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嘉靖改革_第456章 兵变3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更新:2022-05-04 20:37      字数:2847
  “陈中丞,我们是不是应该先跟他们谈判?”

  狄宁很着急。

  立马给陈九畴提出谈判的建议。

  陈九畴心中算是放松了下来。陈九畴要的就会狄宁这个态度。陈九畴并不害怕济宁那里的任城卫一些军户,因为他们总共也没有几个人。陈九畴已经了解过,此次作乱的军户不过四百人左右。

  任城卫多年不打仗,天天干农活,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不仅没有什么战斗力,任城卫这些人手中甚至都没有什么好的兵器。

  如果陈九畴愿意,自己的巡抚卫队上去,就能够解决这些人。陈九畴的巡抚卫队,那可是陈九畴从京城带来的。虽然也没有怎么打过仗,但他们的武器装备好,训练也好。根本不是任城卫这些人能够相比的。

  不过陈九畴不愿意打仗。

  陈九畴看起来对于吕经的生死毫不在意,其实哪里敢真的不在意吕经的生死。吕经再怎么说也是从三品的左参政,入仕二十多年,名气不小。

  如果真死在了这里,对于陈九畴也不是好事情。刚来山东没多长时间,就死了一个左参政,怎么都说不过去。而且还是死于兵变,自己这个巡抚位置都不可能安稳。

  不过怎么解救吕经,也是一个很头疼的事情。毕竟陈九畴来山东时间太短,对于任城卫也不熟悉。加上陈九畴是不可能因为这个事情就退让,不去丈量土地。因此想来想去,想要迅速解决此事,只能是让狄宁出面。可是陈九畴无法把握狄宁的态度。毕竟丈量土地,直接侵犯狄宁这样的卫所指挥使的利益。

  因此陈九畴只能是吓唬狄宁。

  以此来威胁狄宁出力。

  “当然。先抚。不成功,再剿。”

  “陈中丞,要怎么抚?”

  “这么大的事情,必须要有人负责。至于是谁负责,就看是谁最顽固。其他胁从,罢免他们的职务。普通军户,不问责任。”

  陈九畴态度依旧是很强硬。

  并没有因为要招抚他们,就随便给他们承诺。

  明朝其实发生过不少次的兵变。朝廷大臣招抚的时候,都是表示赦免罪责。可是真正平定兵变之后,那些带头的基本上都会被处死。

  这是常规动作。

  但也正是次数太多,明朝中后期的时候,很多官兵都不相信这种承诺。

  好在现在还是明朝中期,这种事情还没有发生太多次。因此陈九畴的表态,还是让狄宁稍微放下了心。

  “陈中丞,除了领头的,其他人真的可以赦免吗?”

  “当然。不过他们必须要放了吕经和他的属官,然后出来请罪。我也不给他们更多的时间,从现在开始只给他们半天的时间。对了,你手底下应该有和他们熟悉的。把人派过去,传我的话。若是六个时辰之后,他们依旧没有出来请罪,我只能是武力解救此事。到时候领头的夷三族,胁从军官砍头抄家,三族全都流放辽东修筑边墙。那些参加的军户抄家流放。”

  狄宁很是头疼。

  朝廷对于这种事情,从来都是安抚为主。

  可是陈九畴完全不一样。

  陈九畴如此不按常理出牌,让狄宁很是为难。但狄宁明白,现在自己没有选择余地。一旦这些人被判为叛军,那么说不定自己这个卫指挥使也要抄家流放。

  “大老爷,济宁兵备道求见。”

  “让他进来。”

  很快五十来岁的官员走了进来。

  躬身道:“下官济宁兵备道黄绾参见中丞。”

  “黄观察,让你集中的两地巡检司的人,如何了?”

  “下官已经给各地巡检司下了命令。下官率先带领八百多人来到了兖州,听从中丞差遣。”

  一问一答,很是公式化。

  其实两个人关系并不好。陈九畴是杨廷和派系的干将,是理学门人。而黄绾是心学门人,是王阳明学生之一。大礼仪之争的时候,黄绾作为心学门人,也是支持皇帝的。

  当时的黄绾只是一个小官,是南京都察院经历,正六品官员。

  不过正是因为大礼仪之争支持了皇帝,所以黄绾也从南京那边的冷板凳开始升官。到现在已经是成为了山东按察副使,兼任济宁兵备道。

  所以认真说起来,大礼仪之争的时候,两个人还是政敌。

  不过大礼仪之争过去了这么多年。杨廷和致仕,王阳明已经逝世,很多当年的恩怨也是烟消云散。

  “八百人,足够了。”

  区区几个毛贼。

  自己这边带着两千人,黄绾带了八百人,加起来快有三千人,应付目前的局面完全没有问题。

  “黄观察。”

  “下官在。”

  “任城卫发生如此大事,本官最担心的就是这些人裹挟狄指挥使,威胁狄指挥使。一旦这些人裹挟狄指挥使,给狄指挥使来一个‘黄袍加身’,那就是大事情。根本不是我们能够处理的。”

  “陈中丞,您说的太严重了。”

  狄宁差一点要哭出来。

  黄袍加身。

  开什么玩笑,这种话是能够随便说的吗?

  任城卫一个编制只有五千多户,实际上还不到三千户左右的小小卫所,哪里敢玩什么“黄袍加身”。就是把山东所有的卫所加起来,也没有实力弄出这种事情。

  这话要是传出去,传到了皇帝的耳朵当中,自己真要被夷三族了。

  “卑职对皇上,对朝廷的忠心日月可鉴。”

  狄宁现在是恨不得挖出自己的心脏,来表明自己的清白和忠心。

  不过陈九畴没有安抚狄宁。

  只是淡淡道:“本官只是推测这一次事情最可怕的可能,狄指挥使太敏感了。”

  “卑职惶恐。”

  狄宁真是吓坏了。

  如果说之前狄宁还有一些小心思,想要利用这一次的事情,给自己捞一点好处,那么现在完全没有这样的想法。现在他只想要尽快的撇清此事和自己的关系。

  “本官当然是相信狄指挥使。但如果真的发生这种事情,狄指挥使也是无可奈何。”

  “卑职就算是死,也不可能做出此等大逆不道的事情。”

  “本官还是要以防万一。黄观察。”

  “下官在。”

  “从你带的人当中,分出二百人,保护狄指挥使的家人。千万不能让有心人劫走狄指挥使的家人,以此来威胁狄指挥使,让狄指挥使做出追悔莫及的事情。还有任城卫其他的一些高级武官,你也派人保护他们的家人。千万不能让人劫持这些武官的家人。”

  “下官领命。”

  狄宁现在浑身发冷。

  什么保护自己家人。陈九畴这是以自己的家人作为人质。这次的事情要是出现什么差错,陈九畴就会对自己下手。这么一想,狄宁感觉双手颤抖。

  黄绾瞥了一眼狄宁,但很快收回了目光。

  黄绾当然明白陈九畴的意思。

  名为保护,实际上是软禁。狄宁事情办好了,那么你好我好,什么事情都容易解决。如果这次的事情办差了,你就别想跑了。

  但黄绾并不在意。

  黄绾是正四品文官,是按察副使。而且还有大礼仪之争支持皇帝的功劳,以后还会升官。而狄宁虽然是正三品,但只是一个卫指挥使,是一个武官。黄绾根本不把狄宁放在眼里。

  得罪就得罪了。

  “狄指挥使。”

  “卑职在。”

  “你说本官让他们六个时辰之内出来请罪,能不能成功?”

  “卑职相信任城卫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忠于朝廷的。只是因为受到蛊惑,才会闯下大祸。若中丞允许,卑职愿意亲自去一趟济宁,说服他们。卑职相信他们一定会识大体的。”

  狄宁给陈九畴保证。

  陈九畴终于有了笑容。上前道:“狄指挥使,本官是信任你的。本官相信这一次事情和狄指挥使是完全没有关系,但要让朝廷相信,狄指挥使还是要做点事情。”

  “卑职明白。”

  “那你去吧。济宁这些胆大包天的人物当中,到底哪一个是领头的,我也不清楚。这还需要狄指挥使帮忙调查。我相信狄指挥使不会让我失望。”

  “卑职一定把事情办的妥妥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