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收拾言官
作者:浮生何必甲第      更新:2022-05-23 01:55      字数:2213
  这时,徐胜年鄙夷的看了那些人一眼,随后上前为海瑞辩解道:“陛下,海大人这两千两白银,是太子殿下赏赐的,一起受赏的还有臣、徐尚真、史可法、黄道周以及杨若虚杨将军,其中,海大人的银子是由我代发的,黄道周黄大人的银子,是由史可法代发的,陛下可以找这些人查证。”

  这些银子不是别的,正是去年在杨若虚的组织下,坑的宋忠德的银子,到后来朱慈烺也没往上报,直接就发下去了,为的就是犒赏这些天这几人的辛苦。

  没想到最后海瑞也没收而是直接给了户部赈济灾民用了。

  徐胜年说完,那些言官一个个如同霜打的茄子一般,朱慈烺见状还是决定给他们个台阶下,他开口道:“咱们今天的主要议题还是商量如何发辽东饷银,关于海瑞罪名的事情,明天你们上奏本,之后再细细详谈,不过我话先说在前头,有罪名就说,要是没人说,以后再说,就别怪我免你们的官了。”

  这些言官闻言连忙磕头:“是,殿下。”

  众人退下之后,朱慈烺对崇祯问道:“父皇,海瑞向豪绅借债的办法,您看如何?”

  崇祯托腮想了想最终摇了摇头:“此举不妥,如今已是夏季,不如仍旧以去年的两税法征税,分夏冬两季的税收,以此缓解辽东压力。”

  明朝初期,一年收两次税,因为有些农作物放到年尾就坏了,所以只能收两次。

  后来张居正改革改成了一条鞭法,大家统一交银子就行了,所以为了省事就一年一收。

  去年情况特殊,中央财政一分钱也没了,所以又用了两税法,不过收的也都是银子,粮食不多,算是凑合了一年。

  想不到,今年还是要用这个办法。

  朱慈烺也没更好的办法,毕竟所有的经历举措都要很多年以后才能出成果,现在就要一千万两银子,就是把他卖了也拿不出来。

  当然,收税也要有些变通之法,如果还按着去年的办法缴纳,那撑死也就二百万两,连塞牙缝的都不够。

  于是,朱慈烺和崇祯一阵眼神交流之后,崇祯开口道:“既然如此,那下朝之后,内阁成员来御书房商议如何征收税银。”

  “众位爱卿还有其他事吗?”

  侯询闻言上前道:“陛下,殿下选妃的事情臣已经办妥了,目前已经有三人备选,还请陛下让钦天监挑选良辰吉日,择日成婚。”

  该来的还是来了,崇祯看向朱慈烺,意思是这你自己的事,自己解决下。

  朱慈烺自然是不想从那三人之中挑,所以他眉头微皱的上前。

  “侯大人,您所挑选的三位自然是世间佳丽,可是现如今国家负担严重,我再举办婚礼,岂不是耗费更多,我看不如这样,你先把我举办婚礼的钱匀出来给于谦,让他给辽东士兵们发放军饷吧。”

  侯询摇头道:“殿下,万万不可,那些女子都是从各地征集来的,全都是精挑细选,并且都在宫廷造册的,根据祖制本来上个月就应该完成婚礼,因为辽东政局不稳,拖了一个多月,这还算事出有因,可是如果一直拖下去,那老臣可就无法和天下人,和列祖列宗交代了。”

  这下好了,又把祖制搬出来了。

  朱慈烺看着侯询那张脸,莫名的想要上去打上一拳。

  崇祯见朱慈烺没了脾气,随即说道:“钦天监何在?”

  一名官员站了出来:“下官在。”

  “近期有那些良辰吉日可以让太子成婚?”

  那官员恭声道:“回陛下,六月十六,众星和月,上上大吉,可让殿下成婚。”

  侯询闻言下跪:“殿下,还请六月十六完成大婚,以正国本!”

  侯询一说,众臣随机下跪赞成。

  朱慈烺看着这乌压压一群人,完全没了主意,他看向崇祯,后者则装作没看到似得扭头看向别处。

  其实崇祯也对杨若虚担任太子妃一事觉得不妥,现在正是机会,所以崇祯也不会为朱慈烺想办法的。

  后者只觉得头皮一阵发麻,现在如果把杨若虚抬出来,估计不当事,毕竟她已经被淘汰了,太子妃的位置肯定没她了,而如果硬是不答应,也不行,这关系到皇室的公信力。

  纠结许久,朱慈烺硬着头皮说道:“那,一切就交给父皇做主吧。”

  崇祯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对侯询到:“如此那就交给侯爱卿去办吧,不过要节俭,不得铺张浪费。”

  “对了,徐胜年,你协同办理,熟悉一下礼部的章程,从今之后,要学会自己担当起礼部的大任来,唐唐大明,总不能一直没有礼部。”

  这便是明着告诉大家,过不了多久,徐胜年就又会调回北京礼部,而且很有可能是个部长,二十来岁的礼部尚书,想想就觉得恐怖。

  说罢,王承恩默契的尖声呼喊起来:“退朝!”

  所有官员退去朱慈烺则和崇祯以及各部尚书向着御书房走去。

  本次朝堂论战,总共三场,朱慈烺两胜一负,摆平了辽东发响的事情,也摆平了关于海瑞被俘虏的事情,同时也大大打击了那些言官的嚣张气焰,能够让朝廷清净几个月,但是却把自己和杨若虚二人的婚事搭了进去。

  当真是医者不自医,渡人不渡己。

  崇祯的态度已经表明了他的想法,朱慈烺也没想着让自己老爹拉自己一把,而是开始自己想起了办法。

  六月十六,距今也就一个月了,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不知不觉的来到御书房,内阁成员和六部大学士也都来到了御书房里。

  大会开完,就是小会了。

  中国有句话叫,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天大的事不开会。

  解释起来就是,屁事大家商量着办,但是有了大事之后,就不能你一句我一句了,毕竟那些小官屁话太多,吵吵起来没玩,真要是开会,折腾半个月也折腾不出来什么。

  而天大的事,也就不开会了,因为这种事往往牵扯利益巨大,只要开会必定会吵的不可开交,所以就一人独断就行。

  发饷银算是大事,但是目前来说还够不上天大的事。

  来到御书房,众人落座,崇祯开门见山的问道:“于谦,你觉得,那么多军饷总共分多少次,每次发放多少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