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准备下场
作者:泮生      更新:2022-02-27 17:45      字数:3247
  这就是富家子弟占优势的地方,寒门子弟会因昂贵的笔墨纸砚还有书脩绞尽脑汁;他们并没有浪费的资本,错过一次便要再花销许多银钱,而那些银钱对他们来说便是最大的压力。

  而江淮他们这样的出身,这点银钱却是从未在乎过;对他们来说若是能过了科考,再多的钱财也是值得的。

  穆苏循循善诱,末了看着江淮的双眼道了一句极具诱惑力的话:“若是过了岂不皆大欢喜?”

  瞬时,江淮心中从未冒出过的念头一下子冒了出来,是啊,若是过了呢?

  穆苏见江淮已经有所意动,便不再开口,点到为止;江淮已经十二岁了,古代科举考试要经历县试、府试过了才得童生功名,这两堂考试便要历时一年。

  再是院试三年才举行两次,考过了才得秀才功名;之后的乡试、会试也都是三年举行一次,这且不论未过的情况考完这些成为进士进入朝廷为官便要历时至少约十年。

  按这样算下来江淮入朝为官也要二十二岁了,且古代若遇父母双亲或是祖父祖母亲人去世还要守孝三年,古代出远门也不是易事,赶考途中若是耽搁了便赶不上科考。

  因而穆苏得出结论这科举考试是越早越好,不然蹉跎半生还未考完。

  而下场这个念头在江淮心中越发滋生,剩余的一下午江淮都无心读书,脑子里一直在想下场科考的事情。

  下学时,江淮看向穆苏郑重道:“穆兄今日一番话,我思索了许久,我觉得穆兄所言甚是有理;我决定下场一试,今晚回家我便同家父好好商量。”

  穆苏点点头,看着江淮心事重重的上了江家的马车;他也上了自家的马车,向苏府驶去。

  很快,柏江书院升班考试便来了;紧张的考试过去之后书院的学子们松了口气,却又焦急的等待结果,

  三日后,结果便张贴在了书院的告示栏上了。

  众人结伴前去查看,穆苏的名字赫然出现在榜首,赤字标出丙字班第一穆苏。

  江淮攥紧拳头跑出去,端着笑容回来,穆苏便知他过了,正准备开口恭喜。

  江淮率先开口了笑道:“穆兄,你果然又是榜首第一。”

  “江兄呢?看着模样当是过了。”穆苏微微轻笑。

  “嗯,二十余名;算是侥幸过了。”

  “恭喜江兄。”穆苏笑了笑,微微做拱手礼。

  “穆兄快莫要折煞我了。”江淮有些不好意思。

  江淮算是心想事成,十分高兴;可未过的的人却是没那么好心情,看完榜单垂头丧气便离开了,也能理解毕竟与你同窗两年的人忽然便在你之上都升了丙班;余你一人留在原地日后还同处一个书院,抬头不见低头见,见面还得称一声师兄。

  任谁心情也不会好。

  众人回到书院,童字班的夫子来说了一番话,日后便不再教导他们,希望日后继续勤奋好学,刻苦读书之类的话;颇有些离别伤感之意。

  待下次来书院穆苏他们也就不在这间教室了,而是搬往丙字班的院子。

  下学时,江淮留住了穆苏道:“穆兄,耽搁你些时辰;今日可否同我去外面清风楼看看江景,顺便用晚膳;我有些事情想要与穆兄商议一番。”

  穆苏稍作思索便点头答应了,派了下人回苏府告知今晚穆苏不回府用膳。

  于是两人一道向外走去,上了马车驶向清风楼。

  清风楼,一听名字便十分雅致;不过地方如其名临水而居,江上清风徐徐吹上酒楼,甚是惬意。

  穆苏与江淮寻了个临窗的包厢坐下,虽然较之大堂贵上许多银两,不过江淮并不十分在意,身后的书童拿出一锭银子,小二接过银子满面红光热情的将他们迎了进去。

  丝毫不因江淮与穆苏年龄尚小而轻视半分,毕竟在酒楼这样每日各路行行色色来往的人当中,他早就练出了一双火眼金睛。

  穆苏与江淮身上所穿衣物的布料,还有佩戴的玉饰都极为昂贵,不是寻常一般人能够穿戴得起的。

  书童守在门外,穆苏与江淮落座,小儿很快上了一壶铁观音和一些糕点。

  穆苏坐在窗边看见楼下河边上还有摊贩趁着天还未黑正在摆摊买菜,就在青石板地上铺上一张没用的布,上面摆放自家采摘的蔬菜瓜果;路过的妇人提着菜篮子,一家一家仔细筛选,谁家更便宜,谁家菜色更好。

  选定看上的摊贩之后便开始讲价,双方一阵较量之后,终究是菜贩败下阵来。

  天色已晚他要赶着回家,而且若是菜没卖出去第二日便不新鲜了,到时候也只能是浪费,还不如此时贱卖出去,还能的两个银钱。

  妇人买到心仪的菜,又花了极少的银两很是高兴;提着菜篮子步伐轻快的启程回家,看着模样应当也不是第一次晚间前来买菜了。

  “穆兄,这清风楼的铁观音味道不错,可以品尝一下。”江淮伸手为穆苏斟了杯茶。

  穆苏接过,微微额首道:“多谢江兄;江兄今日寻我有何要事,直言便是。”

  “也没其他要紧的事,就是前两日穆兄劝我的事,我回家去与父亲好好商讨了一番,父亲非常赞成我前去一试;我特意来告知穆兄,还有同穆兄谈谈,想着这就要去科考了,心里十分紧张。”

  江淮那日回家后,晚膳桌上便同江老爷说了要去参加县试的事,江老爷闻言筷子都掉落在了桌上;随即便连道了几声好,赞扬江淮有魄力。

  本来江老爷想的是在稳上一两年,待江淮再偏大一些,学问再扎实一些再去考;但虽然如此想可若是提早去考,他是十分高兴的。

  只是考虑江淮压力的缘故,这才没有催促,没想到江淮竟然主动开了这个口,这让江老爷如何不高兴。

  虽然后面江淮解释了好一番,只是听了穆苏的劝说前去试一试,没有多大把握能考取功名,江老爷依然很是开心,心中还颇为感激穆苏。

  “不必紧张,江兄你可才十二岁呢;你看。”穆苏说着伸手指了一下江边对面桥上的方向。

  江淮顺着穆苏的手指看了过去,桥上一五十余岁的男子,身着一袭浆洗的有些发白的童生服,站在桥上负手而立面容惆怅。

  “你看那位,已约莫年近六十,身着一身童生服看来是个童生,夜晚临江而立手中执书面上尽是愁绪,再过几月恰巧便是三年两次的院试;看来这位老童生许是想要参加院试却年龄颇大,也许是家中因他科举而有些贫寒。”

  穆苏转过头看着江淮道:“如此花甲之年尚且还在奋斗,江兄可才十二岁,且家中富足;又何必有这么多愁思?”

  “穆兄一语惊醒梦中人啊,确实是我过于优柔寡断,思虑颇多。”

  江淮听了穆苏的话,再侧头看了看那桥上的老童生,恍然大悟;是啊,他还年轻有的是时间,家中也富裕足够他一生科举的费用;他又有何惧,奋勇直前便是。

  江淮豁然开朗,面上也浮现许多笑意;小二也端了托盘上来,十几道美味佳肴香气扑鼻,穆苏竟也觉得有些饿了。

  不过却是先唤了一声门外的得荣,让其进来随后低声耳语了一番;得荣得了吩咐随即出了门去,江淮问:“穆兄可是有何事?”

  “无什么大事,一点小事吩咐得荣去做而已。”穆苏笑着摇了摇头,随后同江淮两人吃起菜来。

  桥上老童生忽然被人唤了一声,转过身来是一个穿着较好,却是下人打扮的少年,老童生礼貌性的询问了一声:“不知小友是有何事唤老夫?”

  得荣笑了笑道:“看老先生一袭童生服,想来身负童生功名;当唤一声童生老爷。”

  老童生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惭愧惭愧,已近花甲之年仍是一届童生,不值提,不值提。”

  “小人的主家偶见老先生面露愁容,临江而立想是近日遇到些许麻烦;希望这些微薄之物能够帮老先生消除些麻烦。”得荣从袖中拿出一个荷包,递向老童生,荷包看着有些扁,似乎并没有多少银钱。

  老童生仍然很是讶异,一时竟有些语塞:“这……这;老夫无功不受禄怎能随便拿别人的银两,不可不可!”

  “老先生不必在意,小人主家是个善心人;平日多爱行善事,见老先生心中有沟壑,必是有一腔抱负,成为心中执念;人生在世若能在世时便全了心中所愿,又何须计较这许多?”

  得荣说完便将手中的荷包放在桥柱上,便准备离开了;老童生马上反应过来开口拦住得荣询问:“小友可否告知老夫你的主家姓甚名谁?日后老夫定当上门道谢。”

  “老先生不必客气,我家少爷姓穆。”未告知全名,得荣便径自离开了。

  老童生看着得荣的背影消失,转头看着桥柱上的荷包拿起来打开,双眼猛然放大,面上全是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