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考官阅卷
作者:泮生      更新:2022-02-27 17:46      字数:3242
  贡院

  众考官挑灯夜战,连夜阅卷,朝廷规定乡试结束后半月没必须阅卷完毕,并决定名次放榜,他们得赶在八月底之前将此次乡试所有考生的卷子阅览完毕,仅有十余日时间。

  乡试历年全国约有十万考生参考,各府人数不同,全看各府教育风化,泰安府算是儒家起源,好学之风极盛,此次乡试便约有一千人参考,远胜他府,不然陈大学士也不会来此主持乡试。

  屋内静谧无声,只听见纸张翻阅的声音,伺候的小厮小心翼翼的上前为各位大人掺茶倒水。

  上首陈大学士端坐书案前,捏了捏眉心面色有些不虞,看了约有百十来张考卷,竟无一张答的合他心意,心里越发不耐。

  下面其他的考官面上也是没什么喜色,任谁被关在这里日复一日,不歇片刻阅卷,还尽是些答非所问胡言乱语之类的卷子也不会高兴的,吃睡皆在这屋子里面不能离开片刻,睡不好,吃不好,还得抓紧完成任务,着实考验耐心。

  紧张、压抑的气氛蔓延在屋内,一考官发出声音,引来左右几位考官侧目:“张大人,可是有事?”

  “无事无事,只是看了张卷子,觉得此子这策问题答的十分新奇,不由叹了一声。”张大人笑着摇了摇头,向两位考官解释了两句。

  两人正是疲累的时候,闻此来了些兴致追问:“哦,到底答了些什么,竟然让张大人觉着如此有趣?”

  “此子言道我朝地势西高东低,黄河、长江自西向东流,支流却是南北走向而且支流且相连较近,可用人工挖些渠道使水流想通,或许能有引水之效;两位知道前些年水患我也陪同工部李大人去治过水患,还特意看了几本关于我朝水域之书,又亲临过这才对水域走势之事有了一只半解,此子才一个秀才竟然对水域走势之事如此清楚说的头头是道,不满二位这其中有些我都还不知,因而觉得诧异,而且若当真如此子所言,那他所言之法当真也算可以实施,不失为一个解决南方水患、北方干旱的法子。”

  张大人越说越激动,未曾察觉屋内阅卷的众考官都停了下来,上首坐着的陈大学士不知何时也走到张大人的桌前。

  几人这才察觉,连忙起身躬腰行礼道:“陈大人。”

  “方才你说的考卷拿来于我看看。”陈大学士面色不显一丝波动沉声说道。

  张大人闻言愣了一下,随后连忙拿起自己桌案上的考卷恭敬的呈到陈大学士面前,陈大学士接过就站在张大人的案前看了起来。

  须臾,陈大学士合上考卷抬头看向张大人出声询问:“如何得知黄河、长江的支流相连较近?”

  “啊?”张大人还有些没反应过来,片刻才知陈大学士询问的这卷中所言,心下连忙捋了捋回话:“下官前些年随同李大人一道南下治理水患,途中确实发现那里的黄河支流同长江的支流相隔不远,原也不曾如此想过,今日看这考生的卷子才回忆起来,不过下官仅知道那一块地方,其他各府是否如此便不得而知。”

  张大人回完话见陈大学士不曾言语,只看着继续低头看着考卷,面上看不出到底是何情绪,心下还是对答这卷子的考生有爱才之心,如若此法当真能行,那么朝廷多年来的烦忧都会解除,南方北方多少百姓会因此受益,这可是极大的功德。

  于是狠了狠心试探开口:“不过此子还只是一名秀才,能对水域走势之事如此清楚,还能提出这样切实的法子,想必也是关注天下民生,心存报负之人,也算可嘉。”

  “嗯。”陈大学士随意点了点头便转身回了上首,连带着的还有那张考卷;陈大学士回了座位继续批阅考卷,屋内众人见此也都纷纷坐下来继续;张大人见此不知陈大学士究竟做何想,但他言尽于此,陈大学士才是此次乡试的主考官,还是不要僭越了。

  遂,坐下来继续批阅试卷。

  一段小插曲仿若不曾发生过。

  乡试放榜前几日,不少焦急的考生便围在了贡院门外向贡院外的门丁或差役打听打听,此举俗称为“看鸽棚”。

  往年塞些琐碎银子,门丁和差役或许会漏两句无关紧要的,譬如大人们已经阅卷完毕,正要填草榜之类的。

  但今年他们可不敢造次,这次可是陈大学士主持乡试,知府大人特意遣人前来吩咐了的,他们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才敢如此;于是面色严肃,秉公执法的将一众前来打听的人给轰走了。

  “走走走,后日辰时贡院门外自会放榜,届时来看榜便是,不要在此打探,快快离去,若是还在此逗留便将其抓到衙门去!”

  差役一番话,围着打探消息的考生或是亲朋好友、书童小厮顿时鸟作兽散,片刻便不见了人影。

  这其中自然也有侯府管家派去打探的小厮,灰头土脸的回来禀告了管家,管家赏了跑路银子便将其打发下去了,心里忧心忡忡,此次乡试如此严苛,不知道自家世子能不能考中。

  唉!管家叹了口气摇了摇头,继续去招呼厨房准备今日的晚膳了。

  得荣将外面的事儿一一回禀给了穆苏,穆苏淡然的执笔练字,听闻看鸽棚的人都被知府派去的人给轰走了,倒是有些惊奇,心下道看来这陈大学士果然名不虚传,是个雷厉风行,不近人情的。

  又颇有些庆幸和忐忑,不知道自己那一番策论之言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反应。

  乡试放榜前一日,众考官开始填草榜,科举历来便有填草榜的规矩,便是为了不出差错;先由乡试主考官依照确定下来的名次填写拟录取试卷的红号,红号也就是被录取得中举人的考生。

  待主考官将草榜填写完毕后,再由所有阅卷、监考的考官一起将糊名的考卷拆开,逐一比对名次。

  最后,依照红号的名次将考卷上面考生的姓名、籍贯写在名单上面,罗列出来,这便是最后的草榜。

  众位考官比对着,看着草榜上面的排名,眼底微微有些惊异,倒是出乎意料了,不过随即便接受,按陈大人的脾性,也当是如此;张大人也在其中,眼眸微垂掩下情绪,桌案下的手收了收。

  草榜填完之后,陈大学士身后的书吏接过站在左侧上首,清了清嗓子高声对众人宣读考生的姓名、籍贯排名等等。

  书吏念完之后,众人便开始着手誊抄草榜上的名次,填写乡试正榜。

  翌日,一大早贡院门外便围了一圈人,将这块不大的地方给围的水泄不通;平日里端庄将礼的读书人此刻也是撸起袖子努力的往前挤着,谁都想到前面去先看到榜。

  许久,贡院大门打开,差役敲了一下一下锣鼓,警示众人后退不可造次。

  待众人退至一丈外,两名差役才将榜单粘贴到栏上;众人连忙聚精会神看着榜上的名字,一时之间竟无丝毫声音发出,只能看见众人屏气凝神的模样。

  “我中了!我中了!我终于中了!”一道声音猛然响起,众人侧目只见一男子欣喜若狂,一下大笑,一下掩面哭泣,嘴里不停的重复自己中了的话,来不及继续观看此男子的痴状,众人继续认真查看榜单上是否有自己的名字。

  时不时人群中传来“我中了”的惊喜话语,场面一度十分热闹。

  不远处穆苏也向此走来,今次他不曾在家等待家中小厮回来报喜,亦或是等待差役前来告知,他决定驾车亲自前来看榜。

  并非有其他什么缘由,只是心中紧张与其在家坐着不如出来,倒还缓解一些,实在是他对这次乡试的结果十分期待,胜于往常每一次,修建京杭大运河的引子被他给抛了出去,近些时日虽面上未显心里却是十分忐忑。

  一步一步缓缓走近人群,向前走了几步,近两年他吃食刻意,平日连着弹跳,如今身量拔高已有一米七左右,站在人群后方也能看清前面的榜单。

  须臾,穆苏衣摆下的手攥紧了,薄唇紧抿,双眸闪烁,身旁的得荣激动的大声喊道:“少爷,中了!中了!还是榜首!”

  闻言,众人纷纷侧目,见今次乡试解元如此年轻,心下惊异,眼中更是掩不住的艳羡与钦佩,颇有些脑筋转的十分快的,上前拱手行礼:“恭喜这位兄台,夺得乡试魁首!”

  穆苏微微额首,拱手回礼,渐渐其他人也上前来攀谈一两句,却都是些今次乡试得中之人,想来是想多多结识些同年,日后于官场上也有利些。

  不远处另条街的楼台上,程宏才端着一杯热茶淡淡瞧着贡院门口的热闹景象,冷声道:“此情此景可真是好生熟悉呐。”

  身后的站立的书童远远瞧见了人群中十分显眼的常平侯府世子,微微低头。

  六年前的县试,考院门前可也是众人围着那年幼矜贵的常平侯府世子,如今这场面又是如此可不是好生熟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