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嘉靖改革_第474章 仁和大长公主2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更新:2022-05-04 20:37      字数:2903
  “姑姑,最近表哥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都是一群皮猴子,整天无所事事。”

  说起几个儿子,仁和长公主表情缓和了下来。

  不过心中苦笑。

  朱元璋这个大明朝的皇帝,吸取了前面各个朝代的经验教训。其中让他最担心的就是外戚干政。这个外戚包括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包括这些公主的驸马家族。所以朱元璋后来决定,明朝皇帝不能娶高门大户的女子,皇家公主不能嫁给高门大户。

  都是为了避免外戚做大。

  甚至对于外戚都有很多规定,限制他们权力的增加。

  仁和长公主作为母亲,当然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够出人头地,做一番大事业。可是在明朝这个环境当中,公主的孩子限制是非常多的,根本不给你权力。就算你真的厉害,满朝文官都不会允许你出头。

  因为你也是属于广义范围内的外戚。

  明朝对于外戚的防范是非常厉害的。

  “姑姑,表哥他们身上都有什么职务。”

  “大的目前担任锦衣卫指挥佥事,其他几个都是副千户和所镇抚。”

  仁和长公主不是很明白。

  这点事情在皇帝那里应该不是什么秘密。皇帝随便找个人问问,他们都会告诉皇帝。可是皇帝今天来这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公主的儿子,就算是什么都不干,只是一个草包,也会有一定的官职。

  当然都是在军队这边,而且都是虚职。不需要你去工作,只是让你每个月都有俸禄拿。仁和大长公主的五个儿子,都有锦衣卫官职。不过不是很高,老大是正四品的指挥佥事,其他都是副千户、所镇抚这种小官。

  “才是正四品,从五品,从六品。”

  朱厚熜皱眉,道:“表哥他们年纪应该不小了,怎么才是这点官职。这是我的不是,姑姑,怪我都怪我。”

  “皇上客气了。”

  仁和大长公主心中是越发的紧张。

  不知道要怎么办。

  皇帝到底想要干什么。不过表面上还是乐呵呵的和朱厚熜说话。朱厚熜摇头,道:“姑姑,这真的是我的错误,真的是怪我。我看大表哥年纪不小了,就让他担任锦衣卫指挥使。其他表哥,最少也应该给个锦衣卫千户。”

  “谢皇上圣恩。”

  虽然仁和大长公主不知道皇帝今天过来要干什么,但给自己儿子升官,怎么都应该感谢的。其实作为皇家地位很高的公主,自己大儿子才正四品锦衣卫佥事,还是让仁和长公主比较难堪的。

  现在朱厚熜要提拔自己大儿子成为锦衣卫指挥使,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虽然这个所谓的锦衣卫指挥使,只是挂个名拿钱的位置。但说出去也好听,毕竟是正三品。

  “姑姑,您这是骂我。”

  “不敢。”

  “对了,姑姑。表哥他们都大了,娶妻之后要分家,又有了孩子。家里的钱够吗?”

  “当初皇兄恩典,给了我不少田地,足够家里用了。”

  仁和大长公主很客气的回答。

  明孝宗这个人,不说作为皇帝,作为一个人很多方面真的是一个好人。连兴献帝这个和自己争夺过皇位的兄弟,明孝宗对他都很好。就藩的时候,专门给他建造了兴王府,又给兴王府拨了那么多的土地。

  对于自己的妹妹就更好了。

  虽然不是一母同胞,但也是同父异母的亲妹妹。所以仁和长公主结婚的时候,明孝宗就已经给他一份非常丰厚的嫁妆。等到结婚第二年,明孝宗又给仁和长公主赏赐二百一十五顷地。十四年后,又给仁和长公主赏赐了二百九十四顷地。不说结婚时候的嫁妆,光是结婚之后就给仁和长公主赏赐了超过五百顷地,那就是五万亩地。

  仁和长公主的嫁妆,加上后面赏赐的,明孝宗总共给了仁和长公主八百顷地,八万多亩地。

  当然后面仁和长公主也侵吞了不少官田和民田。虽然庄田清查的时候,被退了回去。但也有很多是合法的买卖。仁和长公主家里目前控制十万亩左右的土地。这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大地主。

  “家里孩子多,分的也多。过日子肯定会有不足。”

  “也不是这么说。如果孩子们争气,家产足够他们挥霍的。如果孩子们不争气,就是金山银山,也要被他们败光。”

  “姑姑说的是。”

  朱厚熜点头。

  想了想道:“四姑姑那边的日子不知如何?”

  “德清寡居十来年,日子过得倒是平和。德清驸马家人口简单,驸马生前人品也不错。只是驸马家本来就不富裕,在皇家来说,德清那边过得算是比较苦的。”

  相比起受尽宠爱的仁和长公主,德清公主就完全没有存在感。

  德清公主的母亲在后宫都是无足轻重的存在。甚至外面很多人都不知道德清公主的母亲是明宪宗哪一个妃子,可以看出德清公主的存在感。德清公主嫁给了普通人家,家里虽然不能说很贫穷,但真的不怎么样。

  德清公主不要说是和其他公主相比,就是比那些亲王女儿过得都差。

  “姑姑,我登基以来,国库空虚,未能给您和四姑姑更多的支持,让我很是内疚。”

  仁和长公主想要说什么,但朱厚熜抢先道:“姑姑,您听我说。我知道外面有很多说法,说我抠门,说我苛待宗室。但我也是没有办法。我登基的时候,朝廷缺钱,甚至俸禄都开不出来。我只能是抠门一点。不过我这个心里,一直是很内疚,一直觉得对不起姑姑你们。”

  “天子乃天下人之皇帝,乃万民之主,岂能只管我们这些皇亲。”

  “但我还是想要补偿姑姑。最近朝廷讨论,准备在集宁,也就是大同和宣府中间的一个地方开马市。一旦在集宁开马市,到时候不仅是兀良哈万户,还有北边的鞑靼左翼都会过来。集宁一定会成为此地最重要的边贸基地。我是想如果姑姑愿意,也可以给表哥他们留一份产业。我给姑姑,还有四姑姑,给你们留下一个集宁边贸通行证。你们是自己做,还是跟其他人合伙,你们自己决定。姑姑觉得如何?”

  “这可是真的?”

  仁和大长公主,是一个很有手腕的人。

  要不然也不会受到明宪宗、明孝宗、明武宗三代皇帝的宠信。而且虽然嫁人,但他是公主,因此掌家多年,对于很多事情都非常熟悉。

  以前朝廷最挣钱的买卖是盐。

  而现在最挣钱的买卖是海贸和边贸。

  之前仁和大长公主不忿皇帝清查自家的庄田,后面又让自己收税,所以和朱厚熜关系有些僵硬。没能够赶上最早期的海贸和边贸,让她颇为后悔。

  现在朱厚熜愿意给自己一个通行证,她当然高兴。

  这门生意做好了,每年都有几千两,甚至是几万两的利润。

  “姑姑,我还能骗你不成。而且现在最挣钱的一个买卖就是羊毛织布。就是从草原购买羊毛,然后用织布机弄出羊毛织布。现在羊毛织布的价格一直再涨,不管是海贸还是边贸,以及很多富裕人家,对于羊毛织布的需求都非常大。辽东那边已经出现了大量的纺织机,专门进行羊毛织布。利润非常可观。如果姑姑愿意,也可以在山西一带开设织布厂,专门做羊毛织布。一来一去利润很高。我碍于之前的改革,不能直接给姑姑土地、金银、房子之类的。所以只能是帮姑姑想办法找一些挣钱的买卖,希望姑姑能够谅解。”

  “我岂能怪责皇上。皇上隆恩,让我感激莫名。”

  仁和大长公主很是惶恐的表示自己的感谢。

  “姑姑,哪有什么隆恩。我孝敬姑姑,是应该的。”

  “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旷世恩典。”

  “姑姑,过两天你让表哥入宫来找我。集宁边贸通行证,我会准备好的。”

  “我知道了。”

  “姑姑,还有一件事情。”

  朱厚熜顿了一下。

  仁和大长公主明白,这才是朱厚熜找自己的原因。前面一大堆的好处,都是为了现在要说的事情。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事情,但仁和大长公主还是立马道:“皇上,那可是有事情找我?只要我能做到的,一定不会推辞。”

  “姑姑,是关于西山煤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