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3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5:21      字数:3422
  《大城》的故事就此完结, 仿佛度过了一个金色、华美、充满激昂之气的梦境。但这也就是一个开始而已,连翘写这个故事之处想写一个史诗般的故事, 所以开始、高潮、结局都要有。她本以为一部能够搞定, 但写着写着就‘超出’了。

  根据她的估计, 后面恐怕还得有两部才能将这部‘史诗’完结。第一步《大城》写辉煌的诞生,第二部已经有了暂定名《家族》, 写的是这个家族成型,主人公李敢言老去,家族迎来自己的第二任掌舵人。而交接之间, 隐秘而微妙的变化

  至于第三部,那当然是这个家族的‘覆灭’, 那是另一个故事了,就连暂定名都没有,还只是一个停留在连翘脑海中的梗概而已。

  读者们现在的心情可以说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完结的《大城》还有第二部, 甚至第三部,这对于他们来说当然是好消息!好的就是有这样的能力,明明是几十万字的鸿篇巨著, 却让人始终觉得一下就看完了,实在是太短!

  忧的却是连翘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即刻就开新文, 而是宣布了后续计划就暂时性停笔了。对外的说法是笔耕不辍好几年了,想要休息休息。

  这个说法当然是很有力的,别说连翘这种日更作者了,就是其他勤奋程度远不如连翘的作者, 连续写文几年以后也是要休息休息的。这中间完全不去考虑的事情,真的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

  但对于翘首盼着连翘的人来说,始终是相当难熬的啊!

  可不管怎么样,事已至此,既然作者已经这么决定了,读者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最后拿主意的还是只能是作者本人。

  而除开因为连翘暂时性停笔到明年这件事带来的‘小小影响’,此时更多的人还是专注于《大城》这部完结本身。毕竟前者不可改变,后者大家还是有很大兴趣的。

  关于《大城》大家实在是有太多想说的了,而到了结尾,内容再也不会出现反复,整篇的质量也完全确定——不论是喷的还是吹的,总算可以下死力气了!

  当然,由于这部的质量以及引起的反响,必然是吹才是主流,所谓喷的当然也有,这个世界上哪来的东西人人都喜欢呢,但毕竟是主流之外了。

  普通的读者只能赞叹,并且花钱买单行本、做剪报本、开读书会表达自己对这部的喜爱之情。而更有行动力的读者就做的更多了,他们给连翘写了很多新,说明自己对这部的感想、感动,以及对连翘的感谢,让他们看到了这样一部。

  这在后世恐怕很难见到,但在如今,因为人们的娱乐生活比较匮乏,倒是并不少见了。人们对于给生活带来多种色彩的作者,很多时候都是很感谢的。

  至于行内人,他们做的事情就不太一样了。他们大多数需要去研究《大城》这部说起来和普通人遇到一部好情况不太一样,行内从业者遇到一部好往往是很难体会到纯粹作为读者的快乐的。

  甚至有人认为成为作者就是毁掉自己读乐趣的开始。

  因为读者只要都的有兴味就好了,但对于作者以及评论家、编辑等人来说他们得分析!一部空前成功的作品更是意味着深入的、长时间的分析!他们得用自己内行人的眼光去思考这是为什么成功,其中细节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当然很有趣,但在读的时候只能想一些毫无乐趣的事情,以至于不能投入地去读,这还有什么快乐呢?

  而现在,连翘和连翘的《大城》正是这些行内人无比头疼的存在,他们将整部《大城》都翻烂了,对于其中许多细节说不定比连翘这个作者还熟悉——连翘可以写过一个小细节就忘记,但这些行内人在掰碎了消化的过程中却得真正做到了如指掌。

  再好的也禁不住这样反复钻研,事实上现在大家已经有些‘谈虎色变’了。

  当然了,也不只是这样,也有的人是真的热爱《大城》这部,可以将其拆成一句一句地分析。就如同脂砚斋评《红楼梦》,张竹坡评《金瓶梅》,那都是第一死忠粉了,怎么详细地去钻研都能自得其乐。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出现在各大报纸版面上的评论文章都少不了赞一赞《大城》。某些人倒是想说《大城》的坏话,但《大城》的质量梆硬这是摆在那里的,睁眼说瞎话也不能张口就来啊!

  真的不顾吃相乱说,第一,读者不买账!读者有的时候确实会因为‘专家’的点评而反思自己的品味:会不会真的是自己品味不够,才不能品到这本书的妙处。或者相反,将一本很庸俗的当成是精品。

  但这种情况只能发生在作品本身值得争议的情况下,如果读者的看法得到了主流的支持,以及自身的看法实在是太强烈了,他们可不会听‘专家’的。

  第二,报纸肯不肯发这种文章出来发这种文章肯定要得罪三吴报馆一系了,但如果本就敌对,那也不算什么。只不过大报纸都是有自己的格调的,睁着眼睛说瞎话,这对于节操尚存的媒体显然很难做到。而小报,影响力太小了!说到底,谁能相信一个登在大力丸广告旁边的评论呢?小报读者大多数看小报也就是图个乐呵。

  随着这样好评如潮,即使是不相关的人也渐渐察觉出一定的问题了没错,《大城》是很好很好的一部作品,但这样众口一词地唱赞歌?这背后必定有人在推动!或许真的有人觉得《大城》很好,乐意做个自来水,但让这么多的评论家、同行同时发声,那必然是有利益参杂其中!

  事实上也是这样的,三吴报馆、东华书社、苏州业和报业的协会,以及连翘自己,都在这件事上有出力!

  连翘自己自不必说,三吴报馆、东华书社也算是关系到自身利益吧,好歹连翘是他们名下的作者——《大城》之后连翘就和这两家的部头约到期了,连翘和两家并没有什么矛盾,合作的很是愉快,如果可以当然愿意续约。

  不过这么个续约关口,彼此之间都是有默契的,甚至不用连翘开口,三吴报馆和东华书社就主动提出了要帮连翘公关活动,以此作为续约的条件之一。

  至于说协会好吧,连翘崛起和他们并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但也有间接利益!

  苏州背靠江南,已经是全国第一大市场了,由此协会体量也最大。但苏州并不能说是一骑绝尘,为了保证自家的王者地位,协会也是经常要搞点大新闻的。而连翘,正是协会最近选定的大新闻。

  年轻、女性、登顶,等等关键词组合在一起,这本身就意味着大新闻,意味着牛,而这些和苏州市场是联系在一起的,说出去也是为整个苏州业、报业提升含金量。

  这样几方发力,于是连翘有了如今的声势,而这一波声势出来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大家都在推动着连翘借着这个最好机会登顶呢!

  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了,连翘固然年轻,但她在这个时间点里已经到达了有史以来声望的最高点。这是多方面因素合力促成的结果,有她作品的积累,有《大城》的优秀,有停笔一段时间给大家发酵反应,有大家对以后作品的期待甚至有连翘和许文华官宣新闻的刺激(连翘倒是不太希望有这个因素,但事实是客观存在的)。

  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下一次就不知道到什么时候了。要知道连翘要等到明年才会重新写,完结恐怕得到年末,然而还不能保证下一部能带来《大城》这样的声势。

  再者说了,连翘嫁给许文华之后必然会面对另一个阻碍——成为某人的妻子之后,即使连翘继续进行创作,外人评价的时候也会忍不住将她和许文华绑定。她的成就要在许文华之上,恐怕又会有一些人不高兴了。

  连翘自己也不是圣人,她也是在意这件事的,所以一直有注意到这方面。

  好的方面是,虽然她身上有着这样那样的弱点,反对派有着挑刺的余地。但真的到了刺刀见红的时候,那些所谓的‘问题’都无足挂齿了。说到底,他们这一行新兴,还没有老行业特有的一些弊端,实力很多时候能够解决大多数的问题。

  于是在这场‘挺连’运动声势达到最高点的时候,有早已准备好的人带节奏顺势提出了连翘登顶的问题。有问题自然就有讨论,一开始大家的讨论还是很热烈的,有的人觉得连翘年纪还是太轻,应该看她日后是不是能够持续自己的传奇。有的人则觉得有才者居之,何必在意那么多细节?真的那么麻烦,那不是和主流文坛那帮酸文人一个样了么!

  再者说了,即使就以目前而论,连翘也是不折不扣的‘传奇’了!

  两边一开始有来有回,似乎是势均力敌的样子,实际上都是有默契的!这有点儿像古代搞禅让工作的时候,一方要请三回,另一方肯定要让三回,看起来很虚伪,但这就是规矩,这就是仪式,很多时候务虚和务实同样重要。若是务虚什么都不是,那天底下就不需要‘礼仪’了。

  更何况这还能够造势呢!

  此前虽有提及连翘登顶的事情,但大家对于她什么时候登顶其实是没有概念的。这件事一天不经历这么一遭,就一天不会有‘尘埃落定’的感觉。而现在开始了这样的争论,反而将事情放在了台面上。

  于是大家都知道了: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