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改税制
作者:浮生何必甲第      更新:2022-05-23 01:55      字数:2251
  于谦也是痛快人,他直接开口道:“回禀陛下,本次拖得太久,而且士兵们伤亡惨重,如果分期发放,至少也要先发五百万两白银稳定军心,剩下的可再分两次,一次四百万,一次三百二十万。”

  崇祯扭头看向侯询问道:“侯询,那你估算一下,本次夏季税收最多能收上来多少白银?”

  侯询拱手道:“陛下,今年江南七省收成不错,但是也最多收上来二百三十万两白银,算上盐税,最多三百五十万两。”

  这就完蛋了,就算税收全都收上来,也不够填辽东的窟窿,而且这些税收还要做下半年的经济预算,给官员们发工资的。

  朱慈烺此时也顾不得想自己的事情了,他不停的敲击桌边,思索怎么才能从那些地主豪绅手中抢来一些税银。

  思索良久,朱慈烺开口道:“父皇,儿臣认为应该改税制了。”

  这本来就是商量好的,也是逼不得已的办法。

  现在国家收入比支出还多,不改税制迟早完蛋。

  但是改税制这事实在是太大了,换句话说就是改革。

  在古代,搞改革的全都没什么好下场。

  首先就是商鞅,他老人家搞了商鞅变法,给秦朝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按理说给个公爵都不过分,结果上一任秦王刚死他就让人五马分尸了。

  后来的就是王安石,青苗法、三舍法折腾的不亦乐乎,当时的皇帝宋神宗也支持,结果还是一败涂地。

  还有王莽,思想过于超前,到最后让人砍了脑袋。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和考成法虽然成功了,折腾出了万历中兴,但是人走茶凉,万历反攻倒算,后来考成法和一条鞭法依次被废。

  后代还有百日维新,结果让慈禧老大妈给折腾黄了。

  中国两千年历史上,最成功的,就两次改革,一次就是商鞅的,另一次,就是张居正的。

  其他的不是失败,就是刚露出苗头,就让那些既得利益的士族给掐灭了,有的甚至直接亡国。

  总得来说,改革是个十分危险的事,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人不会去碰,就是万不得已去碰了,一般也没什么好下场。

  但是今天,万不得已的时候到了,就明朝现在的情况,就算度过了这次难关,熬死了后金,办挺了流贼,等到朱慈烺挂了之后,估计也得完蛋。

  所以,朱慈烺才提出了这个建议。

  然而,他刚提出来,不只是侯询,就连李贤等人也连连摇头。

  李贤道:“殿下,改税制非同小可,更何况现在国家艰难,如果贸然改动引起大乱,恐怕无力弹压啊!”

  侯询反对更为激烈:“殿下,现如今的税制是祖宗之法,已经延续几百年了,如果改动国将不国啊!”

  就连平日里一直低调的梁储和诸葛瑾也直摇头。

  这些,可就完全脱离了朱慈烺的掌控,在他看来,李贤等人都是自己人,他们肯定会支持自己的,而那些士大夫中,只有侯询一人,群殴之下,侯询不同意也得同意。

  可是,现如今这些人全都反了水,开始反对自己,这自己接下来的话就不好说了。

  当然,也不是说李贤等人被侯询渗透贿赂了,而是改税制这事实在太大,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所以大家都不敢干这件事。

  朱慈烺看着眼前这些人,一时也犹豫了起来。

  自己真的错了嘛?还是说目前时机还不成熟?要等到国家彻底缓过来了之后,再慢慢折腾?

  然而,就在这一片摇头中,海瑞上前说道:“殿下,现如今土地兼并严重,很多士族豪绅兼并了很多的土地,这些人又不缴纳税赋。”

  “而朝廷每年征收的税赋,都是那些普通农户手中征集的。”

  “比如一个县有良田一万亩,地主豪绅占据七八千亩,而这个县每年要缴纳一万亩地的赋税。”

  “那些豪绅不会缴纳赋税,所有的赋税便会从剩下的两三千亩地中收取,这就相当于那些普通农户,一亩地要缴纳三亩地的赋税。”

  “如此一来,百姓连自己吃的都留存不住,这些人饿急了,就会把土地贱卖给豪绅,如此一来,那些土地就会又被那些豪绅兼并过去。”

  “这样,越来越多的土地就会被那些地主兼并,而那些穷苦百姓,也就只能去当流民,如此一来就算剿灭了张成功、李自成,流民也只会越来越多不会断绝。”

  “所以,臣同意殿下更改税收制度,我想,只要我大明朝长治久安,殿下就算更改了列祖列宗的制度,他们也不会怪罪的。”

  海瑞一番话说完,御书房瞬间静了下来。

  他所说的这些事,侯询等人不是不知道,但是知道又能如何,天下这么大,土地兼并比比皆是,你一个人难不成还能管得了全天下?

  而另一边,朱慈烺的心也渐渐的定了下来,他之所以思考改革之策,并非只是为了稳固辽东,也不只是为了让明朝长治久安,更多的还是想要让那些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能有一条活路。

  只要他们有了活路,天下就能太平,此即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想到这里,朱慈烺凛然道:“正是如此,我去年一年,从北到南,从南到北,也算是历经全国,所过之处,饿殍遍地,尸横遍野。”

  “在山东,那个圣衍公占据着蚌埠接近九成的土地,却仍然要强抢民女,兼并土地。”

  “在浙江,三大家族合力垄断了米面粮食,这些人甚至还想将新安江河堤炸毁,造成洪水,然后再趁机抬高米价,以此来搜刮民脂民膏。”

  “如此乡绅,留之何用?”

  侯询闻言说道:“殿下,那些都只是少数而已,并不代表着所有士绅都是那样。”

  “官服,人员不足,很多政令还是需要哪些士绅来执行的。”

  海瑞闻言冷笑:“哼,所谓执行,不过是从中贪墨,中饱私囊,这种士绅我在江南抓了一百多人了。”

  侯询针锋相对道:“那我问你,如果朝廷下令收取税收,一个县总共才多少官员,又有多少农户,如果全都让县令征收,恐怕单单征收赋税就要两三个月,如此一来,哪有功夫布置其他政务?”

  海瑞也不退缩,他怼道:“哼,不过是些懒惰之人罢了,若是好好收纳,十日之内必定完成。”

  侯询又说道:“那你又知道有多少刁民拒绝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