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嘉靖改革_第522章 支持辽东发展2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更新:2022-05-04 20:39      字数:2994
  “皇上,赵总制关于以锅换锅的想法,非常出色。”

  盛应期刚刚从辽东回来没有多久。

  因此对于赵载是非常推崇。

  忍不住赞叹道:“以往草原部落,都是靠着打草谷抢劫铁锅。这几年更是有不少商人,绕过辽东跟草原部落交易铁锅。不过不管是哪一种,朝廷想要完全防备都是很困难的,而且对于朝廷来说都是损失。朝廷目前不仅不能阻止铁锅进入草原,而且中间的利润,朝廷也拿不到手。还不如直接把铁锅放入马市当中。这样朝廷就可以把铁锅交易纳入到自己控制当中。”

  朱厚熜没想到,在廷议这样讨论国家大事当中,还要讨论铁锅的问题。

  不过没办法。

  这个年代铁锅就是这么的不一般,铁锅都是属于战略物资。

  特别是对于草原来说更是如此。

  其实看到铁锅问题的时候,朱厚熜开始都很疑惑。什么时候皇帝都要管铁锅出口的问题。可是看完了关于铁锅的分析之后,朱厚熜只能是叹服。

  一口铁锅出口一两银子,就算是那些比较差的铁锅,那都是五钱银子。

  简直是贵的离谱。

  而且大明朝的铁锅是真的很好卖。

  朝鲜、倭国、琉球,每年都从大明朝进口大量的铁锅。还有就是东南亚国家,他们的铸铁技术也很差,需要大量大明朝的铁锅。

  就这样结束了。

  不是。

  大明朝的铁锅,做的是又薄又结实,连欧洲国家都很欢迎。这个年代的欧洲,虽然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和大明朝相比底蕴差了很多。大明朝这边很多技术,欧洲国家都是要仰望的。因此大明朝的货物,在欧洲都是紧俏货。不要说是现在,未来一二百年依旧是这种情况。

  至于草原就不用说了。

  对于大明朝的铁锅,他们真的是满脸的渴望。

  一年光是出口铁锅,就给国内带来十多万两银子。

  “皇上,臣对于以锅换锅的想法也是很支持。但臣对于沈阳成立冶铁厂,却有顾虑。”

  内阁首辅费宏开口。

  “虽然目前辽东边关局势好了很多,但沈阳的位置毕竟处于边关。不远的地方就是原来的泰宁卫和福余卫,东北方向就是建州右卫。这些年建州右卫分裂成好多个部落,其中一些部落不太听话,时常都会骚扰边关。若是被他们突袭,控制了沈阳的冶铁厂,那就不是小事情。朝廷是不是应该谨慎一些。”

  老成持重。

  费宏的风格就是如此。

  不希望发生一些大变动。

  一旦一个完整的钢铁厂落入了草原部落的手里,到时候就不是小事情。他们可以用这个钢铁厂铸造兵器,铸造盔甲。

  朱厚熜听到费宏的担忧,笑笑道:“有这个危险。费卿考虑的不错。”

  先是肯定了一下费宏。

  费宏再怎么说都是内阁首辅,面子还是要给。但朱厚熜紧接着道:“不过,朕反而认为这样更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朝廷永远都应该保留忧患的想法。再说人对于不值钱的东西,不会珍惜。但对于值钱的东西,会非常珍惜,此乃人之常情。若沈阳一带是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那么等有一天,沈阳受到了草原部落的威胁。朝廷可能会毫不犹豫的放弃沈阳,因为沈阳没什么用。可是一旦沈阳很好,每年给朝廷带来大量的利益。那么当沈阳受到威胁的时候,朝廷就不会轻易的放弃沈阳。”

  现在的沈阳,虽然不是不毛之地。

  但也不是后世那样,成为东北最大的城市。

  重要性有,但没有想象当中那么大。一旦真的需要舍弃的时候,朝廷不见得不会舍弃沈阳。可是一旦沈阳成为辽东最重要的城市,甚至可以给朝廷带来大量利益的时候,朝廷就会舍不得放弃沈阳。

  在沈阳设立钢铁厂,的确是比较危险。

  毕竟是边境地区。

  但朱厚熜的想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就要把沈阳打造成辽东的大城市,或者是整个大明朝的大城市。这样以后朝廷就会越来越重视沈阳,给沈阳这边投入更多的资源。

  这样辽东才能够真正稳住。

  “皇上圣明。”

  盛应期再次站出来。

  躬身道:“辽东虽然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苦寒之地,但辽东绝对不是人们想象当中生存艰难的地方。相反辽东有广袤的土地,有大量可开垦的耕地。几百年前辽东地区就已经有人开始种植水稻、高粱、大豆等粮食作物,现在又开始种植玉米。所以辽东经营好了,绝对不会缺乏粮食。且辽东树木茂盛,有大量木柴可以使用。以及各种珍贵药材遍地都是,又有可放牧的草原,可发展渔业的江河。辽东是好地方,只要朝廷重视,未来的辽东不会比山西、北直隶差。既然现在沈阳发现了铁矿、煤炭,臣认为就应该大力发展。辽东目前人口增长速度快,开垦荒地数量多,需要大量的农具。加上马市可以交易铁锅,这个冶铁厂成立,一定能够成为辽东最大的冶铁厂。再说有了煤炭,就能够提供给沈阳、辽阳等地。朝廷不仅应该同意,还应该大力支持。”

  盛应期就是从辽东出来的。

  千万不要以为盛应期离开了辽东,那么就和辽东完全没有关系了。并不是这样。辽东的发展越好,盛应期在朝中的底气就越足。

  利益是相关的。

  所以盛应期才会如此的支持发展辽东。

  “臣也赞成盛尚书的建议。朝廷在边关,就要有一些大型城市。只有这样才能够压制住周围的部落。沈阳发展越好,就能够有实力影响周围一大片。等沈阳大发展之后,朝廷就能够以沈阳为中心,往北、往东可以再次延伸,再次筑城。这样一步一步压缩建州三卫的活动地盘,最终彻底把建州三卫纳入朝廷控制当中。”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承勋开口支持盛应期。

  他们两个人作为前后两任蓟辽总督,对于辽东往外扩张,都做出了贡献。

  都是支持辽东继续发展。

  一旦沈阳成为辽东最重要的城市,那么以沈阳为核心,往外有机会继续筑城,打压周围部落的生存空间。应该说是蚕食周围部落的地盘,一步一步把这些地方都纳入朝廷的管理当中。

  所以都支持沈阳大发展。

  “但危险我们要考虑到。”

  费宏退了一步。

  实在是因为李承勋和盛应期都是从辽东回来的。对于辽东的情况,比谁都熟悉。盛应期立马道:“费阁老,不说沈阳周围目前没有什么大部落的存在。就算是有一些不怀好意的部落,但以沈阳的实力完全可以阻挡得住。辽东布政使聂豹在沈阳军民府知府任上,打造了一个非常严密的防御策略。沈阳军民府的百姓,那都是半军半民。平时种地,有时间就接受训练。一般的马匪到了沈阳军民府完全不是对手。再说朵颜三卫推行盟旗改革之后,辽西走廊边上大量的部队,可以调出一部分驻扎在沈阳,保卫沈阳的安全。只要有两千左右的骑兵驻扎沈阳,那么周围就没有任何一股势力,可以威胁到沈阳。”

  辽东军队,那可是和朵颜三卫面对面打过仗的部队。

  战斗力还是很强的。

  朵颜三卫接受盟旗改革,被朝廷慢慢的控制之后,辽东军队可以分出一部分坐镇沈阳。因为朵颜三卫没落之后,辽西走廊的压力骤减。

  “费卿,你怎么看?”

  “皇上,若能够保证安全,沈阳发展冶铁厂也是不错的事情。但安全问题必须要重视。”

  “嗯。”

  朱厚熜点头。

  想了想道:“那就告诉赵总制,让他放心大胆的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