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嘉靖改革_第523章 承德水运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更新:2022-05-04 20:39      字数:3003
  赵载虽然开局不利,被黄宗明顶了一下。

  但结果不差。

  朝廷接到赵载奏折之后,迅速的罢免了黄宗明辽东学政的官职不说,还批评黄宗明在辽东学政位置上怠政。吏部考核为下,是不及格的。降级为正四品的太仆寺少卿。

  虽然太仆寺少卿是京官,但朱厚熜登基之后,地方大员的含金量显然是高于太仆寺少卿。

  任命本来要去广西担任按察使的汪文盛为辽东学政。

  对于赵载提出的辽东建设方案,几乎是全都同意。不仅支持赵载想要做的事情,而且朝廷还会在三年之内给辽东迁移百万人口。

  这都是对于赵载最大的支持。

  告诉辽东官场,朝廷是支持赵载的,皇帝是欣赏赵载的。

  赵载也是一个雷厉风行之人。

  立马通知在辽东做生意的那些商人。辽东准备在沈阳和辽阳一带,打造大量的织布厂。为了支持更多的商人来辽东开设织布厂,赵载表态对于那些织布厂建厂,地皮都是免费的。不跟他们要钱,同时短时间之内也不收他们的占地费。

  只要后面好好交商税就可以。

  甚至在商税上,赵载都给与了他们优惠。优惠幅度不小,大约是10%。当然赵载虽然是蓟辽总督,但并没有权力更改朝廷税率。

  因此赵载的办法很简单。

  本来朝廷收商税,几乎要拿走80%左右。剩下的就留给了地方官府处理。赵载给出的优惠条件,那是地方官府本该拿到的一部分税收。

  这样辽东这边,只能是拿到商税10%左右,另外10%被他们优免给了商人。

  但赵载不后悔。

  因为赵载的想法很简单。

  只要能够吸引那些织布厂,来辽东开厂,最后得益的必然是辽东。以目前世界对于羊毛织品的需求,辽东这边的羊毛织布厂,就算是增加十倍,也无法满足需求。

  少了10%的商税如何。

  只要规模足够,那么辽东的商税收入还是会增加的。

  和那些盐商合作过的赵载明白,只要这些织布厂多了,那么周围一切都可以跟着发展起来。而周围增加的那些商铺,地方官府就能够收取占地费。这都是提高地方官府财政最好的办法。

  不仅仅是羊毛织布厂,赵载还让商人来辽东开设毛皮加工厂。

  辽东这边一年流入不知道多少毛皮。不少部落他们养羊不多,因此羊毛不多。最多的就是毛皮,一车一车的毛皮流入辽东。赵载看上了毛皮加工之后的利润。

  要吸引那些毛皮加工厂。毛皮加工厂也分很多种,有初级加工厂,那就是收拾那些毛皮,不让毛皮轻易损坏。除了初级毛皮加工厂之外,还有更深入的加工厂。

  那就是用毛皮制作成衣、帽子、手套、背包这些用品之外,还能够制造褥子、毯子等等东西。可以说毛皮的用处是非常多的。

  只不过之前毛皮加工厂一般都在山东和天津。

  但赵载也发展辽东的毛皮加工业。

  优惠条件和羊毛织布厂一样。

  当然除了毛皮加工厂,赵载还吸引那些药材加工厂。辽东这边有很多药材,中药材多的数不胜数。甚至有很多被达官贵人追捧的名贵药材。这些药材直接在辽东加工,是最好的办法。

  当然这个都是小动作。

  大动作是,赵载批准在沈阳和抚顺开煤井。

  沈阳和抚顺都有煤矿,这个早在千年之前就有记载。现在也有一些人,偷偷摸摸的过去挖一些煤炭使用。毕竟大冬天使用煤炭取暖是非常好的事情。

  但沈阳和抚顺都是在边疆。

  所以朝廷管的很严。偷偷摸摸弄一些没问题,但想要直接挖煤井采煤,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接到了朝廷肯定之后,赵载已经让辽东巡抚衙门、布政使司、税务司,联合起来给商人发放煤井许可证。

  整个辽东很热闹。

  应该说,现在的辽东,完全不像是一个大明朝的辽东。

  在大明朝历史上,跟赵载这样,政策都是大量吸引商人过来开发的,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算是那些商品经济发展的广东、浙江、南直隶地区,也没有官员如此行事。

  但赵载就是一个另类的官员。

  他就是和其他官员不一样。因为经历过陕西的贫穷,利用陕西的盐发展陕西的经历之后,赵载对于钱看的越来越重。而且在陕西和那些盐商打过交道,让赵载明白如何利用这些商人发展当地经济。

  赵载的想法很简单。

  吸引商人过来投资,朝廷从他们那里收税。

  有了钱,就能够发展教育,就能够铺路铺桥。就算是打仗,没钱你打什么仗。

  轰动。

  赵载弄出了这些方案之后,官场轰动、商人轰动。

  官场轰动,是因为赵载这些做法,简直是辱没读书人的身份。不知道多少人弹劾赵载。甚至连支持马市、支持海贸的辽东都御史樊继祖,都认为赵载太纵容商人,给商人太多优惠。所以弹劾赵载。

  嘉靖十年末,嘉靖十一年初的时候,关于赵载的各种弹劾是一份接着一份。

  只是都被朱厚熜压了下来。

  赵载这样另类的官员,朱厚熜也是很感兴趣。朱厚熜倒是很想看看,赵载在辽东能干出什么事情。

  商人那边就更加轰动。

  商人做生意,最怕的是什么。就是当地官府的盘剥。那些地方官府只要没钱,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如何盘剥这些商人。因为商人有钱。

  大商人背后的人,地方官府惹不起。

  所以专门欺负那些小商人。

  除了那些一个人拥有上万个织布机的大商人,一般拥有几十个、几百个织布机的小商人,受到的欺负最多。他们不仅受到地方官府的盘剥,还要受到那些大商人的欺凌。

  现在突然听到,辽东给出了这么好的条件。

  地皮不要钱,只要你们过来,就给你们划拨地皮,让你们可以自己建设织布厂。在税收上还有优惠,少收你10个点。光是这些东西,就已经让他们心动。

  但很多人不敢置信。

  大明朝可没有什么招商引资的说法。相反对于商人阶级,约束颇多。不过还是有有些胆大的,真的过来看看辽东官府的情况。

  辽阳这边是辽阳知府范永銮负责,沈阳那边是沈阳军民府知府徐阶负责。

  两个人都算是有能力的官员。

  但对于赵载这种吸引商人的办法,也是颇有微词。好在两个人都不是那种固执的人,既然赵载要做,他们还是尽职尽力。对于过来的商人,按照规定给他们划拨地皮,没有为难他们。

  有一个就有两个。

  在辽东的那些商人,都是走南闯北的。互相之间都有消息渠道,很快辽东的事情传遍了北方的省份。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商人。

  甚至有些商人担心去晚了,就没有这种优惠。

  在嘉靖十年年末的时候,大量的商人都是一窝蜂的跑到了辽东。不仅有近在咫尺的山东、天津、京城的商人,就连南直隶、浙江、江西的商人也慕名而来,准备在辽东挣钱。辽东布政使聂豹盯着此事,而且很认真的完成。辽东巡抚周宣,虽然不是很赞成此事,但也没有使绊子。到了年末,他要处理的事情也多。

  辽东这边热热闹闹,而蓟辽总督赵载此时却离开了辽东。

  因为赵载不是辽东巡抚,他是蓟辽总督。管辖的不仅仅是辽东,还有蓟州、热河省。

  “滦河一年冰冻多长时间?”

  “五个月。”

  “也就是说能用。”

  “是很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