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人心不再政难行
作者:边笛子      更新:2022-05-07 15:56      字数:3226
  寒冬已至,正是寒梅园风景最好的时候。

  殷颢因收到卫姮的邀请,来到寒梅园赏景。他一走进梅林,就看到了这样一幅花中藏娇的场景。卫姮身着一袭白衣,肩披雪色狐裘,坐在梅树枝丫间,荡着小腿,优哉游哉地欣赏着火红一片的梅花云。

  殷颢面上一红,尴尬地轻咳一声。

  卫姮听到声响后,偏头一看,看到殷颢正站在一旁,专注含情地看着自己,面上一喜,赶忙从梅树上跳下来,提着裙摆跑向殷颢,一头栽进殷颢怀中,娇笑道:“你来啦”。

  殷颢被卫姮撞的微微后仰,张开双手将卫姮拢在怀中,抬手抚了抚卫姮的脸颊,柔声问道:“怎的一个人坐在这边,冷吗?”

  卫姮摇摇头道:“我穿的可甚多,不冷。”

  殷颢放开卫姮,执起她的手,试了试温度,然后放在嘴边哈了几个热气塞进怀里道:“下回不可再如此。”

  “知道了。”卫姮将脸贴在殷颢胸前撒娇道:“我还不是为了等你嘛,在你来的第一时间看到你啊。”

  殷颢忍俊不禁,调侃道:“我可是在这里站了好半天了,你都没注意到我,可见是被花迷了眼。”

  卫姮心虚,便开口打岔道:“我在暖阁里准备了吃食,还有十叔送的梅花酿也温着呢,一起去尝尝吧。”

  “好”殷颢温声应道,牵着卫姮去了暖阁。

  ……

  北地大营内,镇国公手握京都送来的旨意,眼神隐晦不明。

  袁焘看到镇国公神色不佳,开口问道:“国公,京都出了什么事?”

  镇国公叹了一口气道:“陛下,让我们收兵。”

  “这如何使得。”钱彪一听,立马坐不住了:“伊塔木的五万大军已经打过来了,现在收兵,岂不是要让人家端了咱们的老巢。”

  袁焘也颇为赞同道:“是啊,国公,如今两军已然开战,此等情形,实在不能收兵啊。”

  “亲娘啊,孙女都被人砍了,这皇帝老儿还缩着呢。”钱彪一脸忿忿地说着。

  镇国公将皇帝的手谕收好,开口说道:“我自会修书一封,告知陛下如今的战况。”

  袁焘点点头表示赞同后,又开口问道:“那国公,收兵一事如何决断?”

  镇国公“啪”的一声,一手拍在案上,坚定地说道:“绝不收兵,继续攻打。”

  钱彪大手一合,支持道:“没错,这人都打了咱们嘴巴子了,咱必须打回去,娘的,让他们北狄胡蛮看看咱们大启将士的血性,怕死的就不是娘生的。”

  “好了,都下去吧。”镇国公大手一挥,将一众将士遣了出去,并开口说道:“袁焘,你留下。”

  袁焘一听,便又坐回位子上,待众人都离去,才开口问道:“国公,有何吩咐?”

  镇国公一脸正色道:“长宁公主尸骨可曾找到?”

  袁焘点头回道:“已经找到,正放在城内一处寺庙之中诵经超度。”

  镇国公点点头,站起来,走到窗边看着外头的景象,开口说道:“冬天马上就过去了,还是早些将公主送回去吧。”

  “是,末将这就去安排。”袁焘领命后,便直接退出营帐。

  镇国公走到内室的书桌前,拿起桌上一个精致的锦盒,盯着发了好一阵呆,国师曾说过,待发觉失去帝心时,便可打开,此阵定能护阖府平安。镇国公虽不信鬼神,但对于国师的话,还是颇为相信的,这么多年来,国师对国公府一直照拂有佳,是友非敌,他不是不相信国师,只是,这里面的东西他真的有些不太相信,区区一个锦盒,真的有这么厉害?

  镇国公想了一会,最终还是选择打开锦盒一看究竟。

  “九曲玲珑阵法图”镇国公打开锦盒,看着里面的帛书,轻声念叨,之后将帛书取出,翻开一声,蓦的脸色大变,这是……国师到底想干什么?

  镇国公将帛书卷好,放入锦盒中,用锁锁上,觉得不安全又塞至抽屉内放好。深吸几口气,平复下心中的震惊,然后提笔将北狄边境的近况写于密信内,封号后命人给皇帝送去。

  ……

  “你们一个个的,都是朝廷的股肱之臣,如今不过是要选个议和的使臣,就这般困难,朕要你们何用。”大殿内,孝武帝看到群臣为了选定使臣的人选,一个个吵的面红耳赤,丝毫没有为官者的气度,气地在台上来回踱步,这群大臣已然有偏向于镇国公的趋势,不断地否定人选,明里暗里都在主张开战,个个都在袒护殷煦。

  曹德舟看到皇帝脸色变冷,上前一步说道:“王大人,你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究竟何人能入得你的眼,你倒是给个人选,我们也好考量一番。”

  王怀民瞥一眼身旁的曹德舟,冷哼一声道:“曹大人,不是我太挑剔了,是你这说的人选统统都有问题,此次议和,是件大事,你怎么可以选一个毫无经验的小辈去,这不是让北狄笑掉大牙么。”

  曹德舟不服道:“王大人这话何意,这崔大人是资历短了些,但好歹也是两榜进士,怎得就成了你口中的无能之辈了。”

  王怀民轻笑道:“我可不是说他无能,只是崔大人他终归太过年轻,与北狄胡人谈判,怕是降不住啊。”

  “哼,降不住,我看你就是没事找事。”曹德舟一甩衣袖,忿忿说道:“王大人,我怎么觉得你压根就不想选定使臣,或者说你压根就不想议和,你就是想发兵开战。”

  王怀民拱手说道:“曹大人,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如今陛下决断已下,我怎敢违背,只是你选的人实在不合适啊。”

  “够了。”孝武帝听烦了,直接开口打断道:“这件事先搁置,明日早朝再议,退朝。”话一说完,便转身走出大殿。

  众人一看退朝,皇帝也走了,便纷纷离开大殿。

  曹德舟走出大殿后,一个小公公跑到他身边,俯身在他耳边说了什么,就见曹德舟微微眯起眼,对小公公说道:“截的好,待会送到我府上,不要让任何人知道”。

  被截的不是别的,正是镇国公写给皇帝的密信,恰巧给曹德舟的人看到,便偷偷截了下来。曹德舟一脸坏笑,殷煦,如今你与陛下根本联系不上,我倒要看看你还能有什么法子,无视皇权,擅自发兵,这可是死罪,我就不信,这次你还能翻得了身。

  孝武帝回道养心殿后,突然咳嗽起来,常禄赶忙拿过锦帕和茶水过来,递于皇帝。

  孝武帝咳完之后,低头一看,发现帕中已然见血,脸色一僵。

  常禄看皇帝神色不对,立马放眼看去,当看到血迹后浑身一怔,早前就已经发现皇帝身体每况愈下,前儿个令太医前来诊脉,发现皇帝多年来劳心劳力,如今大限将至,怕是命不久矣。于是皇帝便愈发急躁,愈发沉不住性子。

  “陛下,这……”常禄看到皇帝如今这般,心中担忧不已。

  孝武帝将帕子往手中一捏道:“管好你的嘴。”

  “是。”常禄福了福身子,应下后又开口问道:“陛下,要不要请太医来瞧瞧?”

  “不必了。”孝武帝将帕子递给常禄,挥一挥手道:“你下去吧。”

  “是。”常禄看一眼皇帝,将带血的帕子藏到怀着,默默地转身离开养心殿。

  皇帝待人走尽后,瘫倒在龙椅上,仰头看着房顶,心中悲叹,如今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越发的力不从心了,时日无多,朝廷上的事情却越发的麻烦,他不甘心啊。

  永康二十六年二月初,伊塔木率兵攻破瀛洲。

  永康二十六年三月中,镇国公夺回瀛洲,带三千亲兵偷袭北狄大营,之后下落不明。

  永康二十六年四月,孝武帝下令停战,决定议和。

  “怎么样了?”殷颢一脸焦急地看着卫姮。

  “再等等。”卫姮眉头微蹙,认真地将桌面上的铜板排算一番,得到结果后一脸忐忑地看着殷颢说道:“你父亲还活着,只是情况不太好,具体的情形我也算不清楚。”

  殷颢握紧双拳,低语道:“还活着便好。”

  卫姮看到殷颢这幅模样,心里担心不已:“殷颢,你……”

  “我要回北地。”殷颢深思一会后,目光坚定地沉声说道。

  卫姮听到殷颢这句话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一来她不希望与殷颢分开,二来自从镇国公失踪后,京都流言四起,朝廷上也为此争议颇多,很多人都认为镇国公通敌叛国故意失掉瀛洲,为了折损兵力故意带兵打入敌营。种种流言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是皇祖父已然信了,甚至派人将国公府封锁起来,殷颢如今已无法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