下拳脚,挥展不开全当活动筋骨了。

  洗漱之后,只觉整个人神清气爽;简单吃了几块酥饼之后便重新打开考卷,研磨提笔。

  此次策问题是由主考官陈大学士所出,前两日穆族长同他说了陈大学士是个保守稳重之人,但常年他看邸报这个陈大学士也是个一心为大兴朝的。

  穆苏看了看策问题目,大概意思询问的是大兴朝南方历来雨水泛滥,江河湖海更是数不胜数,自古以来每至夏季便遭遇水患,大水年月庄稼田地连同人户都损失惨重,朝廷每每派官员赈灾,筑堤坝却还是无济于事。

  于南方相对的北方却是另一个极端,黄沙漫天、土地干旱,若遇大旱更是颗粒无收,多少人家饥荒饿死,造就许多人间惨事譬如易子而食便是北方闹饥荒时常发生的事。

  问诸君可有解决之法?

  穆苏看完策问题心下凛然,这陈大学士果然是个严苛不近人情之人,不过是一个乡试便出了这样的题目,自古以来便未解决的问题,竟然出出来询问他们这些还未曾入仕连个举人都还不是的秀才。

  当真是极为刁钻!

  确实如同穆苏心中所想,贡院内泰半的考生都在唉声叹气不知究竟该如何作答。

  穆苏放下笔想了想,他来自后世自然知道解决之法,不过这方法却是极为冒险,需要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行事;不说他仅仅只是一个连举人功名都没有的秀才,虽出身勋贵世家,可这事也不是闹着玩儿的。

  人隋炀帝修京杭大运河也是被隋朝的官员指着骂昏君,直到千年后的后世才被后人肯定京杭大运河的作用。

  沉思许久,穆苏心下有了决断,这并不是乱谈之说,京杭大运河同长城一样都是极具价值的行为,在穆苏看来这京杭大运河倒是于大兴朝文明发展更有利些。

  不过也不可鲁莽行事,仔细思索了一番之后,穆苏决定还是稳重起见,徐徐图之最好,他先将其写个引子,告知这个方法的可能性,日后定会有人实施的。

  可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这法子可是正儿八经的古人想出来的,斟酌着用合适的措辞,便于稿纸上动起笔来。

  我朝地势西高东低,黄河、长江等主要大河皆由西向东流去,但黄河、长江等大河的支流却是多南北走向,相连较近,可用人工挖掘渠道将其相连引水汇集便于水流流通,如此可引水于北。

  将切实可行的方法全都写出来之后,再阐述一段此法的益处,如此还可用于农田灌溉、疏通洪水、雨季排涝等等。

  写完满满三页纸张之后,方才停笔;之后再好好梳理誊抄上考卷。

  看了看时辰已经是晚上了,穆苏这才摸了摸自己已经扁了肚子,生火开始着手解决自己今晚的晚饭。

  从考篮里面拿出一张肉饼,用筷子串上左右在炭火上面翻烤,照旧把棉被搭在腿上晚上盖起来暖和一些。

  好一会儿摸了摸肉饼已经烤的很烫了,张口吃起了肉饼,味蕾被极大的满足,微微阖眼享受起了这片刻的宁静与放松。

  接下来的几日穆苏都同头一两日一样,白日里抓紧时间作答,晚上好好休息吃饭;七八日下来竟还未曾用过许多蜡烛。

  今日已经是乡试的最后一日了,过了今日便可以出去了,心中倒是十分的期待。

  早早起来用了些东西,将所有的稿纸整理好,还有自己写下的答案,将考卷铺平,仔仔细细的磨墨认真用馆阁体将答案誊抄上考卷。

  已经练了有六年的馆阁体如今已经初见风骨,一笔一画跃于纸上煞是好看,十分赏心悦目。

  这日夜里也并不再刻意节约蜡烛,天一擦黑便点上了蜡烛,今夜他要秉烛夜战再好好检查一遍所有的考卷,是否有错字、忌讳等等。

  翌日,晨光微曦;明远楼上响起鼓声,鼓声低沉悠扬远远传入贡院,所有乡试考生停下手中之笔,静待差役打开号舍房门收走考卷。

  贡院大门终于打开,穆苏还算好的,并无什么状况,除了有些疲累倒无其他,可其他考生却是状况百出。

  一些刚踏出贡院便轰然倒地不起,前来接人的连忙上去将其背起径直向医馆奔去;还有那等有钱人家的带了大夫在贡院门前候着,或是一出来便灌了一碗参汤,四五名仆从扶着上了马车。

  得荣同管家还有几名小厮迎了上来,得荣率先开口:“少爷,要不要得荣扶您?”

  “不必了。”穆苏摆了摆手,随后径直向自家马车走去,身后得荣和管家连忙跟着。

  倚靠在马车车壁上微微阖眼,轻吐一口浊气,总算是告一段落;虽然他在里面尽量让自己过的算好了,可那样一个狭窄的号房总归是憋屈的紧。

  管家从食盒内拿出一碗参汤递到穆苏面前:“世子,这是府里厨子文火熬了一夜的参汤,世子连日疲惫吃苦了,快快喝下缓一缓。”

  穆苏睁眼见管家一脸殷切,盛情难却接了过来一口闷下,整个身子暖了许多,但确实是颇有奇效。

  回了府里第一要紧事便是热水沐浴,换了身干净的衣物,也没什么胃口用东西,管家见状只让人上了一碗鱼羹,清淡入味。

  穆苏吃了之后便大大的睡了一觉,直睡到第二日正午才醒来,打开门才觉神清气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