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关于春耕的安排
作者:一颗很甜的糖      更新:2022-04-28 00:16      字数:2524
  在李鸿基狼狈逃窜之时,身处榆林城的赵胜,却是陷入了忙碌的苦恼之中。

  此时的赵胜已无暇去顾及李鸿基的事情了,榆林已下,摆在他面前的既不是肃清残敌,也不是应对官军的反击,而是春耕播种。

  农为一国之本,农业兴则国家稳定,对赵胜这个新生势力而言,春耕便是摆在眼前的头等大事了。

  延绥镇在洪武年间时,是有许多屯田的,以军屯为主,辅以商屯和民屯,那时的边镇尚且能做到自给自足。

  只是自从废除开中法之后,屯田日益荒废,边镇渐渐不能自足,衣食俱靠朝廷调拨,这样一来,便给了军中将官,朝廷官员,上下其手的机会,而边镇日废。

  榆林的卫指挥使衙门里,刘希尧,汤纶,舒勇,孙授等文武俱在坐上,他们今日聚会,便是为了制定榆林农业发展的规划。

  刘希尧率先开口道:“延绥诸府县,过去几年颗粒无收,耕地早就荒废,要想重启屯田,非得费一番功夫不可。”

  赵胜听了这话,问道:“军中屯田还有几分可用?”

  汤纶出言道:“大帅,这几日我整理了军中的屯田数目,也是不太理想,沟渠等物俱已废弛了。”

  赵胜又道:“那今年的春耕又该如何是好,俗话说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如今的时节里,恐怕还等不到秋后的。”

  刘希尧道:“前几年天公不肯作美,整个延绥镇俱是大旱,很多地方种下的粮食颗粒无收,因此百姓都不太愿意种地,他们认为是在做无用的事,当然春耕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赵胜听了刘希尧的话,却是沉吟了起来,整个北方大地,这几年都可以说是风不调,雨不顺了。

  他们在无定河边之所以会有个好收成,主要还是因为靠近无定河,有了河流的灌溉之利。

  只是气候不好是客观存在的,但要是因为气候不好,便放弃春耕,这无疑是愚蠢的选择,如果真的任由百姓荒废农时,那他赵胜的队伍怕不是立马便要散了。

  赵胜看着刘希尧道:“困难肯定是有困难的,只是春耕乃是大事,无论如何也不能荒废农时,我们要想些办法才好。”

  赵胜话说得很对,要想些办法才是,可是对刘希尧和汤纶来说,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天不下雨,他们也无能为力。

  赵胜看着陷入沉默中的众人道:“刘老先生现在到了哪里了,这春耕之事,非要他来主持不可!”

  刘希尧之父刘景岩已经在往榆林赶来了,他如今虽然在后方,可是目前赵胜麾下的政务,全是他一人在负责。

  汤纶听了赵胜这话后,对赵胜抱一抱拳道:“大帅,刘老先生每日要处理无数琐碎政务,如果再将春耕之事压在他的身上,恐怕有些不妥。”

  赵胜没想到汤纶会出来说这话,要知道刘景岩将全军的后勤处理得明明白白,如今春耕这种事,正是他的执掌范围,交给他却是最合适不过的。

  只是汤纶既然开口,赵胜也不能不理,于是道:“汤先生可有什么人才推荐?”

  汤纶道:“大帅难道忘了范进了嘛,他随大帅在无定河边屯田,也是久经历练的老人了,春耕之事交给他来办,却正合适的。”

  赵胜以为汤纶有什么人才要推荐给他,没想到他推荐的是范进,范进乃是他手下的老人了,赵胜自然是了解的,他不认为范进可以负责整个春耕事务。

  赵胜因此一开始在考虑春耕负责人时,便把范进排除在外了,但是作为向赵胜举荐范进的汤纶来说,他应该是更了解范进的,可他却郑重其事的向他推荐范进,赵胜却是不得不考虑一下背后的原因了。

  赵胜是有些反感这种猜来猜去的游戏的,只是随着势力壮大,他身边的人说话却是越发的隐晦了,所以他不得不去适应这些东西。

  赵胜再次陷入沉吟的状态,只是任由赵胜如何沉吟,他却还是没有想通这里面的深意,于是赵胜只得道:“范进的年纪也不小了,而且他并没有处理过这些事务的经验,恐怕做不好这些事情。”

  汤纶像是没有听明白赵胜这是在委婉的拒绝,他道:“大帅言之过早了,我看不如让刘老先生和范进各自写一份关于春耕的方略,到时候大帅再决定不迟嘛!”

  赵胜道:“如今范进还在二弟身边,来来去去怕是好几天过去了,春耕却是一天也不能耽搁的,我看就让刘老先生负责吧!”

  范进听了赵胜的话,并没有罢休,反而道:“大帅,只要派快马前去,也不过两日夜的事情,耽搁不了多少时间的。”

  赵胜听了这话,却是有些动怒了,他道:“汤先生,我说过春耕之事由景岩先生负责,此事不得再有异议。”

  汤纶听了这话,却是不依,他直接跪下道:“大帅,请给范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否则恐怕会让跟随大帅的老人心有不服!”

  “汤纶,你大胆,你这是在威胁我嘛,来人给我拖下去打五十军棍,让他长长记性。”赵胜大声的吼道。

  一旁的刘希尧见事涉其父,所以一直保持着沉默,可现在见赵胜动了真火,要杖责汤纶,他只得出言道:“请大帅息怒,我看不如就让范先生和家父各自叙述他们关于春耕的方略。”

  坐中众人也都出声为汤纶求情,请赵胜息怒,不要责罚汤纶。

  赵胜刚才也只是一时火起,并不是真的要杖责汤纶,此刻听了众人的话,只是摆了摆手,道:“今日就到这里吧,春耕之事,明日再议,你们都先下去吧。”

  众人听了这话,都起身离开了议事的地方,汤纶也从地上起来了,转身正要离去时,赵胜叫住了他,让他先先留下来不走。

  待众人都走完后,赵胜对汤纶道:“请汤先生见谅,赵某并没有责罚先生的意思,只是一时气急罢了。”

  汤纶见赵胜向他赔罪,连道“不敢!”“不敢!”,赵胜这边又请汤纶落座,让人重新上了茶水。

  赵胜见汤纶坐定,便开口道:“汤先生,范进的能力你是知道的,比起景岩先生差得不是一星半点,赵某很疑惑,先生为何一定要举荐范进来负责春耕事务。”

  汤纶听了这话,并未立即回答,而是端起茶水喝了起来,连喝几口茶后,他才道:“大帅,刘家父子加入义军不久,可是义军治下负责政务的人员,俱是他们父子举荐,这势力未免大了些!”

  赵胜一听这话,却是明白汤纶的深意了,只是他认为汤纶的担心有些多余,刘氏父子只是负责后勤事务,又能对义军有什么影响呢。

  赵胜最后还是让人给正往榆林而来的刘景岩与正在延安府随同赵武行动的范进各去了一封信,让他们二人陈述春耕事宜的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