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86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5:16      字数:3642
  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让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变化, 人们开始发现世界, 也发现自身。其中发现世界分为两个部分, 一个是发现未知世界,另一个是发现已知世界。

  未知世界并不难理解,就是新大陆而已。而已知世界就很有意思了,这指的是过去为人所知, 但因为交通条件限制,所以并不算了解的地方。比如说, 对于华夏来说,知道周围有零零散散的小国,这些国家有藩属国,也有非藩属国。

  而在这一圈稍微熟悉的国家之外,还有一些道听途说的国家——其实就是欧洲、非洲的国家和地区。

  而对于欧洲国家来说, 华夏也是一个很陌生的国家。虽然这个世界没有海禁,但受限于航海业的孱弱,遥远国家想要真正交流,这始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也就是这些年,航海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造船术不断成熟、一条条成熟航线被发现。

  这才有了现在的样子。

  而相互交流的大门一旦打开, 很多事情就发生变化了!这种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 战争与和平!

  在大航海的时代,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说白了,大家都想要更加丰饶的土地, 更多的财富,更多的人口。而这些东西大家都想要的时候,战争就无法避免了。当然,受限于这个时代的交通条件,地理位置相隔太远的话,两个国家是很难爆发大规模战斗的。

  而华夏,在过去几千年的演变当中,奠定了地区霸主的地位。或许偶尔有周边小国‘不恭敬’,但真要说敢于挑战华夏霸主地位的国家和势力,那是不存在的。

  欧罗巴就不一样了,自古以来的传统让这片大地无法真正统一,到了如今是多个国家林立。这种情况下,不要说拧成一股绳了,就算是一个真正的领头羊都没办法诞生!

  也就是说,欧罗巴内部自己还有一脑门子官司要解决,就算是想和远方的华夏帝国争夺一些什么,也是有心无力。

  而除了华夏和欧罗巴以外,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程度、武力都有相当的不足,更不用提。

  所以,到如今,局面上大概就是华夏和欧罗巴一些寻求殖民地的国家有着这样那样的小摩擦。但是这些小摩擦就是战争的体现之一——至于大型的战争,更多出现在欧罗巴诸国内部。

  他们国家相邻,争夺殖民地上面利益冲突也更大(华夏在这个时代虽然也有殖民地的需求,但因为国家传统就是对外国不太关注,所以所谓殖民地也就是周边而已。至于远在万里之外的美洲、大洋洲,对此有兴趣的人不多,最多就是有人以做生意的方式去到这些地方)。

  说实在的,连翘了解到这一点的时候有些可惜。有些阵地你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现在的美洲是多好开发的地方啊!然而这也就是她想想而已。之所以诞生现在的情形,这是由国家传统决定的!

  在这片傲慢的大地上,人们习惯了只关注自身,对华夏以外的地方没有太大的想法。临近的地区还算好,能够直接经营,反哺本土也更加看得见。至于说经营遥远海外的一块飞地?抱歉,真没什么兴趣。

  连翘并不觉得自己呼吁去经营美洲能有什么效果,大家根本不鸟这个好么!实际上,就连翘所知的,不是没有这个时代见识高远者,他们也提出应该加入海外殖民地的争夺,只不过他们的观点根本不受重视。

  在连翘看来,想要让别人重视这个观点,除非当初她穿越的时候成为皇帝,或者成为政坛非常重要的人物。这样一来,哪怕是不符合大家常识的想法,也能够依靠权力推行下去。

  只可惜,她不是。

  不过她也没有太大的紧迫心推行这个——现在的华夏对外开放,科学知识体系也‘师夷长技’逐渐建立起来,新发明不断涌现,眼看着就要进入工业革命的样子。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国家肯定不会走上她那个世界的老路,在悠久历史上增添一段黑暗时期。

  说她没有野心也好,反正没有这方面的压力,她也就彻底放飞了自我,这种和家国天下有关的事情,能做当然就去做,但不能做也就没有了强求。

  这是战争方面的事情,而和平方面,更加体现欧罗巴和华夏这样相隔遥远的国家。

  现在越发繁盛的中外贸易就是和平的产物之一。

  从一开始,彼此之间的生意集中在官方,货物也就是丝织品、瓷器、茶叶等寥寥几样。到现在民间往来超过官方,货物更是无所不包,其实也没有经过多少年!

  也是因为和华夏交易让很多欧罗巴商人变得豪富,华夏‘黄金之国’的美誉在欧罗巴越传越久。这些先富有起来的商人成为真正的致富榜样,引来更多的欧罗巴商人参与到这场贸易盛宴中。

  到现在为止,对于欧罗巴,至少欧罗巴各个国家的上流社会,华夏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国家了!他们大多数用着这个国家的丝绸、瓷器,喝着这个国家的茶,另外,还有很多这个国家的货物输入,丰富着贵族和大商人的生活。

  这其中要包括一样很多人想都想不到的东西——华夏,这个东西在近十年内风靡了欧洲大陆!

  欧洲早一些年的时候正好处在类似‘黑暗中世纪’的时代,世俗社会极大受到宗教的制约,人们的生活可以用‘了无生趣’来形容,这一点就算是上流社会也一样!这个世界和连翘原本的世界不一样,但又很相似。

  历史什么或许很陌生,但追究其大势,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的。

  没有了文艺复兴,这个世界的欧罗巴迎来了另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中间的细节不用赘述,总之现在的欧洲处于人文逐渐发展起来的阶段,世俗的文化活动、娱乐活动成为非常司空见惯的东西。

  而就是这个时候,拥有着悠久历史,而且传承没有断绝的华夏就进入了欧洲文化界的眼帘——他们对华夏相当有兴趣,研究华夏的古籍,特别熟哲学、科技方面的成就成为这个时间点上欧罗巴流行的事情。

  也因为这个,一批书面翻译的人才渐渐诞生。

  只不过,这些翻译过来的书籍是学者、贵族们的喜好,或者进一步说,就是学者的喜好,实际上贵族中只有极少数人才对这些感兴趣。而相比起严肃、晦涩的哲学、科技,其实还是这种文学作品更加符合人们的普遍喜好。

  大约在十年前,某位略通中文的商人用自己那不算太好的中文磕磕绊绊地读完了一部中篇,一时之间惊为天人!这个时候欧洲文学界还没有诞生这样‘市民化’的作品,文学作品除了宗教题材,其他的也相当呆板,还没有脱离旧时代的束缚。

  但是华夏的就不一样了,至少从商人的角度来说,这是大家都会喜欢的东西——没有那么多上帝、玛利亚、天使、殉道者,也没有那些絮絮叨叨,有的就是纯粹的俗世生活的乐趣。

  也因此他认为华夏会大有前途。

  于是他找到了一个华夏顾问,请他将几十年来最有名气的、最经典的列出一张单子,然后尽可能地收集到。带着这一批,他回到了欧罗巴,然后请来翻译人员,一批又一批地进行翻译。

  哪怕是在现代,翻译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在这个时代,翻译就是更加珍贵的人才了,以这位商人的能力,找不到太多人手,所以只能分批进行翻译,现行翻译好的拿去出版,获利之后才有钱为接下来的做翻译。

  只能说,幸好这个时代还没有什么版权,他这样把搞到国外去翻译也没有人告他——这样一来就不用出稿费了!

  而没有稿费之后,原本稿费的开支花到了翻译费用上,这才使得的价格没有爆炸(欧洲此时的造纸术、印刷术稍稍落后于华夏,是的印刷成本也有上升,本来就比华夏要贵!此时的华夏,已经成为很普通的消遣了。但在欧罗巴诸国,显然还没有那么普及)。

  不过没有那么普及也不是什么让人在意的事情因为这个时代欧罗巴的文盲率要远远高于华夏,也就是说,有机会识字的人往往买的起,而买不起的人大多连字都不认识。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欧洲才接触到华夏可以想见之后的事情了。事实上,华夏文化的载体,华夏在这个时代风靡了欧洲的中上层阶级。很多人变成‘华夏通’的开始就是一部华夏!

  而近几年,欧罗巴的文人也开始模仿华夏这种更加市民化的方式写,只不过这种一开始都是模仿程度很深的——有的就是华夏改编,保留原有剧情的情况下,将人物、背景换成是欧罗巴这边。

  这其实没什么好笑的,谁都是这样一步步来的。

  只不过要等到欧罗巴自家真正成熟,恐怕得有一些年头了,对于现在的欧罗巴人民来说,看翻译过去的华夏还是主流。

  一开始的时候,欧罗巴的书商只是翻译了华夏这边经典的、最顶尖的一批,这是过去几十年的积淀。等到这一批翻译完毕了,他们只能开始向下一个档次寻找,或者翻译新出的优秀。

  翻译新出这一点,欧罗巴和华夏这边肯定是有时间差的,为了节省时间差,书商会安排翻译人员住在华夏,针对市面上最好的进行翻译。而等到欧罗巴的商队抵达华夏,再将这些翻译之后的送到书商手上,开始印刷工作。

  也因为这个原因,现在欧罗巴很多读者其实和华夏人民一样,了解着最新的,最多就是比华夏这边滞后一两年而已。而对于那些真正大红大紫的,彼此之间的时间差可以压缩在一年之内!

  而作为近些年崛起的连翘,她可能没有想到,自己现在是很多欧罗巴人民的偶像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石榴碧玺 20瓶;zhuzhu 1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