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嘉靖改革_第525章 承德水运3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更新:2022-05-04 20:39      字数:3170
  “这个不容易啊。”

  赵载皱眉。

  滦河虽然不是长江、黄河这样大水量的水系,但也不是那种小江小河。对于北直隶、蒙古地区来说,滦河属于是非常大的水系,支流也非常庞大。

  再怎么说也是要发展水运的,不可能太小。这样的运河,工程量可不低,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完成的。

  “但是需要。”

  底蕴很肯定的说服赵载。

  这个年代,运河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一旦重新发展滦河水运,那么对于这一带所有的城镇都是有巨大的好处。一条水运,可以带动一方经济的大发展。这就跟几百年后铁路一样。开始发展铁路的那些地方,都会兴起一些大城市。

  “话是如此,但山东那边想要开挖兖州到徐州的运河,朝廷都给否了。朝廷应该是有朝廷的考虑,暂时没有钱支持地方开运河。朝廷给山东的回答是,让山东先期勘探,做好计划。等过一两年之后,朝廷财政宽裕,就会支持他们的运河方案。也就是说一两年,甚至两三年之内,我们是指望不上朝廷的支持。没有钱,挖运河是不可能的事情。”

  赵载当然知道运河的好处。

  特别是这一次亲自过来承德,看了承德马市的繁华,看到了那一批批的商队,更明白运河的作用。一旦滦州运河重新发展起来,那么那些商队就不用辛苦的走陆运。

  商队那么多的牛马,还有骡子完全可以释放到百姓家里。

  进行资源配置的优化。

  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困难。因为挖运河,需要大量的人力,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

  你首先要有钱。

  没有钱,你想让百姓自带干粮免费挖?到时候不知道多少百姓家里破产,多少人死于徭役当中。如果不想发生这种事情,那么挖运河就要投入很多钱,最起码保证这些百姓的生活。可是很明显朝廷是不愿意出钱的,或者说现在手中没钱。要不然也不会否决了山东想要挖兖州到徐州的运河计划。

  “赵总制,其实有人。”

  “哪来的人?”

  “最近北直隶要进行卫所改革。北直隶的卫所,特别是北方这边的卫所,他们是缺少屯田的。以往这些卫所都是靠着兵部的拨款,才能够生存。现在北直隶的卫所要改革,很有可能是要撤掉这些卫所。若是撤销了卫所,又没有足够的屯田,朝廷怎么安置他们。很有可能把他们迁移到有土地的地方,给他们分土地。这不就是很好的劳力吗?我们跟朝廷申请,从他们那里用上几万人,那就足够疏通滦河。”

  赵载很意外。

  接到蓟辽总督任命之后,赵载对于辽东、热河一带的官员有过了解。

  有两个人的名声最大。

  一个是原沈阳军民府政府,现在的辽东布政使聂豹。一个是原辽河套军民府知府,现在的热河布政使底蕴。

  聂豹号称文武双全,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聂豹在沈阳军民府的时候,光是凭借着自己手中的百姓,用半军半民的方式构筑了一条防御方法,不让那些马匪肆虐。可以说立下了赫赫功绩。

  而底蕴则是被誉为全能全知,多才多艺。甚至有人说,只要是读书人学的东西,没有底蕴不知道的。

  底蕴的名气就是这么大。

  今天和底蕴一席话,赵载才明白,底蕴真的是名副其实。甚至都已经是把目光放在了正在改革的北直隶卫所身上。之前北直隶卫所之所以没有改革,是因为担心鞑靼右翼。

  但现在土默特部落和永谢布部落没有了。

  北直隶的压力骤减。

  朝廷有了时间,开始整顿北直隶卫所。北直隶的卫所和其他省份的卫所不太一样。北直隶卫所不少,但北面的卫所屯田不多。因为北面是军事重镇,因此这些卫所很多都受到兵部的拨款。

  因为有朝廷的直接拨款,所以北直隶的不少卫所是不怕屯田少。

  但改革之后呢?

  总不能让卫所军户喝西北风。这些北方卫所,那可不是山东的任城卫能够相比的。就算这边的卫所也有逃户,但这边的卫所参军的也不少。

  要是不好好安顿他们,蓟州、宣府一带的军队都不稳当。

  可是怎么安排他们。

  朝廷的安排是,把他们迁移到有土地的地方,然后给他们分土地。可是底蕴看中了他们,想让他们过来疏通滦河。

  “可几万人,依旧是要花钱的。”

  “赵总制,热河虽然没有足够的钱开挖运河,但坚持一段时间是没有问题的。疏通滦河,连接滦河各大支流,对于蓟州、遵化、天津、永平都是好事情。他们也应该出一定的钱。然后还不够的地方,可以申请朝廷的支持。”

  “不好。”

  赵载摇头。

  这个协调很是困难。

  因为这里面有些是隶属于蓟辽总督管辖,有些是隶属于北直隶。想要协调这些地方,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想让这些地方出钱,更是难上加难。特别是大明朝的地方官府,一个个都不富裕,手中没有多少钱。让他们出钱修运河,会非常困难。

  看到赵载不同意,底蕴也是深深皱眉。

  滦河就在这里。

  一年七八个月,都能够顺利通航。这要是用好了,那就是聚宝盆。

  “底布政使,你说说,若是疏通滦河,需要多长时间?”

  “这个我带人考察过。如果只是疏通目前的滦河,其实不需要多少时间。因为目前的问题是,以前的很多运河堵塞了,只要按照原来的运河疏通皆可以。疏通滦河,若是做好规划,动员两万人到三万人,不需要半年时间,三个月左右就可以。然后勾连滦河各大支脉,把他们都连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运河,那需要的时间就可能长一些。下官估计大约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主要是看动员多少人,以及投入多少钱。若是投入的钱多,动员的人足够,那么三年真的就可以完成。毕竟以前这个地方有过完整的运河。”

  赵载微微点头。

  心中有了大致的底。

  现在最重要的是,先把滦河疏通了。然后再发力,把滦河支流都给连起来。当然主要目的是把这周围的城镇都给连起来,让他们之间的交通更上一层楼。

  “算过需要多少钱吗?”

  “疏通滦河,大约需要白银十五万两到二十万两,粮食十万石。加起来需要三十万两左右的银子。若是要完成所有的运河工程,需要一百一十万两白银,八十万石粮食,整体大约要花费二百万两。”

  “三十万两,二百万两。”

  赵载思考。

  想了想道:“以热河的实力,就算是加上辽东,也不可能完成这个工程。”

  这可不是小数目。

  不说二百万两,就是三十万两,也不是热河和辽东负担得起的。当然不是说辽东和热河就拿不出三十万,而是辽东和热河不可能把手中的钱全都投入到运河当中。除非是热河和辽东其他什么事情不干,也不给官员发放俸禄,要不然是拿不出这么多钱的。

  所以自古以来,运河这种都是国家级项目。

  需要朝廷、地方官府一起努力筹钱,加上让百姓服徭役,才能够完成。

  “朝廷若是能给我们拨粮食也可以。我们可以不用钱,都用粮食付账。”

  底蕴看到了赵载的为难。

  因此忍不住说出自己的意思。

  让朝廷拿钱,可能困难。但如果让朝廷以粮食拨款,底蕴看来还是有可能的。特别是这几年朝廷田赋一直在涨,粮食储备也在不停的提高。

  给热河一部分,用于修建运河是很好的事情。

  不过赵载没有回答。

  因为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同样是很麻烦的。粮食的运输,那可不是轻松的事情。粮食运到了承德,发给那些挖运河的人工。你让那些人怎么处理这些粮食?

  难道又雇人送回家去?

  这都是问题。

  赵载想了好一会,突然问道:“若是在滦河建立钞关,那么一年能有多少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