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割地议和求平安
作者:边笛子      更新:2022-05-07 15:56      字数:3168
  “你打算怎么出府?”卫姮扣着指甲,心中苦涩。

  殷颢偏头看着卫姮,眼睛尽是不舍,抬手覆上卫姮的手,将其包住,诚恳地说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阿姮,你等我,待救了父亲,夺回瀛洲,我一定会回来的。”

  “好”卫姮强挤出一丝笑容,反手牵住殷颢的手,说道:“有不便处,就来找我,我一定帮你。”

  殷颢轻轻摇头道:“不,皇帝如今将我软禁于国公府,就是为了不让我离开京都,你不要插手,否则皇帝会迁怒于你。”

  卫姮点点头,叮嘱道:“那你一定要小心。”

  “好”殷颢抬手刚想抚上卫姮的脸颊,就听门外一阵干咳,一位内侍提醒道:“郡主殿下,时辰不早了,奴才派人送您回宫吧”。

  卫姮厌恶地看一眼门外的公公,这是皇祖父安插在殷颢身边的眼线,每次她来国公府看殷颢,都要被这个公公念叨。

  殷颢抬手摸摸卫姮的头发,温声说道:“好了,回去吧。”

  卫姮没有吱声,依旧紧紧地抓住殷颢的手,不肯动作。

  殷颢低笑一声,宽慰道:“放心,这里是国公府,是我家,我在家里还能出什么事,你安心回去吧。”

  卫姮拧不过,只好松开手,一步三回头地离开国公府。

  回宫途中,卫姮路过端王府,看到府外挂着的白绫,心中悲痛不已。

  早些时候,镇国公派人护送和亲公主的遗体回京,举国哗然,直到那时候,卫姮才确定,之前的卜算都是真的,此次和亲真的是卫暄的死劫。去的时候,还是活生生的一个人,回来的时候却只有冷冰冰的一具枯骨。据说端王妃整日以泪洗面,容颜憔悴,端王虽未多言,但每每看到他愈加苍老的脸,也知道他有多痛心,卫昕更是直接吓得卧病在床,几次探望,都见她悲愁难抑。

  卫姮放下帘子,靠在车壁上,愣愣地看着车顶发呆。如今这是怎么了,先是寿阳公主病逝,再是五皇叔府上的嫡幼子意外夭折,后是卫暄和亲被杀,近一年来,卫氏一族噩耗连连,白事不断,说起来,皇祖父最近咳嗽的愈加频繁了,看常禄的神色似乎不太好。

  卫姮回到寝宫后侧躺在罗汉床上小憩,正有些睡意朦胧,突然听到殿外宫女汇报说卫珞来了,连忙爬起来醒醒神,到桌边坐好,请卫珞进来。

  卫珞一进入殿内,径直走到卫姮面前坐下,直截了当地问道:“你又去国公府了?”

  卫姮点点头,坦言道:“是,如今皇祖父将他软禁起来,我有点担心,便去瞧瞧。”

  卫珞无奈地揉了揉额角,叮嘱道:“你以后不要再去见他。”

  “为什么?”卫姮不赞同地质问道:“镇国公现在下落不明,生死未卜,没人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他通敌,这一点你明白的呀十四叔。”

  “我明白,但你还是不能去见他,父皇如今将他软禁起来,你去频繁探望,这样会触怒父皇的。”

  “触怒?”卫姮冷笑:“皇祖父为什么要这样,他难道也相信镇国公叛国吗?镇国公一家为了大启付出那么多,皇祖父是知道的呀。”

  卫珞怜爱地拍拍卫姮的肩膀,温声劝道:“卫姮,你现在年纪还小,很多事情还不明白。”

  卫姮高声辩驳道:“不是我不明白的,是你们被迷了眼,忠奸不辨。”

  “卫姮!”卫珞大声制止道:“这不是你能说的话,以后不许再说,听到没有?”

  卫姮不服地看着卫珞,最终服了软,低声说道:“听到了,不过十四叔,殷颢说他想回北地,怎么办?”

  卫珞大惊,这种敏感时候,殷颢最好不要轻举妄动,否则很多事情即便不是真的也会变成真的。卫珞抬起头扫视一圈后,手一抬,将一众宫女屏退出去,之后凑近卫姮低声说道:“这件事可有同别人讲过?”

  “没有”卫姮轻轻地摇摇头,开口说道:“这件事我只同你讲了。”

  卫珞点点头,将卫姮拉近嘱咐道:“这件事你千万不要同任何人讲,还有你不要管这件事。”

  卫姮不赞同地反驳道:“可万一他出不去怎么办?”

  “他当然出不去”卫珞话一出口,觉得有些不妥,就改口说道:“父皇如今下旨命殷颢在家待查,如果他跑了,那就是抗旨,是死罪。”

  卫姮听后,眉头一皱:“可是他父亲现在这样,他怎能坐以待毙。”

  卫珞深吸一口气道:“卫姮,那是他的事,你不要忘了,你姓卫。”

  卫姮见卫珞说的这般直白,也不好再多言,只得先应下。

  卫珞见卫姮乖乖应下,有仔细叮嘱一番,才放心地离开。

  卫姮再卫珞走后,又替镇国公卜算一遍祸福,但是这一次,是空卦,这太奇怪了,早先还能卜到一些,如今怎么一点都算不出来了。

  是夜,卫姮早早地来到观星台等候张玄阳。

  钟离奕进屋后看到卫姮乖乖地坐在位置上看书,便上前一步说道:“今后师父不会再来授课。”

  卫姮一阵诧异:“为何?”

  钟离奕神色淡漠地说道:“大启龙脉不稳,圣上命师父去皇陵守护龙脉,如今已在路上。”

  龙脉不稳?这是什么意思?卫姮一时半会也想不明白,就开口问了当前最紧急的事:“师兄,我今日替镇国公卜了一卦,却是空卦,这是为何?”

  钟离奕听后一怔,拿出卜具占卜一番,也是空卦,不过这卦象他是知道的。钟离奕将卜具收好,清冷地开口说道:“确是空卦,不过不是你卜算有误,而是有人施法封了他的命数,旁人算不出来。”

  “封了命数?”卫姮大惊,这种说话还是头一回听到:“会是谁?为什么要这么做?”

  钟离奕轻轻摇头:“不知,时辰不早了,郡主还是尽早回宫吧。”说罢,便不再理会卫姮,自顾地看起书来。

  卫姮看着钟离奕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模样,心中疑惑不已,师兄近日是怎么了,好像不大理人,像是生气,又不像是生气,似乎又回到当初刚认识时那般疏离。

  卫姮一时半会也想不明白,就同往常一般与钟离奕道别,然后回了皇宫。

  钟离奕待卫姮走后,便放下手中的书册,走到窗边,目送卫姮离开。他也不晓得自己最近是怎么了,因为知晓卫姮同殷颢的关系,便有些静不下心来,以至于每次见到卫姮,都有些心绪不宁,总是刻意避开,可是越是想避开,越是总想起她,这种感觉很不好。

  ……

  大殿内,因为皇帝决定议和的事,群臣议论纷纷。

  “陛下,北狄那边已有回音,若要议和,需得割让两地。”崔铭站在殿内不急不缓地说道。

  太子抱手,上前一步说道:“父皇,如今镇国公下落不明,北狄战事难测,不宜议和。”

  阮甫诚赞同道:“陛下,太子言之有理,如今我大启战况局于优势,无需割地议和。”

  曹德舟不赞同道:“陛下,如今战事已近半载,国力实在是耗不起啊,既双方已达成议和共识,陛下何不应下,彻底结束战火。”

  太子心中一急,插嘴道:“父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岂可说割就割,那送出去的,不仅是两地的国土,更有我大启上万名百姓啊,还请父皇三思。”

  孝武帝坐在龙椅上,一直未开口说话,如今镇国公下落不明,而北狄有意议和,只要答应割让两个城池,就能彻底解决这两个麻烦,两个城池,和一个清明的江山,孰轻孰重,显而易见。

  孝武帝听了一会两方的辩驳,最后一锤定音,割瀛洲、沧州两地于北狄,以修旧好,息两国战火。

  此令一出,举国哗然,京都城内议论纷纷,镇国公战败了吗?大启这是向北狄认输了吗?此后二州就不再是我大启的土地了吗?

  比起孝武帝同意割地议和,另一件事更加引起宫中的注意。

  “好大的胆子,居然敢违抗圣旨私自逃走。”孝武帝一掌将手中的折子拍在案上。

  常禄小心翼翼地端上一杯茶,轻声劝慰道:“陛下息怒,当心身子。那镇国公世子并未逃走,他已经被暗卫拿下,现下正关在天牢里。”

  孝武帝接过茶盏轻抿一口,消了火气后说道:“先暂且不去管他,让他呆在天牢里好好面壁思过,命人严加看守,不许再让他逃了,等议和结束后再处理他。”

  “是”常禄应下,接过皇帝手里的茶杯,轻步退出养心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