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环县的决择难题
作者:一颗很甜的糖      更新:2022-04-28 00:16      字数:2568
  李过领着李鸿基的护卫两刘宗敏与高杰等三四十人接应出来后,便赶去与李鸿基和田见秀等人汇合了。

  李鸿基这边与众人相逢后,先是开心不已,后面却突然闷闷不乐起来了,众人都有些不解,于是问道:“首领为何不乐。”

  李鸿基道:“几日前我等拥兵过万,那曾想过会有今日,如今我们这区区数十人,又能做些什么呢!”

  刘宗敏听了李鸿基这有些丧气的话,便生气道:“首领何故在此自怜,我们为首领抛头颅,洒热血,希求的可不是首领如今这个样子,而是希望首领能自成一番大事。”

  刘宗敏说着话时,便将刚才与他一同杀敌的高杰拉出来道:“首领你问问他,像他这样的普通士卒,为首领效死,求的到底是什么!”

  高杰突然被刘宗敏拉到李鸿基身旁,有些拘束,可他听了刘宗敏的话后,他却开口道:“我们希望首领能自成一番大事,好使兄弟们衣锦还乡。”

  李鸿基听了这一番话,他便道:“宗敏与这位兄弟说得对,我李鸿基要自成一番大事,才对得起死难的兄弟,为了表示我都决心,从此之后世上再无李鸿基,只有李自成!”

  …………

  且说韩胤之所以匆匆而回,放过李鸿基不追,倒不是他突然发了善心,而是在他的后方还有更紧急的事情等着他去处理。

  说起这紧要的事情,却是不得不谈起这环县的地势了,环县县城一面临塬,其余三面环水,故得名环县。

  环县因其特有的地势,一直以来便是易守难攻之地,往昔面对环县地势的是草原上的那些部族,如今却是要韩胤来面对这险要的地势了。

  昨日韩胤领兵刚至环县时,便遭遇到了一场偷袭,为全军做前导的五百骑兵俱没。

  韩胤得知消息后,一面派人去探听何人所为,一面派人去与马继先联络,请示行动方略。

  正因为有了这一场败仗,马继先才安排了环县的这一场,针对李鸿基的围剿战。

  如今李鸿基只余数十人逃脱,韩胤自认为是已经完成了赵胜交代的斩尽杀绝的战略目标,因此这边才匆匆收兵,回师应对来自环县的威胁。

  韩胤早就知道庆阳府不可小觑,只是他不曾想到,刚至环县时,便被人来了个下马威。

  当韩胤探听清楚,偷袭他的乃是庆阳卫环县守御千户所后,立马便提兵进围环县县城,只是当他来到环县之下时,他才知道了环县守御千户所的凭借。

  韩胤看到那险要的地势后,他便知道这里不是他如今能够拿下的,因此他只得留下一千五百兵马先看住环县。

  当韩胤回到环县之外时,马继先正在马上观看环县的情况,马继先看到环县的地利之后,他便一言不发,只是死死的盯着环县。

  韩胤催马走近马继先,他开口道:“马先锋看得如此出身,可是想到了破敌之计。”

  马继先闻言,回头看去见是韩胤便道:“辛苦韩兄了,不知道可捉到了李鸿基那厮。”

  韩胤笑道:“李鸿基那厮反应倒是快,我领人到达之时,他便逃走了,不过他也没占到什么便宜,如今身边估计只剩数十人跟随了。”

  马继先闻言,却是有些吃惊,他疑惑道:“竟然让他跑了,看来这姓李的还真是有些手段,坏不得大帅要让我们对他赶尽杀绝。

  韩兄呀,此番让这姓李的跑了,我们倒不惧大帅有什么责罚,只是不知如何和大帅交代。”

  韩胤有些不以为意道:“这姓李的,我也认为他有些本事,只是如今他已经没有大军作为依托,短时间怕是难有作为了。”

  马继先听了韩胤的话,觉得有些道理,便点了点头,然后指着环县县城问道:“对这座城,韩兄可有什么看法?”

  韩胤道:“自古险城不足惧,所以唐有潼关之险,哥舒翰依然兵败身死,玄宗被迫西走蜀中。

  可惧者唯有守城之人,所以张巡以一文人之身,可守睢阳三百天,一举扭转战局。

  而眼下环县之中的守将便是张巡一样的人物,他能以区区卫所之兵,便围杀了我五百骑兵,说是有勇有谋毫不过分。

  所以以我之见,环县要么速攻,要么速撤,绝不能再此耽搁时间,不然恐怕有变。”

  马继先听完这话,却是笑着道:“韩兄之见甚是,只是我们俱是骑兵,又如何攻得下这样的险城。”

  韩胤也点头道:“因此我们便只有速退这一选择了,一旦迁延日久,恐怕会有意外。”

  韩胤提议撤退,却不是因为打了败仗,而是他从全局出发,作出的现实选择。

  眼下赵胜虽然已经得了整个榆林卫,绥德卫,又占领了延安府的几处城池,看似势力大增,但危险却也是在与日俱增。

  韩胤与马继先曾多次讨论过赵胜眼下的处境,他们都认为接下来要做好防守的准备,要做好长久过苦日子的准备。

  对于环县中吃掉他五百骑兵的官军,韩胤自然是恨极了,要知道赵胜麾下还是第一次出现,被人成建制消灭的败仗。

  韩胤作为领军之人,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心中的郁闷和不甘自然是不言自明的。

  可是面对环县如此险要的地势,韩胤除了望城兴叹,他也没有其他的办法,用骑兵攻城自然是万万不可的。

  这样的情形,韩胤就是心中有再多的不甘,也只能选择自己咽下去了,除了维护大局,他又能做些什么呢。

  马继先对韩胤的想法,他是猜测得到几分的,有不甘,又有无可奈何,韩胤开始虽然说可速攻,但是他的意思却是速退。

  马继先不认为环县便已是固若金汤了,他觉得为将者,应当识地利,辩人心,通天变。

  如今环县虽有地利可作凭借,可是人和却不在环县,眼下延绥镇官军一败再败,早已失却了人和。

  至于所谓的天时,则是飘渺难寻,不是凡人能够把握的,马继先不敢说天时尽在义军处,但如果说是一家一半,马继先认为这并不夸张。

  既然环县官军只占地利,那么自然是有机可趁的,马继先观察了环县良久,他便是得出了这个认知。

  马继先对韩胤道:“韩兄,在下有一计,若是用好了,我想区区环县不足为惧。”

  韩胤有些好奇的道:“计将安出!”

  马继先道:“城中官军昨日灭了我们五百骑兵,想必从心里来说,是不会畏惧我们的,既然他们有这个心态,我们便可以从这里出发,为他们设下一个圈套,使他们自己钻进来。”

  马继先说了半天,却是不说如何设计,韩胤便打断道:“你且说,我们该怎样来设计,才能让城中之人,入我等掌中。”

  马继先道:“韩兄稍安勿躁,山人自有妙计,你且去传令退兵即可,其余的不用多问,到时候自然便会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