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嘉靖改革_第494章 山东煤炭4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更新:2022-05-04 20:38      字数:2904
  “陈中丞,下官对这个有些想法。”

  “朱司长,你说。”

  朱纨开口。

  陈九畴很是客气。

  朱纨此人是很有前途的官员。三十六岁,入仕十年,就已经是一省土地司司长,而且是山东这个目前受到朝廷重视,且容易出政绩的土地司司长。

  朱纨也是皇帝登基之后,第一批在殿试当中选择的进士。

  翰林院出身,和皇帝宠臣礼部尚书张璁私交甚笃,早年一起参加彭泽的庄田清查,又在湖广一起完成地方改革。现在来到了山东,几年之后主政一方,或者进京担任从三品、正三品京官都是没有问题的。

  到时候才多少岁。

  更重要的是,朱纨此人能力还很强。

  大家来到山东不过八九个月。但朱纨率领的土地司,在丈量土地上速度很快,质量很高。且朱纨敢于大胆启用吕经这个受到处罚的官员,以及不是一个阵营,甚至被张璁厌恶的张岳,可以说决断力很强。这两个人都在山东当官好几年时间,又很有能力,一下就成为了朱纨手底下的干将。

  光是这样驾驭下属的本领,就足够让陈九畴佩服的。

  所以听到朱纨有些想法,陈九畴很是重视。朱纨虽然升官速度快,但本人倒是没有多少嚣张跋扈。很是平和的道:“下官这些日子也仔细研究了煤炭的情况。目前煤炭虽然也用于其他地方,像是冶铁当中所用不少。济南这边的冶铁,就用不少煤炭。但煤炭目前主要还是用在取暖,还有烧火做饭,代替原来的柴火和木炭。我们发展煤炭,下官想主要应该往这方面考虑。”

  “有道理,继续说。”

  陈九畴点点头。

  朱纨果然是能力强的官员,一下就直接点到了核心问题上。

  煤炭有很多用处。

  不过现阶段煤炭主要是为了代替柴火和木炭的功能。

  “柴火和木炭价格一直走高,对于很多百姓来说,柴炭已经成为非常重的负担。不过相比起柴火和木炭,煤炭价格更低,烧起来更节省。这才是不少百姓青睐煤炭的原因,也是煤炭能够在朝廷和官府不支持的情况之下,还能够有现在这样规模的原因。那么我们就要看看,到底是哪一些百姓需要煤炭。”

  “种地的农民是不需要煤炭的,当然他们也用不起煤炭。他们都是自己捡柴火,或者是烧麦秆。需要烧煤炭的,都是那些城镇的百姓。他们生活在城镇,不像是农民那样有柴火的渠道,所以只能是购买柴炭。因此发展煤炭,最好是采煤周围有能够购买这些煤炭的城镇。如果没有这一点,那么采煤就没有任何用处。因为如果没有城镇百姓购买煤炭,那么采煤之后,根本无法卖出去。”

  “这样考虑的话,下官认为除了淄博煤井之外,山东应该重点开采潍坊和藤县两地的煤炭。”

  朱纨上前在地图上指了指。

  “自从开海之后,莱州和登州发展迅猛,人口也往这两个地方聚集。登州府开国之初就是水师重地,目前依旧是如此。不过比登州发展更快的是胶澳(青岛),这里迅速成为了南北海运的中心点,来来往往的海船不少于登州。也因为胶澳发展迅猛,所以市舶总司才会在胶澳成立分部,又有部分直隶水师进驻这里。开海之后胶澳人口一直在增加,目前胶澳人口大约有了十万人左右。这已经是相当多的人口。更重要的是,因为胶澳海贸的增加,胶澳还在不停地吸引人口。下官听闻胶州地区卫所大半军户,都去了胶澳。这样一个新的城镇出现,对于煤炭的需求肯定会一直在提高。目前离胶澳最近的,发现煤炭的地方就是潍坊。潍坊到胶澳不到二百里,只要道路好,加上胶莱运河的存在,可以很轻松的把煤炭送到胶澳。而且靠着胶莱运河,潍坊的煤炭还能够送到昌邑、莱州。周围这些城镇都能够获得好处。”

  “然后是藤县。按照吕佥事(吕经)的说法,藤县下属枣庄采煤,已经颇有规模。这是好事情。藤县往北是兖州,往东是临沂,往南可是徐州。而且距离都不是很远。特别是此地运河发达,煤炭输送很是方便。若是能够大规模开采,就可以供应兖州、徐州等地。”

  朱纨在地图上指了指,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古代的交通是不方便。

  但山东很多地方其实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京杭大运河和配合京杭大运河的一些运河,把山东重要城市都给网罗进去。如胶莱运河,就把胶州、莱州的主要城镇都连了起来。还有枣庄,那也在京杭大运河当中。开采煤炭之后,完全可以利用运河把煤炭送过去。

  相比起柴火和木炭,煤炭的好处很多。

  最大的好处就是便宜。

  比柴火和木炭更耐烧,价格却更加便宜。这样的原料,对于城市百姓来说,肯定是比柴火和木炭更加喜欢。

  陈九畴思考。

  因为这可是未来几年山东煤炭发展的东西。

  看到西山煤井的整改,大家心里都是火热。明白发展煤炭产业,对于朝廷的好处是惊人的。那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若是山东煤矿产量能够达到一定的规模,那么朝廷可以从中抽取多少钱。

  至于保护森林,保护环境,这些还不在大明朝官员的想法当中。

  “潍坊和藤县。”

  “是。下官考虑,只要朝廷以一定的方式放开采煤,允许他们采煤,支持他们采煤。那么这两个地方的煤炭产量,必然会有一个飞跃性的发展。西山那边的煤井不过四百来个,供应京城和天津,还有一些其他城镇。山东人口是北直隶的三倍以上,山东开采的煤矿怎么也应该是西山的两倍。甚至如果需要,山东煤炭可以沿着运河送入江东。那样山东开采的煤矿,可以是西山的三倍、四倍,甚至更多。也就是说山东煤炭开采,可以有一千个煤井以上。”

  陈九畴挠挠头,道:“山东会有那么多人加入采煤行列吗?钱从哪里来?”

  “陈中丞,那些民间地主,最不缺的就是钱。”

  杨守礼在旁边解释。

  陈九畴虽然入仕三十年,但除了开始的时候在刑部当官,还有刘瑾当政的时候,被宦官贬到了广东当知县几年之外,其他时间都在边关。

  明武宗时期就去陕西担任肃州兵备副使,当时就在彭泽账下。

  后来王琼和杨廷和互相攻讦,彭泽身为杨廷和大将也受到打击。陈九畴因为是彭泽账下大臣,所以也受到波及。一直到朱厚熜登基之后,陈九畴再次起复,又去了陕西。

  然后因为谎报军功贬官。贬官之后依旧在陕西,后来调到大同。去年才来到了山东。

  常年在边关当官,对于边关事情很是熟悉。但对于内陆地区有些东西还是比较陌生。因此杨守礼才给陈九畴解释。

  “他们这些人,在朝廷不支持的情况之下,一般不会轻易冒险。因为他们很多都是耕读世家,后辈子弟要入仕,非常重视名声。可是一旦有朝廷的同意和支持,那么这些人就不会有什么顾忌。这些人的财富传承多年,手中都是有钱的。开几个煤井,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小意思。”

  “那就好。”

  陈九畴下了决心。

  陈九畴要改变山东。山东现在海贸发展的如火如荼,陈九畴在山东要丈量土地和推广一条鞭法,彻底解决山东的土地问题。如果再发展煤炭产业,给朝廷每年带来二十万左右的收入,那么山东就会再次成为朝廷北方地区最重要的省份。

  “布政使司做好规划。等我们解决淄博煤井之后,就在潍坊和藤县发展煤炭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