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申彬彬5未修
作者:呵气成霜      更新:2022-02-23 02:54      字数:5933
  30,72小时不知道是不是身体太健康了,还是久别胜新婚之故。

  总这,丈夫回来没多久,嵩环美又怀上了。

  这一回怀孕有丈夫在身边陪着,有儿子围着她喊着要小妹妹,她的气色越发红润,很有经验的嵩娘私下说:“这一回,是个闺女……”有点惋惜之意。

  “娘,不许重男轻女……”嵩环美好脾气的嗔道。

  “是是是,还是闺女好,娘的闺女个个有出息……”嵩娘真心哄道,接着又叹道:“你小妹啊,就是不要生孩子,愁哦……”

  “小妹年轻,过几年也不迟……”不生才好呢,不过,嵩环美也好奇他们这一对穿越者是不能生,还是不想生。

  “你妹夫的后娘是巴不得他们不生孩子呢,如此就可以将钱给自己生的儿女……”嵩娘嗤笑一声,她是知道小女婿只给他爹寄五块钱,小闺女说之后也不会多的,有了钱就捐给村里,捐给县城,铺桥修路建学校。

  “……不会的,小妹他们是干大事的。”嵩环美可是听说,小妹夫参与制造飞机呢。

  “哪哪都好,就是没个孩子……”嵩娘又将话题转回来。

  ……

  在愉悦的生活氛围下。

  次年,嵩环美顺利产下一个白白静静的女婴。

  这可乐坏了旭东。

  杨老爷子抱起四房长孙女,给取名为杨彤彤。

  嵩环美觉得一儿一女是够够了,可惜这个时候的结扎手术不大成熟,要不然,一定送丈夫去做手术。

  嵩环美养好身子后,在医院领了这个时期的生计用品回家,关上房门让丈夫试用。

  杨建设只试用了一回,就扔了,实在太小了,被紧紧箍住,不舒服……此后,拒绝使用。

  这,这可是最大号的,嵩环美犹不死心,亲自上阵,非要再试试,能套上,但真的有点紧。

  丈夫又极不乐意将就、生怕委屈了老二,才遗憾地作罢。

  不能采用这样最安全最健康的避孕措施,那便只能靠着计算安全期了。

  如此,杨家三代同堂又一起平静的生活了两年。

  在闺女两周岁后,嵩环美又怀上了,当时便拉下了脸,没有半点要掩饰自己的不高兴。

  杨建设私下里,抱着嵩环美的腰,差点要跪下求她。

  嵩环美才勉强同意生下来。

  婆婆很高兴,直叹环环真有福气。

  嵩娘也很高兴,直说二闺女像自己。

  小闺女还没生孩子,她挺挂心的,小女婿说不着急,能不着急吗?好在小女婿家是后娘和像后爹的亲爹,不会管他们。

  小女儿每个月给她寄五块钱,还让她回家享清福。

  可在村里,还是要下地的,在这里才是享福呢。

  亲家大方和气。

  女婿回来后,总不让她干脏活累活,一口一个娘,哎,真像半个儿。

  ……

  橘黄的灯光下,杨建设那深不见底的眼眸在妻子锁骨下方的完美曲线上流连不去。

  嵩环美突然睁开眸,推着他的肩膀,问:“你……锁上门了吧?”

  儿子睡二楼的儿童房。

  对,在二楼,是杨老爷子发话,改了两间儿童房,一间给儿子,一间给女儿。

  “锁了。”杨建设低低的笑了,还记得上一回的事呢,儿子从二楼爬上来,直接推门进来,当时他被直接吓的缩了回去。

  “笑什么,还不是为你好……”嵩环美嗔笑的推推他那结实有力的胸膛。

  “好好好,不笑你……”杨建设好脾气的应着,又揉又捏起来。

  “啊,痒……”嵩环美咯咯笑着直躲。

  “哪里痒,我帮你挠挠……”杨建设怪笑的逼近。

  “色狼……啊!流氓……”嵩环美嘴上叫的像的贞洁圣女,身子却迎上。

  ……

  到了1977年,嵩环美已经拥有四儿一女了。

  参加高考时,肚子里还有一个四十几天的小胚胎。

  为了这个胚胎,丈夫全程陪伴着她参加高考。

  高考过后,又请长假陪伴她去北京入学。

  哎,这具身子是极其易孕的,真真像嵩娘,听大伯娘说,在自己与二哥之间还有一个孩子,不小心流产了。

  嵩环美没有接着报考医学专业,太累了,而是报了外语系,北大的,这是之前想也不敢想的名校。

  这一回,被嵩环美够着了。

  丈夫在北京也参加了78年的研究生考试,比她高考要迟上大半年,报考了政治专业。

  当时嵩环美已经挺着大肚子,特特申请了走读。

  丈夫是转业军人,不像那些被下放的被关押的,只要身体还成,还可以回到最熟悉的部队。

  丈夫却不成,在这十年间,丈夫在单位升迁之路是极不顺的。但是性子也磨练出来了。

  回到家,对着嵩环美那是体贴有礼,对儿女们也教导有方,对父母更是孝顺有加。

  关于夫妻俩的婚前协议什么的,早被几个孩子磨的忘得精光。

  离婚什么的,不存在的。

  不过,在大学期间里,在嵩环美生下第六个孩子半年之后,她强烈要求丈夫去做结扎手术,因为她没时间给孩子喂母乳,本身又是易受孕的身子,生怕一个不小心又怀上。

  一开始,杨建设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表示不同意。

  嵩环美拉下脸,道:“要不,离婚吧,我受够了一次次的生育之苦,你不愿意受一回结扎之痛……那就离婚,孩子们和房子全部归你,钱与票全部归我……”她没有想到在这个特殊年代,自己会成为一个‘英雄母亲’。

  特别是小妹与竹马是丁克夫妻,想想,嵩环美就羡慕的眼红,觉得自己像一头母猪。

  “好了好了……刚出月子呢,别哭了,伤眼……”杨建设想想自己要从政,去便去吧,国家也开始提倡计划生育。

  嵩环美给丈夫联系了最好的医生,更是上道的伺候了丈夫一个星期。

  “以后,不许提离婚两个字。”杨建设躺在病房前温温的来一句。

  “……我真的不想生孩子了,很痛的……”一提这个,嵩环美便道,不觉得自己错了,隔两年生一个,身材走样的厉害。

  这个哭那个闹,想寻个清静之地也不成。

  这一回上大学,嵩环美本来一个孩子也不想带的。

  可是婆婆和公公却在他们夫妻俩一同进京后,没过多久也便带着五个孩子一同上京,还将全家人的户口一同迁进来,又在三环内买了一个两进四合院。

  这一回,嵩娘没有来,她帮着雇来了两个村里的婶子当保姆,婆婆又找了两个待业男知青接送几个孩子,大的去上小学,小的去托儿所。

  “好好好,是我的错。”当初,转业回家,见父亲喜欢自己儿子,为讨父亲欢心,为了将前头几个哥哥姐姐排挤出父亲的心里,便动了要多生几个孩子的念头。

  这念头一动,便有了四儿二女,是辛苦妻子了。

  因此,前些年他在家里尽量多多干活,夜里也是他起床照顾孩子。

  “当然是你的错。”嵩环美瞪着那不大不小的眸子,明明说了日子不行,他就是要……她便是天天普拉提,也没有完全恢复过来。

  唉,还要缩宫,不然会影响夫妻和谐生活。

  “来,靠着我,睡一会儿……之前,不是怕结扎手术影响夫妻生活吗?”杨建设给自己找了个借口,他私下询问了好几个医生,得到统一的答案:不会影响,才放心下来。

  这一回,他受到了医生的表扬,说他起到了带头作用,国内马上要进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妻只能生一个。

  “没见识……”嵩环美嗔他一眼。

  “那也得试一试才放心……”杨建设牵起她的手,暗示性的捏了捏。

  “问过医生,女性结扎手术后,要禁|欲一个月,男性结扎手术后,要禁|欲45天……”嵩环美在他耳边小小声的说道。

  “唉,这样久啊。”杨建设吃惊道,除了妻子做月子,自己还从来没有旷过这样久呢,便是怀孕前期与后期,也会相互帮忙呢。

  “等待的时间越久,越美味……”嵩环美故意挑逗她,这个时候她一定想不到,丈夫在解禁之后,便是一连几日的放纵,而放纵的后果是她再次怀孕。

  后来才知道,三个月之内还是要避孕的。

  而嵩环美又在丈夫与孩子们的苦苦要求下,去医院开了不能打胎的证明,生下第七个孩子,是个女儿。

  丈夫对这个小闺女,那是千疼万宠,给她取名为惜惜。

  而嵩环美却暗暗发誓——下辈子,如果有下辈子,一定不生孩子。

  (完)

  山不是什么高山名川,早早便被村民开了荒,下头带泉水的是水田,上头则是旱地。

  山与板栗林之间住着一百多户潘姓人家。

  江,是一条足有十几二十米宽的江。

  江面上有条小船,小船两头系着绳,要渡江便自个儿拉绳吧。

  “叫什么名字?”村干部过来登记今年要上小学的孩子,要统一送去乡里上户口。

  名叫阿顺的弟弟抢着答:“小三。”

  “哪两个字?”登记户口的村干部接着问。

  “……”哪两个字?弟弟傻眼了,这个他不知道啊,就是小三。

  “大人不在家啊,那就叫晓善吧,春晓的晓,善良的善……”登记户口的村干部是比较有文化的,才会接下这个活儿。

  村上很多人都是乱叫的,不能上台面,会请他给写两个比较好的字,他还是比较拿手的。

  “好的,谢谢叔叔。”潘晓善还没有上学呢,也不好说是哪两个字,还好这个叔叔没有给写上小三,便是之后可以改,那也是一辈子跟着自己的曾用名,想想就窒息。

  “九月一日,记得去报名啊。”1986年4月起,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村干部有义务提醒村民送适龄儿童进学。

  “好的。谢谢叔叔。”潘晓善过来已经三天了。

  一连三天都有小伙伴过来喊她去江边游水,她都没有去。

  刚刚过来的那天傍晚,她差点就便溺死,她的灵魂进入身体时,已经被呛了好几口水,她连蹬几回才浮出水面。

  她还记得原主怎么死的——夏日在江边玩水,无意进了深水区,溺水而死。

  不光没有去,潘晓善还暗暗发誓,这一辈子都不下水。

  三天内,潘晓善在家将鸡屋打扫一回,又去挖了蚯蚓喂鸡,还想着将蚯蚓给养起来,如何养蚯蚓,她是知道的。

  几辈子下来,她算是明白了,她总得从穷日子开始过,因此她特特记下来的,除此之外,还会一些简单的方子,不是什么好方子,就是后世公开在网上的。

  这一晚,等哥哥在江边游水回家,潘晓善要跟十二岁的大哥讲一讲如何养蚯蚓?

  那么多蚯蚓放一起,潘晓善自己是养不了,想一想便头皮发麻呢。

  潘晓善跟哥哥进屋,背过身不看他黑泥鳅般的干瘦身子,嘴上叭叭叭的讲着吃了蚯蚓的鸡,长的比较快,又讲天天挖蚯蚓太麻烦了,可以自己养一些。

  可惜讲了很多,哥哥也没有理她,换了衣服就进灶间找吃的,没有什么好吃的,就是红薯粥加红薯块。

  “好吃……”潘大顺呼呼啦啦喝了一大口,赞道。

  “……”就放了几片肥肉片一块儿煮,当然肥肉片被潘晓善挑出来,吃进肚子里了。

  大哥不理自己,潘晓善无奈,只得又去动员潘妈妈,这一回说家里可以养兔子的。

  潘妈妈同意养兔子,但要她去地里拔草。

  “行行行……”潘晓善能如何呢,妈妈天天下地干活,自己将自己当男人使,能挑一百斤呢。

  也是没有法子,妈妈的眼睛总是不自觉往上翻,可四肢健康,不像潘爸爸的腿脚不好,听说不是天生的,是小时调皮从树上摔下来,没有正好骨,如今不能使大力。

  这个家太穷了,她又太小了,要制富,只能从养鸡养兔开始。

  最后,潘晓善用一个煮鸡蛋说服了弟弟四顺帮自己挖蚯蚓。

  见潘晓善带上四顺干起来了,哥哥潘大孝也会搭把手,他今年十二岁了,个儿长得不高,心眼却不少,自然知道家里穷,如果再这样下云,他就得回家帮着干活了,他也不是特爱读书,只是更不想下地,太累了。

  潘大孝下半年就四年级了,还不知道学费在哪里呢?又要向村长家借吗?他跟两个妹妹,三个人的学费呢。

  借钱上学,而长久之计。

  家里真穷,养蚯蚓能让母鸡多下蛋,他还是心动了,鸡蛋送去乡里就能换成钱。

  ……不够,还不够,潘晓善还在想如何改善这个家?!

  爸爸妈妈都是残疾人,妈妈眼睛有毛病,总是不自觉往上翻,爸爸腿脚不好,用了力,就会一拐一拐的,最好不能干农活。

  真的不知道让他们干嘛好呢。

  “爸爸,你去学修鞋吧。”这一天,潘晓善这样对潘爸爸说,这是一种有前途不会失业的手艺。

  “去去去,小孩子家家的,懂什么,地里还有活儿……”潘爸爸挥挥手。

  “我去找村长爷爷。让他安排一下……”叫村长爷爷,不是亲爷爷,是有那么点亲戚关系,村长还是挺有本事的。

  还是一心为公的村长呢。

  村长本来是吃公家粮的,就因家里孩子太多,才将城镇户口转了农,回村当大队长。

  不过他比起普通老百姓,还是多点人脉,目前正在想法子要给村口的大江建桥呢。

  “唉,修鞋那是修皮鞋……”村里哪有人买的起皮鞋啊,多是布鞋,只有村里的知青穿过皮鞋呢。

  “进城修鞋啊,城里人爱穿皮鞋……”潘晓善大眼一瞪,回了一句,就要跑去找村长。

  “唉,回来回来……”潘爸爸立马喊道,他向来听村长的,村长让他去城里找活,他就走,可是他怕啊,从来没有进过城呢。

  “爸爸,我是聪明孩子,是要上大学的,你得给我多多挣学费啊……”潘晓善出了家门,回头一笑,大眼笑成了弯眸。

  “儿女多是债啊。”潘爸爸抱怨了一声。

  不过,到底还是去了,听村长的安排一到农闲,就跟着乡里一个老鞋匠学了两年多,什么修伞修鞋多会了。

  不能再托了,家里还欠着学校和村长家一屁股债呢。

  1990年,一出正月,潘爸爸便无奈的进了城,将老婆也带上了。

  大儿子考初中差十几分,去年又让复读了;小闺女年年考双百,今年申请跳级了;大闺女的成绩也有七、八十分,考上初中没有问题;小儿子还没有上学便会一百之内的加减,聪明着呢。

  村长也说他有儿女福……

  潘妈妈找了个给饭店洗碗的活,一个月休息两天,工资八十块,可高兴了,在家里辛苦一年也剩不下八十块呢。

  潘爸爸自己每天推着板车,天天叫着修鞋修伞,还收一收废品,他就租在一家废品店附近,知道哪些值钱,遇到垃圾箱,他也会翻上一翻的,每天或多或少,总有点收入。

  如此,四个儿女的学费和生活费没有问题了,潘爸爸还在想着要存钱回家修个大房子呢。

  ……

  一直在小村子呆着,潘晓善也没有将三门冰箱内的食物卖出去,总是偷偷的给自己加餐,也会偷偷给家里吃点油水。

  父母一进城。

  潘晓善便揽下了做饭的活儿,这一点,兄妹四个都同意,她做饭最好吃啊。

  接着,潘晓善又将家里经济大权给揽上身,然后,将每个月买肉买蛋买海鲜的钱省下来,偷偷存起来。

  到了自己上初中那一年,也有好几百了,被潘晓善慢慢换成一个个金戒指。

  这年头的金价,是真的便宜。

  几年下来,潘妈妈也涨了几回工资,潘爸爸将重点放在捡垃圾上头,慢慢的手头存了些钱。

  因为乡里中学老的要拆,新的还在建,潘爸爸怕耽搁家里三个初中生,请村长找人将他们送到镇上上学,接着,又花钱他们给租了间房子,小儿子一个人不好留在村上,也跟去镇上小学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