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参加县试
作者:泮生      更新:2022-02-27 17:45      字数:3202
  看似扁扁的荷包,本以为里面没有多少银两,不料里面竟然放了一张一百两的银票,难怪如此扁。

  老童生拿着荷包站在桥上呆愣了许久,这些银两足够他参加此次院试了,甚至连参加乡试的银钱都够了。

  慢慢的老童生眼眶竟有些红了,捏起袖子擦拭了一下眼角;环顾了一下四周,寻不到方才那小童更寻不到他口中的主家。

  思量了片刻,老童生站在桥上恭恭敬敬的躬身行了一礼,这才离去;将一切尽收眼底的穆苏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一起笑意。

  清风楼一顿晚膳,穆苏与江淮两人宾主尽欢;穆苏回到苏府时夜已然深了,可外祖父与蒋氏还在厅堂等候,直到穆苏回来两人才去歇息。

  虽未说什么,穆苏却觉得心里暖暖的。

  接下来还有两月便是县试了,苏父针对穆苏又准备了一系列的学习计划;穆苏每日便除了完成书院里丙字班夫子教导的功课之外还需要完成苏父给他布置的县试的课业。

  丙字班的课业比之前童字班的课程重了许多,本就有些应接不暇;而且自从穆苏进入柏江书院后苏父就不再过多干涉他的功课,只每十日过问考校一番。

  如今这般忙碌穆苏久违的感觉到了当初刚来临淮备考柏江书院时的紧迫感,不过却也乐在其中。

  此次县试他算是有许多的期望,他希望他的科举之路能够迎来一个开门红。

  科举考试要回籍贯所在地报名参加科考,无论其家中祖辈父辈官居何位、你人居哪里皆要如此。

  前一月穆苏便送了家书回京城,告知了穆岩还有祖母此事,二人听闻自是高兴信中嘱咐许多,穆岩则来信说已经打点好一切,让他安心考试。

  穆苏的籍贯在泰安府与淮安府处于南北两边,此次回乡应考也是要提前启程,走水路也要走上十天半月。

  因这事,穆苏也不甚烦忧;外祖父已年近六十,这样的长途跋涉其身体肯定吃不消,他原是不想让外祖父陪同他的。

  奈何他年岁还小,外祖父与外祖母说什么也不肯让他一人前往;外祖父更是难得对穆苏言语冷硬的说话:“此事你不必再多想,安心备考便是;我还未满六十,身子骨十分硬朗,当年我都能将你从京城给带回来,如今也能同你去泰安府。”

  不过,过了些时日外祖父带回来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同穆苏道:“这是你子博表兄,今岁刚从书院甲字班出来;此次县试外祖父想让你子博表兄一同前往。”

  穆苏看着面前高出他许多的少年,一袭青衫,十分儒雅,面色温和举止有礼,不禁有些好感;微微额首行礼:“子博表兄。”

  子博表兄见状也微微躬身向穆苏行礼道:“穆表弟。”

  一旁苏父见两人相处还算融洽,悄无声息带着余伯离去了;厅内瞬时只余穆苏与苏子博两人。

  苏父走了两人也不见尴尬,聊聊课业;穆苏越同苏子博深谈,越是心惊,果然不愧是从柏江书院甲字班出来的,这学识当真深厚不已。

  穆苏问的任何问题,苏子博都能极好的解答他的疑惑;苏子博也是对他这个尊贵的表弟好奇又佩服的很,关于穆苏的事情临淮城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可这表弟还年年在书院童字班蝉联第一,他在书院求学八年最是知道书院里的学识有多难,能追的上书院夫子的进度,并且不掉队已是非常不易,能得第一更是人中龙凤。

  他在书院八年,出身书香世家门第的苏家,家中且深有读书的底蕴,对他帮助极高;也只侥幸一两次得过第一。

  他因着好奇,也看过不少这小表弟每次月考的考卷,确实答的极好,称得上童字班第一;但始终未曾亲自接触过。

  如今同穆苏交谈了一番,才知穆苏学问之深浅,早已远超同龄孩童一大截;两人相见恨晚,一见如故去了穆苏的书房继续研学。

  两人之间情况如何自是瞒不过苏父,苏父端坐在榻上,面容柔和看着坐在一旁榻上拿着绣绷刺绣的蒋氏温声道:“这些东西不必绣太多,仔细伤了眼睛。”

  蒋氏头也未曾抬,回道:“不绣你穿什么?此去泰安府又得两三月才得回来,泰安不比淮安那边如今还是寒冬,冷得很;且又听说那边干燥,我好好给你和阿玉缝制几身保暖的衣物到时候你们爷孙俩也少遭些罪。”

  苏父得了蒋氏得了一通说,也不见恼,笑了笑将抱着汤婆子暖了许久的手伸了过去摸了摸蒋氏的手;极暖的手覆在蒋氏的冰凉的手上,让蒋氏停下了手中不停挑动的针,抬起头来。

  两人对视一眼,情意尽在不言中。

  “我今日将旁系二叔父家的子博接来了府中,打算此次让他陪同阿玉一道去泰安县试,两人培养一下感情。”苏父缓缓向老妻说着自己的打算。

  蒋氏闻此言面色认真了些,刺绣的针也慢了下来:“子博这孩子是个好孩子,他父亲早逝;苏氏旁支当中就他们家要稍稍势弱一些,二婶子这么多年也是一个人守着子博这个儿子,苏氏族规族中之人又不得参与科考;那孩子家中这些年也颇为拮据,还好你时常帮衬一些。我们膝下无子,族中那些人整日打着主意,若是此次去县试阿玉同子博相处得宜,喜欢子博的话,你便也将子博定下来吧;知道你是喜欢子博这孩子的。”

  蒋氏抬头看了一眼苏父,苏父轻笑心中熨帖;“还是夫人你懂我,子博为人端方、品行极佳;书院多年也是刻苦求学,踏踏实实,名列前茅;好好培养一番,日后苏氏交到其手上,我也好对苏氏列祖列宗有个交代。”

  “不过,一切还是要看阿玉;若是阿玉不喜我定是不同意的,苏家要永远是我阿玉的依靠,他……母亲已经不在,那常平侯府又是个狼窝虎穴,我和你也不知还能在世多久,一定要选个日后同阿玉相互扶持,真心相待的,不然我是断然不同意的。”蒋氏忽然面色极为认真说出了这番话。

  苏父点了点头,他自是也有一番思量的;穆苏是他们女儿、他们两夫妻在世上唯一血脉定是要为他做长长久久的打算,他们才能安眠。

  夫妻俩一番商议,便将此事商定了下来。

  几日后,穆苏一行人便开始启程向泰安府行去;又一次来到这码头上穆苏竟然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同码头上送别的外祖母挥手告别,直至看不见身影,穆苏心中有些伤感这一幕让他想起了三年前离京时,码头上泪眼婆娑的祖母。

  不知三年未见,那个疼他的老人如今如何了。

  京城,常平侯府

  正院儿一片忙乱,白日里杜氏忽然晕厥倒地吓到了一众下人,机灵的下人连忙跑去集福堂禀告老夫人,老夫人刘氏皱了皱眉,不耐的起身到主院儿主事。

  下人慌忙请了大夫回来诊脉,大夫诊脉后满面笑容恭喜:“恭喜老夫人,夫人乃是怀有身孕有些不适才会晕倒,无大碍。”

  老夫人刘氏面上却没太多喜色,福妈妈上前给前来看诊的大夫封了一个荷包,让小厮恭恭敬敬将其送走了。

  老夫人安顿好正院儿的事,吩咐下人们精心伺候,便回了集福堂;福妈妈伺候老夫人上榻见老夫人刘氏面色烦忧轻声开口:“老夫人,府中又有子嗣当是高兴才是。”

  “唉,若是他人怀了子嗣我自是高兴的;谁不想儿孙满堂,可是从杜氏那肚子里生出来的我总是生不起几分喜爱,而且杜氏那搅家精,若是个儿子日后这常平侯府又不得安宁了;一时不知该不该喜。”

  老夫人刘氏说着皱了皱眉,伸手捏了捏额头,面露痛色。

  福妈妈见状连忙上前,伸手为老夫刘氏按捏太阳穴;老夫人就是这才稍稍舒缓,叹了口气道:“老了,这身子整日不是这儿有问题,便是那儿有问题;也不知还有几年光景能活,能不能等到我孙儿回来。”

  福妈妈连忙劝道:“老夫人这是说什么胡话呢,老夫人定会长命百岁日后看小世子考取功名,得中状元,光宗耀祖;再为老夫人求个一品夫人的诰命回来。听说那文官一品的诰命夫人都是诰命服都是用的云鹤锦,用鸾锦、玉轴。”

  老夫人刘氏闻言也提起了些许兴趣,面上浮现些许笑意:“是啊,这么多年我只用武官诰命夫人的抹金轴还从未用过文官的玉轴;年轻时候觉着金值钱,老了老了才知道玉的矜贵。”

  “老夫人日后定会用到的,小世子孝顺,每月都寄好多临淮有趣的东西回来给老夫人;是想着老夫人的。”

  “是啊,我孙儿孝顺。”老夫人刘氏想着穆苏寄回来的一些胭脂水粉,还有簪子;或是一些临淮当地的稀奇物件,也不自觉面容慈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